部隊歷史
成立背景
1938年10月,華南第一大城市廣州不戰而淪入日本侵略者之手。隨後日軍侵占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區和粵中部分地區,國民軍隊不戰而退,廣東大片領土和廣大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之下慘遭蹂躪。
1939年國民五屆五中全會召開後,國民黨頑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粵中、五邑地區國民黨當局也實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一方面將防守五邑的正規軍撤離戰區,對日偽軍的進犯聞風而逃,不作抵抗;一方面勒令解散中共地方組織建立的抗日團體,逮捕中共粵中、五邑地方組織領導人。國民黨廣陽守備區指揮部指揮官李江還暗地裡與江會日軍頭目簽訂了“一互不侵犯,二實行物資交流,三分割三埠”的投降、反共協定,要與日軍“和平共榮”。
面對艱難、惡劣的鬥爭形勢,中共中區特委積極貫徹上級關於“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指示,實行“組織上退卻,政治上進攻”的策略,並在轉入秘密地下活動後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條件和關係,極力將一批黨的武裝骨幹保存下來,開始秘密建立黨掌握的獨立抗日武裝小分隊,為日後發展粵中敵後抗日游擊戰爭做積極的準備。1943年11月,中共粵中、五邑地方組織撤銷,縣以上黨委改為特派員制,實行單線聯繫,繼續領導粵中、五邑人民的抗日鬥爭。
1944年下半年,廣東境內日軍紛紛西進北上,配合南下日軍打通粵漢線、湘桂線之作戰。中共廣東省臨委和
東江軍政委員會,於同年8月,在
寶安縣大鵬半島土洋村舉行聯席會議(即“土洋會議”),部署全省開展敵後抗日游擊戰爭的各項工作。
正式成立
為了加快發展粵中區的敵後抗日游擊戰爭,土洋會議決定:加強領導,抽調珠江敵後抗日人民武裝主力部隊,統一率領,加緊向西發展,挺進粵中,發展抗日游擊戰爭,開闢、擴大敵後抗日根據地。
1944年10月上旬,撤銷南番中順游擊區指揮部,成立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中區縱隊,林鏘雲任司令員,羅范群任政治委員,轄第1、第2支隊及南三、挺進等4個大隊,共2700餘人。10月20日,中區縱隊領導機關大部和挺進大隊共約500餘人,從五桂山抗日根據地出發,正式向粵中五邑地區挺進,實施向西發展的戰略部署。隊伍於11月7日抵達位於
皂幕山區的鶴山
宅梧鎮,實現了向西發展的第一步。並在當地黨組織和人民民眾的支持配合下,逐漸建立起一批區鄉抗日民主政權,打下了民眾基礎。從此,粵中區的抗日鬥爭,開始了由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領導發展敵後抗日游擊戰爭的階段。
粵中、五邑黨組織緊緊依靠廣大人民民眾,通過深入宣傳發動,使粵中各地抗日人民武裝力量迅猛發展。先後於1944年10月組建了新(會)鶴(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二大隊;11月建立高明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12月建立台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四大隊。
1945年1月20日,活動於粵中區的抗日人民武裝,經中共中央批覆同意,用“人民解放軍”名義,樹獨立旗幟,組建為“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在
鶴山宅梧宣布正式成立。司令員
梁鴻鈞,政委羅范群,參謀長謝立全,政治部主任劉田夫。並對外公開發表《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成立通電》。下轄4個團:一團(直屬主力團,由挺進主力大隊改編),二團(由新鶴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二大隊改編),三團(由高明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改編),四團(由台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四大隊改編)。隨後又在
恩平和兩陽組建了五團、六團。在粵中、五邑地區興起了抗日游擊戰爭的高潮。
1945年6月,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派出政治部幹部楊基,前往廣西蒼梧縣會見著名抗日民主人士李濟深,向他介紹了中共"七大"會議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周恩來有關聯合兩廣抗日民主力量,組建"南華抗日民主聯軍"的意圖,爭取其與中共領導的抗日人民武裝合作,共同發展粵桂邊的抗日民主事業。
至1945年8月,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發展到1400餘人。
頑軍圍攻
然而,國民黨頑固派把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進入粵中、江門五邑抗日,視作來“搶地盤”,不斷製造摩擦,圍堵、追擊、阻攔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的抗日行動。1945年2月22日,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司令部率主力一團向西進發途中,在
新興縣蕉山村遭國民黨頑軍一五八師的瘋狂圍攻。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浴血抗擊,突圍中司令員
梁鴻鈞等59人犧牲,被捕70餘人。
番號撤消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侵華日軍無條件投降。9月16日,在
廣州中山紀念堂,中國第二方面軍司令官
張發奎接受華南日軍簽字投降。9月30日,國民黨第六十四軍進駐江門,在長堤一帶接收江會投降日軍第一二八聯隊隊長高谷移交的武器裝備及有關物資。粵中人民抗日鬥爭隨之結束。1946年6月,為適合抗戰勝利後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番號撤消,全體指戰員除少數人員隨東江縱隊北撤山東煙臺外,大部分復員,留下140多人分散隱蔽,組成
粵中武工隊,堅持自衛鬥爭,準備迎接全國解放戰爭高潮的來臨。
部隊領導
主要領導人:
羅范群為書記兼部隊政委,劉田夫為副書記兼部隊政治部主任,謝創為副書記兼組織部長,周天行為特委兼宣傳部長,謝立全為特委委員、部隊代理司令員。
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謝立全(後任代司令員)政治部主任 劉田夫
編制:
第二團團長盧德耀 政治委員陳 江
第五團團長吳超炯 政治委員鄭錦波
第六團團長黃 雲 政治委員鄭宏璋
部隊戰績
在國民黨頑軍不斷追擊圍堵的惡劣環境下,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克服重重困難險阻,高舉抗日旗幟,成為粵中、江門五邑堅持抗日鬥爭的主要力量,與廣東地區的東江縱隊、瓊崖獨立縱隊、珠江縱隊等兄弟部隊一起肩負起廣東抗戰重擔。部隊先後聯合友軍國民黨廣陽守備區護航總隊趙其休、趙仕濃部,攻打盤踞台城的日軍據點,一舉收復台城;在
恩平大槐頂伏擊日軍正規部隊,斃敵40餘名;出擊台山廣海日偽據點,俘敵20餘人;在
鶴山大坳村設計智殲江會日軍一個密偵隊12人;攻克日軍設立在會城的統一、國際兩個俱樂部,敦促日軍無條件投降。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共牽制日軍兵力5000餘人,先後對日偽軍作戰15次,斃俘敵約200多人,擊沉日軍運輸船2艘,繳獲日偽軍長短槍70餘支,為配合全省乃至華南敵後抗日游擊戰爭的發展、為廣東人民抗日鬥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後世紀念
鶴山宅梧余氏宗祠因為是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司令部成立舊址,1995年,被江門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江門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被中共江門市委公布為江門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11年,被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公布為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2016年,被中共江門市委組織部公布為江門市黨員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