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游擊隊:1938年開始,由東江和珠江地區各縣建立游擊隊,目的是打擊敵人,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共中央為開展華南地區的抗日鬥爭,特別是1939年1月廣州失陷後,中共中央確定了開展華南遊擊戰爭的戰略方針,並把工作重點放在東江、瓊崖地區,在這兩個地區開展了廣泛的游擊戰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抗日游擊隊
- 外文名:The Anti Japanese guerrilla
- 類別:軍隊稱謂
- 起始時間:1938年
- 活動區域:廣東東江、瓊崖地區
抗日游擊隊:1938年開始,由東江和珠江地區各縣建立游擊隊,目的是打擊敵人,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共中央為開展華南地區的抗日鬥爭,特別是1939年1月廣州失陷後,中共中央確定了開展華南遊擊戰爭的戰略方針,並把工作重點放在東江、瓊崖地區,在這兩個地區開展了廣泛的游擊戰爭。
抗日游擊隊:1938年開始,由東江和珠江地區各縣建立游擊隊,目的是打擊敵人,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共中央為開展華南地區的抗日鬥爭,特別是1939年1月廣州失陷後,中共中央確定...
東江地區的惠陽、東莞,寶安,增城等地人民在中共廣東省委東南特委號召與領導下,紛紛拿起武器,組織了游擊隊,開展敵後游擊戰爭。...
抗日游擊隊英雄們,雕刻。1956年趙奎奉、金教弼、池青龍合作。雕刻以手握手槍與手榴彈怒視著敵人挺胸而立的游擊隊指揮官為核心,右邊配上緊握手榴彈怒視敵人的英姿...
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珠江縱隊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廣東省珠江三角洲領導創建的一支抗日游擊隊,主要活動地區包括現在廣東的南海、番禺、中山、順德、三水、珠海...
鐵道游擊隊,是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現山東魯南地區(臨城,嶧縣,滕縣)的一支抗日武裝。該游擊隊成立於1940年1月25日,受八路軍蘇魯支隊命令成立,成立時稱“魯南軍區...
烈士馮國華,“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投筆從戎,招集上海近郊各縣的失業教師和失學青年組織敵後游擊隊,10月6日在襲擊日軍時壯烈犧牲。書法家馮國華,善長中國書法、...
抗日游擊隊抗日烈士 1942年秋,黃輝隨大隊轉戰廣九路西的寶太公路和莞太公路沿線,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尋找戰機,連續打擊日、偽、頑軍,開展反掃蕩、反搶糧的鬥爭。...
大青山游擊隊,1938年,八路軍120師358旅715團改建為大青山支隊。9月,大青山支隊在司令員兼政委李井泉、參謀長姚等人率領下進入土默特右旗以北的大青山腹地,與楊植...
東江縱隊,全稱是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廣東省東江地區創建和領導的一支人民抗日軍隊。1943年12月2日,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
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韓江縱隊(簡稱韓江縱隊)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廣東潮汕地區領導創建的一支人民抗日游擊隊,主要活動地區包括廣東潮州、潮安、豐順、揭陽、饒平、...
《我的抗戰》是江蘇省浪淘沙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由陳偉祥、陳家霖執導,梁志明、...他與誠信鏢師、熱血青年和草莽義士,三撥人群組成的抗戰游擊隊,為了保護國寶與日軍...
同年5月,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改稱第四戰區第三游擊縱隊新編大隊,取得合法地位,曾生任大隊長。1941年12月,參與組織港(香港)九(九龍)人民抗日游擊隊。港、九淪陷...
類別 抗日游擊隊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大舉侵犯華北,激起人民高漲的抗日熱情。在知識青年薛朴若、韓紀文等的領導下,淮陽救亡運動蓬勃開展起來,“農救會”、“...
中華民國抗日敵後游擊部隊主要由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東北抗聯等武裝組成,擔負起了敵後戰場的重任。...
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五支隊於1938年1月19日建立,共轄5個團,建立於膠東半島。...
游擊隊(guerrilla)是指在敵統治區、敵占領區、接敵區,以分散、流動、襲擊的作戰方法打擊敵人的一種非正規的武裝組織。游擊隊打法是游擊戰,游擊戰的精髓是敵進我...
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中央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任命朱德、彭德懷為正、副總指揮,開赴華北抗日前線。10月間,又將在南方十三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
八路軍魯東抗日游擊隊第八支隊,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抗日戰爭爆發後,在中共魯東工委的直接領導下,濰坊各地的黨組織和共產黨員,集中力量開展了...
華南抗日根據地:包括東江、瓊崖抗日根據地。1938年日軍侵占廣州後,原在東江一帶的紅軍游擊隊,在曾生等領導下,組成抗日游擊隊,建立東江根據地。1939年2月,日軍侵入...
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珠江縱隊司令部舊址位於石岐南偏東11公里、距鎮政府6.5公里的檳榔山村古氏宗祠,原是鄉紳古騰芳兄弟於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為紀念開村先祖...
張方勝(1916—1943) 鄒平縣大由村人。1940年參加抗日游擊隊,任長山縣大隊二中隊中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