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先進技術研究所

廣州先進技術研究所

廣州先進技術研究所(原名:廣州中國科學院先進技術研究所,簡稱廣州先進所)成立於2011年5月,是由廣州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共建的,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為依託,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事業單位,是廣東省首批新型研發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先進技術研究所
  • 外文名:Guangzhou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 成立時間:2011年
  • 機構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海濱路1121號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機構領導,科研中心,機器人與智慧型裝備中心,水科學研究中心,生物工程研究中心,電子與計算機技術研究中心,精密工程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

廣州先進技術研究所位於國家戰略新區廣州南沙區,秉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思想,設立五大研究中心:前瞻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水科學研究中心、機器人與智慧型裝備中心和電漿跨學科工程中心。重點圍繞廣州市、珠三角乃至廣東省在功能材料、工程生物、智慧型裝備、電漿技術套用、高端檢測儀器裝備和兩用技術套用等重要領域的科技需求,結合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已有科研布局和科技創新成果,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開展產學研合作,通過產業前沿技術創新、系統集成創新、工程化研發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發展歷史

2011年3月10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聯合簽署“加快推進廣州中國科學院工業技術研究院建設合作協定”;5月1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共同籌建廣州中國科學院先進技術研究所;9月13日,廣州中國科學院先進技術研究所正式登記註冊。
2021年7月21日,“廣州中國科學院先進技術研究所”更名為“廣州先進技術研究所”。

科研條件

廣州先進技術研究所堅持“以人為本” 的人才建設理念,經過10年建設,我們已有一支優秀的科研團隊,其中博士碩士占全員70%以上。人才引進工作也取得優異成績,包括國家級人才、專家、外專局“高端外國專家”、中科院“百人計畫”,“廣東省引進領軍人才”、廣東省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廣州市創新領軍人才、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中科院青促會、中科院國際訪問學者、廣東省青年拔尖人才、廣東省創新團隊等。
廣州先進技術研究所建設有一流的科研平台,其中擁有南沙區唯一的省級重點實驗室--廣東省膜材料與膜分離重點實驗室,5個廣東省工程中心--廣東省先進生物醫療器械製造工程研究中心、廣東省膜分離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柔性工業機器人及智慧型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廣東省高效節能脫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生物實驗裝置定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廣州市生物醫療器械精密製造重點實驗室。

機構領導

職務
姓名
所長
袁海
常務副所長
副所長
參考資料:

科研中心

廣州先進所地處廣州市南沙區,結合市場優勢、人才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及政策優勢,與當地產、學、研、政、資廣泛合作,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韓國漢陽大學等著名學府緊密合作,主要圍繞:機械工程、材料化工、合成生物工程等研究領域及這些領域的技術集成而發展。現已建有:機器人與智慧型裝備中心、水科學研究中心、生物工程研究中心、電子與計算機技術研究中心、精密工程研究中心等五個研究中心。

機器人與智慧型裝備中心

中心以韓國機器人領域的權威專家、韓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漢陽大學韓彰秀教授為首席科學家,按照“流動、開放、競爭、協作”的原則,遵循“市場導向-技術開發-產品集成-產業化套用”的研發模式,以工業機器人及智慧型裝備技術為主要研究範疇,致力於機器人基礎理論、最佳化設計、驅控技術、視覺檢測技術、運動控制策略等的研究與開發,擬建成串並聯高柔性混合與多維工業機器人與智慧型自動化裝備的創新和科技成果工程化開發基地。
人員構成:中心擁有一支由海內外高素質人才凝聚而成的研究團隊,包括“韓國工程院院士”與國家級專家1名,國家外專局“高端外國專家”1名、博士5名,碩士12人,實習生12人。團隊人員結構配置合理,專業方向覆蓋機器人學、精密設計、電氣控制、軟體算法、機器視覺、工程測試、項目管理等領域。素質優秀,教育背景良好,是一支以年輕學者為主,研發與創新能力超強的團隊。
平台建設:獲批“廣東省創新創業團隊”1支、“廣東省先進生物醫療器械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廣東省柔性工業機器人及智慧型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級工程中心2個、“廣州市生物醫療器械精密製造重點實驗室”1個。
目前主要在研領域:串並聯高柔性混合與多維工業機器人;精密壓鑄行業打磨機器人;高分子複合材料3D列印工藝及設備研發;高速高端智慧型包裝生產線研發;VR娛樂機器人;醫療仿真機器人技術研發;多機器人智慧型協同創新研究;虛實結合遙控挖掘機,合成生物學領域多尺度智慧型操作設備開發;海洋智慧裝備研究;ROV人工智慧創新研究。

水科學研究中心

中心主要圍繞生活息息相關的水資源展開飲用水淨化,海水淡化和污水處理三個方面的科學研究和產學研合作技術推廣工作,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分離膜材料和膜分離技術,低溫多效海水淡化,生態河道修復等,致力於打造一個圍繞水文化、水資源、水環境、水安全等方面的多學科交叉研究平台,為周邊相關企業和上下游產業提供技術服務和諮詢工作,促進產業技術的升級和新技術的快速轉化。
人員構成:現有全職員工17人,其中博士7人,3人具有海外留學背景。團隊成員均有膜分離與材料研究相關的學術背景,在分離膜項目技術開發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基礎紮實,創造力強。
平台建設:獲批“廣東省膜材料與膜分離重點實驗室”、“廣東省膜分離套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高效節能脫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8年10月取得CNAS實驗室認可;2018年12月參與由“全國分離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的“有機分離膜抗菌性能測試方法”的標準制定並於2019年11月起實施。
目前主要在研領域:膜材料創新性研究方面主要體現為製備高通量、理想截留率同時耐酸鹼範圍廣、耐溶劑範圍廣、穩定性高的膜材料;在工程套用方面的創新和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研究開發具有低能耗、抗污染、抗氧化、耐高壓和特種分離等性能的膜組件,以及基於膜集成技術的膜過程工程,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工程,從而達到工程套用所需的濃縮、分離和提純的目的;研究內容將潛心布局未來的熱點研究方向,注重學科交叉,發展基於特種膜的中藥綠色製造技術與專屬裝備研究與開發,摸索“中藥藥效成分的分子量分布及其空間結構特徵與膜材料微結構的相關性”關鍵科學問題,實現面向中藥活性成分精準分離的創新型膜材料與膜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中心專注於對海洋生物製品的研發及生物實驗裝置的自主開發,匯聚了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中藥學、精密工程等領域高端人才,團隊依託中國科學院與香港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等高校以及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等在科學研究、項目申報、人才培養等方面建立緊密交流與合作,積極開展面向市場的套用型基礎科研和以產業化為導向的技術轉化,共同推進科研工作的快速發展。。
人員構成:目前擁有技術顧問3人,博士2人,碩士5人,本科1人,學生6人,共17人。
平台建設:獲批“廣東省生物實驗裝置定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目前主要在研領域:水產養殖乳酸菌菌種資源庫建設、乳酸菌及抗菌肽資源發掘及產業轉化、生物進化平台及其實驗裝置研究、藥用植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轉運蛋白的底物特異性定向進化研究等方向。

電子與計算機技術研究中心

中心主要致力於人機互動、物聯網、視頻處理技術的研發以及片上網路、綠色晶片及仿生表面材料等領域的深入研究。
仿生智慧型電極材料:面向柔性電子,從綠色製造和高端套用出發,採用仿生方法致力開發基於一維納米線和全聚合物的柔性透明電極,因兼具成本低、綠色環保、多功能開關回響等高品質特性,在智慧型感測器、柔性觸控膜、可穿戴電子設備和薄膜太陽能電池等領域有廣泛套用。
仿生超滑表面材料:面向城市、軌道交通和海洋裝備,研發對多類基底具有超強黏合力、且對多類目標具有長效防污效應、選擇性兼具自修復、透明、柔性等特性的高品質超滑表面材料。

精密工程研究中心

精密工程研究中心由香港中文大學精密工程研究所所長杜如虛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以精密設計與製造和微機電系統技術為兩大主要研究方向。中心以機械製造,微納製造,增材製造等精密加工技術為基礎,並結合光學,材料,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的相關技術,為企業提供個性化精密技術解決整體方案,為成為世界領先的精密工程研究中心,不斷奮進。精密工程研究中心擁有一支由海內外高素質人才凝聚而成的研發團隊。其中,ASMEFellow及廣東省引進領軍人才一名,廣東省特支計畫入選者一名,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兩名。團隊人員專業背景涵蓋機械工程、微電子、光學、化學等多個學科領域。
目前主要在研領域:
牙科種植體:該項目是2011年12月始至今持續研發並逐步成熟的高端植入式醫療器械項目。現已研發的產品包括:填補國內空白並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機加工通用型牙科種植體;世界首創的、基於影像技術和3D列印技術的個性化牙科種植體。此外,項目組把相關技術融入口腔臨床治療、傷痛修復、癌症修復和整容等諸多領域,以建立一個醫療器械智慧型創新平台。於2014年成功獲得國內知名上市股權投資機構中科招商集團數千萬元人民幣的A輪風險投資,在中科院與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孵化廣州市健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憑藉項目的迅速發展及南沙區政府的大力支持,建立專業的三類醫療器械GMP廠房。建造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醫療器械表面處理生產線和自動旋轉噴砂系統,併購進瑞士408MT七軸五聯動車銑複合加工中心等世界先進制造設備,以及各種物理化學檢測設備。目前本項目擁有專利71項,占整箇中國牙科種植體領域專利的16%;發表高質量論文50餘篇。依託本項目,獲得“廣東省先進生物醫療器械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州市生物醫療器械重點實驗室”、“廣東省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理事單位”及“廣州市民科協會常務副會長單位”等榮譽。產品已通過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30餘項檢測,獲得歐盟CE認證,ISO13485、ISO9001認證;並申報中國首個口腔創新性醫療器械。
基於多譜成像的靜脈增強顯示系統:項目成果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已獲批多項國家發明專利。通該系統主要套用於幼兒等靜脈穿刺障礙人群的輔助診療。通過採用多譜成像及圖像融合技術而開發出能夠保持表皮原色的皮下靜脈顯示系統,能夠克服傳統方案存在的色彩失真等問題,展示真實的靜脈分布,可以為醫護人員提供更加可靠的幫助,有效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減輕患者痛苦。
基於3D列印技術的多孔鈦人工骨、關節:項目成果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已獲批多項國家發明專利。該項目主要用於因創傷、感染、老化、腫瘤切除等疾病導致的臨界尺寸骨缺損的重建。SLM多孔鈦依據人體骨骼設計的多孔結構可促進血管化和骨長入,增加與人體組織的界面結合,為植入體提供長期的穩定性。SLM多孔鈦骨組織工程能夠克服自體骨移植致供區損傷和異體骨移植免疫排斥反應等缺點,為實現承重區域大尺寸骨缺損的無損傷修復及功能重建開闢了一條新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