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工作實施方案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國辦發〔2020〕44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工作方案的通知》(鄂政辦發〔2021〕4號)要求,為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結合武漢市實際,特制訂本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漢市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工作實施方案
  • 發布單位: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 發布時間:2021年4月3日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決守住耕地紅線,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糧化”增量,紮實推進“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落地,堅持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把有限耕地資源優先用於糧食生產,堅決完成省下達的糧食生產目標任務。
二、主要任務
(一)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充分認識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正確處理髮展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關係。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於發展糧食生產,特別是保障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穀物的種植面積。一般耕地應當主要用於糧食、蔬菜、油等農產品生產。耕地在優先滿足糧食和食用農產品生產的基礎上,適度用於非食用農產品生產,對市場明顯過剩的非食用農產品,要科學引導,合理布局,防止無序發展。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和用途管制,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園地等其他類型農用地。(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含開發區、風景區管委會,下同〉,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二)加強耕地種植用途管控。堅持屬地管理原則,對占用基本農田種樹挖塘、閒置荒蕪的永久基本農田、已建高標準農田占用調整為非耕地等耕地“非糧化”問題進行調查摸底,堅持實事求是,分類處置,不搞“一刀切”。各區要分類建立台帳,分類制定措施,積極穩妥整改,工作檯帳和整改情況報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備案。2021年底之前,區級完成整改,市級完成驗收,並接受省級抽查。(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園林和林業局)
(三)強化糧食生產功能區監管。根據全省統一部署,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情況“回頭看”,做好剔除補劃工作,確保數量劃足、質量劃優。不得擅自調整糧食生產功能區,不得違規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建設種植和養殖設施,不得違規將糧食生產功能區納入退耕還林還草範圍,不得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超標準建設農田林網。引導糧食生產功能區至少生產一季糧食,種植非糧食作物的要在一季收穫後能夠恢復糧食生產。(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園林和林業局)
(四)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科學規劃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域和建設重點,引導高標準農田實現對糧食生產功能區全覆蓋,著力建成一批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口糧田。對已建高標準農田開展調查評估,不符合標準要求的要進行補建,調整為非耕地的,要重新落實地塊補建。(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五)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積極引導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參與糧食規模化生產和經營,提升糧食生產規模化、組織化程度。加快培育一批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推進代耕代種、統防統治、土地託管等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提高種糧規模效益。加強糧食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套用。積極開展糧食生產薄弱環節機械化技術試驗示範,在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等工作中,要圍繞“宜機化”加強制度、標準、規範和實施細則等方面銜接。支持建設糧食產後烘乾、加工設施,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糧食經營效益。禁止閒置、荒蕪永久基本農田。對荒閒地進行摸排,落實糧食種植計畫,積極動員農戶進行複種,或者採取村集體代耕代種、託管服務等形式,防止耕地撂荒。(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
(六)有序引導工商資本下鄉。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從事良種繁育、糧食加工流通和糧食生產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等。各區要建立健全工商資本流轉土地資格審查和項目審核制度,嚴格準入門檻,完善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監管和風險防範機制,落實風險保證金和分級備案制度,加強土地流轉事中事後監管,守好糧食安全和農民權益保障底線。對工商資本違反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大規模流轉耕地不種糧的“非糧化”行為,一經發現要堅決予以糾正,並立即停止享受相關扶持政策。(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七)加強耕地種糧情況監測。建立常態化日常監管和執法檢查機制。按照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工作部署,綜合運用衛星遙感技術,每半年開展一次耕地種糧情況監測,對耕地上種植的非糧食作物面積要掌握底數,加強監測,建立耕地“非糧化”情況通報機制。各區要對本轄區內耕地種糧情況進行動態監測評價,發現問題及時整改,重大情況及時報告。各區、市直各相關部門要定期對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目標作物種植情況進行監測評價,實現信息化、精細化管理,及時更新電子地圖和資料庫。(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實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堅持把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把穩定糧食生產作為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前提;要加強組織領導,研究具體措施,切實抓好各項任務的落實。市直各相關部門要按照部門職責,切實做好相關工作。(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園林和林業局)
(二)加強監督考核。將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列入鄉村振興、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重要內容,提高糧食種植面積、產量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等考核指標權重,細化考核要求。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對成績突出的區進行通報表揚,對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出現下降的區進行通報約談,考核結果與相關政策安排和資金分配掛鈎。(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委農辦、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
(三)加強宣傳引導。強化耕地保護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政策的宣傳,把政策宣傳到戶、落實到田,營造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的良好氛圍,推廣先進經驗做法,鼓勵引導種糧主體和農戶積極發展糧食生產。(責任單位:各區人民政府,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武漢廣播電視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