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情商(幼兒情商)

兒童情商

幼兒情商一般指本詞條

兒童情商指兒童的情緒商數,主要包含:自信心,責任心,同理心,人際交往,挫折抵抗力,情緒管理,問題解決力,獨立性,專注力,創造力,領導力,感恩等12個方面。

影響兒童成長及成熟的兩大心理因素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兒童情商
  • 外文名:Children's emotional Quotient
定義,培養重要性,情商測試題,情商培養方法,情緒發展特點,情商培養方法,情商培養內容,低情商表現,

定義

智力因素是一個智慧型作業系統,它是兒童在生活中解決各種問題時進行感知、注意、觀察、記憶、思維、想像、言語活動能力的總和。而非智力因素是一個動力系統,它在兒童活動中起著定向、引導、維持、強化等作用。它包括需要、欲望、動機、興趣、情緒和情感、意志、自信心、性格、氣質、習慣等。由此看來,“情商”涵蓋了非智力因素中的大部分要素。

培養重要性

從某種意義上講,情商甚至比智商更重要,隨著未來社會的多元化和融合度日益提高,較高的情商將有助於一個人獲得成功。其實早期的情商教育尤為重要,也就是心理上的一種塑造,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性格孤僻、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對挫折;急躁、固執、自負,情緒不穩定,那么他智商再高,也很難取得成就。而情商應該從小培養。反之情商高的孩子會有很好的自我認知,積極探索,從探索中建立自信心,對自我情緒的控制,抗挫折能力,喜歡與人交往,願意分享、合作,為日後成功做準備。嬰幼兒早期情商的發展與父母的教養方式有密切關聯,父母的教養方式又與父母是怎樣正確辨識自己孩子的自身氣質有關聯,只有正確建立親子依戀關係才能正確辨識自己孩子的自身氣質。

情商測試題

情商(EQ):一個近幾年才提出來相對智商(IQ)而言的心理學概念,是情緒的商數,或稱情緒智慧;指人的樂觀與悲觀,急躁與冷靜,大膽與恐懼,沉思與直覺等情緒反應的程度。
情商測試是用於預測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的有效指標。在成功的諸多主觀因素裡面,智商(IQ)因素大約占20%,而情商(EQ)則占80%左右。人與人之間的情商並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更多與後天的培養息息相關!做情商測試題提高情商水平是可預見的!

情商培養方法

0~1歲的寶寶
寶寶出生後的一年,是他一生的開始階段,在此階段父母應經常與寶寶一起做各種遊戲,教寶寶說簡單的話,以及儘量滿足寶寶急於探索世界的要求。只有當他在生活上得到悉心照料,在精神上得到愛撫和熱情的關懷時,孩子才會建立對這個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為他個性的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歲的寶寶
2歲的寶寶開始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寶寶開始分辨“你的東西”和“我的東西”了,並拒絕和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他的情緒也大多是衝動性的,容易興奮,感情起伏大,“憤怒”的情緒多。
父母應幫助寶寶把良好的情緒加以強化和固定,鼓勵孩子良好情緒的發展,但對於寶寶的不良情緒則要加以疏導。
3歲的寶寶
在情緒的表現方式上,3歲的孩子會採用行動和語言來表達他內心的感受和興趣愛好。例如,寶寶尖聲大叫,說明他很不高興;而有打人舉動,則是心情已經很惡劣了。
寶寶開始懂得合作的道理,愛討人喜歡,獨立性增強,容易產生嫉妒的感覺。此外,這個階段的寶寶也有了對“美”和“幽默”的感受力。
父母要為孩子提供感受各種情緒的機會,還要善於引導孩子豐富且敏銳的情感。引導孩子的情緒向好的方向健康發展。
4~6歲的寶寶
4歲的孩子非常好動,最喜歡向別人挑戰。因為對事實與虛構還分不清,所以這個時期的寶寶並不知道說謊是錯誤的。出於好玩,他還可能學會了罵人。這時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關心和耐心。
因為與人接觸多了,孩子有了社會性的發展。孩子的人際關係又分為:親子關係、幼稚園的師生關係以及同伴之間的關係。如果父母對孩子不夠關愛,會造成孩子的情感飢餓;如果孩子害怕老師,可能會對以後的上學產生情緒障礙;如果處理不好與別的小朋友之間的關係,那么孩子可能養成孤僻的性格。
無論哪一種人際關係沒有處理好,都或多或少會對孩子的人格產生影響。所以,父母不但要注意與孩子間的親子感情,同時也要關心孩子在幼稚園或在同伴面前的表現。

情緒發展特點

1、 所有的情緒發展都跟隨著認知的發展。兒童的智慧越成熟,情緒的發展也越深化和複雜。
2、同理,兒童的情緒發展越成熟,智力也越發達。
3、兒童的情緒和成人不一樣。在成人看來,兒童對事物的情緒反應往往令人不可理喻。
4、兒童的情緒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著成長而變化。
兒童情商(幼兒情商)

情商培養方法

1、親職教育中培養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也是人生情感教育的啟蒙學校。尤其是以後的社交能力更是令人擔憂。在這些孩子身上存在著這樣一些普遍問題: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不合群、缺乏寬容和忍耐精神、不善於與他人溝通、自我封閉等等。因此父母應創設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圍,讓孩子在潛移默化的實踐和自然感受的體驗中培養良好的情感。
每個孩子幾乎都期盼著自己的長大,認為長大後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都可以實現。家長要積極鼓勵孩子對未來抱有夢想。孩子面對失敗和挫折的時候會對自己產生懷疑甚至會放棄努力,父母應該成為孩子信心的源泉,告訴孩子,堅持就是勝利。
2、學校教育中培養
(1)在教學中滲透
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這句話道出了情商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教師是愛的使者,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教師要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用熱情、誠懇的胸懷,喚起孩子們的興趣、激情,贏得孩子們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參與。
人們在生活中需要藝術,也因為有了藝術生活才變得美麗,美術教育是幫助學生髮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重要手段,是陶冶學生情操,實施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課有利於學生養成堅持體育鍛鍊的習慣,形成勇敢頑強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有利於發掘學生的積極情感,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展。
(2)在活動中培養
校園文化活動是培養兒童情商的沃土。在活動中,兒童能夠體驗人際關係,培養處世能力,還學會正確對待集中的問題,共同承擔集體義務以及學會理解,學會關心,尊重他人勞動,共同分享集體成果。開展體育活動,可培養兒童精誠團結,緊密配合,敢於拼搏,不怕失敗的精神和意志;開展學生幹部競選活動,可培養兒童的參與意識、奉獻精神;開展郊遊活動,可培養兒童的愛心意識,相互幫助的精神以及熱愛祖國美好山河的品質;開展書法,攝影,繪畫等一系列的活動,可使兒童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審美情操……
3、專業兒童情商訓練
情商跟智商一樣,是可以培養出來的。為彌補孩子的情商教育,讓孩子們遠離“成長問題”,社會上許多教育機構已經涉及孩子的“情商”教育

情商培養內容

1、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指的是人對自己的認識,對自身與客體的關係和區別的認識及對人的價值標準的認識,它是在自我的發展過程中由人與環境或他人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兒童自我概念培養主要內容有:幫助孩子發掘自己的優點和特長,學會接納、改進自己不完善的地方;同時也學著觀察欣賞他人的優點,學習忍耐和接納他人與我們不盡相同的地方,以建立起積極、明確的自我概念;不去評判他人,也不輕易地為周圍環境和他人言語所左右;懂得如何為自己設立目標,肯定自己的天賦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2、情緒管理
情緒管理指的是察覺情緒、調控情緒。情緒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它分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任何成功者都必須具備情緒的自我控制能力,即延遲滿足、壓抑衝動。兒童情緒管理培養的主要內容有:培養孩子覺察自身內在情緒變化的敏銳度,認識引發情緒的原因;以及在面臨困境壓力時,如何調適、緩解情緒,並且學會解讀他人的情緒變化;如何面對、處理他人的情緒反應等。
3、自我激勵
自我激勵是指為服從於某目標而調動、指揮情緒的能力。德國專家斯普林格在其所著的《激勵的神話》一書中寫到:“強烈的自我激勵是成功的先決條件。”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受激勵產生的,通過不斷的自我激勵,就會使你有一股內在的動力,朝所期望的目標前進,最終達到成功的頂峰---自我激勵是一個人邁向成功的引擎。兒童自我激勵培養的主要內容有: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等
4、人際溝通
人際關係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是人們為了滿足某種需要,通過交往形成的彼此之間比較穩定的心理關係。一個人的成功主要取決於人際溝通的能力。在今後的社會環境中,如果不具備人際溝通的能力、即便有過高的智商也是很難取得成就的,所以從小開發孩子的情商、提高人際溝通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兒童人際溝通能力培養的主要內容是人與人相處所必須的素質和技巧,如:如何與人合作、妥協、溝通,學會接納他人、表達自己,懂得如何設定自己的立場,讓孩子知道在團體中如何自尊自重、自愛愛人,而成為大家所歡迎、接納的一分子。

低情商表現

“抱怨”
抱怨是一種消極心態的象徵,不去深入地觀察現實,不去為改變現實做積極的思考,而是一味地怨天尤人,這是一種沒出息的表現。即便是糟糕的現實不能改變,那么抱怨比忍受更能增加我們的痛苦,而博得同情意味著將自己的弱勢地位展示給別人,實非強者所為。聰明的父母不會在孩子面前抱怨,並且從孩子第一次抱怨就制止他。
“順毛驢”
經常聽到父母朋友說,“我們家的孩子是順毛驢,好好說怎么著都行,逆著他,怎么都不行。”“順毛驢”固然是人類渴望尊重的自然反應,但也是情商低的一種表現。
不根據事實和利益進行判斷,而一味的“順毛驢”,就很容易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為人所用,因小失大。
“任性”
任性的人總是寧願付出很大的代價,也不願意委屈自己一點點。這是因為他們的自尊心過於脆弱了。這樣的人不能委曲求全、顧全大局,常常因為“小不忍”而“亂大謀”。他們因為缺乏彈性,很難在複雜的得失中做出明確的判斷。因為缺乏自制力,常常遭受不必要的打擊進而受到重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