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文學

布依族文學

過去布依族的民族文學主要是民間口頭文學。清代和民國時期,出現了一些布依族文人用漢文寫作的詩文。才開始有了布依族的文人文學。1949以後,一批布依族中青年作家及民間文學工作者,用漢文創作出各種體裁的本民族書面文學作品,並整理了不少民間口頭文學,使布依族的口頭文學和書面文學得到了發展。在此基礎上編寫出版了《布依族文學史》,對布依族文學的特徵及其發展規律,進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從而開創了布依族文學的新局面。

基本介紹

  • 書名:布依族文學史
  • 作者:陳立浩
  • 出版社:貴州民族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2.5
基本信息,遠古文學,民間文學,神話與傳說,民間故事,歌謠,敘事長詩,書面文學,1949年之前,1949年之後,補充,

基本信息

布依族文學是貴州布依族人民的文學,包括古歌、敘事詩等體裁。從遠古到現在,歷史源遠流長。

遠古文學

布依族最早的文學是神話與古歌。這些神話在長期的流傳中,經過了許多後來人的加工,體現出後來不同時代的社會特點。開闢神話是神話中最早形成的,它們通過不自覺的藝術方式來講述宇宙的生成,富含對自然的驚奇、恐懼、崇拜、讚美、思索和征服等各種感情。《混沌王》和《盤果王》:
在遠古時代,宇宙間一片混沌。混鈍王哈氣成霧,扇氣成風,宇宙仍然天地不分、東西南北不辨。這時盤果王出現了,他用鞭子把宇宙劈成兩半,在上者為天,在下者為地,之後出現了日月星辰和河流山川。這兩則神話流傳於黔西南和黔南大部分地方,是布依族地區出現的較早的開闢神話。神話中展現了布依族原始宗教中萬物有靈的觀念,富於浪漫主義精神。《力戛撐天》、《勒叉戛日和葫蘆救人》和古歌《十二個太陽》、《卜丁射日》、《闢地撐天》:
《力戛撐天》主要講述遠古時,力戛率眾撐開了天地,為了不使天重新靠攏,他拔牙當釘把天釘牢,牙齒變成了天上的星星。他又掐出自己的眼瞎,右眼化為太陽,左眼化為月亮。在勞累了九九八十一天后,終於精疲力竭而死。
《闢地撐天》講布依人祖先翁夏用大柏竹撐開天地,創造日月,用藍被來染淡天空,用火烙紅太陽,又用水洗白了月亮。
《十二個太陽》是布依族地區廣泛流傳的古歌,講述洪荒時代本來有十二個太陽,曬裂岩石,爆死草木,動物驚慌,人類難以生存。領袖年王帶頭與大自然鬥爭,用箭射落了紅、綠太陽各五個。最後留下兩個,“一個曬穀子”、“一個亮天下”,這便是現在的太陽和月亮。
《卜丁射日》、《闢地撐天》與之類似,通過想像在落後的生產工具和宏大事業之間搭起了橋樑,展現了布依先民的探索精神和民族自信。
接下來的是反映人類起源的神話和古歌,它們常常是與洪水的故事緊密聯繫,反映出遠古時代該地區水患對人造成的巨大影響。布依族先民對人類起源的解釋一般是,洪水過後,成了洪水遺民的兄妹結婚,再造人煙,且人類和萬物同源,這與苗族、侗族、水族的神話頗為類似。其中兄妹結婚是原始社會血緣婚習俗的反映。一些作品中出現了雷公、太白金星、玉皇大帝,體現出漢文化的影響。
《洪水潮天》和《十二層天、十二層海》:
《洪水潮天》敘述天地開闢後,萬物滋榮,但雷公懶惰,久不下雨,導致大旱。布傑上天將它捉到人間囚禁。雷公趁布傑外出,誘使布傑幼小的孩子伏哥、羲妹為他拿水,得以掙破囚籠逃回天上。雷公逃走時送了伏哥、羲妹一粒葫蘆種表示酬謝,表示葫蘆能躲過洪水。雷公發洪水淹沒人間,伏哥、羲妹逃得一劫,在神仙勸說下成親,繁衍出了人類。

民間文學

布依族的民間文學目前已整理出來的有: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童話、寓言、笑話、民間歌謠等。這些民間文學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生動,經過世代相傳,它反映了布依族人民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和思想感情,研究布依族的社會歷史、風土人情、思想文化和語言藝術等都具有很大的價值。?

神話與傳說

神話和傳說在布依族民間文學中占有相當的比重。在布依族地區流傳的神話故事中,有一種是解釋複雜的自然現象,如《力戛撐天》、《射太陽》、《當萬和蓉蓮》、《洪水朝天》、《賽胡細妹造人煙》《岩崗和竹娥》等。對布依族先民來說,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的產生和人類的起源始終是一個迷。他們從自己的現實生活出發,對變幻莫測的自然現象作出了天真的、富有情味的解釋。?
還有一類是同自然鬥爭的神話,如《捉旱精》、《鎖孽龍》、《治風魔》等。反映了布依族先民抗旱防洪、治風等與自然災害作鬥爭的事跡。
布依族民間傳說,是布依族勞動人民創作的與一定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地方古蹟、自然風物和民族風俗習尚有關的故事。
這些傳說,如《殺虎射鷹》、《茫耶尋谷種》、《斗犀奪珠》、《岩竹奪寶》、《刺梨的來歷》等,歌頌了勇於獻身,為人類尋求幸福和為民除害的英雄人物的業績的;又如《黃果樹瀑布的傳說》、《迪萬和娘花》(關於花溪的來歷)、《龍宮的傳說》、《犀牛洞的傳說》等,描繪了布依族的自然風物和地方古蹟。
又再如,《三月三趕毛杉樹歌仙節的來歷》、《六月六趕查白歌節的來歷》、《四月八牛王節的來歷》、《銅鼓的來歷》、《月琴的來歷》、《吹木葉的來歷》、《甩糖包的來歷》等。傳述民族風俗和民間樂器的來歷。?

民間故事

布依族民間故事的產生,比神話、傳說較晚,是布依族進入階級社會以後的產物。這些民間故事反映的內容,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反映勞動生產故事,如《阿三挖井種莊稼》、《尕占龍和普米天》、《太陽瓜》和《甜桔和酸桔》等;長工鬥地主的故事,這類故事多表現人民的機智,有《長工治老財》、《力猛和黃吞象》、《甲金的故事》等;懲惡揚善的故事,有《九羽衫》、《螺螄姑娘》、《角力》《聰明的小山羊》、《田雞和老虎》、《龍梅》、《阿昂斗鴰怪》等。總之,這些故事,不僅再現了布依族在各個歷史時期絢麗多姿的社會生活和風情習俗,而且真實地表達了布依族人民在各個不同時代的思想和願望。?

歌謠

布依族是一個喜愛唱歌的民族。在勞動時,或在勞動之餘,特別是在傳統的喜慶節日中,在布依族村寨和田邊地頭,到處都可以聽到優美、激越的歌聲。布依族民間歌謠,有用布依語唱的,也有用漢語唱的。用布依語唱的,五字一句居多,也有長短句;用漢語唱的,七字一句為主。不論是五言、七言或長短句的歌謠,均求押韻。其格律大致有三種:第一種是首句的最後一個字與第二句第二字同韻;第二、三句的最後一個字分別與第三、四句的第二字同韻。第二種是第一、二、四句的最後一字都要押韻。第三種比較自由的,只是分別押第一、二句和第三、四句的尾韻,即逢雙句必須押韻。?
布依族的民間歌謠,形式活潑多樣,凡一首能單獨詠唱的叫“散花調”,兩首合成的叫“雙調”,兩首以上構成的叫“長篇歌”或叫“排歌”。?
歌謠的思想內容豐富多彩。有生產歌,風俗禮儀歌,酒歌,浪哨歌,訴苦歌,反抗歌,盤花歌等。這些歌謠,不僅反映社會生活,抒發情感,而且對社交往來、傳授歷史和生產知識有重要作用。?

敘事長詩

布依族的敘事長詩其內容有敘述布依族有關習俗來歷的,如《杉郎和樹妹》(三月三節)、《查郎與白妹》(六月六節日)等。有歌頌農民起義的,如《王仙姑》、《王剛》等。更多的是愛情敘事詩,如《古扎與春紅》、《布卡和蘭莎》、《全竹情》等。?
敘事詩,在表現方式上普遍使用重疊、復沓、對仗、比興等手法。復沓又有段式和句式兩種。一般還有“序歌”、“尾聲”等。此外,在布依族民間文學中,還有童話、寓言、民間說唱、諺語、迷語等種類。

書面文學

1949年之前

1949年以前,布依族除有大量的民間口頭文學外,明、清以後,隨著漢族文化不斷深入布依族地區,也出現了一些布依族文人用漢文寫作的詩文,其中有的在全國文壇上還占有一定的地位,他們是布依族書面文學的先驅。這一時期較著名的作家和詩人有清道光至同治年間的莫與儔、莫友芝、莫庭芝父子三人,光緒年間的黃錦輝、韋清蘭、王由孝,民國年間的劉澤民等。他們的作品主要有詩詞和散文,而以詩詞為最。多莫氏父子三人為今貴州獨山縣人,父莫與儔為清代著名漢學家和教育家,善詩文,詩風淳樸,留有《貞定先生遺文》四卷。子莫友芝為清代著名學者,精研經學、漢學、聲韻學、訓詁學等,並擅長書法、詩詞,平生著作很多,遺詩近千首,以山水詩及生活小詩最引人注目,集有《邰亭詩鈔》、《邰亭遺詩》、《邰亭遺文》《影山詞》及《黔詩紀略》等。莫庭芝,莫友芝弟,清著名教育家,精文字學,善詩詞古文,詞的藝術造就較高。文學著作有《青田山廬詩集》二卷,《青田山廬詞》一卷。黃錦輝,今貴州冊亨縣人,清末秀才,出口成章,才氣驚人,為人剛直不阿,不畏權勢,曾以才華打下州官蔑視布依族人的威風,深受民眾讚頌,其詩得以口耳相傳,內容有關心民眾疾苦、不滿統治者欺壓百姓的《為民詩》及歌詠山川風物、描寫勞動生活等詩。韋清蘭和王由孝均為今貴州望謨縣人,清末詩人,未見專著,僅留下一些風物詩和生活詩。劉澤民,今貴州福泉縣人,民國時期縣長,為官清廉,熱心地方教育和建設事業,工詩能文,並擅長書法繪畫和篆刻,寫有不少詩篇,集有《涵青室詩稿》、《涵青室詞稿》、《劍魂詩鈔》等。

1949年之後

? 1949年以後,湧現出一大批布依族中青年作家和民間文學工作者,如王廷珍、羅信和(汛河)、弋良俊、韋廉舟、羅國凡、羅吉萬、羅大勝、蒙萌、黎軍、王澤洲、毛鷹、王運春、王文科、盧朝陽、吳昉、江農、王芳禮、楊路塔、韋安禮、黃國瑄等。他們創作出了不少具有民族特色和時代氣息的詩歌、散文、小說、曲藝、戲劇等各種形式的文學作品,還蒐集、整理不少民間文學作品,為布依族書面文學開創了嶄新的局面。他們的作品有的還受到了嘉獎,如王廷珍的歌詞《深深的思念》、羅國凡的短篇小說《節日回到布依寨》、羅信和的短詩《百歲老人》、羅吉萬的短篇小說《紫青色的鐵鏈》、王澤州的短詩《春夜,月光依潔》、蒙萌的短篇小說《搭在馬背上的擂台》、王運春的短篇小說《刺梨花開的時節》、羅大勝的長篇小說《司令員之死》、以及盧朝陽的民間故事《黃果樹的故事》,楊路塔的長篇敘事歌《月亮歌》、韋安禮的布依戲《羅細杏》等,都分別獲得全國性的或地區性的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為布依族文學作出了貢獻。

補充

布依族約有 212萬人(1982),主要聚居於貴州黔南、黔西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1956年創製了新文學,一般通用漢文。布依族文學主要是口頭文學。民間廣泛流傳的神話、傳說、故事、民歌、古歌等,生動地反映了布依族歷史、風土人情和社會生活的各個側面。古歌《開天闢地》講創造萬物的始祖翁戛用斧頭把天地劈成兩半,用大楠竹把天地撐開。他還挖出自己的雙眼釘在天上,變成太陽和月亮。拔下牙齒將天釘牢,牙齒變成星星,他的四肢變成撐天柱,頭髮變成森林,虱子變成珍禽異獸。《十二個太陽》、《伏哥羲妹造人煙》等,表現了布依族先民對天體日月星辰形成和人類起源的蒙昧認識。有些古歌,在流傳過程中日趨完善,具有“歌頭”、“歌身”、“歌尾”等結構形式。布依族人民十分喜愛各種樣式的民歌。婦女擅長刺繡和蠟染,由此產生了《刺繡蠟染歌》等生產勞動歌。布依族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往往通過對歌互相認識了解,選擇情侶。這樣的歌叫“浪哨歌”。內容包括初識、試探、讚美、蜜戀、盟誓、相會、送郎、苦情等,歌詞優美,曲調婉轉。有關英雄人物、能工巧匠、禮儀習俗和山川風物的許多傳說,大多和布依族的古老歷史、傳統工藝、節日習俗、地方風物有關。代表作品有《殺虎射鷹》、《人造房子的來歷》、《三月三的傳說》、《斗犀奪珠》和《黃果樹瀑布的傳說》等。民間故事中的《阿三挖井種莊稼》、《阿莉》等,或反映布依人民的生產鬥爭,或歌頌布依農民的起義鬥爭。《甲金》的故事是獨具風采的一組機智人物故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布依族開始有了自己的書面文學,一支作家隊伍正在形成和發展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