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平涼市第一中學(平涼一中)

甘肅省平涼市第一中學

平涼一中一般指本詞條

甘肅省平涼市第一中學(Pingliang No. 1 Middle School)是甘肅省平涼市的一所公辦中學,為甘肅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甘肅省普通高中特色實驗學校,是甘肅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學校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初名為隴東官立中學堂。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更名為甘肅省立第二中學,遷明崇文書院、清考試院舊址。中華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更名為甘肅省立平涼中學。1958年,更名為甘肅省平涼市第一中學。2000年,學校被評為甘肅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2003年,學校改辦獨立高中。

截至2021年2月,學校占地397.42畝,總建築面積12.9萬平方米,有教學班60個,學生3600餘人,教職工29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省平涼市第一中學
  • 外文名:Pingliang No. 1 Middle School
  • 創辦時間:1905年
  • 辦學性質:公辦中學
  • 學校類別:普通高級中學
  • 主管部門:平涼市教育局
  • 現任領導:李生強
  • 校訓:崇文尚理,知行合一
  • 地址: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建豐路88號
  • 主要獎項:甘肅省高中新課程實驗樣本校先進學校
  • 建築面積:129000 m
辦學歷史,辦學條件,辦學規模,硬體設施,師資力量,辦學成果,學生成績,教師成績,學校榮譽,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現任領導,

辦學歷史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始創隴東官立中學堂,其址在清柳湖書院。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更名為甘肅省立第二中學,遷明崇文書院、清考試院舊址。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更名為甘肅省立平涼中學。
1958年,更名為甘肅省平涼市第一中學。
2000年,學校被評為甘肅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2003年,學校改辦獨立高中。
2015年,學校被評為甘肅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12月,學校被天津大學確定為優秀生源基地。
2016年1月,學校成功創建甘肅省普通高中特色實驗學校。
2018年11月,學校被天津中醫藥大學確定為優秀生源基地;12月,學校被南開大學確定為優秀生源基地。
2021年5月,學校被中南大學確定為優秀生源基地。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截至2021年2月,學校占地397.42畝,總建築面積12.9萬平方米,有教學班60個,學生3600餘人。

硬體設施

截至2021年2月,學校有現代化智慧網路系統、教室、宿舍、標準化餐廳、符合國家標準的各類實驗室、圖書閱覽廳(室)。

師資力量

截至2021年2月,學校有教職工290人,其中研究生學歷52人,本科學歷234人;有特級教師2人,正高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104人,一級教師108人。
特級教師:馬明義
正高級教師:馬明義
高級教師:朱步淵、楊金平、 劉昌吉
一級教師:何寧生
全國優秀教師:馬明義、楊金平
省級學科帶頭人:馬明義
省級骨幹教師:朱步淵、 劉昌吉
省級青年教學能手:朱步淵、何寧生
省級優秀教師園丁:劉昌吉
市級優秀教師:朱步淵、何寧生
市級名師:馬明義
(參考資料,以上列舉名單不全)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時間
獲獎
2015年10月
學校學生在2015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中獲省賽區一等獎1人。
2021年12月
學校學生在2021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甘肅賽區)中獲一等獎2人、二等獎16人、三等獎10人。
學校學生在2021年全國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甘肅賽區)中獲國家一等獎1人、國家二等獎7人。
學校學生在2021年全國化學化學聯賽(甘肅賽區)中獲三等獎2人。
學校學生在2021年全國中學生生物聯賽(甘肅賽區)中獲一等獎1人、二等獎6人、三等獎5人。
學校學生在2021年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分區聯賽中獲一等獎2人、三等獎1人。
學校有1名學生在第38屆全國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決賽中獲全省第二名。

教師成績

時間
獲獎
2021年12月
學校教師在2021年普羅科菲耶夫國際音樂大賽亞太賽區中獲聲樂成人組銀獎。

學校榮譽

甘肅省高中新課程實驗樣本校先進學校
甘肅省文明校園
平涼市教育系統五項爭創活動先進基層黨組織
平涼市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
平涼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崆峒區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參考資料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釋義:
學校校徽總體設計為圓形。外環為中英文對照的學校校名,內環為篆書“平涼一中”,並以數字“1905”標明學校建校時間。校徽以深紅色為主色調,體現著學校的精神和品格。
甘肅省平涼市第一中學(平涼一中)
甘肅省平涼市第一中學校徽

精神文化

  • 校訓
崇文尚理,知行合一
釋義:崇文尚理:崇文,即崇信文明、文化,給人以品性,讓人文明儒雅,體現著人文素養;尚理即講道理、求真理,給人以理性,讓人博知通達,體現著科學素養。“崇文”蘊含三個層面的含義:其一,崇敬華夏文明,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中,完善道德修養;其二,崇敬學校文化,形成文化共鳴,豐富學校內涵;其三,崇敬文化知識,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在點滴積累中增強文化儲備。“尚理”蘊含兩方面含義:其一,在人際交往中,用事實來說明,用真情去打動,做到“以理服人”;其二,在求知過程中,以“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求真意識,在生活中發現知識,在實踐中檢驗知識,做到“理必求真”。
知行合一:知與行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對重要範疇,從明代王陽明首次提出“知行合一”到近代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知行合一”思想影響著數代中國人。“知”指人的知識、認識和思想意識,“行”指人的道德踐履與實際行動,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二者相輔相成,彼此滲透,是求真務實的治學態度,也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以此為訓,激勵管理者“言必信、行必果”,樹立良好的管理形象;教師探索求新,將教育理論融入課堂教學,做到“教學相長”,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學生積極參與體驗活動,在實踐中檢驗知識,在實踐中體會自我成長與發展。
  • 校風
和融,勤謹
釋義:和融:和融即與人和睦相處,融匯眾家之長。“和融”是崆峒山文化的顯著特徵,儒釋道三教共尊共榮,和諧並存,融會貫通。“和融”是學校風氣的集中展現,在這裡,教師紮根學校,互相學習,積極交流教育教學經驗,增強凝聚力與向心力,打造集體精神家園;學生髮揚合作精神,在團結協作的基礎上,積極進取,相互成就,構建和諧向上的校園氛圍;師生心連心,手拉手,教學相長,和諧共生。
勤謹:勤謹即勤奮謹慎,為進學進德之道。勤是涇河晝夜不捨、奔流不息的精神寫照,是一中業精於勤,點滴盡善的優良傳統。學校教師勤於求知,成就博廣之學,勤於教研,提升教育藝術;學生勤于思考,領悟知識奧秘,勤於實踐,錘鍊務實作風。謹是嚴謹精細、精益求精的態度,一中教師謹於修身,治學嚴謹,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一中學生遵規守紀,言行盡善,嚴謹學習,不浮不躁。
  • 教風
善教善化,思新思變
釋義:善教善化:《學記》言“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善教即擅長教學,是教學能力、教學藝術的表現。學校教師積極投入教學活動,主動鑽研教學方法,做專家型、學者型、研究性教師,因材施教,用心培養,育有用之人,培棟樑之才。孔子論水中言“蒙不清以入,鮮潔以出,似善化”,善化即善於教化,體現教師的示範帶頭地位。德為師之本,一中歷史上湧現出的眾多名師大家,他們以高尚的師德成為學生的楷模,此種風氣薪火相傳。
思新思變:《大學》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思新”是創新不止的動力源泉,引導教師勤于思考,敢於創新,潛心鑽研學科知識,不斷加強業務學習,積極研討新的教學方法,探索課程改革真諦,做“源頭活水”。《易》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引領教師轉變教學思想,由以教師為主體向以學生為主體轉變;轉變教學身份,由知識的灌輸者和傳授者向組織者和引導者轉變;轉變教學模式,由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向複合型、多樣化課堂教學方式轉變。
  • 學風
自主自立,美言美行
釋義:自主自立:自己管理自己是平涼一中優良傳統,自學、自立、自治是一中學子的氣質和性格。自主即有自己的主見,不受他人支配,體現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自立即自我獨立、自我成就,體現著獨立自強的態度。學校積極為學生創設發展平台,讓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內容和形式,並在活動中看到自己的價值,從而激發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樹立一個真實、完整、積極的自我形象,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學習態度。
美言美行:語出老子《道德經》“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即善美的言語能夠取得眾人的讚賞和尊敬,高尚的行為可以受到眾人的稱譽和敬仰。文明的言行是良好修養的外在表現,言行之美,反映心靈之美,展示道德之美。學校以培育學風為突破口,立德樹人,開展習慣養成教育,引導學生學會待人處事,一言一行文明有禮,形成文雅之氣,開啟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素質,展現學生獨特的精神內蘊。

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校長
李生強
黨委副書記
柳文清
副校長
李紅學、陳灝、劉昌吉、王宏斌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