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為切實穩定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根據《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甘肅省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工作方案的通知》(甘政辦發〔2020〕125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糧食安全的重要論述和指示精神,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充分認識確保糧食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和複雜性,始終把確保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不斷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430萬畝,產量穩定在100萬噸以上。
二、重點任務
(一)嚴格耕地保護和用途管制。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和用途管制,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園地等其他類型農用地。嚴格規範永久基本農田上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禁止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從事林果業以及挖塘養魚、非法取土等破壞耕作層的行為,禁止閒置、荒蕪永久基本農田。在堅決遏制耕地“非糧化”增量的同時,摸清耕地“非糧化”存量情況。按照國家和省上要求,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從事林果業、挖塘養魚等進行處理。(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草局牽頭,市畜牧獸醫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實施)
(二)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進一步最佳化區域布局和生產結構,必須將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於糧食生產。永久基本農田是依法劃定的優質耕地,要重點保障小麥、玉米、馬鈴薯等糧食作物的種植。一般耕地主要用於糧食、油料和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在確保完成市上下達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的前提下,結合自身實際發展特色產業。要有計畫地指導生產者逐步調減非優勢產區非食用農產品的生產,對市場明顯過剩的非食用農產品,要加以引導,防止無序發展。在產業扶貧中貧困戶占用耕地發展林果、蔬菜、中藥材等非糧作物的要加大政策引導,分類穩妥處置,不搞“一刀切”。(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牽頭,市發改委、市扶貧辦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實施)
(三)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監管。各縣(市、區)要把糧食生產功能區落實到地塊,引導種植目標作物,保障糧食種植面積。全市劃定的224.06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原則上都要種植糧食作物。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情況“回頭看”,對糧食種植面積大但劃定面積少的進行補劃,對耕地性質發生改變、不符合劃定標準的予以剔除並及時補劃。不得擅自調整糧食生產功能區,不得違規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建設種植、養殖設施,不得違規將糧食生產功能區納入退耕還林還草範圍,不得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超標準建設農田林網。(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林草局、市畜牧獸醫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實施)
(四)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控。支持高標準農田主要用於糧食生產,聚焦重點區域,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建設內容,落實管護責任,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切實增強農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將符合條件的中低產田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範圍,實施提質改造,在確保補充耕地數量的同時,提高耕地質量。在堅持民眾自願的前提下,有條件的地方可積極推行“一戶一塊田”“一戶一台地”“一企一基地”等模式做法。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宜機化改造,提高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和供給能力。(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水務局配合,各縣市區政府人民負責實施)
(五)嚴格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要將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任務指標逐級分解落實,保證糧食播種面積落實到地塊,不折不扣完成市上下達的年度糧食生產任務。各縣(市、區)要努力擴大糧食複種面積,提高複種指數,確保糧食生產任務全面完成。繼續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著力改善撂荒耕地基礎條件。對生產條件較好的撂荒地,要積極引導合作社或承包農戶運用機械耕作,擴大馬鈴薯、小雜糧等適宜當地條件的作物種植面積。對撂荒地不予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對棄耕拋荒連續2年以上的承包耕地,由村組集體責令承包方及時復耕,或引導流轉復耕。把防止耕地“非糧化”作為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重要內容,提高糧食種植面積、產量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等考核指標權重。同時,把糧食生產納入鄉村振興戰略考核。(市農業農村局、市糧食和儲備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局、市水務局、市財政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實施)
(六)提升糧食生產科技水平。加快良種培育引進,選育引進推廣一批優質高產品種。加快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積極開展糧食生產薄弱環節機械化技術試驗示範,全力推進馬鈴薯、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推廣套用生物防治、生態控制、理化誘控等綠色防控技術,深入推進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大力推廣以全膜雙壟溝播為主的旱作農業技術和農田高效節水技術,提升糧食生產科技水平,降低糧食生產成本,增加農民種糧效益。(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科技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實施)
(七)提高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水平。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參與糧食規模化生產和經營,進一步加大對糧食適度規模生產的扶持力度,推進代耕代種、統防統治、土地託管等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提高機械化作業能力,提升糧食規模化生產經營水平和效益。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從事良種繁育、糧食加工流通和糧食生產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等。要嚴防工商資本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進入農村無序發展非糧化、非食品化農產品。各縣(市、區)要抓緊建立健全工商資本流轉土地資格審查和項目審核制度,強化租賃農地監測監管,對工商資本違反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大規模流轉耕地不種糧的“非糧化”行為,一經發現要堅決予以糾正,並立即停止其享受相關扶持政策。(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糧食和儲備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實施)
(八)穩定和完善種糧補貼政策。重點落實好產糧大縣獎勵,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切實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市、縣兩級要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投入力度,堅持把糧食生產作為各級財政優先保障領域。努力將高標準農田建設產生的新增耕地指標調劑收益優先用於農田建設再投入和債券償還、貼息等。融資擔保機構要對從事糧食生產經營的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優先開展擔保貸款服務。積極推進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努力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實施範圍。(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糧食和儲備局、市金融辦牽頭,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局配合,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實施)
三、保障措施
(一)壓實工作責任。各縣(市、區)政府要儘快健全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切實承擔起糧食安全主體責任,主要負責同志要認真研究推動,確保本地糧食生產穩定。要按照本方案要求,抓緊制定實施方案,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加大宣傳力度,穩妥有序抓好貫徹落實。並分別於2021年2月底前、每年年底前將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情況報市政府,抄送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
(二)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各相關部門要結合職能分工,加強溝通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切實強化糧食生產、流通、收儲、質量安全監管等保障措施。
(三)加強監測評價。各縣(市、區)要對本區域耕地種糧情況進行動態監測,發現問題及時整改,重大情況及時報告。定期對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目標作物種植情況進行監測評價,實行信息化、精細化管理,及時更新電子地圖和資料庫。
(四)強化督促考核。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對本方案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對推進落實政策措施到位、成效突出的縣(市、區),在安排項目資金時予以重點傾斜;對重視不夠、落實不力的縣(市、區),要進行通報約談,重大問題要及時通報,造成重大影響的要嚴肅處理。
政策解讀
2021年2月23日,平涼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平涼市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意見》)。為進一步促進政策執行和工作落實,市農業農村局對《方案》進行政策解讀。
一、《方案》出台的目的
為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不斷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結合全市實際提出該《方案》。
二、《方案》主要內容
《方案》共分三部分,主要明確了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重點從嚴格耕地保護和用途管制、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監管、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控、嚴格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提升糧食生產科技水平、提高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水平、穩定和完善種糧補貼政策八個方面對重點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總體要求:充分認識確保糧食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和複雜性,始終把確保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不斷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430萬畝,產量穩定在100萬噸以上。
重點工作:一是嚴格耕地保護和用途管制。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園地等其他類型農用地。嚴格規範永久基本農田上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禁止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從事林果業以及挖塘養魚、非法取土等破壞耕作層的行為,禁止閒置、荒蕪永久基本農田。二是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最佳化區域布局和生產結構,耕地資源優先用於糧食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保障小麥、玉米、馬鈴薯等糧食作物的種植。一般耕地主要用於糧食、油料和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逐步調減非優勢產區非食用農產品的生產。在產業扶貧中貧困戶占用耕地發展林果、蔬菜、中藥材等非糧作物的要加大政策引導,分類穩妥處置,不搞“一刀切”。三是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監管。把糧食生產功能區落實到地塊,引導種植目標作物,保障糧食種植面積。糧食生產功能區原則上都要種植糧食作物。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情況“回頭看”,做好剔除補劃工作,確保數量劃足、質量劃優。不得擅自調整糧食生產功能區,不得違規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建設種植、養殖設施,不得違規將糧食生產功能區納入退耕還林還草範圍,不得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超標準建設農田林網。四是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控。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將符合條件的中低產田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範圍,實施提質改造,切實增強農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加快農田宜機化改造,提高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和供給能力。積極推行“一戶一塊田”“一戶一台地”“一企一基地”等模式做法。五是嚴格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將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任務指標逐級分解落實,提高複種指數,高複種指數,確保糧食生產任務全面完成。繼續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對撂荒地不予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對棄耕拋荒連續2年以上的承包耕地,由村組集體責令承包方及時復耕,或引導流轉復耕。把防止耕地“非糧化”作為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鄉村振興戰略考核重要內容。六是提升糧食生產科技水平。加快良種培育引進,加快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全力推進馬鈴薯、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推廣套用生物防治、生態控制、理化誘控等綠色防控技術。大力推廣以旱作農業技術和農田高效節水技術,提升糧食生產科技水平,增加農民種糧效益。七是提高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水平。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參與糧食規模化生產和經營,加大對糧食適度規模生產的扶持力度,推進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提升糧食規模化生產經營水平和效益。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從事良種繁育、糧食加工流通和糧食生產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等。嚴防工商資本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進入農村無序發展非糧化、非食品化農產品。建立健全工商資本流轉土地資格審查和項目審核制度,強化租賃農地監測監管,對工商資本違反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大規模流轉耕地不種糧的“非糧化”行為,一經發現要堅決予以糾正,並立即停止其享受相關扶持政策。八是穩定和完善種糧補貼政策。落實好產糧大縣獎勵,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切實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市、縣兩級要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投入力度,堅持把糧食生產作為各級財政優先保障領域。努力將高標準農田建設產生的新增耕地指標調劑收益優先用於農田建設再投入和債券償還、貼息等。融資擔保機構要對從事糧食生產經營的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優先開展擔保貸款服務。積極推進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努力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實施範圍。
三、落實《方案》的保障措施
為確保《方案》落地落實,《方案》明確要求在壓實工作責任、形成工作合力、加強監測評價、強化督促考核四個方面做好保障。一是各縣(市、區)要按照本方案要求,抓緊制定實施方案,完善相關政策措施,穩妥有序抓好貫徹落實,並定期報告工作開展情況。二是加強溝通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切實強化糧食生產、流通、收儲、質量安全監管等保障措施。三是各縣(市、區)要對本區域耕地種糧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定期對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目標作物種植情況進行監測評價,及時更新電子地圖和資料庫。四是做好對本方案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此項工作落實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