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2003年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上任僅兩個月,就來到番禺的小谷圍島視察廣州大學城建設前期準備工作,並提出“建設
全國一流大學城”和“2004年9月開學招生”的要求,為
大學城建設指明了方向,廣州大學城建設全面啟動。
2003年1月22日,廣州市委、市政府召開會議,研究落實張德江的指示精神,結合省委、省政府“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廣州大學城的要求,成立了廣州大學城建設指揮部,具體負責組織實施廣州大學城的建設。在指揮部辦公室的直接組織和指揮下,大學城一期工程包括225萬平方米的房屋建築、所有城市市政、公共及校園綠化、公共配套設施以及配套的水、電、煤氣等公用基礎設施,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
2004年8月底,入駐高校的8000多名師生如期進駐。
2004年9月初,31000多名新生和4000多名教師也相繼進駐。廣州大學城成功實現了開學招生。
入駐高校
一期
進駐大學城一期小谷圍島的十所高校為:
中山大學大學城校區:九大學院進駐大學城:確定進入東校區的學院除了新辦的工學院和傳播與設計學院將全部放在東校區外,還有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管理學院、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法學院和公共衛生學院等7個學院,這7個學院進駐的專業和學生類別各有不同。
華南理工大學大學城校區:用地面積1658畝(教學區1221畝,生活區437畝)新校園總建築面積66萬平方米,華工老校區定為北校區,新校區定為南校區。老校區要做強,以傳統學科為主;新校區要做出特色來,重點發展新興學科,如生物工程,經濟、新聞傳媒及計算機軟體等學科。
華南師範大學大學城校區總占地面積1462畝,總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其中教學樓建築面積達55545平方米,圖書館建築面積達到37590平方米;建設總投資超過18億元人民幣。
廣州大學大學城校區:用地面積:1975.6畝(教學區1389.7畝,生活區585.9畝),新校園總建築面積59.6萬平方米,其中教學區36萬平方米,標誌性建築:圖文信息中心、演藝中心、多功能體育館等。廣州大學新校園位於番禺區小谷圍島西南端,南面及西北面毗鄰珠江南航道,東南以中部快線為界,西與廣東科技中心相對。過江隧道、捷運七號線及中部快線分別在學校的南面、西面和東北面經過,交通便利。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大學城校區為南校區,與白雲山北校區並為主體校區,發展本科教育。南校區一期建設23棟單體已完工。將實行以選課制為中心,導師制和主輔修制為輔助的“三位一體”的教學管理體制。管理重心、師資安排和校園文化建設都向南校區傾斜,9個學院將進駐。
廣東工業大學是進入大學城十所高校中占地面積最大的學校,該校提出,到2007年,大學城校園本科生將達到24500人、研究生3500人的規模,擬主要招收平價學生;其餘幾個校區將招收公辦新機制學生約18000人,實行按全成本收費用於還貸;此外按教育部要求招收軟體“藍領”2000-3000人。屆時,學校在校生規模將達到49000人左右,成為廣東省學生規模最大的高校。
廣州中醫藥大學的2004級新生將全部入住廣州大學城,部分專業的老生也將入住,總人數大約為2700多人。大學城校區將成為學校的中心區,主要用於開辦本科教育,原有的老校區將作為研究生部繼續使用。
廣東藥科大學大學城校區將成廣東藥科大學的主校區,新學期有32個專業及專業方向進駐,除藥學、藥物製劑、預防醫學等三個名牌專業外,另新增臨床醫學、化學工程與工藝、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際經濟與貿易等17個專業。而赤崗校區以臨床醫學為主,寶崗校區將以成人教育為主。
星海音樂學院大學城校區擁有大教室27間,琴房187間,鋼琴210架,其他各種樂器269件,另有一座設有600個座位的音樂廳。1986年建立基本樂科電化室,內設20多台電子琴。音樂圖書館藏書51989冊,樂譜52926冊,唱片17304張,錄音帶2579盒,中外報刊500種。
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校區占地面積414畝,約為老校區的2.8倍(老校區150畝);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老校區8萬平方米),是老校區建築面積的3倍。
二期
暨南大學南校區主要是發展外國語言文學、法學、政治學、體育學、藥學、化學、生態學、材料科學、生物醫學工程、食品科學、環境科學、數學、計算機科學、電子科學等學科、新興交叉學科及管理學、經濟學的本科教育。
廣州醫科大學番禺校區地處與廣州大學城一江之隔的新造鎮秀發村,新校區於2014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地理位置
廣州大學城一期位於廣州東南部,選址番禺區
小谷圍島,西鄰洛溪島、北鄰生物島、東鄰長洲島,附近有
黃埔軍校、
辛亥革命紀念館、
孫中山紀念館、
黃埔公園等景點,與
琶洲島舉目相望。小谷圍島面積17.9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少有的島嶼大學用地,提供了一處天然的世外桃源。
廣州大學城二期位於小谷圍島南岸,面積25.3平方公里。與大學城一期、
廣州國際生物島在內合共73平方公里,將打造為集科技創新中心、國際科教合作基地、國際科技孵化基地、國際一流人才培養特區、廣州新經濟成長極和廣州科教新城於一體的市一級戰略發展平台——“
廣州國際創新城”。
周邊環境
廣東科學中心
廣東科學中心位於小谷圍島西端,占地面積4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3.75萬平方米,總投資19億元人民幣,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科學館,中國“
綠色建築”的代表工程,廣州市的標誌性建築。
館內設有兒童天地、實驗與發現、數碼世界、交通世界、綠色家園、飛天之夢、人與健康、感知與思維8個常設主題展區;三維巨幕、四維、球幕、虛擬航行4座科技影院;數字家庭體驗館、開放實驗室和多個臨時主題展區。其中三維巨幕影院是亞洲最大的
IMAX電影院。
廣東科學中心先後榮獲“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廣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國民旅遊休閒示範單位”、廣東省首個“科技旅遊示範點”、國家4A級旅遊景區等多個榮譽稱號。
廣東科學中心擬繼續投資6億元啟動二期工程,將圍繞“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建設目標,以社會前沿科技為內容重點,突出現代科學技術成果,並利用廣東科學技術和經濟文化的資源優勢,完善各種科技活動服務設施,把廣東科學中心建設成為廣東省重要的科技發展成果展示視窗,成為泛珠三角地區重要的科普教育平台和科技資源中心。
嶺南印象園
嶺南印象園位於小谷圍島南部臨江地段,總占地面積16.5公頃,是體驗嶺南鄉土風情和嶺南民俗文化的旅遊景區。這裡有典型的嶺南傳統風格建築群落,民居依水而建,或窄門高屋,或鑊耳高牆。悠長的青雲巷、古樸的趟櫳門、精緻的滿洲窗,小溪蜿蜒,池塘清澈,處處散發著嶺南水鄉的韻味。
嶺南印象園中富有特色的街巷、宗祠、民居和店鋪等,充分展現了嶺南傳統文化的精華。景區突出原生的嶺南文化和鄉土景觀,復原嶺南民間繁榮生活場景,以嶺南建築完整、民間文化深厚、田園鄉村風情濃郁,成為現代人了解嶺南古文化的視窗。
嶺南印象園以園中嶺南風格的特色建築受到了許多劇組、廣告商、影樓和攝影愛好者的青睞。
小洲藝術村
小洲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廣州市首批14個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是廣府地區唯一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保存最完整的水鄉,曾被評為“中國生態文明楷模”、“第一批全國生態村”、“廣東省旅遊特色村”、“廣東省古村落”和“嶺南書畫原創基地”等,以“草根”聞名,國內藝術界早有“北有798、宋莊,南有小洲”之說。這裡聚居著廣州的文藝青年和藝術院校考生,快速路橋底有大量自由生長的繪畫、雕塑工作室,長期有藝展開放。另有在水一舫、豐衣足食等大型農家樂,附近為
瀛洲生態公園、
萬畝果園。計畫升級“
廣府第一水鄉”。
體育場館
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
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占地面積約26.9萬平方米,其中體育場占地9.7萬平方米,可容納5萬觀眾,規模僅次於
天河體育中心和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是廣州第三大體育場。項目總投資約5億元,可用於大型活動開幕式、國際級田徑賽場和足球比賽賽場。
運動場館:
廣工板球場、籃球場、游泳池、網球場、羽毛球館等等。
廣州畫院
位於中心湖西側。
廣美美術館
位於廣美中環路側。
星海音樂學院音樂廳
位於侖頭隧道大學城出口。
廣州國家檔案館
位於廣大附中西側,廣州市番禺區廣州大學城檔案館路33號。
廣東中醫藥博物館
位於廣中醫校內。
四大文物
兩座五代十國時期南漢國王陵墓,已規劃
南漢二陵博物館,位於華師附近。明代石人石馬墓,位於廣工校內。清末炮台,位於廣藥校內。北亭村內亦有南漢王御花園、南漢王祭祀天壇及東漢古墓。
長洲島
生物島
廣州國際生物島位於大學城北側,主要發展方向為生物醫藥研發、生物能源、生物信息、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和海洋生物。生物島四面環水,被票選為“廣州最美綠道”。
公園
中心湖公園,天然
濕地公園(小谷圍島西端、南端、東端、北端均有),各校內湖、湖心島。東邊過橋的長洲島上有現有 濟深公園、
黃埔公園、
中山公園、黃埔軍校軍事主題園、聖堂山公園等。
廣大商業中心
位於廣州大學內,大學城最旺的商業中心之一,由大型餐飲中心(肯德基、必勝客等)和購物中心組成,占地四千多平方米的中庭廣場上活動不斷。
GOGO新天地
GOGO新天地是2011年開張的一家大型購物Mall,位於中山大學附近,定位與廣州大學商業中心類似,均以大學生消費群體為主要消費對象。
自然村
在大學城裡僅剩的自然村:
南亭村、
貝崗村、
北亭村、
穗石村里也有流動小攤或小販的小型集市,其中貝崗村由於地理優勢更是在臨街搭建一排商鋪,為大學城吃貨必去地點。
各個村由於有大學在旁邊,日漸繁華。如南亭有廣東工業大學和廣州美術學院包圍,貝崗在中山大學和廣外的中間,穗石靠近
華南理工大學,形成極為繁華的商業,從各方面支持了高校師生特別是學生的生活。
超市
商業北區、商業南區、各校園、自然村內有近百家中小型超市。南區捷運站附近規劃大型超市和生鮮市場。四個保留村內有中等規模菜市場。
教育
廣大附中國中部、高中部:
廣州大學附屬中學為公辦省一級。位於內環路西南側,投資2.5億元,2007年建成。隨著住宅項目和教師公寓的陸續完工,大學城教師一直以來對廣附招收地段生的呼聲將會更有分量。
北部國小:公辦省一級。位於內環路西北側,。
南部國小:公辦省一級。位於中五路,已規劃。
幼稚園:北區1所,南區3所。
醫療
銀行
工商銀行大學城支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招商銀行等等。
共享廳
廣州大學城共享廳於2012年5月31日建立,是廣州大學城學生、教職員工及對大學城住戶共建共享的平台。
交通運輸
作為東部生態軸的重要節點,廣州大學城已形成完備的立體交通網路。
公交
廣州大學城有20餘條公交線路。
連線島內外線路
番52、310、332、383、801、大學城專線1至4線、B25、廣佛城巴快6線、夜48、夜65。
註:35、86、252、565路因小洲便橋封閉暫不進入大學城。
島內線路
380(1天2班)、380B(1天2班)、381、382、384(1天2班)、387、番201、番202、夜50等。
根據廣州市規委會審議通過的廣州大學城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2014年,廣州大學城規劃新增5條校園內部公交環線。
捷運
島內設大學城北、大學城南2站。從廣州南站可以乘坐捷運二號線到昌崗轉捷運八號線再到萬勝圍轉捷運四號線到大學城。從廣州火車站、廣州汽車客運站、廣東省汽車客運站、或滘口汽車客運站可以乘坐捷運五號線到車陂南轉捷運四號線到大學城。從廣州東站、廣州東站汽車客運站、廣州天河客運站或廣州白雲機場可以乘坐捷運三號線到客村轉捷運八號線再到萬勝圍轉捷運四號線到大學城。
島內設大學城北、大學城南2站,直達客村、濱江東、
二沙島、烈士陵園、建設六馬路、淘金。12號線仍是遠期規劃的一條線路,可能會於2020年後開始建造,但具體開通時間仍未確定。
橋樑
小洲便橋位於西五路與外環路交匯處,連線小洲村,是可供非機動車進出大學城的唯一通道。現因成為危橋而封閉,已有重建計畫。
隧道
侖頭隧道
位於大學城北側,接駁科韻路、新滘東路、環城高速等多條道路。
2014年,廣州大學城規劃新增洛溪島隧道、新造隧道(已選定採用雙向4車道的隧道形式,通過2個匝道接大學城外環路銜接)。
高速公路
南沙港快速:位於大學城西側,廣美、華師附近出入口,直達南沙、中山、珠海。
南洲路延長線
位於現小洲便橋,將接駁海珠環島路,直達海珠生態城,已招標。
水上BRT
中大碼頭-大學城碼頭,預計2016年通航。現有輪渡至新造、黃埔。
遊艇
位於大學城北側生物島。《廣東省濱海旅遊發展規劃(2011-2020年)》規劃建設廣東四大遊艇基地:廣州
南沙、生物島、珠海平沙和深圳大鵬灣。
有軌電車
2014年4月,《廣州市新型有軌電車線網規劃》、《廣州市新型有軌電車近期建設規劃》規劃首批啟動大學城線的有軌電車項目,全長14公里,2017年開通運營。
體育賽事
2014年,廣州大學城將舉辦三大體育賽事:一是廣州大學城七人制足球聯賽,將於5月24日至6月8日進行;二是廣州大學城環島
腳踏車賽,將於6月15日舉行。三是廣州大學城環島長跑挑戰賽,將於10月18日舉行,設大學生組、社會大眾組2個組別,賽程為10公里。長跑挑戰賽將與2014廣州國際馬拉松測試賽聯合舉辦,為部分參加廣州國際馬拉松的長跑愛好者提供實戰機會。
發展規劃
總體規劃
目標
面向未來,積極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創造嶄新的高等教育模式。
面向世界,有機融合世界多元文化與嶺南本土文化,塑造具有國際知名度與國際影響力的高教環境。
面向現代化,完善城市中央智力區的高教、科研、科技生產、孵化、文化、商務、居住、服務、休閒、旅遊等多功能綜合整體環境。
塑造高品位的藝術景觀環境,營造充滿活力和魅力的高等教育場所和優異的成長空間,樹立可持續發展的典範。
原則
空間開放化 | 妥善處理各品牌大學的相對獨立性與空間開放性的關係,以開放型的校園環境促進各學科間的交流、大學城與城市的交流、大學城與與市民的的交流,從而帶動地區文化和經濟躍升,提高競爭力。 |
資源共享化 | 運用嶄新的空間組織模式,設定不同共享程度的共享體系,本著“互利、自願、利於學科交流”的原則,提高教學、諮詢、居住、綠化等各類資源的共享程度和利用率,優勢互補,極大地減少重複建設。 |
建設彈性化 | 充分考慮引入大學自身特點和自主性,運用“剛性結構”和“柔性結構”的概念,在保證總體規劃骨架的前提下,提供多種彈性發展空間和用地組織方式,滿足不同類型引入大學對用地和空間的要求。 |
服務社會化 | 淨化傳統高校的功能組織,突出高校的教育、科研、研發等功能,強調高校後勤社會化,服務社會化。 |
環境生態化 | 尊重基地自然生態和景觀特色,運用複合生態學理論,實現人與自然、區域與城市的和諧共生。 |
結構秩序化 | 以規整有序的空間網路確定道路結構及綠色走廊,建立大學城結構的整體空間格局。 |
管理整體化 | 設立廣州大學城“高教特區”,實行整體統一的管理,確保大學城的高效運行。 |
設施智慧型化 | 迎接E時代的挑戰,以國際化標準的電子信息和網路系統滿足大學城內部活動和遠程服務的各項要求。 |
風格多元化 | 有機融合世界多元文化,營造具有不同地域特色、不同建築風格的景觀環境。 |
投資市場化 | 提升大學產業化程度,明確政府、大學、企業在大學城建設中的角色和地位,拓寬投資渠道,通過各類政策引導,吸引更多大學和企業進駐大學城。 |
提升計畫
2012年12月,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實施廣州大學城提升計畫工作方案》,廣州將爭取用10年時間,71個項目提升大學城,將大學城打造成為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文化之城、創新之城、生態之城”。
文化之城
學術資源實現共享;珠三角國際修學基地全面建成;校際文化藝術活動多姿多彩,大學生環島馬拉松賽、環島腳踏車賽和國際高校賽艇對抗賽等成為品牌賽事。
創新之城
科研成果轉化成績斐然,師生創業創新活力全面激發,服務地方發展能力不斷增強,成為推動廣東、廣州知識創新創業的新引擎。
生態之城
建成首個無“煤”城區,人與自然和諧環境初步形成,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環境生態,嶺南自然水鄉景觀與人文景觀兼備、適宜教學創業和生活居住的現代化生態新城區,成為全國生態環境建設的典範之城。
短期目標(2012~2014年8月)
為教職員工和居民營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環境。提升大學城科技人文環境。
中期目標(2014年9月~2016年底)
最佳化提升大學城教育、商業、生活配套,建成配套教師公寓,完成城中村改造,提升美化綠化水平。 “創新性、國際性、社會性、教育性”的社會服務功能全面拓展。
遠期目標(2017~2022年底)
成為具有嶺南水鄉特色環境、擁有世界一流教學建築群的高校園區。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高等教育基地基本建成。
擬建公租房
廣州大學城不少教師疲於“走教”,如今這一問題將有所改變。24日,筆者從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獲悉,廣州大學城公租房勘察設計項目已完成招標。根據設計方案,該項目將建1586套公租房,居住總人數預計達5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