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

以賽亞

以賽亞,《聖經·舊約》中的人物,是《以賽亞書》的作者。生活在公元前8世紀。在其生活的年代以先知的身份侍奉上帝耶和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以賽亞
  • 外文名:Isaiah(希伯來文)
  • 活動時期:西元前8世紀
  • 職業:古代以色列先知
  • 〈以賽亞書〉:前39章是他所著
以賽亞,先知其人,社會背景,目錄,結構,時代的適切性,

以賽亞

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通常被人認為是寫作先知中最偉大的一位。他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拯救”。
先知以賽亞先知以賽亞
以賽亞是公元前八世紀的先知,他工作開始於猶大烏西雅王“駕崩”的年代(賽6:1-8)即元前740年,終止於希西家王(元前720-692)的年代,工作的時間很長,先後經歷猶大烏西雅以下四個王的統治時期,相當於元前740-701之間。亞述王西拿基立於元前701年入侵猶大耶路撒冷,迫使希西家王投降納貢,這事始末記載於本書36-39章,屬以賽亞書中最末事件的記錄。據傳以賽亞先知出身王族,他的父親亞摩斯和烏西雅的父親亞瑪謝是兄弟。這樣,以賽亞和烏西雅王是堂兄弟的關係。先知的妻子是位女先知(賽83),又據舊約外傳《以賽亞殉難》的記載,以賽亞在瑪拿西王當政年間被施以鋸刑殉難,新約希伯來書11∶37中的“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受試探、被刀殺……”的“被鋸鋸死”指的就是以賽亞先知的遭難。
他和先知阿摩司何西阿、彌迦同時代。在主前七四〇年開始他的職事,那年正值烏西雅王逝世(見6:1注釋)。按照一個未經證實的猶太傳統《以賽亞升天記》,他在瑪拿西王當權時,被鋸為兩半而死。以賽亞有妻室,至少有兩個兒子,施亞雅述(7:3)和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8:3)。他大概大半生都住在耶路撒冷,欣見自己在希西家王治下造成絕大的影響力(見37:1-2)。他也撰寫了烏西雅王的當政史(代下26:22)。
參看《以賽亞書》。

先知其人

以賽亞在烏西雅(Uzziah)、約坦Jotham)、亞哈斯Ahaz)、希西家(Hezekiah)當政時期做先知。根據第六章(可能是以賽亞被呼召做先知?)的內容,以賽亞展開事工的時間是公元前745年到公元前680年(西拿基立被殺,賽37:38)。代上26:22表明在公元前745年之前,先知已開始有所活動。“這樣,他活動的時間在公元前八世紀中延續了四十五年,歷經猶大王約坦、亞哈斯、和希西家、當政時期。這期間發生了許多重要的事件,幾乎比以色列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多。”以賽亞娶了一位女先知(8:3),至少有兩個孩子(施亞雅述[Shear jashub],即"余民將歸回";以及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斯[Mahershalalhashbaz],即,“擄掠速臨,搶奪快到”)。而關於以賽亞的個人生活,人們所知甚少(與耶利米論及自己的許多經文相比)。

社會背景

烏西雅(亞撒亞雅[Azariah],公元前767-740年)在耶路撒冷作王長達52年。格爾森·布林恩(Gershon Brin)指出,這兩名字的詞根逐漸演變成同一個詞根,這就是為什麼他有兩個名字。
正是在烏西雅執政期間,提革拉毗列色三世開始向西擴張,並與以色列對壘,強迫他們向他進貢(米拿現,比加,王下15:29;亞述年鑑)。
烏西雅取代祭司擅自燒香,上帝因而責罰他,使他患上大麻風。此後,他的兒子約坦替他管理國事(王下15:7;代下26:21)。賽6章的背景正是烏西雅王去世的那年(6:1)。烏西雅總的說來是比較關注靈性的事,他死於麻風病;大家可能會問以賽亞和他到底有什麼樣的關係。
約坦(公元前750/40-732)敬神虔行(王下15:34),但在他執政期間,以色列/亞蘭(Syria,也譯作敘利亞)開始攻打猶大,猶大從此逐漸衰落。
亞哈斯(公元前732-716年)不敬畏上帝(王下16:13)。他在位期間,耶路撒冷遭到了以色列和亞蘭聯軍的猛烈進攻(王下16:5、6;代下28:5-15)。亞哈斯派人請人提革拉毗列色支援(王下16:7-9)。提革拉毗列色欣然接受了亞哈斯的禮物和請求,出兵迫使以色列和亞蘭停止攻打猶大。正是在這轉折關頭,以賽亞遇見了亞哈斯,並要求他相信上帝的拯救,但他的建議被亞哈斯一口回絕(賽7:1-19)。
希西家(公元前716-687年)以及他後來的繼承人約西亞(Josiah)以敬畏上帝的熱心和所推行的改革而為人所知(代下29:1-31:21)。然而,在他統治期間亞述的威脅越來越大,直到後來西拿基立進攻包括耶路撒冷在內的猶大重鎮,使得希西家被迫向亞述納貢。就在以賽亞與亞哈斯相遇並警告要依靠耶和華而不是亞述的地方,拉伯沙基(Rab Shekah)羞辱了希西家(代下32:1-23),真算得上是報應有時。希西家接待了在巴比倫剛剛興起的政治勢力的使者。他們的目的可能是希望在亞述西邊煽動起反對亞述的叛亂。
由以賽亞執筆,大約在公元前723年之後完成。記載關於猶大國和耶路撒冷的背景資料,以及當時猶大國的人民在耶和華前所犯的罪,並透露耶和華將要採取判決與拯救的行動。

目錄

第一部分:審判(1-39章)
A. 耶和華指出猶大違背了他的約,因而要受到懲罰 1:6-13
B. 耶和華應許拯救猶大,並預言一位神子的來臨 7:1-12:6
C. 耶和華督促猶大信賴他,因為他要懲罰猶大人所期望與之聯合來抵禦亞述的那個國家。12-23章
D. 耶和華顯明他施行拯救與審判的絕對權力 24-27章
E. 耶和華發出一系列的警告,說明只有他而不是埃及才能真正地拯救人。28-33章
F. 有關上帝復興他的子民及其土地的最後的信息。 34-35章
G. 通過一段歷史,說明亞述的威脅是如何被解除的,上帝是如何解決這問題的36-39章
第二部分:安慰(40-66章)
第一單元:上帝應許復興以色列;上帝僕人的工作40:55章
A. 耶和華說,猶大為她的罪的受罰已經到頭,將被重建。40:1-31
B. 耶和華救贖以色列民,顯出其偉大。41:1-29
C. 耶和華向人啟示將來要治理世界的僕人 42:1-25
D. 耶和華呼籲以色列信靠他,因為他將拯救她。 43:1-28
E. 耶和華再次把自己和遍及以色列的偶像相比,並應許復興以色列。 44:1-28
F. 耶和華借呼召居魯士拯救他的子民,顯明他的權能,並向全宇宙發出救贖的呼召。45:1-25
G. 耶和華宣告巴比倫的宗教的破滅,力勸以色列接受他作主。 46:1-13
H. 耶和華聲言將懲罰巴比倫。47:1-5
I. 耶和華應許要拯救猶大擺脫巴比倫。48:1-22
J. 主耶和華的僕人是世界的救主。 49:1-26
K. 耶和華說明為什麼要懲罰猶大,“僕人”再次發言。50:1-11
L. 耶和華呼籲剩餘的忠信之民信靠他。 51:1-23
M. 催促猶大逃離他的壓迫者。52:1-12
N. 猶大將因“僕人”的代替她受難而被救贖。52:13-53:12
O. 上帝應許以色列在將來要大大復興。 54:1-17
P. 耶和華以色列人發出重要的呼召。 55:1-5
第二單元:以色列犯罪招致上帝的懲罰 56-59章
A. 上帝要求人行公義,順服他。56:1-57:21
B. 以色列人對上帝的呼籲。 58:1-14
C. 上帝再次指明百姓的罪。 59:1-21
第三單元 盼望新天新地 60-66章
A. 以色列將榮耀地復興 60:1-22
B. 以色列的復興必要通過“僕人”而實現。 61:1-11
C. 蒙上帝所眷愛的錫安的境況。62:1-12
D. 上帝論述他在將來和過去的拯救。63:1-19
E. 余民祈求復興。 64:1-12
F. 上帝向忠信的余民呼籲,譴責以色列中不信的人。65:1-25
G. 上帝以其永恆與人的有限作比較,總結上文;並最後說明錫安的榮耀。66:1-24

結構

以賽亞書》大致的結構當然是分成兩部分:1-35(36-39)章以及40-66章。
1-39章有兩個歷史焦點:第七章亞蘭以法蓮(Syro-Ephraimite)戰爭,其中以賽亞敦促亞哈斯信賴耶和華(即勸亞哈斯不應向亞述求援);以及36-37章中的亞述的入侵。以賽亞在"上池的水溝頭、漂布地的大路上(conduit of the upper pool, on the highway to the fuller's field)和亞哈斯相遇,這也就是拉伯沙基辱罵並威脅希西家的地方,而後者信賴耶和華並且得到了耶和華的救助。《以賽亞書》的這一部分應當看作是"亞述"部分,應被理解為猶大對亞述威脅的回應:上帝催促猶大悔改認罪,信靠耶和華,尋求他的拯救。
36-37章記述了亞哈斯拒絕信靠耶和華(亞述支援了他,而後卻成了他兒子的敵人)而導致的毀滅性的後果。同時,這裡也顯明了上帝對於悔改認罪的希西家的恩典:亞述被上帝以超自然的力量擊敗。
而另一方面,38-39章則遠瞻巴比倫及猶大被擄,這是本書後半部分的主要內容。(這兩章在時間上應在36-37章前面,因為米羅達巴拉但(Merodach Baladan)在公元前702/701年逃往巴比倫。這樣,他的使者必定是在公元前703年被派往猶大)。
40-46章是對猶大被巴比倫擄掠的回應(預言),催促猶大認識耶和華是獨一的真神,並因他通過他的僕人使其子民和世界歸回他自己的作為而歡喜。

時代的適切性

在進行任何有關在現代處境中的適切性(contemporary relevance)問題的討論前,我們有必要來看看《以賽亞書》在其成書時期歷史處境的重要意義。而這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研究。《以賽亞書》在《新約》中被廣泛套用(多達411次)。我們因此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以賽亞書》的意義遠超過自身在歷史中的作用。對於《舊約》,人們總是把它放在其"生活處境"(sitz im Leben)中進行研究。這樣,我們應該把《以賽亞書》放在它自身的歷史、文化背景中來研究,以確定它對當時的人的意義所在。同時,我們應該考察其中的一些經文是不是以預言的形式出現,這些預言在被記錄成文字以後才會應驗。我們無法同意麥肯錫(McKenzie)的說法,即《以賽亞書》53章所提到的代替受難(vicarious suffering)並不像後來的教會所認為的就是指耶穌基督而言。我們相信,第53章的唯一的內涵就是指耶穌基督的死。同樣,《以賽亞書》的部分預言也在《新約》中應驗了,有些部分則要等到末世才會應驗,而另有些部分只能間接地套用於我們的時代。後者促使我們詢問:"在何種意義上我們是和以色列人一樣,這樣上帝對他們講的話,也同樣是針對我們講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