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元熙(中國革命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林元熙(1910~1945年),江城平岡石柱村人,出生於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是陽江縣立中學第一屆丁班的學生。“七·七”蘆溝橋事變後,陽江的抗日救亡運動蓬勃發展,救亡社團相繼成立,林是青年群社和大中文化的骨幹。

基本介紹

經歷,作品,

經歷

1938年,他在中共陽江縣特支書記黃傳輿(黃文康)的培養教育下參加中國共產黨。1939年3月,任中共兩陽縣工委組織委員兼中共陽江縣特別支部書記。
1941年“三·三”事變,日寇在陽江登入。中共地方黨組織為了建立山區據點,決定派他到橫山任國小教員。他和廖紹璉等幾個黨員組成橫山國小支部,被選為支部書記。他們同心合力,放手發動民眾,很快組成了80多人的武裝自衛隊和有20多人參加的政治宣傳隊。後來日寇撤退,經縣工委研究,為避免過早暴露,保存力量,才把隊伍解散。但共產黨的威望已在民眾中紮下了根。
他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公而忘私。革命工作遇到了困難和問題,他不遺餘力地設法解決。1938年冬,黨和組織決定由青年群社出面,抽調兩陽中學和縣立中學部分的學生積極分子組成工作隊,到附城崗背村去開展抗日救亡宣傳工作,可是沒有經費,隊員的一伙食也無著落,他慷慨捐出百元白銀和一批糧食,使工作隊順利地開展工作。1939年春,中共兩陽縣工委成立,考慮到安全問題,縣工委機關需要從中山公園民生閣遷出,他主動把坐座在城郊上元春的一幢兩層樓房讓出,交給組織使用。以後,縣工委在此召開會議或辦黨員學習班的食宿費用,大部分由他負責。1940年3月,縣工委機關遷往平嵐、丹載,空出的房子又成為一些黨員同志由鄉出城的落腳點和療養所。為了解決同志們的生活,他仍繼續從鄉間把糧食運來供同志們食用,自己則茶菸酒不沾邊,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
1943年春夏之間,黨組織抽調他到珠江三角洲敵後參加武裝鬥爭。不久,任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司令部警衛連指導員。
1945年2月22日,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主力部隊轉移,途經新興縣蕉山,遭國民黨158師突襲。抗日解放軍英勇自衛,分路突圍,林元熙英勇戰鬥,壯烈犧牲。建國後,新興市建經念碑,紀念在蕉山戰鬥中犧牲的烈士。林元熙烈士的名字銘刻碑上。

作品

家門的復活:家族榮譽(2006)
有趣的電影(2002)
死也要快樂(2002)
食神爭霸(2008)
打抱不平(2008)
百里挑一(2008)
我是王 I Am the King(2008)
人民公敵第三部(200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