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夔已足
- 拼音:yī kuí yǐ zú
- 解釋:指只要一個真正的人才足夠
-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出 處,示 例,故事,
出 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呂氏春秋·察傳》:“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也,故唯聖人為能和,樂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示 例
昔堯作《大章》,~。(《後漢書·曹褒傳》)
舜曰:“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也,故唯聖人為能和,樂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釋義 只要是真正的專家,有一個就可以了。
故事
傳說在黃帝時代,東海有座山上出現了一隻怪獸。它的形狀像牛,頭上無角,只有一隻腳,卻行走如飛;眼睛發出明亮的光,白天像太陽;發出的吼聲比打雷還響,非常嚇人。人們稱這怪獸為夔。
到了堯統治天下的時候,民間出現了一位很有名氣的樂師,名字也叫夔。他精通音律,特別擅長擊磐。磐是一種形狀像曲尺,用玉或石製成的打擊樂器,據說夔一擊磐,百獸就會隨著它的節奏跳舞。
舜繼位後,認為音樂能體現天地的精華,打算任命一位樂官,便派重黎到民間去物色。重黎找到夔後,把他推薦給舜。舜任用他後,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音樂才能。
舜非常欣賞夔的才能,決定派他到各地去正音協律,傳播音樂。重黎擔心夔一人難以勝任這個重任,建議舜再尋找幾位樂師協助他執行任務。舜聽後搖搖頭說:“音樂之本,貴在能和。像夔這佯精通音律的人,一個就足夠了。
出處《呂氏春秋·察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