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文明

希伯來文明

希伯來人原來是閃族的一支。閃族起源於阿拉伯沙漠的南部,起初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他們曾三次大規模地向漠北遷移,進入有名的新月沃地。就在這三次大北征中,吸收了這個人類文明搖籃的各種文化,釀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希伯來文化。希伯來人,猶太人證明希伯來人是古猶太人或古以色列人的稱呼。希伯來文化的輝煌希伯來民族是一個小小的奇特的民族。論疆域,只有我國最小的省份——海南省那么大;但論文化,卻和我國一樣有著悠久的文化史。他們有流傳下來的古代寶貴的文庫《聖經》,與中國、印度、希臘的名著並列為影響最深遠的四大古文庫之一。

基本介紹

簡介,歷史,民族起源,成立王國,希臘化時期,影響,

簡介

希伯來文明誕生於今天被稱為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在古代這塊地方稱為迦南希伯來人是當今猶太人的祖先。不過,在古代世界中,政治上希伯來人扮演了相對不太重要的角色,它的文明也沒有埃及文明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那么顯赫。
然而,約在公元前1200至400年間,希伯來人創立了一種宗教――猶太教猶太教對於早期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形成,有著重大影響。人們把希伯來文明作為西歐文明的來源之一。猶太人至今仍在世界各地起著重要的作用。直至今日猶太人問題仍然是世界事務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因此,希伯來人在歷史上具有的異乎尋常的重要性 。 希伯來人就是古代猶太人。他們的祖宗約在公元前2000年時,從幼發拉底河流域遊牧到了迦南地區(今巴勒斯坦),當地人叫他們“哈比魯人”,意思是從大河那邊來的人;後來以一音之轉而為希伯來人。公元前1000年左右,他們有自稱“以色列人”,因為相傳他們的族祖雅各被神賜名為以色列。傳說雅各曾於夜間和天使摔跤,直到天亮,天使叫他改名以色列。
他的後代生齒日繁,在巴勒斯坦形成兩個部落聯盟,北方的叫以色列,人數較多,地盤也較大而肥沃;南方的叫猶大,人數少而土地蹺確。大約在統一時期,猶大部落的大衛為王,征服了各部落,成立了統一的王國,國勢空前強盛,文化繁榮。但在他的兒子所羅門死後王國分裂為二:北國以色列,南國猶大,先後亡於亞述和新巴比倫,國人或被俘虜,或流亡異國。
人們稱這些流離在外的人為猶太人。這個稱呼是猶太亡國的遺民之意,起初帶有貶意,日後約定成俗,稱呼也就相沿下來。從此他們掙扎於死亡線上,到公元135年最後一次對羅馬帝國起義失敗時,結束了“希伯來人”的歷史,轉入“猶太人” 的歷史。

歷史

民族起源

希伯來人原來是閃族的一支。閃族起源於阿拉伯沙漠的南部,起初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他們曾三次大規模地向漠北遷移,進入有名的新月沃地。就在這三次大北征中,吸收了這個人類文明搖籃的各種文化,釀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希伯來文化。
第一次北征(約在公元前3000年光景),從阿拉伯南部遷移到美索不達米亞,和蘇美爾人接觸,產生了古巴比倫文化。第二次北征(約在公元前2000年光景),從 吾珥沿著幼發拉底河北上,到了哈蘭地方,一部分人再從哈蘭向西又向南,到了迦南地方,新月沃地的西端;在遊牧民看來,這是流奶滴露的福地。但該地區有常年積雪的崇山峻岭,也有世界上最低的土地,氣候常變,雨量不足,每過幾年就要發生一次饑荒。
在一次特大的災荒中,雅各一家逃到埃及去,並在尼羅河三角洲附近的歌珊地區定居下來,達三四百年之久(公元前 17世紀到前13世紀),生齒日繁,人畜兩旺,引起埃及人的眼紅和疑懼,便設法奴役、迫害他們。字摩西兄弟的領導下,他們逃出埃及,回歸迦南。這就是第三次北征(公元前13世紀中葉)。這次北征,征服了許多貝都英人,苦戰於沙漠中,長達四十多年,才進入迦南;在經過一百多年此起彼伏的鬥爭,才漸漸和迦南當地農民同化、融合。當時迦南地區不單有迦南文化,還有腓尼基文化、敘利亞文化、埃及文化、巴比倫文化。後來還有從地中海克里特島進入的非力士人的文化,他們的文化是希臘系統的。希伯來人在迦南和負載的民族、語言、文字、宗教、藝術、習俗打交道,在鬥爭中融合,創造出自己獨特的希伯來文化

成立王國

希伯來人的王國成立(公元前1028年,約在我國周文王時)後,進入奴隸制興盛的時代,文化方面也進入大發展的階段。大衛和所羅門在位時期(公元前1000-前933年),是希伯來文化的黃金時期。其時,國勢空前強盛,經濟繁榮,大興土木,築起了聖殿,宮宇,美輪美奐,成立了龐大的樂隊,產生了大量的抒情詩、哲理詩、輝煌的史記。自從王國分裂(前933年)後,南朝猶大和北朝以色列,愚蠢地自相殘殺,國勢日衰,在四周強鄰虎視眈眈之下,大有王國的危險;於是先知——社會改革家應運而生,他們敢於冒殺身之禍,挺身而出,以神明和人民的代言人的姿態,譴責統治者和富人們的殘酷剝削和倒行逆施。先知們都有詩人的氣質,他們熱情,敏感,有銳利的目光,又有變現的天才,還有敢說敢做的魄力。最激烈的先知以賽亞和耶利米竟以身殉。他們充滿著詩意和義憤的著作是希伯來文化遺產中的瑰寶。

希臘化時期

在公元前2世紀時,希臘化時期,希臘政權的安提阿齊四世要猶太人希臘化,施行暴政,強迫他們去吃一向不吃的獻祭豬肉。信仰堅定的老人以利亞撒拒不肯吃,敵人撬開他的嘴,塞進豬肉,他寧死不屈,吐出來,並自動走赴刑場。管祭物的老祭司是他的老友,偷偷地對他說,我用羊肉代替豬肉,你吃了它像吃豬肉一樣,可以免死。他說:“這種欺騙手段與我這么大年紀的人不配。人家會認為我90歲了還放棄信仰,所得只不過多活那么一點兒時間,卻帶給自己屈辱和羞愧,還會給青年人做個壞榜樣,誤入歧途,白活這么大歲數。”他便英勇就義,給青年留個榜樣,給民族留下光輝。還有一位母親和7個兒子也都這樣死去。6個兒子死了,輪到小兒子時,敵人以為母親最愛小兒子,便要她勸小兒子聽話吃豬肉,母親心裡鬥爭了一會兒,便用希伯來話對小兒子說:“跟你6個哥哥一樣勇敢地死吧,將來復活時,我會把你們一起領回來。”小兒子死了,母親也直赴火刑場而死。
公元70年和135年,猶太人最後兩次對羅馬帝國的抗戰失敗時,最後的營壘馬撒達和貝塔爾要塞的守軍全部自盡,沒有一個人投降。這樣的民族氣節,雖敗猶榮。
公元70年的失敗,首都耶路撒冷被毀滅,民族思想的中心聖殿被毀滅,《聖經》被燒,猶太教的禮儀被廢止,沒有了政權,沒有了國土,沒有了文化,國破而山河不在。135年的失敗引來更慘的災難,猶太人被殺、被驅逐流散到世界各國達1700多年之久。1700多年的流散生活,沒有祖國,沒有法律保障,到處受人驅趕、殺害、侮辱,但靠摩西傳下的一神教信仰和律法為紐帶,使他們在精神上仍有一個不死的民族魂,走出去,站得穩,經過千辛萬苦,仍能恢復希伯來語和希伯來文化的特色,回到祖宗的根據地,成立了新以色列國,而且具備了現代化的條件和高度的文化水平。

影響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希伯來文化的歷史也可證明這一點。從猶大王國王(公元前586)後,到最後一次反抗羅馬失敗時(公元 135),七百多年在死亡線上掙扎的生涯,卻使希伯來的文化得到了良好的發展。歷代文獻的整理,猶太教的成熟,波斯、希臘文化的新影響,使希伯來文化發生新的變化,產生了基督教文化,影響及至全世界。
希伯來文化的輝煌希伯來民族是一個小小的奇特的民族。論疆域,只有我國最小的省份——海南省那么大;但論文化,卻和我國一樣有著悠久的文化史。他們有流傳下來的古代寶貴的文庫《聖經》,與中國、印度、希臘的名著並列為影響最深遠的四大古文庫之一。《聖經》給世界各國人共同享用。它從公元70年被羅馬滅亡,被迫流亡世界各國近2000年之久,如今卻奇蹟般的又復國了,它的人民文化素質仍很高,在各門文化領域都有傑出的人物,像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海涅、卡夫卡等等,不斷出現的成就,指不勝屈。
希伯來人歷代有祭司、先知、拉比等不斷地在鼓勵他們,鞭策他們,不要忘記亞衛上帝,不要忘記摩西的律法、傳統的誡命,以此為紐帶,為民族生命的維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