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

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

東江縱隊,全稱是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廣東省東江地區創建和領導的一支人民抗日軍隊。

1943年12月2日,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成立。曾生任司令員、林平任政治委員、王作堯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楊康華政治部主任。

1945年,朱德同志在“七大”軍事報告《論解放區戰場》中將東江縱隊與瓊崖縱隊和八路軍、新四軍並稱為“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江縱隊
  • 全稱: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
  • 成立時間:1943年12月
  • 司令員:曾生
  • 政治委員:林平
  • 成立地點:惠陽縣土洋村
歷史背景,部隊沿革,戰鬥歷史,部隊功績,

歷史背景

1938年10月,日軍在廣東大亞灣登入,而後發動入侵華南的“廣州戰役”並占領廣州。廣大人民民眾對國民黨政府和軍隊喪失信心,領導人民抗戰的重任落在中國共產黨人的肩上。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周恩來指示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廖承志在東江建立抗日武裝,開展游擊戰爭。10月下旬,曾生等回到坪山建立中共惠寶工委,組織人民抗日武裝。

部隊沿革

1938年12月初,中共惠(陽)寶(安)工作委員會在惠陽周田村成立了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曾生任總隊長。12月下旬,中共東莞中心縣委員會及寶安、增城黨組織領導的東莞模範壯丁隊等幾支武裝在東莞苦草洞進行整編,成立了東寶惠邊人民抗日游擊大隊,王作堯任大隊長。兩支武裝共 200餘人。
1940年8月,曾生、王作堯等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率部重返東寶惠地區。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堅持敵後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建立抗日根據地的基本方針,將部隊整編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3、第5大隊。整編後,林平兼任兩個大隊的政治委員,梁鴻鈞負責軍事指揮,曾生、王作堯分任大隊長。兩個大隊分別進入東莞大嶺山區和寶安陽台山區開闢抗日根據地。
1942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工作委員會副書記張文彬到陽台山抗日根據地的白石龍村召開游擊隊幹部會議,在坪山成立了以林平為書記的中共廣東軍政委員會,統一領導東江和珠江地區的抗日鬥爭,並將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編為游擊總隊。
1943年12月 2日,游擊總隊在坪山改編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曾生任司令員,林平任政治委員。下轄1個主力大隊、5個地方大隊和 1個護航大隊。
1946年6月東江縱隊主力北撤山東省解放區,後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兩廣縱隊。

戰鬥歷史

1940年3月8日,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及東寶惠邊人民抗日游擊大隊遭到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圍攻,被迫從坪山根據地向海陸豐轉移,途中遭到國民黨的圍追堵截,部隊多被打散,損失嚴重,最後僅剩100餘人。
1940年8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3、第5大隊分別進入東莞大嶺山區和寶安陽台山區開闢抗日根據地。11月,第3大隊首先在黃潭擊退進犯的日軍,斃傷日軍數十名。爾後,兩個大隊不斷襲擊日偽軍,打退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進攻。
1941年12月,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同時占領香港。游擊隊即派出武工隊進入香港、九龍地區,開展城市游擊戰。游擊隊還先後建立了海上中隊和護航大隊,開展海上游擊戰,襲擾日軍海上運輸線,保護漁民和商船往來。香港淪陷時,有一大批中國文化界知名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以及國際友人滯留港島,處境十分危險。抗日游擊隊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克服重重困難,先後從香港營救出何香凝柳亞子茅盾鄒韜奮等800多人,以及一些國民黨官員和眷屬、遇險的美國航空隊飛行員以及港英官兵和荷蘭、比利時、印度等國的人士近百人,大營救在海內外產生了巨大影響。
1941年6月10日夜,400餘名日軍和200餘名偽軍,在大隊長長瀨率領下,兵分兩路,準備在11日拂曉合圍偷襲大嶺山百花洞村。日偽軍的偷襲行動,早已被游擊隊情報站所偵得,並於當晚將情報送到大隊長曾生手上。曾生立刻率領游擊隊搶占百花洞西南的小山頭制高點,準備迎敵。同時,負責軍事指揮的總隊長梁鴻鈞和政委林平率隊支援曾生,並命令游擊隊戰士占領百花洞東大公嶺,搶占有利地形,埋伏起來。經過兩天兩夜的戰鬥,日軍大隊長長瀨被擊斃,日偽軍官兵五六十人被擊斃擊傷;游擊隊繳獲長短槍10餘支、彈藥輜重一大批,還繳獲了幾匹戰馬,百花洞戰鬥取得勝利。
1943年1—10月,游擊總隊向日偽軍主動出擊,拔除了廣九鐵路及寶太公路、莞城—太平公路沿線的一批據點;爭取了偽軍1個營反正,2個連投誠;海上獨立中隊以少勝多,在大亞灣全殲偽海軍1個大隊。1943年11月,日軍發起了打通廣九鐵路的進攻作戰。中旬,日偽軍出動七八千人,號稱“萬人掃蕩”,在空軍配合下,對大嶺山抗日根據地實行“鐵壁合圍”;下旬又對羊台山抗日根據地實行“多路圍攻”。游擊總隊在殺傷一部日偽軍後,巧妙地跳出包圍圈,轉向外線襲擊敵人,經過一個多月的頑強戰鬥,粉碎了日偽軍的大規模“掃蕩”,收復大片失地,使廣九鐵路兩側的解放區連成一片,卡住日軍南線交通運輸的咽喉,破壞日軍的戰略部署,策應了美、英盟軍在太平洋對日軍的反攻作戰。此時,游擊總隊發展到3000餘人。
1943年12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成立後,大力加強部隊建設,廣泛開展殺敵競賽和擴軍競賽,不斷向日偽軍發動進攻。1944年上半年僅廣九鐵路以西的部隊就殲滅偽軍20多個連,迫使偽軍1個營和1個暫編團團部100餘人投誠;港九獨立大隊積極開展城市游擊戰,炸毀了香港啟德機場的油庫和九龍第4號鐵路橋;護航大隊在大鵬灣海面俘獲日軍武裝運輸船3艘。6月間,日軍出動配合進攻湘桂線。為鉗制日偽軍,東江縱隊沿廣九鐵路、寶太公路等交通線廣泛出擊,先後全殲廣九鐵路常平、平湖等站的偽軍、偽警大隊。同時,東江縱隊還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向粵北挺進,一度解放清遠縣城。
1945年春,東江縱隊派出兩個支隊挺進東江北岸,開闢以羅浮山為中心的江北抗日根據地。5月,縱隊領導機關由東江南岸轉移到博羅縣羅浮山。8月初,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向粵北發展的指示,在珠江縱隊一部配合下,集中主力1000餘人挺進粵贛湘邊區,準備迎接八路軍南下支隊,開闢五嶺抗日根據地。此時,部隊發展到9200餘人,轄9個支隊,並先後成立了江南、江北、粵北和東進4個指揮部,活動地域由東江兩岸擴展到廣州市郊區、粵贛湘邊區和海陸豐地區。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華南日偽軍在國民黨當局的指使下,拒絕向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繳械,東江縱隊遵照朱德總司令的命令,立即向日偽軍展開進攻。至9月底,收復城鎮60餘處,殲滅日偽軍1000餘名。
1946年6月,根據國共兩黨談判達成的協定,東江縱隊主力以及包括珠江縱隊、韓江縱隊及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等部分骨幹北撤山東省解放區,解放戰爭時期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兩廣縱隊。留在廣東的人員,一部分後來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的骨幹。

部隊功績

在整個抗戰期間,東江縱隊經歷大小戰鬥1400餘次,殲滅日偽軍9000餘人。至抗戰勝利時,部隊發展到1.1萬餘人,建立了大片抗日根據地。1945年,朱德在“七大”軍事報告《論解放區戰場》中將東江縱隊與瓊崖縱隊與八路軍、新四軍並稱為“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