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化寺(福建省莆田市廣化寺)

廣化寺(福建省莆田市廣化寺)

廣化寺,又稱莆田南山廣化寺,位於莆田市城南三公里處的鳳凰山麓(別稱南山)。前身為金仙院,創建於陳永定二年(558)。而興化軍的創立,則於宋太平興國四年(979)設興化縣、置太平軍,翌年(980)改為興化軍。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1986年被評為福建省十佳風景區之一。1990年莆田廣化寺被中國佛教協會列為三座全國樣板寺廟之榜首。

廣化寺分布有照壁、牌坊、山門、放生池、天王殿(彌勒殿)、大雄寶殿、法堂(上為藏經閣)、臥佛殿(下為祖堂)等,其中釋迦文佛塔、鍛造鐘、500羅漢堂被譽為廣化寺“三寶”。大雄寶殿雄偉莊嚴,廣化寺為福建名剎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化寺
  • 地理位置:福建省莆田市城南鳳凰山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3.2萬平方米
  • 開放時間:8:00--20:00
  • 門票價格:免門票
  • 著名景點:大雄寶殿、釋迦文佛塔等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區簡介,歷史沿革,主要景點,石經幢,大雄寶殿,釋迦文佛塔,觀音閣,文殊閣,寺內環境,修復工作,人文歷史,領導參訪,旅遊指南,票價信息,交通信息,地理位置,

景區簡介

福建廣化寺,又稱南山廣化寺,坐落在福建省莆田市城南三公里處的鳳凰山麓(又名南山),創建於南朝陳永定二年(558年)。廣化寺是著名的千年古剎,與福州湧泉寺、廈門南普陀寺、泉州開元寺並稱福建四大叢林。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1986年被評為福建省十佳風景區之一。1990年,廣化寺被中國佛教協會列為三座全國樣板寺廟之榜首。廣化寺占地3.2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中軸線長達385米,分布有照壁、牌坊、山門、放生池、天王殿(彌勒殿)、大雄寶殿、法堂(上為藏經閣)、臥佛殿(下為祖堂)等,全長385公尺,主體突出,巍然壯觀。其中釋迦文佛塔、鍛造鐘、500羅漢堂被譽為廣化寺“三寶”。大雄寶殿建在高2.7米的基台上,高22米,面積837平方米,雄偉莊嚴,為福建諸名剎之冠。
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歷史沿革

廣化寺創建於南朝陳永定二年(558年),開山祖師是金仙禪師,因此初稱“金仙院”。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來自天台山的無際禪師募資進行擴建,改名“金仙寺”。
唐朝景雲二年(711年),金仙寺住持志彥法師奉詔入宮,講解《四分律》,睿宗賜號為聰明禪師。因志彥禪師向睿宗奏報了無際法師在金仙寺持誦《法華經》時,有“感石上涌白泉”之異,睿宗賜寺名“靈岩寺”,並命書法家柳公權書“靈岩寺”額懸掛在寺門之上。至此,靈岩寺名揚天下,被稱為閩東一大叢林。
宋朝時,鳳凰山(又稱南山)佛教寺廟盛極一時,在地方官僚的支持下,共興建了2寺、10院、120庵。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宋光宗賜額廣化寺,並修繕廟宇,使之“檐楹相摩,軒宇層出”。979年,宋政府在莆田設定地方政府“興化軍”,故民間有“未出興化,先有廣化”之說。宋朝時,廣化寺建築雄偉,所屬庵堂廟院眾多,僧尼千餘人。
元朝至正元年(1341年),廣化寺毀於戰火。直到明朝洪武至永樂年間(1368-1424年)才陸續得到重建,逐漸恢復當年的盛況。明成化進士黃仲昭詠靈岩寺詩稱:“靈岩一百二十寺,多少樓台鎖夕曛”。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時,廣化寺遭倭寇侵擾,再次化作焦土。以後的歷任住持慧廣、極中、源徹等法師相繼修復。到萬曆八年(1580年)時,慧廣等募建法堂;十六年(1588年)時,雲章、圓材等法師修復溪聲閣、大雄寶殿;三十九年(1611年)時,法果法師募建山門,第二年真一、法果等又修建了藏經閣、巢雲樓和香積廚。
清朝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鎮守福建興泉等處總兵王萬祥見廣化寺年久失修,捐俸進行了維修,並將法海寺、小南山庵併入今廣化寺,使寺廟規模擴大。並刻石立碑記之,至今碑仍保存在寺內。後又常年失修,日趨衰落,到光緒十二年(1886年),只有觀音閣保存,僅住2名僧人。
光緒十六年(1890年),善和法師住持廣化寺,立志重建古剎。通過四方募化,陸續重建了大雄寶殿、客堂、禪堂、住持、淨行堂等,形成今天寺廟的格局。
1910年,宣統皇帝御頒了《龍藏》7000餘卷給廣化寺,本如法師又在法堂之上加蓋了藏經樓。
1933年,又重修觀音閣,重建天王殿,使廣化寺殿堂更加完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廣化寺由僧人自主管理。1949年,住寺僧人約60人。至1965年,仍有57名僧人住寺,他們一邊念經修持,一邊耕種田地,看護山林,過著“農禪並重”的生活。“文化大革命”中,廣化寺被迫關閉,僧人流散,佛像被砸,殿堂也改作廠房。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撥亂反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全面落實,這座千年古剎也重現輝煌。1980年2月,福建省政府批准廣化寺作為宗教活動場所對外開放,相繼成立了“莆田縣廣化寺修建委員會”,對古剎按舊觀進行全面修復。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在海外僑僧和信徒的熱心資助下,1984年12月,廣化寺的主體修復工程宣告竣工。12月7日(農曆閏十月十五日)舉行了隆重的開光法會,中外佛教界人士1400多人參加這了一慶典。
廣化寺廣化寺
1996年9月30日,為推動全國各地的規範傳戒工作,學誠大和尚主持廣化寺舉辦規範傳戒法會,歷時108天。
2003年3月27日至4月29日,經中國佛教協會批准,福建省佛教協會遵照《全國漢傳佛教寺院傳授三壇大戒管理辦法》的規定,在莆田廣化寺傳授三壇大戒。來自全國25個省區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的340名僧眾前來受戒。這是廣化寺繼1996年108天規範傳戒後的又一次比較如法的傳戒法會。
2012年11月8日至12月8日,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位戒子,來到福建莆田南山廣化寺,前來求戒,參加福建省佛教協會舉辦的第二十二次傳授三壇大戒法會。

主要景點

寺前迎面聳立著一座高大的牌坊,上書“南山廣化寺”五個遒勁大字;內側一面,書“莫向外求”四個大字,頗具禪意。進得山門,過放生池,拾級登上天王殿前平台,這裡豎著兩座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建造的石經幢。中軸線貫穿照壁、牌坊、山門、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上為藏經樓)、祖堂(上為臥佛殿)等,全長385米,由海拔25米逐漸升高至63米。兩側翼建有寬敞的百柱廊廡,把整個建築群有機地聯成一體。左廂依次為功德堂、溪聲閣、水雲鄉、尊客堂、伽藍殿、五觀堂(上為庫房)、鐘樓等;右廂依次為般若堂、看山樓、方丈室、煙霞窟、淨行堂、祖師殿、學戒堂、鼓樓等。左翼復建觀音閣,右翼新建地藏殿。放生池兩側、鐘鼓樓兩翼,各建羅漢堂,供奉五百羅漢塑像。

石經幢

天王殿前有兩座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所建的石徑幢,五層八角,高約3米,其中一座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咒》,這是研究梵文漢譯與本地方言關係的珍貴實物資料。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為清光緒年間的建築,建於2.7米多高的台基之上,為抬梁式殿堂結構,殿高22米,面積達837平方米。面闊5間,進深4間,高22米,建築面積837平方米。重檐歇山頂,殿頂瓦片每塊重3.2公斤。殿後部的外檐下還保存宋代的4根瓦楞形石住。大殿正中供奉著3尊高達5米的金身佛像。兩側列坐著十八羅漢像,也為泥塑金身,每尊高2.5米。大殿雄偉壯觀,堂內佛像莊嚴,法物、法器完備,為福建諸名剎之冠。

釋迦文佛塔

釋迦文佛塔,建於宋乾道元年(1165年)。塔為石構仿樓閣式,五層八角形,高約30米。塔室空心,頂作藻井, 內壁嵌有石級,可登上各層塔門外。外壁和迭澀間浮雕佛像、雙頭羽人、飛天伎樂和花卉鳥獸等精美圖案,塔檐仿磚瓦雕刻,有鳥革羽軍 飛、凌風飄舉之勢,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是研究宋代建築和文化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廣化寺雖幾經興衰,此塔卻依舊如故,保存至今,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1961年,此塔被列為首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釋迦文佛塔下傳燈法會釋迦文佛塔下傳燈法會

觀音閣

觀音閣中有8米高的觀世音立像,為修復時塑造,造型莊嚴,雕刻精緻。

文殊閣

位於觀音閣背後,向西拾階而上是文殊閣。依山勢而建,居高臨下,與各殿閣樓台遙相呼應。

寺內環境

修復後的廣化寺占地面積達3.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7萬平方米。整座寺廟沿山勢自然上升,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在坐西朝東的中軸線上,分布有照壁、牌坊、山門、放生池、天王殿(彌勒殿)、大雄寶殿、法堂(上為藏經閣)、臥佛殿(下為祖堂)等,全長385公尺,主體突出,巍然壯觀。東側次第為東羅漢殿、鐘樓、五觀堂、伽藍殿、尊客尊、水雲鄉、圓通門、溪聲閣等建築。西側次第為西羅漢殿、鼓樓、學戒堂、祖師堂、淨行堂(念佛堂)、煙霞窟、住持室、看山樓。寺後東西兩角的最高的密林深處,相對聳立著觀音閣和小南山,玲巧別致。漫步其間,可盡覽全寺風色,聆聽溪聲、泉聲,眼下殿堂密布,身後竹林松柏,清淨幽遠,令人心曠神怡。

修復工作

這次修復,耗資上千萬。寺廟規模比原來也有所擴大,照壁、山門與牌坊都向前推移重建。在東西兩側也增建了東西羅漢殿和看山樓。羅漢堂內新塑著五百羅漢像。每尊坐像高1.5米,面譜、服飾為印度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在天王殿內供奉著彌勒佛、韋馱、龍天以及5米多高的四大天王像。山門左右塑有4米多高的密跡金剛,觀音閣中有8米高的觀世音立像。這些塑像都是修復時塑造,造型莊嚴,雕刻精緻。
廣化寺對一些具有歷史文物價值的古蹟也進行了認真的保護。寺東側的釋迦佛舍利塔,是宋乾道元年(1165年)以前所建。現由政府撥款修整,列為省重點保護文物。塔旁的普門寺,是唐末御史黃韜所建的“東峰書堂”故址。寺內還保存一對經幢,上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為宋治平二年(1065年)建造的文物,現移建在彌勒殿前廣場上。
寺內的鄭三先祠為紀念舍地建寺的名儒鄭露三兄弟講學遺址,祠內有一“開莆來學”的匾額,另有一“南山樾萌”石匾,是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真跡,十分珍貴。
1983年,廣化寺被國家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現為福建省十佳風景區之一。自1979年至1986年,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圓拙法師任廣化寺住持,他要求廣化寺不賣門票、不搞經懺,要求僧人農禪並重。寺後有100多畝山林,種上了果樹、香蕉等。1986年,廣化寺推舉36歲的毅然法師任住持。1990年換屆選舉中,又選出學誠法師任住持。

人文歷史

松柏蒼翠,山泉鳴澗,清幽寧靜。人行其間,綠蔓牽衣,別有一番禪意。相傳千年之前,滔滔東海之水,直涌至南山腳下,行雲流霞與青翠松柏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無比生動的畫卷。故有“南山松柏”佳景之稱。
廣化寺始起於南朝陳永定二年(公元558年)。這裡原是邑儒鄭露三兄弟結廬講學之所,鄭露三兄弟世稱“南湖三先生”。後來,有一位金仙禪師到此潛修佛道,鄭氏三兄弟受禪師感化, 遂舍廬為庵,取名“金仙庵”,亦名“金仙院”。這便是廣化寺的前身。隋開皇九年(公元598年),來自天台山的無際禪師募資擴建為“金仙寺”。唐景雲二年(公元711年),長老志彥應召入宮講《四分律》,奏聞當年無際禪師持誦《法華經》,因受靈應石涌白泉的事,睿宗遂賜寺名“靈岩寺”,並由大書法家柳公權書匾,以此名重一時,成為八閩一大叢林。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始改名為“廣化寺”。
廣化寺鼎盛時期,下轄10院120庵,檐楹相摩,軒宇層出,山門若市,香客如雲。明代進土黃仲昭有詩曰:“一派禪房依澗轉,數聲清磬隔林聞。靈岩一百二十寺,多少樓台鎖夕曛。”是當時南山廣化寺盛況的寫照。爾後幾經興廢,至清乾隆年間僅存月峰寺院、普門庵。現在廣化寺保存下來的一些主要建築是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依舊制重建的。八十年代初,由於海外華僑的熱心捐助,廣化寺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擴建,千年古剎一舉重輝。1981年春節,中國佛教會會長、名書法家趙朴初來莆視察廣化寺整修工程,親筆題寫了“莊嚴國土,利樂有情”八個遒勁大字,以及“萬德莊嚴”匾額,為千年古剎增添光彩。

領導參訪

2015年1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委員、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帶領中央統戰部研究室副主任夏畦、國家宗教事務局政法司副司長劉金光一行6人,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洪捷序、福建省民族與宗教事務廳廳長楊志英、中共福建省委統戰部副部長李家榮、福建省民族與宗教事務廳副廳長林致知、莆田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阮軍的陪同下,蒞臨莆田廣化寺調研佛教工作,受到了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福建佛學院院長、莆田廣化寺方丈學誠法師的熱烈歡迎和熱情接待。
2014年2月7日,原國務院副總理吳儀一行,在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長陳樺,莆田市委書記梁建勇,副書記賴軍,市委常委、秘書長鄭春洪等陪同下,到南山廣化寺參訪。
2013年5月20日,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廣敏一行,在莆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林光大、副主任王玉芳、莆田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麗冰等的陪同下,蒞臨莆田南山廣化寺參訪。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莆田廣化寺方丈學誠大和尚熱情接待,雙方就一些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了交流。
2011年3月7日下午4時,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吳官正一行在福建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陳文清,中共莆田市委書記楊根生,莆田市人民政府市長梁建勇等陪同下,蒞臨莆田廣化寺參觀視察。莆田南山廣化寺監院空性法師、福建佛學院教務長振宇法師等熱情接待了原中紀委書記吳官正一行。
2009年11月,全國政協委員、民宗委副主任仲兆隆,全國政協委員、民宗委駐會副主任鄧宗良帶領的全國政協民宗委視察團一行20餘人在福建省莆田市市政協副主席許永玉、莆田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局領導的陪同下,來到莆田市南山廣化寺視察。

旅遊指南

票價信息

門票價格:免費

交通信息

莆田市區21路、29路公車直達

地理位置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南3公里處的鳳凰山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