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摩經

布依族摩經

望謨縣布依族“摩經”是布依族先民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進程中,通過與漢族文化的不斷交融,逐漸形成有布依族特色的自然宗教觀念。布依族摩經文化是布依族民間信仰文化的一種表現,有布依族“百科全書”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布依族摩經
  • 創作者布依族
  • 內容類型:自然宗教觀念
  • 代表作品:《解邦經》
簡介,由來,內容,歷史,價值,

簡介

望謨縣布依族“摩經”是布依族先民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進程中,通過與漢族文化的不斷交融,逐漸形成有布依族特色的自然宗教觀念。布依族摩經文化是布依族民間信仰文化的一種表現,有布依族“百科全書”之稱。
望謨縣有大大小小的布依族村寨800餘個,這些村寨至今還保存著比較完整的摩文化民俗,傳承布依族原始宗教的“摩經”文化人現有1000多個。“摩經”是布依族文化的靈魂,摩文化民俗又是布依族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
望謨縣的布依族村寨,以連續誦經的“摩經”自然宗教活動有許多內容,分別在坡上的山神廟、千百年的老樹下、寨子邊的土地廟和奇形怪狀的山石旁等地,舉行的摩公誦經宗教儀式,一般規模比較大,全寨家家戶戶參與,並且湊錢湊糧,湊酒湊菜,殺雞宰豬,在儀式處設定供台,擺上祭品,傾聽摩公誦經。
內容豐富的《解邦經》表達方式多樣,有消災、祈福,驅邪除魔,“祭水神”等。

由來

“摩”在布依語中有“念叨”、“嘮叨”、“埋怨”和“詛咒”等意思。“摩經”中的“經”,則借用了漢語的“經典”和佛教的“經書”之意。
據有關專家介紹,摩經是布依族用漢字和土俗字記錄布依語音形成的一種規範的宗教經典文本。摩經文字主要有3種類型:第一種是比較抽象的符號;第二種是自創的表意文字和少量漢字;第三種是借用漢字造字法創造的方塊字。摩經大致形成於唐宋時期,早在“布摩”中口耳相傳。隨著歷史的發展,又有不少新的內容添加進去,到了明清時期,才由本民族中懂漢文的知識分子,用漢字和土俗字將其記錄下來,成為書寫的民族文化符號。
漢文典籍對布依族摩文化有不少記載。比如,清《興義府志》載,布依族“惟神祀彭岑,空庭為廟,俗重老摩”;《安順府志》載,仲家“喪則屠牛,執牛角灌飲。葬用棺,以傘蓋墓上,期年而火,祭用枯魚”;《荔波縣誌稿》說,布依族“喪家在安葬前之數日,先開路念經。附近各村男女,於每晚間天黑時齊集喪家門外,男女分行對立,各執長尺余之竹刷把一把,互相敲擊,一人執一木棒擊粑槽作拍子,雖百數十刷把蟬聯,而擊之出聲,有條不紊;並於靈柩前懸掛銅鼓數面,每面用一人敲。其餘各執四五尺長竹竿一根舂板作拍子,節奏亦頗和諧。蓋因辦喪事時,各親友來吊,藉此娛樂,以消永夜耳。”諸多文獻記載,證明了布依族摩文化的悠久歷史及其重要文化世象。難能可貴的是,這些記載中還保存了有關布依族喪葬活動和摩經的信息。

內容

摩經《祭歌》是布依族先民在祭祀時唱誦的長篇歌訣之一,專用於超度亡靈和祭奠死者。它是布依族先民對人死後精神向何處去的一種最美好的祝願,也是一種原始、純樸與天真的構想。其中所構想的人的靈魂升天過程中所遇到的磨難,比現實要複雜得多,有的還對現實作了變形的描述——美好的東西比現實還要美,醜惡的東西比現實還要醜惡;容易的比現實還要容易,艱難的比現實還要艱難等。《祭歌》表面上看具有明顯的巫文化內容和語言特點,但並不是單純的巫文化。“我們一旦揭去其外衣,就會發現它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王玉貴說,布依族摩經明顯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文化價值:對孝子作倫理道德、陰陽五行、人生禍福與為人處世、勤勞勇敢的精神、物種起源、感恩戴德、神話傳說、風俗習慣等的教育。
“摩經”分“大摩經”和“小摩經”,大摩經主要在大場面或重要場合出現,大摩的經書是為祭祀使用;小摩經稱為“解綁經”,使用方式在小場合,主要是解決對象的精神痛苦。布依族對使用摩經的民俗活動,稱為“打老摩”。並尊稱從事摩文化職業的男性傳承人為“摩公”,女性傳承人則叫“丫牙”。摩公、丫牙口述的經書有數十種,民間裡保留著很多用手抄寫的“摩經”,它把布依族先民創造的自然宗教文化成果記載下來,在一代代的傳承中不斷豐富完善,成為布依族心靈中的原始信仰。

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布依族摩經幾經生死考驗。上世紀50年代,大量布依族摩經民間抄本被發現蒐集,如《闢地撐天》、《十二個太陽》、《興年月時辰》、《造千種萬物》等。上世紀60年代中期以後,以摩經為代表的布依族文獻古籍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文革”期間,大多數宗教活動被視為封建迷信而遭禁止,布依族摩經抄本也被視為“四舊”的產物而遭收繳、焚毀,多數地區的摩經被付之一炬。學術界對摩經的發掘、整理也基本停止。“文革”結束以後,作為布依族民間文學研究的一部分,布依族摩經的蒐集、整理和翻譯研究工作才逐漸得以恢復。
改革開放以來,布依族地區文化建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漢語得到廣泛傳播和普及,很多布依人平常都不講民族語言了,但是,在一些布依族村寨里,“布摩”仍大有用武之地,摩經及布依族古文字仍彰顯著頑強的生命力。

價值

對於摩文化的價值,貴州省政協原常務副主席、省布依學會會長王思明認為,摩文化是以布依族信仰為核心而形成的綜合文化事象。它是布依族的知識體系,記載了布依族的歷史,反映了布依族哲學、宗教、倫理觀念等重要精神文化內容。摩文化是在布依族的信仰基礎上形成的,在歷史的長河中為布依人所享用,塑造了布依族文化的基本面貌,是布依人心靈棲息的家園。布依族古文字與摩文化典籍以及摩儀式有很強的傳承性,雖然在傳承過程中有一定的變異,但總體上保存了布依族歷史上很多文化因素,因此具有重要的認識價值、研究價值和實用價值。
“布依族的典籍,以摩經最具民族特色。”貴州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副教授羅正副說,如果深入考察一個民族會發現,他們尊崇的具有信仰意義的經典,乃是最能展示其社會生活、倫理道德、風俗規範、歷史文化、思想信仰等行為特徵的源頭。事實上,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根本文化因子,就深藏在各民族經典之中。只有深入挖掘民族經典,從中解讀深層的文化涵義,特別是各民族的思想世界,才能真正全面理解和把握不同民族別具風采的文化本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