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說

平衡學說由美 國社會 心理 學家 F· 海德 於 1958年提出 , 是一種闡釋人 在社會中 的心 理動態 的社 會 心理學理論 。

中文名稱平衡說
英文名稱equilibrium theory
定  義把生物群落視為相對穩定實體的一種假說。
套用學科生態學(一級學科),群落生態學(二級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衡說
  • 提出人: F· 海德
該理論的核心思想是:每個人都是社會人,他在社會生活中建立的大部分與他人的關係是通過各種事件形成的。
設一個人為P,他以外的其他人為0,事件為X,這三者構成了環狀的封閉系統,被稱為P、0、X三角。處在三角某一端點的因素都與另外兩個端點的因素有某種關係。
這種關係有兩種可能:正的或負的。它們都是由主體P的認知和態度決定的。判斷當前起作用的P、0、X三角是處在何種狀態,首先將三角上各因素之間的關係按其正負特點分別取+1或-1的值相乘,如果所得之積的結果是+1,則此三角的狀態是平衡的,反之,三角的狀態是不平衡的。
當人與他人及事物之間的關係處在不平衡狀態時,人就會體驗到不愉快。這種不愉快的體驗可以作為一種動機,驅使人採取競爭等多種方式,參與或製造一些事件,將不平衡狀態轉化成平衡狀態。但是如果這種不平衡的狀態長久得不到扭轉,人的不愉快的體驗長期鬱積,人就有可能被擠逼到疾病那兒去。
閱讀的可貴就在於,人們通過它可以進入到一個虛擬的現實世界,在這時你或許會發現一個叫作0'的人,他跟你的經歷、性格都十分的相似,可是他卻比你更貧窮、更弱小、更倒霉、更悲慘,在閱讀之前,你可能只和單位里叫作0的人相比較,那個人根本不如你或同你差不多,但他卻借著某個事件飛黃騰達、志得意滿,引起你的憤懣和不平。
閱讀之後,你開始嘗試和0'比較,結果P、0、X三角變成了P、0'、X'(代表“閱讀”這個事件)三角,在後一個三角中,你找到了平衡,找到了愉快,也找到了健康。
在很大程度上,平衡說和淨化說有相近之處,它們都是通過閱讀悲劇性的讀物,以書中人物的不幸衝垮自己胸中的塊壘,來扭轉或扔掉不良情緒,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