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先進技術研究所前瞻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遵循“原創─後創─跟蹤”的研發模式,以及“學習→並行→補充→超越”的研發思路,致力於開展面向多學科交叉的先進材料人工智慧批處理功能島的研究與開發,涉及先進材料製備、材料處理與表征、機器視覺與測量、機器人學與人工智慧等多學科交叉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先進技術研究所前瞻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
- 主管部門:廣州先進技術研究所
廣州先進技術研究所前瞻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遵循“原創─後創─跟蹤”的研發模式,以及“學習→並行→補充→超越”的研發思路,致力於開展面向多學科交叉的先進材料人工智慧批處理功能島的研究與開發,涉及先進材料製備、材料處理與表征、機器視覺與測量、機器人學與人工智慧等多學科交叉技術。
廣州先進技術研究所前瞻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遵循“原創─後創─跟蹤”的研發模式,以及“學習→並行→補充→超越”的研發思路,致力於開展面向多學科交叉的先進材料人工智慧批處理功能島的研究與開發,涉及先進材料製備、材料處理與表征、...
廣州先進技術研究所位於國家戰略新區廣州南沙區,秉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思想,設立五大研究中心:前瞻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水科學研究中心、機器人與智慧型裝備中心和電漿跨學科工程中心。重點圍繞廣州市、珠三角乃至廣東省在功能材料、工程生物...
2016年10月開始在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擔任副研究員,曾任前瞻性科學與技術中心執行主任,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杭州分院常務副院長。現為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 獲得國家級人才計畫、深圳市地方領軍人才稱號,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廣東省區塊鏈與分散式物聯網安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高...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成立於1982年,前身為中國科學技術促進發展研究中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直屬事業單位,是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戰略院主要從事國家科學技術發展戰略、政策、體制、管理、預測、評價以及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研究,為國家科技、經濟、社會發展的巨觀決策提供諮詢和建議,為國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3]。2006年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5] [12] 李振聲1951年畢業於山東農學院農學系 [13]。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4],先後在中國科學院遺傳選種實驗館、中國科學院西北農業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陝西省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從事小麥遺傳育種...
楊偉,1963年5月出生於北京,籍貫四川資中,飛機器設計與飛行控制領域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航空工業科技委副主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研究員。楊偉於1985年從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力學專業研究生畢業,獲得工學碩士學位,之後進入航空工業成都所工作;1992年任...
基地主要依託廣東工業大學的研究力量,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立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按照市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的要求,主要圍繞廣東,特別是廣州的技術創新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的相關重大問題展開研究,提供政策諮詢。主要研究領域如下:1.創新理論與創新戰略管理研究 研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技術生態位測度與技術戰略;學研...
2002年晉升為研究員;2003年成為博士生導師;2006年7月擔任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長;2011年12月擔任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同年獲得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5年被授予專業技術少將軍銜;2017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20年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1973年,廣東省地熱能研究室成立。1978年3月,研究室改由中國科學院領導;9月,正式定名為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1981年,研究所制定了科研工作五年規劃與十年構想。1982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研究所為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1991年,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廣東省能源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1994年,...
1965年郭光燦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畢業後留校任教,先後擔任講師、副教授、教授;1981年至1983年作為訪問學者,前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學習;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同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9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13年被評為CCTV年度科技創新人物。人物經歷 1942年12月9日,郭光燦出生於...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 究員、博士 生導師。陳春英於1987年畢業於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1996年獲得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醫學博士學 位 ;1996年11月—1998年10月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核分析技術重點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98年11月—2006年5月曆任中國科學院高能...
2020年4月,中國科大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聯合成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蘇州)。5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能源科學與技術學院在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成立。同年,中國科學院稀土研究院(於2020年1月在江西贛州掛牌成立)的研究生教育歸口在新設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稀土學院。學校簡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中國科學...
能源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9),歐洲科學院院士(2003),加拿大工程院國際院士(2019),歐洲工程院院士(2022) [57],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2022) [54],喬治亞理工學院終身董事教授、Hightower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創始所長、現任所長 [24],中國科學院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 [1-...
研究院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 2020年4月30日,中國科學院與安徽省共建的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揭牌。研究院以生命科學、人口健康、疾病防治等為出發點,開展大健康領域前瞻性、戰略性、關鍵性科研攻關,力爭建設成為全國乃至全球大健康領域創新網路的重要節點。雙一流 建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心發起單位 廣東省科學技術廳 佛山市科技局 佛山市南海區科技信息局 佛山市南海區羅村街道辦事處 廣東省半導體光源產業協會 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 廣東省工業技術研究院 廣州鴻利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晶科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廣州光為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廣東國晟投資有限公司 東莞勤上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東莞市中...
1997年,葉叔華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0年,葉叔華參與推動65米口徑大型射電望遠鏡項目,已於2012年建成。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20世紀50—60年代,葉叔華主持建立和發展中國綜合世界時系統,其精度從1963年起一直保持國際先進水平。60年代後期起,開始研究運用新技術測定地球自傳運動(世界時和極移...
學術委員會是聯合研究中心的學術與技術指導機構,成員由深空探測領域的資深或權威專家組成。目前已聘請了原航空航天部副部長王禮恆院士為聯合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聘請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彭蘇萍院士為聯合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聘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科學院、總裝備部、國家自然基金委、國土資源部等部門及相關高校...
廣東省焊接技術研究所(廣東省中烏研究院)隸屬於廣東省科學院,是公益二類獨立法人事業單位,建有中國-烏克蘭巴頓焊接研究院國際科技合作創新平台 、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廣東省現代焊接技術重點實驗室、廣州市國際科技孵化基地等,是國家引進國外智力示範單位、國家引才引智示範基地(科技戰略發展類)、廣東省焊接產業技術...
陳雲霽,男,漢族,1983年2月出生,江西南昌人,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副所長、處理器晶片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陳雲霽於1997年9月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2002年9月至2007年7月碩博連讀於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2007年7月至2012年9月先後擔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
福建福大百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31 特高壓工程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昆明、廣州)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32 抗腫瘤蛋白質藥物國家工程實驗室 清華大學 33 特高壓變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特變電工瀋陽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瀋陽變壓 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34 鋼鐵製造流程最佳化國家工程實驗室 冶金自動化研究設計院 35 先進...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碳中和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先進儲能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 (2018),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2021)、廣東省工程中心主任、深圳市工程實驗室主任 、廣東省創新領軍人才(2019)、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2022),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2022年度...
喬傑,1964年1月2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安達市,生殖醫學專家,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 [1],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 [24],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全國總工會第八屆女職工委員會顧問。 [28] [38] 1987年,喬傑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獲醫學學士...
eduroam CN中國頂級節點於2014年引入中國並投入運行,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負責運行與管理。首批已加入並運行eduroam CN聯盟單位包括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北京大學。優勢特點 1、認證簡便:使用原機構賬號認證,免除了繁複賬號口令和頻繁認證的煩惱,不再需要訪問機構提供臨時的...
中國汽車工業技術發明一等獎,排名第一 2010年 城市客車多能源一體化混合動力系統及其系列化車型套用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排名第一 2010年 國際政府間氫能與燃料電池聯盟IPHE技術成就獎 2009年 城市客車多能源一體化混合動力系統及其系列化車型套用 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8年 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
鵬城實驗室(Peng Cheng Laboratory),是中央批准成立的突破型、引領型、平台型一體化的網路通信領域新型科研機構,始建於2018年3月,主要從事該領域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究,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室總部位於廣東省深圳市。主要研究方向是網路通信、網路空間和網路智慧型。...
2002年,宋文驄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3年,宋文驄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6年10月30日,在珠海舉辦的第二屆“航空航天月桂獎”頒獎典禮上,宋文驄榮獲終身奉獻獎。2007年2月27日,宋文驄主持設計的殲-10飛機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7月1日,榮獲“建設成都傑出貢獻獎”。2010年2月10...
姚駿恩曾任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北京科學儀器研製中心、中國科學院北京電子顯微鏡實驗室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歷任副秘書長、常務理事、電子光學與儀器專業委員會主任、《電子顯微學報》主編,兼任《現代科學儀器》編委會顧問,北京電子顯微鏡中心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儀器儀表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