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承藩

席承藩

席承藩,土壤地理學家,山西文水人。1939年,畢業於北平大學農學院農業化學系獲學士學位,1949年,獲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農學院碩士學位。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曾任中國土壤學會理事兼土壤地理與分類委員會主任,江蘇省土壤學會第三、四屆理事會理事長,中國第二次土壤普查辦公室副主任。是中國土壤基層分類與土壤詳測製圖的先驅者之一。長期從事土壤地理和土壤資源合理利用研究。在土壤分類、土壤調查製圖、土壤資源開發利用、區域綜合治理及土壤詳測製圖等領域,均進行了開創性研究。在土壤分類、詳測製圖研究中,首次制訂了土壤基層分類與命名原則,還擬訂了全國各級分類系統。首次完成了1:100萬中國土壤圖,並主編匯總了《中國土壤》專著。曾主持和參加多項國家重大研究任務。2002年4月19日於南京逝世,安葬在雨花台功德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席承藩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西文水
  • 出生日期:1915年10月1日
  • 逝世日期:2002年4月19日
  • 職業:科學 土壤學家
  • 畢業院校北平大學農學院
  • 代表作品:《中國自然區劃概要》
  • 性別:男
簡介,人生經歷,詳細介紹,成就,

簡介

席承藩,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土壤地理學家、中科院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環境影響評價首席科學家。1915年10月1曰出生於山西文水,1939年獲北平大學農學院(今中國農業大學農業化學系學士學位,1949年獲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農學院碩士學位。 長期從事土壤地理研究和土壤資源合理利用研究。在土壤分類、調查製圖、資源開發利用、區域綜合治理及土壤 詳測製圖等領域,均進行了開創性研究,為中國土壤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土壤分類、詳測製圖研究中,首次制訂了土然壤基層分類與命名原則;還擬訂了中國各級分類系統。首次完成了1:100萬中國土壤圖,並主編匯總了《中國土壤》專著,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土壤分類、命名體系。在華北平原土壤研究中,總結出旱澇、鹽鹼風沙瘠薄為平原低產的主要原因,並選點整治,提出了科學治理與合理改良利用平原土壤的途徑。曾主持和參加中國第二次土壤普查、黃淮海平原綜合治理、三峽工程對生態與環境的影響等項國家重大研究任務。
席承藩席承藩

人生經歷

席承藩,中科院院士,土壤所研究員。山西文水人。英文四會,俄文可讀,略懂德文。1939年北平大學農學土。1949年美俄克拉荷馬州大學碩士。大學畢業後,考察了盆地土壤;為評比閩贛土壤,到兩省工作。1945年日寇投降,他正困居景德鎮,忽接電報,要求進南京,接收所址。因上行翻山經新四軍防區,到達南京。接收了所址,並協助接收了中研院的院址。蔣介石曾破花園口黃河大堤,致使南泛九年,花園口合攏後,聯合國FAO派了多國專家考察豫、皖、蘇北黃泛。他配合考察復耕與整治。1950年回國後仍在泛區研究,並擴大到豫西山區。1952年應黃河梯極開發治理;要求先對陝北無定河嚴重水土流失進行考察。次年開始考察黃河中、下游平原土壤。與熊毅率領500餘中、育土壤幹部,包括總理特批的100名大學生,先進行13.2萬k中比例尺土壤境圖,刊出《華北平原土壤》及1:20萬土壤圖集。此後,多點進行改良試驗,1985年採用遙感法,得出僅鹽鹼全面積已減少一半,初步建成棉糧產區,受到國務院表彰與獎勵。後領隊開始長江中游土壤考察;並編制全流域土壤圖,均刊載三峽工程技經報告。為了三峽工程生態環境論證,他被中科院、水利部、與國家科委均聘為三專家組成員。他並以首席科學家名義,集體編寫了《三峽工程水利樞紐環境影響報告書》供人大審議。1960年80年代兩度主持了南方山地利用與水土保持,先以贛閩花崗岩深厚風化層的山體萌崗治理為主。試點因“文革”中止;但十幾年後再去,因治理鄉鎮幹部參加,他們白天接受批判,晚帶領治山,出現不少典型,山丘蔥綠,溝谷水田亦增產,說明民眾掌握科學技術,就會發揮無窮力量,他在福建南安將一片水土流失嚴重的紅薯地,改種龍眼荔枝、去年再去,正在盛果期,承包者畝收1.5萬元。江西泰和試點區,本無柑桔,水土流失嚴重山丘坡地,引種柑桔,現年可收50萬斤。1978-1984年,技術負責中國土壤普查,適逢中國新印1:1萬地形圖,因而決定對中國公社(現稱鄉鎮),均逐鄉鎮測制土壤詳圖,培訓骨幹後,逐步開展,並成立了鄉鎮、縣、省土壤肥料站,待每縣逐鄉土壤圖測完匯總成縣組土壤圖與報告,然後逐級匯總成地(市)、省級報告。並規定須鑒驗收後,方能印刷出版土壤報告與圖件。為了完成大量土壤分析化驗,還建立了各級土壤分析室。現各省(市)土壤報告與圖集已印就,只有少數的印側中。因他曾參與或主持過擬訂中國土壤分類系統。這次中國普查的土壤分類系統也是由他主持擬定的,中國均統一使用。也還首次編成1:100方的國家土壤;N.P.K等大元素和六種微量元素圖集。最終他主編匯總了中國土壤專著,即將出版。他是中國土壤基層分類研究的創始人。中國各縣地(市)省均刊出了上萬個土種:並匯總成共6卷《中國土種志》,業已發行。共刊出300餘篇、冊論文與專著。其中,專著20餘冊,英文論文20餘篇。他共獲獎14次,其中,特等獎正次,一等獎5次。
席承藩所繪製的圖席承藩所繪製的圖
席承藩在講課席承藩在講課

詳細介紹

席承藩,山西省文水縣人。生於1915年10月1日,卒於2002年4月19日,享年87歲。土壤學家,中國土壤基層分類與土壤詳測製圖的先驅者之一。
席承藩於1935年考入北平大學農學院(今中國農業大學)農業化學系,1939年獲農學士學位。1939年至1946年,他任中央地質調查所土壤研究室技正;1947年至1949年,就讀於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農學院,獲碩士學位;1950年後,到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土壤研究室工作;1953年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土壤隊(後改名為土壤及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員、副隊長,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土壤詳測製圖研究組(室)主任、土壤地理研究室主任等職;還曾兼任中國土壤學會理事兼土壤發生分類和土壤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農業區劃委員會及自然資源委員會委員、人與生物圈(MAB)中國委員會委員、國際土壤分類參比基礎(IRB)人為土單元召集人、中國大百科全書·.地理卷》編委等職。1994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席承藩作為中國土壤基層分類與土壤詳測製圖的先驅者,他長期致力於土壤地理和土壤資源調查研究,在土壤分類、調查製圖、資源開發利用、區域綜合治理及土壤普查等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他闡明了華北平原地區土壤的成因、發育屬性及規律,指出這裡低產的原因是旱、澇、鹽鹼、風沙和土地瘠薄造成的,改變了以往低產單純是土壤缺乏有機質的結論。他提出了黃淮海平原農業綜合發展的戰略。他參加了“黃淮海平原綜合治理”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他組織主編了《黃淮海平原綜合治理與農業發展問題,提出了該地區農業發展戰略的總體方向和分區治理、開發利用的途徑,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席承藩發表過文章的刊物席承藩發表過文章的刊物
席承藩提出了開發治理亞熱帶丘陵山區,要走“立體農業”、“生態農業”的道路的主張。他對治理水土流失與泥沙沉澱以及建壩後對長江中游低湖田土壤的影響和建壩後113萬庫區移民問題的研究成果和意見,對三峽工程建設的決策,有重要參考價值。他提出的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及其對策,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土壤的分類標誌著一個國家土壤科學的發展水平,他為此做出重大貢獻。他主編出版的《中國土壤分類系統、《土壤分類學》,將中國土壤分類科學提高到一個新階段。
席承藩撰寫、主編的學術專著和圖籍30多部(冊),論文300多篇。由他主編的《中國自然區劃概要》和《泰和縣自然資源與農業區劃》獲國家農委農業區劃二等獎,《中國自然地理──土壤地理》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他參與編寫的《中國土壤》(第二版)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他參與的“黃淮海平原區域綜合治理”科研攻關項目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由於他在黃淮海平原農業開發治理試點中成績突出,1988年獲國務院二級表彰獎勵的殊榮。
席承藩曾先後應邀到蘇聯、墨西哥澳大利亞、聯邦德國、法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考察、訪問、講學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

成就

土壤分類、調查製圖、資源開發利用、區域綜合治理及土壤詳測製圖等領域,均進行了開創性研究。先後參與了華北平原長江流域南方山地等區域的土壤資源調查與開發利用、中國第二次土壤普查與成果彙編、長江三峽工程生態環境影響等工作,為中國土壤資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大量的科學數據。在土壤分類、詳測製圖研究中,首次制訂了土然壤基層分類與命名原則;還擬訂了中國各級分類系統。首次完成了1:100萬中國土壤圖,井主編匯總了中國土壤專著,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土壤分類、命名體系。在華北平原土壤研究中,總結出旱澇鹽鹼風沙瘠薄為平原低產的主要原因;並選點整治,提出了科學治理與合理改良利用平原土壤的途徑。曾參加中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和黃淮海平原綜合治理,三峽工程對生態與環境的影響等國家攻關任務。
席承藩實地考察席承藩實地考察
“三峽工程對生態與環境影響及其對策研究”是國家科委委託中國科學院主持的“六五”、“七五”攻關課題之一,席承藩作為專家組成員積極參與了此項工作,同時受聘為“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對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寫組中國科學院方面的首席科學家。在他的指導和支持下,於1994年編輯出版了《長江流域土壤與生態環境建設》專著,並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有關庫區移民環境容量、上游水土流失與泥沙沉淤、中游地區土壤沼澤化潛育化河口三角洲沿岸砂壤質土區鹽漬化潛在威脅等問題及對防治對策措施等研究成果均編入“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對環境影響報告書”,作為法律文本提交中國人大代表大會審議決,為三峽工程的科學決策起了重要作用。
席承藩
席承藩從事土壤地理和土壤資源調查研究60多年,野外考察的足跡遍及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還先後應邀到前蘇聯澳大利亞、法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進行學術活動和講學。為中國土壤地理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先後主編和合作編著學術專著和圖集《中國自然區劃概要》、《中國自然地理、土壤地理》、《中國大百科全書、地理卷(土壤地理)》、《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環境影響報告書》等30餘本,發表論文300餘篇。先後獲國家級及省、部級科技獎勵10餘次,1988年,獲國務院表彰,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