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爾伯特第十問題(數學術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希爾伯特的第十個問題,就是不定方程(又稱為丟番圖方程)的可解答性。這是希爾伯特於1900年在巴黎國際數學家大會演說中,所提出的23個重要數學問題的第十題。

這個問題是問,對於任意多個未知數的整係數不定方程,要求給出一個可行的方法(verfahren),使得藉助於它,通過有限次運算,可以判定該方程有無整數解。

這裡德文的方法 verfahren,就是英文所謂的算法 algorithm。對於算法的概念我們是不陌生的,例如遠在古希臘時代,人們就知道可以使用輾轉相除法,求兩個自然數的最大公約數。還有,任給一個自然數,也存在著一個方法,在有限步驟內,可以判定這個數是不是質數

雖然人們很早就有了算法的樸素概念,但對於到底什麼是可行的計算,仍沒有精確的概念。一個問題的可解與不可解究竟是什麼含意,當時的人們還不得而知。然而為了研究第十問題,必須給予算法精確化的觀念。這點還有賴於數理邏輯學對可計算性理論的發展,才得以實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希爾伯特第十問題
  • 類型:數學問題
  • 提出人希爾伯特
簡介
希爾伯特第十問題是由數學家希爾伯特於1900年8月8日在巴黎第二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提出的二十三個問題之一,而希爾伯特被稱為“數學界的無冕之王”。
主要介紹
希爾伯特第10問題(Hilbert's tenth problem )關於整係數多項式是否存在整數解的難題.1900年,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Hilbert , D.)在巴黎第二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的題為《數學問題》的著名講演中,提出23個問題作為對未來數學家的挑戰。
希爾伯特第十問題:求出一個整數係數方程的整數根,稱為丟番圖(約210-290,古希臘數學家)方程可解。1950年前後,美國數學家戴維斯(Davis)、普特南(Putnan)、羅賓遜(Robinson)等取得關鍵性突破。1970年,巴克爾(Baker)、費羅斯(Philos)對含兩個未知數的方程取得肯定結論。1970年。蘇聯數學家馬蒂塞維奇最終證明:在一般情況下,答案是否定的。雖然得出了否定的結果,卻產生了一系列很有價值的副產品,其中不少和計算機科學有密切聯繫。
題目
能否通過有限步驟來判定不定方程是否存在有理整數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