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松柏

南山松柏

南山松柏,位於莆田市區西南隅,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南山,別稱“莆山”、“鳳凰山”,是莆田文化的發祥地和宗教聖地。這裡的千年寶剎南山廣化寺規整莊嚴、氣勢恢宏,系全國重點寺院,福建十佳風景區之一,在福建四大禪林中歷史最為悠久、規模最大,福建佛學院就掛靠其間。該寺的釋迦文佛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山松柏
  • 地理位置:莆田市區城南三公里處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873平方米
  • 開放時間:全天
  • 景點級別:無級別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釋迦文佛塔
主要景點,南湖三先生,廣化寺,歷史經過,地圖信息,

主要景點

南湖三先生

未有興化,先有廣化;未有廣化,先有文化。晉永嘉年間,鄭昭經過莆田,羨慕南山風景,便把祖墓遷來安葬。隨後,鄭昭的後代鄭露和鄭莊、鄭淑乾脆把家從永泰搬到這裡。鄭露三兄弟在這裡定居後,看到當地文化落後,就在南山腳下、南湖側畔開闢書堂,授徒講學。“附鳳凰翼,與木石居。和樂兄弟,遊玩詩書。”鄭露的這首四言詩,就是當年三兄弟“開莆來學”的形象寫照。正由於三兄弟篳路藍縷,開了當地教育文化的先河,從此莆田人文蔚起,終於贏得“海濱鄒魯”、“文獻名邦”的美稱和“十室九書堂,龍門半天下”的雅譽。三兄弟被敬稱為“南湖三先生”,歷代讚頌不已。

廣化寺

南朝陳永定二年(558),三兄弟舍地建金仙庵,隋開皇九年(589)擴為金仙寺,唐景雲二年(711)敕賜“靈岩寺”,並由柳公權書匾,從此聲名大振。宋太平興國元年(976),朝廷又下令改名為“廣化寺”。廣化寺鼎盛時,下轄十院百廿庵,周圍數里之內梵音相聞,真乃東土西天。
重修擴建
歲月悠悠,今逢盛世,這座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的八閩名剎煥發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彩。1979年以來,廣化寺依舊制重修並擴建,占地32000多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7000多平方米。長385米的中軸線自東而西,由海拔25米逐步升高到63米,貫穿照壁、牌坊、山門、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祖堂等。
中軸線兩側建有寬敞的百柱廊廡,將建築群連為一體,結構嚴謹,主體突出,布局勻稱,氣勢磅礴。左廂自上而下依次為功德堂、溪聲閣、水雲鄉、尊客堂、伽藍殿、五觀堂、鐘樓;右廂依次為般若堂、看山樓、方丈室、煙霞窟、淨行堂、祖師殿、學戒堂、鼓樓等。
左翼建有觀音閣,內供身高8米的觀音立像;右翼建有地藏殿。放生池兩側,羅漢堂中供奉五百羅漢塑像。廣化寺的大雄寶殿建在2.7米高的基台上,殿高22米,為八閩之冠。殿中的釋迦牟尼大佛像高5.8米,為全省最高的大佛像,是雕塑大師王靜遠先生的傑作;殿內兩側的十八羅漢坐像,則是浙美師生創作的雕塑精品。殿後有一株近6米的百年老山茶,冬春之際彌月經旬百花爭艷。寺後一排明代老樅樹與滿山青松鬱鬱蔥蔥。
南山松柏
東圳渠道自北而南,南山溪澗自西而東,流貫寺境,渠水如鏡,澗水如琴,天籟長鳴,別有韻致。
宋代石經幢
天王殿前平台兩側豎立著兩座宋代石經幢,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咒》,是研究梵文漢譯與方言關係的珍貴實物資料。寺內歷代名人題寫的楹聯碑刻相當豐富,最能體現廣化寺特色的是牌坊內額的四字篆書“莫向外求”。作為八閩第一名剎,廣化寺不賣門票,這就十分難能可貴,1990年,中國佛協表彰樣板寺院,廣化寺名列第一。
釋迦文佛塔
廣化寺左側的釋迦文佛塔,建於南宋乾道元年(1165)之前,系仿木構樓閣式石塔,八角五層空心,高30.6米。塔身底層東西二面開門,直通塔心,其他各層四面均設塔門。塔內有石階通達各層塔室,設定環塔外迴廊,供遊人登臨送目。塔身有近千幅雕刻精美的浮雕。浮雕線條疏密有致、剛柔相濟,造像形神畢肖、栩栩如生,展示了宋代東南沿海雕刻技藝高超。
釋迦文佛塔為全國名塔之一,我國著名古建專家羅哲文在《中國石塔》一書中論贊:“塔的須彌座和欄桿別具一格。須彌座的束腰部分雕刻獅子滾繡球和牡丹花等圖案,造型極為優美。……特別是須彌座四周欄桿與眾不同,不用望柱和枋板式的欄桿組合,而是使用了較低的通連波濤雲氣紋圖案的矮欄,使厚重的塔基增加輕巧之感。”此塔的人物浮雕中有著較為鮮明的密宗形象,可見佛教的這一教派在宋代已經在我國的東南沿海傳播開來。
此塔經受過1604年12月29日8.0級大地震的考驗而完好無損,原因何在?首先,該塔坐落在離地面3—4米深的整塊岩石上。在堅實的花崗岩上扎基礎,廣度達400多平方米,而塔身皮寬12米,八面每面寬5米,塔的占地面積為119.5平方米,只占基礎的三分之一弱,這就十分穩固。其次,塔牆薄,塔身空,四面開門,巧設佛龕,大大減輕塔體重量,可減少對基礎的壓力。其三,施工精細,石塊砌接處平整密合,並有榫卯穿接,使全石塔整體性強,各層塔檐翹舉雖長而薄,使外檐輕而牢固,拱斗層層托出,以減少石樑跨度。塔身八面,可抗拒四面八方來的破壞力,尤能抗震。
“是處湖山成佛國,當年科第起人文。”塔西南側的普門庵雖然破敗而寂寥,但不容小視,———題寫在庵里石柱上的楹聯提醒了筆者。普門庵的前身是八閩“文章初祖”黃滔的東峰書堂,建於唐代。宋代,這裡一度成為興化軍初試進士時考官的辦公閱卷處。鄭僑就是在這裡一試身手然後晉京博取乾道五年的狀元的。大概在此前後,狀元黃公度回鄉主考,撫今追昔,百感交集,於是在普門庵的牆壁上寫下了既勉勵後昆、又有點自得的詩作《普門庵觀進士入試》:“棘闈曉辟萬袍趨,鄒魯雖微士所都。三獻有人懷楚璞,濫吹何事試齊竽。要令庾語題齏臼,莫把玄文復醬瓿。袖手旁觀君勿怪,箇中曾是老於菟。”

歷史經過

歷史似乎特別惠顧這一方神奇的土地1937年10至11月,中共閩中工委領導的抗日義勇軍第七路軍第一縱隊就駐紮在廣化寺。塔內墨書的抗日標語,還在昭示著那個可歌可泣的革命戰爭年代。
從市區乘2路公共汽車南行至終點站,步行百米左右便可到達廣化寺牌坊與照壁之間的石埕上。照壁上有趙朴初題寫的大字:“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地圖信息

地址:莆田市仙遊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