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詞組
已而 yǐ ér
⑴ [soon]∶不久;後來。
突然雷電大作,已而大雨傾盆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已而英、
霍山師大起。—— 清·
全祖望《
梅花嶺記》
⑵ [let it be]∶罷了;算了。
⑶ [sometimes…sometimes…]∶時而(疊用)
旁觀皆為之嘻笑,已而嘆駭,已而怒罵。——宋·
陳亮《甲辰答朱元晦書》
已後 yǐ hòu
[after;later] 同“以後”
已後典籍。——宋· 沈括《
夢溪筆談·
活板》
已經 yǐ jīng
[already] 業已經過
夜已經很深了
已來 yǐ lái
[since] 同“以來”
自
董卓已來。——《
三國志·諸葛亮傳》
已乃 yǐ nǎi
[soon]
副詞。旋即,不久
已乃發前兵。——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已乃勸輸巨室。
已乃分城而守。
已去 yǐ qù
[afterwards;later] 表示從起到將來的時間。“已”同“
以”。可譯成“以後”
從此已去。——唐·
李朝威《
柳毅傳》
已然 yǐ rán
[have already become a fact;be already so] 已經如此;已經成為事實
與其補救於已然,不如防患於未然
已甚 yǐ shèn
[excessive;undue] 過分;
過甚不為已甚
已往 yǐ wǎng
[before;previously;in the past] 在過去
而今已矣!除吾死外,當無見期。——清· 袁枚《
祭妹文》
已矣 yǐ yǐ
⑴ [finish;be over]
⑵ 語氣詞連用,加強語,表示事物的發展變化,可譯成“啦”
⑶ “已”為
動詞,止,完結。“矣”為語氣詞“了”。“已矣”可譯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
翻譯
⒈ already
⒉ (used in old times) to end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𠀤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
又《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
又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為已甚者。《注》不欲為已甚,太過也。
又《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注》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
又《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
又逾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
又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前漢·張良傳》殷事以畢。
又《廣韻》《集韻》𠀤羊吏切,音異。義同。
相關成語
斃而後已 斃:倒下,死亡。指努力工作或為某一目的奮鬥終生,至死才罷休。
不為已甚 已甚:過分。不做過分的事,要適可而止。多指對人的譴責或處罰要適可而止。
不能自已 已:停止。指無法控制自己,使激動的情緒平靜下來。
大勢已去 大勢:事情發展的趨勢。有利的形勢已經喪失,前途已經沒有希望。
低回不已 低回:徘徊留戀;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連忘返。形容傷感難忘的心情。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東隅:指日出處,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處,表示晚年。早年的時光消逝,如果珍惜時光,發憤圖強,晚年並不晚。
過為已甚 過:過分;為:做;已甚:過頭。做得太過分。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烈士:志向遠大的英雄。已:停止,衰減。英雄到了晚年,壯志雄心並不衰減。
莫為已甚 不做得太過分。 多指對人的責備或責罰適可而止。
木已成舟 樹木已經做成了船。 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改變。
墓木已拱 墳墓上的樹木已有兩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這是罵人的話。後指人死了很久。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不殺掉慶父,魯國的災難不會停止。比喻不清除製造內亂的罪魁禍首,就得不到安寧。
如此而已 如此:象這樣;而已:罷了。就是這樣罷了。
死而後已 已:停止。死了以後才罷手。形容為完成一種責任而奮鬥終身。
一夔已足 夔:古賢臣名,為舜時的典樂官。夔一人已足制樂。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個就足夠了。
有加無已 已:停止。不停地增加或事態發展越來越厲害。
意望已過 已經超出了原先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