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是平涼市人民政府回顧2009年工作部署2010年工作的文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涼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 頒布單位:平涼市人民政府
- 內容:回顧2009年工作部署2010年工作
- 性質:文案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我市發展史上很不尋常的一年,也是困難較多、機遇較多、發展較快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各族人民,知難而進,奮力拚搏,全力推進“六個集中突破”,著力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圓滿完成了市二屆四次人代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市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
主要經濟指標全面或超額完成,綜合實力有效提升,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90.5億元,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94.6億元,增長49%;地方財政收入達到9.5億元,同口徑增長15.5%;完成財政支出75.8億元,增長37.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4.1億元,增長19.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0678元和2800元,增長10.1%和15%。與省政府簽訂的12項責任目標均全面或超額完成。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等六項主要經濟指標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一五”規劃。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突出爭建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強勢增長。全市實施50萬元以上各類項目1059項,比上年增加148項,當年完成投資208.3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70項。分四批爭取中央擴大內需項目338個,總投資20.03億元,其中新增中央預算內投資7億元;實施災後重建項目642項,有478項已全面建成;省列11項、市列13項重點項目進度全面加快;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平涼電廠二期通過國家核准即將併網發電,崇信電廠取得“路條”;陳家溝200萬噸洗煤廠建成投用;煤制甲醇、大柳煤礦、節能石灰、磁控管生產線等重點工業項目快速推進;海螺水泥一期創造了從開工到投產用時不到一年的“平涼速度”。全年實施項目數量、投資規模創歷史新高,建設進度為近年來最快的一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淨增64億元,拉動經濟成長8個百分點。“十一五”確定的十大過10億元工程全面開工建設,其中4項已建成。
推進擴量提質,農村優勢產業發展壯大。加快玉米秸稈開發利用,肉牛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水平持續提升,飼養量、出欄量分別達到100.3萬頭、33.4萬頭,增長8.3%和9%,省委、省政府在我市召開了秸稈利用現場座談會,“平涼紅牛”榮獲甘肅省著名商標。“優果工程”紮實推進,新植果樹經濟林22.8萬畝,新增優質豐產園6萬畝,果品總產量達到71.2萬噸,優果率達到61%,“平涼金果”躋身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百強,直接出口歐盟等國際高端市場。種植蔬菜64.7萬畝,其中設施種植1.83萬畝。草畜、果菜兩大產業在農民收入中的占比達到42%。
著眼穩糧增收,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紮實有效。多渠道籌措資金2977.5萬元,積極引導民眾調整種植結構,落實抗旱保糧措施,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種植面積83.4萬畝,全市糧食總產量達到89.1萬噸。著力加快新一輪新農村建設和涇川省列試點縣建設,開建新農村示範點165個,完成“三清五改”村莊綜合整治124個。以45個整村推進項目為重點,加快片帶開發和易地搬遷步伐,完成扶貧開發投資1.67億元,易地搬遷2757戶14384人,減少貧困人口4.2萬人。完成農村勞動力培訓20萬人次,輸出勞務42萬人,創勞務收入30億元。認真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全面推行“一冊明、一折統”支付方式,農民人均各類政策性補貼收入達到425元。
強化協調服務,工業經濟企穩向好。針對國際金融危機對工業經濟造成的嚴重衝擊,及時出台10項政策措施,支持25戶重點企業加快發展。加強協調調度,力促裝備製造、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等行業保持良好勢頭。多次赴北京、蘭州、西安銜接爭取煤炭外運計畫和發電指標,以煤電為主的工業經濟從6月份開始逐月穩步回升,全年生產原煤2019萬噸,發電量65億千瓦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1.1億元,增長10.2%。按照全省區域發展戰略,及時論證了以涇河川、汭河川經濟帶和靈台項目區“兩帶一區”為主體的隴東能源化工基地布局規劃,確立了在煤炭、煤電、煤化石化三個方面加速的戰略舉措。完成工業園區(集中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6739萬元,聚集效應和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新入園5000萬元以上項目11個。
深入推進節能減排,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投資2.8億元實施節能重點技改項目20項。淘汰落後產能企業4戶,取締違法排污企業3戶,關停小型污染企業和加工作坊74戶。投資1220萬元實施了平涼城區污水管網改造。市、區財政補貼725萬元,確保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轉。完成平涼電廠一期脫硫、寶馬紙業鹼回收處理及9戶國控、7戶市控污染源的監控聯網。建成了平涼電廠中水回用工程。開建縣級污水處理、垃圾填埋項目6項。開展了農村廢舊地膜回收、養殖業面源污染等環境綜合整治,積極發展以沼氣為主的農村清潔能源。完成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北四期等生態工程造林17.3萬畝,新修和改造劣質梯田14萬畝,治理水土流失220平方公里,編制了平涼市水資源綜合利用保護規劃。建成區域自動氣象觀測站50個。實施土地復墾項目24個,新增耕地1.5萬畝,走出了通過治溝治河解決項目建設用地的新路子。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創建順利通過驗收。全市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10%,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削減1761噸和1.57萬噸。
全力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條件持續改善。平定高速建成通車,結束了我市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馬安路、莊蓮路提前建成,西平鐵路、天平鐵路全面開工建設,西長鳳高速控制性工程完成線下作業,省道304線和靜莊路改造進展順利,平天高速、平涼機場、天平鐵路向北延伸線、西氣東輸二線、平涼東部330千伏變電站等前期工作有序推進。銅城水庫下閘蓄水,石堡子水庫建成主體工程,5座水庫除險加固和5個灌區續建及節水改造工程完成年度任務,3處河堤治理工程進展良好。750千伏超高壓輸變電一期建成投用、二期開工建設,完成3處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新建,及時為在建項目配套了供電網路。
加強征管調度,財政金融支持發展能力有效提升。精心調度,綜合治稅,超額完成了收入任務。積極爭取中央、省上各類轉移支付21.1億元,爭取各類項目資金比上年增長30%以上。在保運轉的同時,籌集資金,啟動了312國道平涼城區過境段遷線改造、市兒童福利院和特教學校建設。籌集2000萬元充實了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籌集3722萬元支持傳統工業開展技術改造,增撥7.6億元用於各類項目建設的配套,安排30.3億元用於支持“三農”,財政用於民生的支出占到總支出的70.5%。制定了銀行業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及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意見,全市金融機構貸款增幅達到27.6%,其中用於中小企業、“三農”和創業再就業貸款分別新增3.8億元、5.7億元、1.1億元。
堅持規劃與建管並重,城鎮化水平穩步提高。以開展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年活動為總攬,啟動了第三輪城市總體規劃,完成了市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投資4000多萬元,對平涼城區崆峒大道、東大街、紅旗街等23條街路進行了整修鋪油。投資2700萬元,更新城市公車100輛。實施了平涼城區園林綠化、果皮箱新置和護欄安裝,完成了廣成路涇河大橋主體工程。加快城區集中供熱工程進度,新增供熱面積50萬平方米。加大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力度,集中整治效果明顯。六縣縣城和36個重點小城鎮在提質擴容上形成了一批新亮點、新景觀。全市共完成城鎮建設投資35.7億元,增長24.7%。城鎮化水平提高到31.4%。
著力激活旅遊商貿,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啟動了崆峒山等旅遊經濟區規劃編制。實施各類旅遊項目43個,完成投資4.6億元。崆峒山國家地質公園遺蹟保護、景區道路建設、環境綜合治理以及崆峒古鎮、大雲寺景區二期、皇甫謐文化園擴建、界石鋪紅軍長征紀念園改擴建等重點項目快速推進,王母宮、雲崖寺、荊山公園接受了4A級旅遊景區終評驗收,南山公園、蓮花湖公園、成紀文化城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遊景區。廣成大酒店五星級旅遊飯店和五葉級綠色飯店正式掛牌。崆峒文武學校建成運行。開發旅遊商品15類30多種。成功舉辦了“神奇崆峒·魅力平涼”西安、蘭州、銀川推廣會。全年接待遊客350.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6億元,分別增長98%和99.6%。積極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農村集貿市場改造工程。新建了世博偉業家居廣場等一批專業市場和商貿設施。力促現代物流、交通運輸、信息諮詢等服務業健康發展。引導房地產有序開發,總投資達到12.7億元。全面落實家電、汽車、機車下鄉補貼政策,城鄉消費市場日趨活躍。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66億元,對生產總值的貢獻率提高到44%。
穩步推進各項改革,發展活力有效增強。啟動了政府機構改革,實行了機關事業單位新增工勤人員聘用制度。積極適應增值稅轉型改革,確保了收入增長。推行了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建立了基本藥物零差價銷售、降低價格補償機制。對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土地經營權流轉進行了規範。在全面完成涇川縣和6個鄉鎮試點的基礎上,啟動了全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省委、省政府和國家林業局先後在我市涇川縣召開了林改試點工作現場會。
擴大交流合作,招商引資取得新的成效。成功舉辦了寧蒙陝甘毗鄰地區共同發展聯席會議第六屆年會及人才協作年會,與周邊42個市縣(區)達成合作發展協定。與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開展了多項合作。先後赴西安、銀川等地考察學習,積極組團參加了廈門“世界創新與投資促進平台”項目對接會等各類經貿洽談活動,“蘭洽會”簽約項目數量和資金規模取得重大突破。全市共實施各類招商引資項目150個,到位資金70.3億元,增長25.5%,簽約項目落地率達到89.2%。
多渠道加大投入,教育事業快速發展。農村國中校舍改造、寄宿制學校建設、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紮實推進,實施各類教育項目234個,新建、改建校舍27.4萬平方米,消除危房12.3萬平方米。在中國縣域經濟發展中心的支持下,圓滿完成了平涼一中本部改造。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公用經費,為35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發放了教科書,為5.3萬名困難寄宿生提供了生活補助。“普九”債務全面化解。制定了中國小教育布局調整規劃。平涼醫專順利通過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新生報到率、畢業生就業率名列全省同類院校第一。組建了平涼職教集團,華亭職教中心晉升“國重”,莊浪職教中心創建“國重”通過省級評估,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3%以上。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高考上線率提高14.8個百分點。國家二類城市語言文字創建工作順利達標。
努力改善基礎條件,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市醫院成功晉升三級甲等,綜合大樓全面竣工;市中醫醫院、市婦幼保健院住院綜合樓等重點項目進展良好。新建、改擴建縣級醫療衛生機構6個、鄉(鎮)衛生院1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7.9%,累計為130.6萬名農民報銷醫藥費1.7億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4%。開展大病醫療救助12.2萬人次。落實濟困病床政策,減免醫療費用190萬元。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
突出重點和特色,科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計畫生育等事業取得新進展。在紅峰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組建了省級技術研究中心,企業科技孵化器建設和科技特派員行動深入推進。人民會堂改造完成投用,柳湖書院正式啟用,成立了市圖書館,搬遷了市文化館;我市創編的現代秦腔劇《荷屋夢》獲得建國60周年全省文藝調演一等獎。新培育文化企業16個,開發文化產品12個。建成78個“一鄉一站”和145個“一村一場”體育健身工程。完成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2012處,惠及48570戶、20萬人。創建省級計畫生育優質服務縣區目標提前一年實現,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11‰,農村計生率達到86.09%。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就業再就業成效明顯。出台創業促就業實施辦法,籌措再就業資金6355萬元,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82億元,開發公益性崗位838個,扶持11663人實現了就業。實施“234”高校畢業生就業工程,公開選拔910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中國小和鄉(鎮)衛生院工作,選拔430名高校畢業生從事“三支一扶”和進村進社區工作,解決了299名純農戶零就業家庭本科以上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及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到60.5萬人。全面推行了村幹部養老保險,啟動實施了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企業職工大額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建立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制度。為25.3萬城鄉困難民眾發放保障金1.97億元,城鄉低保對象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廣泛開展社會幫扶和救助救濟,困難民眾的生產生活得到妥善安排。
大力改善民計民生,惠民實事全面落實。省政府確定的12件22項實事在我市全部按期完成,市政府年初承諾的實事全面落實。新修通鄉油路9條215.5公里,通村水泥、柏油路73條272.1公里,基本實現了鄉鄉通油路。開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6處,解決了17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飲水安全覆蓋面達到76.3%,自來水通村率達到81%、入戶率達到66.5%;華亭、崇信兩縣基本實現了農村自來水化。建設廉租住房5876套28.65萬平方米,以發放租賃補貼、實物配租、租金核減等方式,對人均住房面積10平方米以下的10443戶城鎮低收入家庭落實了保障政策。投資1.03億元,啟動實施了平涼城區6處棚戶區改造工程。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24176戶。建成農村沼氣生態戶4.46萬戶,養殖小區、聯戶沼氣工程11處,發放太陽灶5160台。新建縣級老年福利服務中心3個、區域性中心敬老院2所。開建了平涼信息工程學校新校區。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22個、標準化農家書屋600個、中心鄉(鎮)計生服務站23個、標準化村衛生所20個。各縣區也都從實際出發,辦成了一批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實事好事。
加強重點領域管理,社會秩序和諧穩定。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全力解決民眾合理訴求,一批重點信訪案件得到妥善處理。不斷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認真落實綜合治理措施,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確保了重大活動、重要節點及社會治安整體穩定。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嚴格落實責任,強化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監管,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不斷完善食品藥品安全責任體系,加大專項整治力度,市場秩序進一步規範。持續加大對民族地區的扶持力度,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的局面進一步鞏固發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全面啟動,雙擁模範城順利通過省上屆終驗收。
適應形勢任務要求,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制定了加強依法行政的《意見》,完善了重大事項決策程式。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人民民眾評議監督和輿論監督,積極配合人大、政協開展視察、調研活動,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173件,辦結率100%。全力配合國家部委聯合調研組有效開展了支持甘肅加快發展政策調研活動。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和信息公開,健全網站留言和市長公開電話受理機制,組織執法部門主要負責人走進政風行風熱線直播間,民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及時妥善處理。穩步推進“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市進程。深入開展機關作風集中整頓,辦事質量和行政效能進一步提高。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大項目的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組織開展了“三項資金”專項檢查,政府系統反腐倡廉工作全面推進。完善預案,加強培訓,應對處置突發性公共事件的能力不斷提升。統計、物價、糧食、供銷、鄉鎮(鎮)企業、檔案、地震、殘聯等工作健康有序推進。
總結一年來的工作,我們深深感到,加快平涼的發展,辦好人民民眾的事業,一定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立足實際,銳意創新,不斷最佳化工作思路和舉措;一定要圍繞富民強市,突出項目支撐,集中辦成一批夯基礎、利長遠的大事、實事、好事;一定要堅持不懈地打造產業優勢,努力形成發展優勢,不斷壯大經濟實力,提高區域競爭能力;一定要注重統籌協調,正確處理好與快、城與鄉、遠與近、增與減的關係,不斷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水平;一定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發揮各方面的優勢和潛力,抓重點,攻難點,求突破,形成促發展、快發展的強大合力;一定要多謀善斷,科學決策,具體抓,抓具體,一件一件抓落實、乾到位,努力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一年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遇到的困難比預想的多,但成效比預期的好。工業經濟在受到嚴重衝擊的情況下,仍保持了兩位數增速,農村產業在遭受自然災害嚴重影響的情況下,仍然實現了增產增效,財政收入雖受增值稅轉型等減收因素影響,仍保持了穩定增長。全市呈現出經濟較快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成績的取得實屬不易,是市委堅強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鼎力支持的結果,是各級各方面同心協力、共克時艱的結果,是各族幹部民眾銳意進取、艱苦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奮鬥在各條戰線的廣大幹部民眾,向中央、省駐平單位和駐平部隊,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向離退休老同志,向關心、支持平涼發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和薄弱環節: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的基礎還不穩固,結構調整的任務非常繁重;農村優勢產業仍處在爬坡提升階段,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較大;改善城鄉基礎設施的任務仍然很艱巨;企業發展、產業開發中資金、人才等瓶頸制約還未得到有效破解;就業再就業和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壓力依然很大;少數部門和幹部作風有待進一步改進。這些,我們將在今後工作中努力加以克服和解決。2010年形勢、任務和重點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也是繼續戰勝困難和挑戰,促進新跨越、實現新發展,任務十分繁重的一年。國際、國內經濟出現回暖上升勢頭,大環境逐漸趨好;國家巨觀經濟政策保持基本穩定,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基本取向沒有改變,財政重點支持民生領域和社會事業,信貸重點支持經濟社會薄弱環節、就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轉移等,為我們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提供了政策機遇;國務院關於應對金融危機、保持西部地區發展的《意見》和批覆的《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以及將要出台的支持甘肅加快發展的指導性意見,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和有利條件;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區域發展戰略,我市作為“兩翼齊飛”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加快煤電、煤化、石化等產業發展,打造能源化工基地,提升整體經濟實力帶來了現實機遇和新的契機;市委確定的集中建設能源化工、綠色畜牧、優質果品、人文生態旅遊“四大基地”,著力打造西電東送、交通、物流“三大樞紐”,積極創建循環經濟、乾旱山塬區現代農業“兩個示範區”,把我市建設成科學發展示範市的“四三二一”中長期發展戰略構想和實現“六個新跨越”的戰略目標,不僅為今後發展指明了方向和重點,而且已在全市上下形成了統一的意志和行動;特別是經過多年努力,我市實施的一批重大項目陸續建成並發揮效益,將有力支撐和帶動全市經濟較快增長。這些,都為我們做好今年(2010年)工作奠定了基礎,提振了信心。同時,中央巨觀調控政策實施的靈活性、針對性,需要我們及時研究、準確把握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和重點;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在持續,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大,需要我們知難而進,積極應對;主導我市工業經濟的煤電產業仍將受到市場波動和結構調整等因素的影響,需要我們主動出擊,強化協調;周邊地區競相發展形成的壓力,需要我們加倍努力,跨越發展。總體上,有利因素大於不利因素,機遇多於挑戰,希望大於困難。
今年(2010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七次全委擴大會、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市二次黨代會確定的思路目標,全面實施“四三二一”戰略構想,深入推進“六個集中突破”,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最佳化產業布局,努力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主要任務是:強化投資拉動,強化產業支撐,強化民生保障,強化環境保護,鞏固發展勢頭,加快發展進程。
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3.5%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4.7%;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分別減排5.4%和0.6%;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增率控制在7‰。
按照上述目標要求,今年(2010年)政府工作將更加注重結構調整,加快產業最佳化升級,構建比重合理的三次產業結構和產業內部結構;更加注重城鄉統籌,堅持規劃先行,統籌推進城鄉產業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和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更加注重項目建設,加大爭項目、引項目、建項目力度,以大項目、大園區、大工程的有效突破,夯基礎、擴總量、增後勁,推進經濟戰略布局調整,提升“兩翼齊飛”中我市的支撐能力;更加注重開放開發,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環境,完善“引強入平”機制,拓展合作交流領域,全方位提升招商引資質量和水平;更加注重改善民生,立足措辦惠民實事,財力更多地向民生傾斜,千方百計幫民富、排民憂、解民難,不斷夯實和諧發展基礎;更加注重機制創新,積極探索市場化融資、績效考評、督查考核等破解難題、推動落實的工作機制,不斷增強發展的內在活力和動力。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繼續保持和發展謀大事,抓大事,高點定位,強勢推進重點工作有效突破的良好工作格局;繼續保持和發展共識共為,上下聯動,真抓實幹,同心協力促發展的良好局面;繼續保持和發展自我加壓,開拓創新,爭先進位,奮力幹事創業的良好精神風貌。
重點在十個方面加快步伐、務求實效:
(一)加快重大項目建設,著力做大經濟總量。強化協調,確保西長鳳高速、西平鐵路、天平鐵路北延伸段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平涼電廠二期、崇信電廠和60萬噸煤制甲醇項目建成投產,750千伏超高壓輸供電二期、三期建成運營;爭取平慶、平華鐵路,平天、平寶、平崇安高速連線線,以及張家川至莊浪、莊浪南湖至魚池兩條二級公路早日開工建設;加快實施靜寧至莊浪、涇川至靈台滲水坡兩條二級公路改建工程。繼續爭取實施好中央擴大內需項目,全面完成災後重建任務。認真抓好省道過境段、通鄉油路、農村道路通達通暢工程,著力實施好莊靜大示範區、國家基本農田保護、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林業生態、流域治理和梯田建設等項目,集中實施一批城鎮污水垃圾處理、供排水、道路等基礎設施項目。努力保持固定資產投資強勁增長的勢頭。
(二)加快建設隴東能源化工基地,著力構建新型工業化發展格局。一是突出重點,加快煤電化產業擴能延伸。做大華亭礦區,做強崇信礦區,加快靈台、涇川、崆峒煤炭、石油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和轉化增值,實現捆綁式開發、組團式建設、聚集型發展。確保大柳240萬噸、新安90萬噸礦井建成投產,新周、百貫溝、周寨3個60萬噸煤礦技改擴建實現達產達標,大柳200萬噸洗煤廠年內投產運行,邵寨煤田180萬噸礦井、崆峒區煤焦化項目啟動實施,全市新增原煤產能300萬噸以上。力爭崇信電廠一期上半年核准發電。加快推進平涼電廠三期、崇信電廠二期、華亭電廠二期和莊浪、靈台兩個新建電源點的前期工作,協調擴大750千伏超高壓輸供電工程外輸外送能力,新增火電裝機容量240萬千瓦,發電量達到90億千瓦時以上。著眼煤制甲醇下游產品開發,加快20萬噸聚丙烯、60萬噸烯烴以及石油煉化項目前期工作。二是最佳化結構,扶持裝備製造、農副產品加工、新型建材做大做強。支持紅峰、虹光、豐收、亨達等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步伐,提升裝備水平和基礎配套能力,努力擴大拳頭產品的產能和市場份額。支持皮革、肉食、生化製藥和濃縮果汁等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達產達標,論證新上一批新的農副產品加工項目。繼續支持寶馬、恆達紙業擴能增效,力促皇甫謐製藥大輸液生產線、崆峒區中高檔陶瓷磚和粉煤灰綜合利用等項目建成投產。全力支持海螺水泥二期建設和海螺集團戰略性投資開發,建設全省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大力開發新型牆體、防水密封、保溫隔熱、裝飾裝修材料等節能產品。三是強化載體,持續推進工業園區建設。以標準化廠房建設為突破口,加快3個省級工業園區和4個市級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配套,年內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億元以上,新建標準化廠房3000平方米,新入園千萬元以上工業項目20項以上。加快峽門能源建材工業集中區建設步伐,積極推動平涼工業園區與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體化發展。四是推進節能減排,努力拓展環境容量。加快海螺水泥和祁連山水泥餘熱發電、平涼城區集中供熱等重點節能減排項目建設,下決心淘汰落後產能。強化對煤電、造紙、製革、建材等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監管,促使治污設施正常運轉。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進一步完善“糧-畜-沼”、“畜-沼-果”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推動產業互動式循環發展和企業內部循環生產,實現低耗能、少排放、少污染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集約型發展。
(三)加快以優勢產業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發展,著力繁榮農村經濟。
一是圍繞增產增效,在牛果等優勢產業培育上再加力度。著眼“兩個全覆蓋”和提質增效,加快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和品牌化發展步伐。牛產業開發,突出抓好玉米秸稈利用轉化的廣覆蓋、基礎母牛補貼、凍配改良技術套用和疫病防控等關鍵環節,新建肉牛凍配改良點100個,改良肉牛20萬頭,建成標準化養殖小區15個,養牛重點縣玉米秸稈轉化率達到70%以上,全市肉牛飼養量穩定在100萬頭以上。果產業開發,突出抓好幼園管理、苗木基地、果業科技隊伍以及各類認證基地鞏固擴大四個薄弱環節,每縣區抓建一個千畝苗圃,發展一批萬畝優質果品示範園,全市新植果樹經濟林20萬畝,新增豐產園6萬畝,新建綠色果品認證基地1.5萬畝,果品總產量達到76萬噸,優果率提高到62%,實現果品出口創匯500萬美元以上。同時,在基礎較好的區域發展以豬、雞、羊為主的現代養殖,在條件較好的河谷川區和城郊地帶,加快建設以設施種植為重點的蔬菜生產基地,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到65萬畝。農民人均草畜、果菜產業收入在總收入中的占比提高到43%。
二是圍繞惠農增收,在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上再加力度。全面落實各項惠農補貼政策。堅持規劃先行,突出產業配套,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新村建設與舊村改造相結合,新建20個新農村示範村和100個“三清五改”示範村,穩步實施好涇川縣省列新農村建設二輪試點工作。深入推進扶貧開發,完善各類幫扶考核機制,完成50個整村推進項目,減少貧困人口4.2萬人。
三是圍繞穩糧增收,在發展旱作農業上再加力度。以創建乾旱山塬區現代農業示範區為目標,全面落實各項抗旱保糧措施,完成全膜雙壟溝播種植面積100萬畝,確保糧食總產達到95萬噸以上。
四是圍繞助農增收,在勞務經濟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上再加力度。著力抓好農民技能培訓、勞務基地鞏固和勞務市場的拓展,實現技能型外向輸出和產業服務型就地輸轉有機統一,全市培訓農民25萬人次,輸轉勞務40萬人次,完成勞務收入30億元以上。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大力興辦科技、信息、農資、農產品購銷服務等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50戶以上。全市農業增加值達到45.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12元。
(四)加快推進改革創新,著力擴大開放開發。完成市、縣區政府和鄉(鎮)機構改革,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推進以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點的財稅體制改革,全面落實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各項舉措。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發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穩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村土地、集體林地經營權流轉機制。積極推進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土地儲備出讓新機制。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有效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完善公益性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以及文化創新等方面的激勵扶持政策。探索中小企業、民營經濟和創業再就業“三位一體”的擔保扶持機制,激發城鄉職工民眾創業活力。深入開展招商引資突破年活動,著眼市場找項目,創新招商方式,把有針對性走出去與有選擇的引進來有機結合,加快“引強入平”步伐。鞏固提升與華能、中水電、海螺、徐礦等大企業的合作,深化與中石化、酒鋼的合作,鼓勵支持有產品優勢、裝備優勢、人才優勢的企業主動走出去,與大企業、大集團開展聯合型、互補型的戰略合作開發。突出項目招商,實現煤炭就地轉化、電能就地消化的快速提升和新型產業的有效突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達到80億元以上。繼續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領辦企業,支持民營經濟加快發展,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76億元。
(五)加快城鎮建設步伐,著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一是完善城鄉規劃體系。加快修編中心城市、縣城、鄉(鎮)和中心村四級規劃,實現中心村以上規劃全覆蓋。創新規劃體制機制,依法加強規劃實施的監督管理,形成要素齊全、層級明確、管理嚴格的規劃編制、實施、落實體系,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法定性和權威性。二是加快中心城市建設。按照“強化功能區,美化景觀區”的要求,精心打造提升崆峒大道景觀帶,著力抓好新區綠地公園新建,東、西出入口整治,312線過境段遷線北移,以及城區道路整修改造和供排水、天然氣、集中供熱管網延伸。組建平涼城市建設投資控股公司。啟動建設人力資源市場、廣電大廈、體育場等項目。加快新區學校、社區醫療服務機構、體育活動場所等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建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加快廉租住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構建滿足不同收入階層的住房供應體系,有效緩解城鎮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矛盾。三是加大縣城及重點小城鎮建設力度。繼續實施擴容增量,加快供水、供熱、電網、垃圾污水處理和道路建設步伐,加強商貿、旅遊、文化設施配套建設,不斷增強6縣縣城和36個重點小城鎮的要素聚集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加快華亭縣國家級園林縣城和靈台、莊浪、靜寧縣省級園林縣城創建步伐,紮實開展園林式單位、花園式住宅小區創建活動。四是下工夫強化城鎮管理。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統攬,持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理順中心城市管理體制,加大綜合執法力度,大力開展工程建設領域專項治理工作,集中解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強重點街區、建築工地、各類市場的環境衛生管理,持續開展市容市貌、交通秩序、戶外廣告、流動攤點的集中整治,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
(六)加快第三產業發展步伐,著力提高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充分發揮旅遊產業的龍頭帶動作用,積極申報崆峒山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高起點編制崆峒山、王母宮、關山、荊山和莊浪梯田5個旅遊經濟區發展規劃,加快崆峒山、太統山、十萬大峽谷126平方公里旅遊資源一體化開發;快速推進崆峒古鎮、皇甫謐文化園、雲崖寺景區、界石鋪紅軍長征紀念園等10大續建項目;積極實施南石窟寺、五龍山、來神山等10大景區建設;繼續加快景區景點、旅遊飯店晉等升級步伐;強化宣傳推介,有效突破二級客源市場。全市旅遊接待量和綜合收入增長20%以上。加快實施《平涼城區商業網點規劃》,突出抓好隴東活畜交易市場建設、平涼瓜果批發市場改擴建、建材市場遷建、隴東物流中心和靜寧農業物流中心新建。積極引導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加快高中檔住房和中低價位、中小戶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設,規範住房二級市場,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費。大力發展金融保險、信息諮詢和中介服務,引導休閒、健身、文化等新型消費。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認真落實家電、汽車、農機下鄉和以舊換新等補貼政策,進一步激發城鄉消費活力,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83億元。加快建設苦杏仁、小雜糧、優質果品出口基地,實現出口創匯1200萬美元以上。
(七)加快發展社會事業,著力提高統籌發展水平。認真貫徹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推進教育布局調整,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全力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抓好市直5所學校教學實驗樓、學生公寓樓和特殊教育學校建設,以及3所職教學校實訓基地建設;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探索建立教育質量考核評價體系,加強教師隊伍管理,不斷提高教育質量,高考上線率達到70%以上。加快市婦幼保健院等4個醫療衛生機構的綜合業務樓建設;不斷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比例;做好重大疾病監測防控,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繼續深入開展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支持企業採取多種形式組建研發中心,開展技術創新,開發新產品20項以上;繼續加大以農村產業高效開發為重點的先進實用技術引進推廣力度,提高發展現代農業的科技支撐能力。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繼續抓好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扶持發展文化產業,大力開發文化產品,打造隴東民俗特色文化品牌。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全力備戰全省第十二屆運動會,積極申辦全省第十三屆運動會。全面完成平涼城區有線電視數位化整體轉換,加快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力爭實現城鄉全覆蓋。認真搞好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進一步完善計畫生育利益導向機制,鞏固計生優質服務縣區創建成果,持續提升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水平。全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7‰以內,農村計畫生育率達到80%以上。
(八)加快構建社會保障體系,著力推進改善民生進程。努力擴大就業。認真落實促進就業的各項政策,全面推進創業促就業。引導中小企業、民營經濟和各類服務業加快發展,擴大就業。繼續組織實施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進村進社區”考錄工作,擴大事業單位招考規模。積極開展就業援助、創業擔保,推動全民創業,城鎮新增就業2.5萬人以上。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深入推進城鄉低保規範化管理。繼續抓好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紮實開展華亭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國家試點。全面實施失業保險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做好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提標工作,將關閉、破產集體企業、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全部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範圍,進一步完善企業職工大額醫療補助等保險制度。制定“老工傷”人員保險統籌辦法。努力實現進城務工人員工傷保險全覆蓋。健全社會救助體系。重視抓好因病因災致貧民眾的救濟救助,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幫扶救助力度。全面實施好各類防災減災、國際援助和慈善捐助項目。認真落實優撫安置政策,建立安置資金保障機制,全力維護優撫對象的合法權益。積極措辦惠民實事。按照“財力能承受、當年能完成、民眾能受益”的原則,辦好10件29項實事:
⑴新建5條通鄉油路,新修通村硬化路300公里以上,維修加固15座危橋;建設鄉(鎮)客運站6個,行政村汽車停靠點200個,開通城鄉公交客運班線21條。
⑵新建廉租住房3902套、19.5萬平方米,解決城市1.05萬戶人均12平方米以下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繼續實施好6處棚戶區改造,新建房屋2292套、19萬平方米。
⑶實施15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15萬人飲水困難,全市飲水安全覆蓋面達到84.2%,自來水入戶率達到74.4%。
⑷實施農村特困民眾危舊住房改造2.5萬戶、112.5萬平方米;完成農村易地扶貧搬遷1348戶、6937人。
⑸新建“一池三改”沼氣生態戶3萬戶;為貧困戶配發太陽灶5000台。
⑹籌措資金7.4億元,新建、維修169所學校校舍53萬平方米。
⑺開建市社會福利院、救災物資儲備倉庫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新建4處區域性中心敬老院、2處鄉(鎮)敬老院,建成3個縣級老年服務中心。
⑻農村完全國小四年級以上年級開設信息技術課程,100%的農村中心國小和60%的村級國小接入“數字校園”平台;建成100個信息化鄉(鎮)、600個信息化村,實現50%行政村通寬頻。
⑼建成村級衛生所30個;建設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4110處、覆蓋9.96萬戶;新建420個標準化農家書屋;建成計畫生育鄉(鎮)服務所31個、村級計生服務室1000個;新建基層司法所10個。
⑽開展對城鎮零就業家庭、殘疾人、失業失地等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安排1000名下崗職工和高校畢業生在公益性崗位就業。
(九)加快編制“十二五”規劃,著力增強發展後勁。深入調查研究,深化對市情的認識,準確把握巨觀政策和經濟走勢,綜合分析基礎與潛力、需要與可能、當前與長遠、產業發展與環境容量等因素,高起點、高質量編制全市“十二五”發展規劃,力求使規劃與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重點相銜接,與全省區域發展戰略相銜接,與全市“四三二一”戰略構想和推進“六個新跨越”的戰略目標相銜接。著眼推進布局結構調整和產業最佳化升級,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抓緊研究制定能源化工、裝備製造、特色農產品加工、新型建材、重大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發展、區域性物流中心建設等產業規劃和專項規劃,突出項目支撐,緊緊圍繞國家投資導向和市場資金流向,早調研、早委託,精心論證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鐵路、公路、機場、煤電、煤化、石化、物流等戰略性重大項目,加強匯報銜接,爭取進入國家和省上“十二五”規劃盤子,為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著力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圍繞推進管理創新,著力抓好服務環境建設。按照機構改革方案,理順部門職能,減少交叉、減少環節。創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快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完善專家論證、決策聽證、新聞發布等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制度,保障人民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搞好第七次村委會換屆選舉。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和電子政務建設。加快構建公共財政體系,強化開源節流,最佳化支出結構,努力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的能力。不斷加強市場監管,持續抓好食品、藥品、農產品等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哄抬物價、欺行霸市等行為。深入推進社會治安防控社會化、網路化、科技化建設,持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切實增強人民民眾的安全感。健全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不斷加大隱患排查治理力度,杜絕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減少一般事故,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積極推進信訪、司法、民調、綜治“四位一體”的工作機制,及時解決民眾的合理訴求。廣泛開展司法援助。進一步加強軍政軍民團結,深入推進雙擁共建。加強對宗教事務的依法管理,全面加快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步伐。圍繞推進依法行政,著力抓好施政行為規範化建設。持續加強法制教育培訓,切實增強公務人員的法治觀念和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社會公眾監督和輿論監督。認真落實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支持人民政協積極參政議政,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意見,支持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人民團體更好地發揮作用。及時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進一步加大行政監察力度,強化經濟責任審計監督,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不斷規範各級公務人員的行政行為。圍繞促進工作落實,著力抓好政風行風建設。鞏固機關作風整頓成果,完善機關作風建設長效機制。繼續深入開展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著力解決一些部門和單位推諉扯皮、設卡拖拉、效率低下的問題,形成風正勁足、政令暢通、雷厲風行、務實高效的良好政風;著力改進會風、文風,開短會、開解決問題的會,少發文、發管用的文,形成務實工作、唯實幹事、講求效率、注重落實的工作作風;著力克服檢查評比多、華而不實、不解決實際問題的現象,進一步弘揚講實話、報實數、辦實事、重實效的優良傳統。圍繞建設清正廉潔的公務員隊伍,著力抓好政府廉政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責任制,健全完善反腐倡廉工作長效機制。進一步加大對民生保障、擴大內需、災後重建、惠農補貼資金的監督檢查力度,規範項目資金運行程式。強化對行政審批、招投標、工程建設、土地出讓、政府採購等重點領域和環節的監管,加大對違規違紀問題的查處力度,紮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堅持經常性的廉政教育,不斷增強公務人員自我規範、自我約束、自律自戒、勤政有為的能力,以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服務民眾行政效能的持續提高,樹立政府工作人員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2010年)的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進一步解放思想,振奮精神,同心同德,頑強拼搏,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紮實的工作,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做出不懈努力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