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前,中國沒有自己的橡膠樹種植業。新中國誕生後,帝國主義對我國實行封鎖、禁運,天然橡膠不能進口。為打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盟國對紅色社會主義陣營的經濟封鎖,黨中央作出了“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橡膠生產基地”的戰略決策。黨中央作出了“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橡膠生產基地”的戰略決策。1951年8月黨中央作出了《關於擴大培植橡膠樹的決定》。
1952年2月,毛主席簽署中央軍委命令,中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南軍區兼第四野戰軍司令林彪親自下令部署:抽調第四野戰軍15兵團第43軍156師師部(江西南昌軍分區)、第四野戰軍12兵團第46軍159師477團(湖南益陽軍分區獨立三團)、第二野戰軍58軍174師522團(桂林軍分區)、第三野戰軍序列廣東珠江軍分區(兩廣縱隊)、第四野戰軍14兵團39軍152師師部和152師部醫院、海南軍區(瓊崖縱隊)的3個團——獨立26、27、28團。第四野戰軍第13兵團第49軍146師師部醫院和152師醫院合併、廣西軍區綏靖獨立團,共19653名指戰員組建了一隻秘密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林業工程部隊(下轄2個師、一個獨立團,鄧克明任司令員),奔赴祖國最南端執行植膠任務。這就是著名的新中國軍墾第三大戰役:向熱帶雨林要橡膠。
中國人民解放軍林業工程部隊第二師,共12000餘名官兵“一手拿槍保衛祖國,一手拿鋤墾殖橡膠”,屯墾戍邊,化劍為犁、白手起家。他們在艱苦卓絕的境況下,發揚“延安精神”,在祖國大陸最南端——雷州半島,拉開了墾荒植膠的序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林業工程第二師
- 時間:1952年的7月
- 地點:廣東開平長沙
- 簡稱:林二師
1952年的7月,廣東開平長沙至粵西湛江的道路上,卡車、馬匹開路,一批又一批行軍隊伍,黑壓壓地排成長蛇陣,在蜿蜒狹窄的公路走過。部隊過處,嚓嚓嚓的腳步聲里揚起的沙塵,薄霧似的向路兩旁彌散……再現了大部隊南下進軍的恢宏場面。
這支行進中的大部隊,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林業工程部隊第二師【簡稱林二師】。他們接受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特別命令:到祖國南方——雷州半島,投入一場偉大而秘密的戰爭,進行新中國軍墾第三大戰役——向熱帶雨林要橡膠,創立中國“國防戰略物質基地”。,
此時的林二師,向著目的地——雷州半島浩浩蕩蕩的急速開拔。部隊兵分兩路,一路三個團分頭從廣州、番禺、中山的香洲(今屬珠海市)坐船來到開平長沙集中,由老紅軍、156師參謀長王偉王偉負責部署和帶領,從陸路徒步進發。另一路是師直屬隊,載上輜重直接坐海輪經虎門出珠江口,沿西南海上航線開往湛江。
林二師由江西駐軍、廣東珠江軍分區、湖南益陽軍分區抽調所屬部隊組成,師部人員從江西南昌軍分區機關抽調。師長吳文華,政委江學彬,副政委陳文高,參謀長王偉。
林二師師轄三個團的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林業工程部隊第二師第四、第五、第六團,共12000多名指戰員。
師部:來自江西南昌軍分區,抽調駐紮在江西南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43軍156師(有“虎狼之師”稱號)師部機關、警衛營、改編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林業工程部隊第二師師部。師長吳文華、政委江學彬、副政委陳文高、參謀長王偉。
156師成立於1948年1月1日,以東北吉東軍分區的獨立三團、獨立六團,吉南軍分區的獨立七十一團為基礎,合編為東北軍區獨立第六師,獨立三團編為十六團,獨立六團編為十七團,獨立七十一團編為十八團。師在九台集結整編後就執行了吉長外圍運動戰的任務,三月迫使吉林之敵棄城而逃。吉林收復後師集結於雙陽進行階級教育,軍事練兵。五月圍困長春,封鎖國民黨第一兵團鄭洞國所部新七軍、六十軍,配合東北南線戰役。十月,我第四野戰軍攻克四平、錦州之後,長春之敵孤守待斃,十九日六十軍宣告起義,新七軍俯首投降。十一月我師進至黑山,編入第四野戰軍四十三軍,授一五六師番號。原十六、十七、十八三個團改稱為466、467、468團。旋即入關,配合主力部隊解放平津。
1949年2月27日,做為第四野戰軍先頭部隊之一開始南下,橫越黃河、強度長江天險,迫使國民黨軍隊望風而逃,先後解放豫南、鄂東、贛西北等廣大農村和城鎮,6月4日到達中國人民解放軍誕生地——南昌。分兼組建南昌(司令員鄧克明、政委白棟材)、九江兩個軍分區(警備區)的任務。經過6個月的剿匪、反霸、發動民眾,衛戍南昌等“戰鬥隊和工作隊”的任務。
中國人民解放軍林業工程部隊第二師師部師直屬隊2000多人,載上輜重直接坐海輪經虎門出珠江口,沿西南海上航線開往湛江。
四團:來自58軍174師522團。原屬二野王宏坤部隊。
解放軍第58軍組織沿革簡介(1947——1949):解放軍第58軍誕生於解放戰爭時期的冀南地區,該部是冀南軍區組建的第二支野戰軍,當時番號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0縱隊,後沿革為桐柏軍區、第58軍,下轄步兵第172、173、174師。該軍自成立之始就擔負支援大別山根據地的光榮使命,後來也一直轉戰豫西南鄂西北,多從事地方武裝活動,富有光榮的戰鬥傳統,為桐柏地區的解放鬥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個軍的特點是指揮機關歷史老,部隊基礎薄,士兵成分好,多由地方部隊升級。初建時戰鬥力一般,但經過南下躍進和經營桐柏,成長非常迅速,作戰頑強,善於奔襲和攻堅。到1949年2月組建58軍時已鍛鍊成中原軍區的一支勁旅。由於跟地方聯繫密切,所以該部剿匪清霸較為熟練,為上級所矚目。該軍撤消番號後,軍師部多延續在我軍較高軍事機關,而下屬各團則多數撤消。司令員:王宏坤(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劉志堅(冀南軍區副政治委員)、副司令員:孔慶德(晉冀魯豫軍區2縱4旅旅長,10縱到大別山後上任)、參謀長:靖任秋(民主建國軍第2軍副軍長)、政治部主任:張力之(民主建國軍政治部副主任)。副主任:余成斌(冀南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
來自二野58軍174師522團(174師——以桐柏軍區1分區機關及直屬隊改為該師師部,於1949年4月在唐河正式組成,師長何濟林,政治委員賀亦然。該師下轄第520、521、522團,原屬第二野戰軍中原軍區。1949年5月22日,中央軍委決定,第四野戰軍與中原軍區合併,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含有58軍部隊的河南軍區和湖北軍區歸其建制。5月26日,中原軍區番號撤消。1949年7月28日,中央軍委電復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同意第58軍部機關併入河南軍區機關(軍的番號暫予保留),所轄步兵第173師、第174師歸河南軍區直接領導。到9月,正式撤消第58軍番號。
原174師:1950年7月下旬,第174師帶河南軍區獨立第15團,調歸廣西軍區建制併兼宜山軍分區,師部兼軍分區機關。8月,廣西原柳州軍分區番號撤消,機關併入宜山軍分區機關。10月,獨立第15團撤消番號。1952年12月,廣西軍區撤消第174師番號,其下屬各團發展為:
(1)、第520團調平樂軍分區為基幹團,1953年3月第520團改編為中南軍區暫編第36團,1954年8月,該團番號撤消。
(2)、第521團仍屬宜山軍分區,到1953年2月,521團被撤消,團機關調往海軍。
(3)、第522團調桂林軍分區為基幹團,1952年6月調廣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林業工程部隊第二師第四團,1952年10月根據中南軍區命令集體轉業。
1958年7月,宜山軍分區機關遷駐柳州,9月改稱柳州軍分區。以後曾與柳州陸軍預備役步兵師、柳州警備區合署辦公,1992年10月又合併了原柳州市軍分區機關。現在的廣西軍區柳州軍分區和廣西陸軍預備役步兵師機關都應有原174師的骨血延續。
522團原在廣西重點剿匪。後奉命開赴桂林,改編為桂林軍分區獨立團,然後調赴廣東,在廣州接受新命令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林業工程部隊第二師第四團。
五團:來自廣東珠江軍分區,兩廣縱隊,屬第三野戰軍序列。
1946年7月5日,根據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政府達成的協定,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主力、珠江縱隊(89人)、韓江縱隊(47人)和粵中縱隊、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部分人員等共2583人,搭乘美國運輸艦588號、589號、1026號,在一艘驅逐艦護航下經過五晝夜航行北撤抵達山東煙臺,進入山東解放區,歸新四軍兼山東軍區領導。10月移駐臨沂地區整編。1400餘人進華東軍政大學等學校學習,其餘人員編成東江縱隊教導團。1947年3月,中共中央決定以東江縱隊為基礎組建兩廣縱隊。4~5月,東江縱隊教導團及華東軍政大學等學校畢業的東江縱隊人員和解放入伍的廣東、廣西籍戰士以及渤海地區入伍的新戰士,組成兩廣縱隊教導支隊。8月1日,兩廣縱隊在濱縣正式成立。曾生任司令員,雷經天任政治委員,林鏘雲任副政治委員,姜茂生任參謀長,楊康華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1、第2、第3團和教導總隊,共4800餘人,隸屬華東野戰軍。1955年,原兩廣縱隊司令員曾生被授予少將軍銜。
在林二師的行軍佇列中,五團的隊伍是清一色的廣東兵。1000多人。
五團具有不凡的經歷。它原先屬第三野戰軍兩廣縱隊,前身是以東江縱隊為主力的華南抗日游擊隊。這支部隊,創造過在日軍眼皮底下搶救出滯留香港的中國大批文化精英的奇蹟,參加過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的一戰——淮海戰役。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所有部隊中,有過使用美國海軍登入艦長距離調動經歷的,僅有這一支。那是1946年,在蔣介石撕毀國共“雙十協定”前,中央軍委為保存南方人民武裝的實力,加強華東解放區的軍力,決定將華南抗日游擊隊的主力北撤至山東。經葉劍英在北京軍調部努力爭取,軍調部廣東分部中共代表方方的具體談判,華南抗日部隊主力數千人乘坐美軍數艘登入艦,從大鵬灣遠航數千里勝利抵達山東煙臺。淮海戰役後,兩廣縱隊一路南下,戰績昭著,直到打回廣東。
1952年7月,廣東珠江軍分區傳達中央軍委檔案,經過動員,組織學習,兩廣縱隊組成一個團,從香洲(限珠海市香洲區)坐船到開平,參加林二師,改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林業工程部隊第二師第五團,然後徒步行軍,走了一個多星期…..奔赴到達目的地雷州半島湛江。
六團:原屬第四野戰軍第12兵團46軍159師(陳宗坤任師長)。第四野戰軍第12兵團46軍,1948年11月,根據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第9縱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6軍(東北野戰軍第9縱隊是在抗日戰爭初期,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在冀東暴動中保留下來的部分戰鬥力量基礎組建的。),仍歸東北野戰軍建制,屬第四野戰軍第12兵團46軍。詹才芳任軍長,李中權任政治委員,楊梅生任副軍長,袁淵任參謀長,王逸群任政治部主任。第25師改稱第136師,曾雍雅任師長,徐光華任政治委員;第26師改稱第137師,蕭全夫任師長,李振聲任政治委員;第27師改稱為138師,任昌輝任師長,王文任政治委員;冀熱遼軍區獨立第7師調歸該軍建制,改稱第159師,陳宗坤任師長。改編後,全軍共4.7萬餘人。
1948年11月,冀察熱遼獨立第7師(獨立第7師於1948年2月由平北軍分區直屬隊及熱西、察東、平北軍分區獨立團組成。)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6軍第159師,下轄475、476、477三個團。,陳宗坤任師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參加遼瀋、平津、進軍中南等戰役戰鬥。1949年7月159師調歸湖南軍區建制,,師部帶475、476團組建長沙軍分區,9月,長沙軍分區機關分出一部和477團組建益陽軍分區。
林二師六團兵員數量7000多人,是林二師轄下三個團兵力最強的一個團。
2100多人來自湖南益陽軍分區獨立師三團,部隊原屬四野12兵團46軍159師。1952年7月,師里要抽出一個團的兵力參加林二師,是先動員,後報名。報了名的組織上還要挑選。動員是一講國際形勢,二講抗美援朝戰爭,三講種植橡膠的意義,說種橡膠和抗美援朝一樣是保衛世界和平的事業。
在獨立三團,有人傳說,雷州那地方天天打雷,經常刮颱風,蚊子大過蠅,蛇鼠到處躥,還有麻風和發瘟病,感到好可怕。部隊做動員,經過動員、學習,還有黨、團組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思想顧慮沒了,大家磨拳擦掌,決心為實現黨中央的戰略決策大幹一場,不少戰士還表示要爭取火線入團、火線入黨,把奔赴墾殖前線當作奔赴戰場。獨三團總共2100多人,全改編成林二師六團。1952年7月初,部隊坐火車到達廣東花縣,駐紮休整了半個月。
部隊為了加快行軍進度,常常離開公路抄近路,那都是粵西山區的山間小路,陡峭險峻,彎上曲下,雖然累得人疲馬乏。但是大家你拉我,我扶你,身體壯的幫體弱力小的扛槍背行李….…不懼艱難困苦,一路向前,重現.一幅幅戰爭年代動人場面。
在六團向目的地進軍路程中,陸續編入了從第四野戰軍改編進來的隊伍,其中在廣西剿匪的四野一個加強營被改編為六團二營,六團兵力迅速壯大,兵員數量近7000人,比野戰軍一個加強團還要“加強”。1952年8月初,部隊徒步行軍到達湛江。
1952年8月初,林二師所屬各部,全部到達高雷墾區指定地點。據歷史資料記載,奔赴墾區的林二師部隊這樣配置:師部駐湛江市,4團派往海康,5團到徐聞,6團駐高州、化州。
……
狹長的雷州半島北高南低,呈台地狀向南楔入南海。北端連線起粵西北的山地、丘陵,南部覆蓋著一片原始大森林,連綿兩千平方公里,跨越徐聞、海康兩縣,林地地勢大體平坦。此外,這一帶還有數百平方公里的芒草荒原。整個半島,到處是可供開墾的處女地……
森林是亞熱帶原始雜木混生林,樹種繁多。有大、小葉榕樹等大樹冠喬木,樟樹、灰木、白背桐、白木香、台灣相思等常綠喬木,野龍眼、野荔枝等喜濕耐熱果木。林內竹科、藤類、芒草茅草等混生。竹類成叢、密不透風,藤類交纏、粗的大過人腿,芒草茅草比人還高。蛇、蟲、蜂、蜈蚣、螞蟻爬行飛舞,猛獸出沒。蛇類中不僅有咬人致死不出十步的“過山風”等劇毒蛇,還有數丈長、粗如人腰的大蟒蛇,一口能吞一隻小野豬。野蜂最可怕的是瓮蜂,攻擊動物時傾巢而出,無數毒針亂蜇,蜇重了就氣絕身亡。還有猛獸,據估計,有幾十隻華南虎蟄伏在這片大森林的茅草叢中……在這裡墾出植膠地,首先要把雜樹砍伐掉,清光亂藤竹草,把清出的地平整。還得在惡劣的環境中承受各種生活之苦。最麻煩的是缺水……
“一手拿槍保衛祖國,一手拿鋤墾殖橡膠”,屯墾戍邊,這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林業工程部隊第二師,他們在艱苦卓絕的境況下,在祖國大陸最南端——雷州半島,打響新中國軍墾第三大戰役:向熱帶雨林要橡膠,從而創立了新中國“國防戰略物質基地”。
……在南國這片廣闊的紅土地上,橡膠農場星羅棋布,每一寸土地,都疊印著他們走過的足跡……三葉樹的每一綠葉,都燃燒著他們生命的火焰……橡膠樹那莽莽綠海,輝映出他們的艱險付出,歲月,留住了他們的青春和榮耀。他們用鮮血、汗水、青春和生命,譜寫一冊冊鮮為人知的史書。他們創造了史無前例的天然橡膠種植大面積北移成功的世界宏偉奇蹟,成為締造了世界天然橡膠樹北移的神話和歷史的創始人、中國國防物資橡膠基地的奠基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林業工程部隊第二師,他們創造的豐功偉績,他們書寫的輝煌詩篇,一定會載入共和國的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