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棱褶翅蛤(褶脊蛤)凸亞種是發現於雲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和平鄉的晚三疊世時期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差棱褶翅蛤(褶脊蛤)凸亞種
- 外文名:Myophoria (Costatoria) inaequicostata convexa J. Chen, 1976
- 形成時代:晚三疊世
- 產地:雲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和平鄉
差棱褶翅蛤(褶脊蛤)凸亞種是發現於雲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和平鄉的晚三疊世時期化石。
差棱褶翅蛤(褶脊蛤)凸亞種是發現於雲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和平鄉的晚三疊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圓三角形至梯形,殼較膨凸。後殼頂脊鈍角狀。主區殼面具較均勻的射脊8~10根,斷面圓,間溝淺,其寬度大於放射脊寬度。水管區寬...
那賁褶翅蛤(脊褶蛤)西藏亞種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八宿縣幫達區基中鄉基中埡口的晚三疊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殼小至大,膨凸。右殼前半部高隆凸,後半部緩平,呈傾斜坡面。殼體最大高度在前部,後部低而平,致使殼體輪廓呈斜三角形。前部極短,斜切形,前方殼面向內折轉呈截切狀,與中部殼面近...
黑斑側褶蛙(拉丁學名: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是無尾目蛙科側褶蛙屬兩棲動物,又名為刺雄齒突蟾、黑青蛙。 頭長大於頭寬;吻部略尖,吻端鈍圓,突出於下唇,鼻孔在吻眼中間,鼻間距等於眼瞼寬;眼大而突出,眼間距窄,小於鼻間距及上眼瞼寬;前肢短,前臂及手長小於體長之半;背麵皮膚較粗糙,背側褶...
黑斑側褶蛙曾屬於蛙屬,直到1990年,費梁等科研人員將其重新歸入側褶蛙屬,隨後一些關於蛙類系統發育的研究證實側褶蛙屬是一個獨立的分類單元,繼而黑斑側褶蛙被歸類到了側褶蛙屬。儘管黑斑側褶蛙個體在大小和體色上存在較大差異,但在不同種群之間尚未觀察到明顯的形態學差異,因此尚未有亞種被確認。截至2024年...
喜馬拉雅岔鳥蛤左貢亞種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左貢縣美玉區格松鄉的晚三疊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殼體特大,高三角形。斷裂成三部分,此為上部殼高為殼長的兩倍以上。殼體拱曲,但不十分強。上部強烈收縮並向前彎曲,殼頂高聳,殼嘴尖小,強烈前轉。前殼頂脊尖稜角狀,前殼面狹長,與殼背區約以60°角相交...
體大型,褐色,合胸在前翅與後翅之間有一圈黃帶。後翅三角室比前翅三角室距弓脈稍為更近;臀圈不呈足狀,它的長度差不多比寬度稍長,無中肋。足特別長。我中國有十幾種。國外的研究學者將大蜻科Macromiidae的全部種類放至偽蜻科Corduliidae中,並作為蜻科Corduliidae的一亞種。蜻科 Libellulidae 體型...
東北林蛙是無尾目蛙科林蛙屬兩棲動物,別稱林蛙、蛤士蟆、雪蛤。體長71—90毫米;頭較扁平,頭長寬相等或略寬;吻端鈍圓,略突出於下頜,吻棱較明顯;鼻孔位於吻眼之間,鼻間距大於眼間距而與上眼臉等寬;背側褶在鼓膜上方呈曲折狀;後肢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超過眼或鼻孔;鼓膜部位有三角形黑斑。雄蛙第一指...
頭寬略大於頭長,兩側脊棱顯著並向內彎曲,吻端平切近方形,無唇褶,犁骨齒列呈“∧”形,頸褶明顯。皮膚具瘰疣,體兩側各有1排圓形瘰粒13~16枚,腹面有細密橫縊紋。前肢前伸指末端達鼻孔,指4,趾5。尾短於頭體長,鰭褶低弱。背面黑褐色或棕褐色,指、趾端和肛部及尾下緣為橘紅色。生活在海拔1400米...
亞種分化 蟬約2000餘種。包括蚱蟬(Cryptotympana atrata)、蟪蛄(Platypleura kaempferi)、鳴鳴蟬(Oncotumpana maculicollis)、雲南禿角蟬(學名:Centrotoscelus yunanensis)、草蟬、斑蟬、薄翅蟬、高砂熊蟬、台灣騷蟬、黑翅蟬、 紅眼蟬、台灣端黑蟬、山西姬蟬 、龜紋、秋蟬等。十七年蟬:北美洲一種穴居...
四肢長短適中,指趾扁平,其下方具單行皮膚褶襞;除第一指趾外,均具小爪,指間與趾間僅有蹼跡。雄性具肛前孔20餘個。吻鱗不接鼻孔。體型較大,全長可達30厘米以上。背部粒鱗間散布的疣鱗約12-14縱列。指、趾間微蹼。尾基每側肛疣1個或2-3個,雄性肛前孔和股孔16-26個。頭體長為尾長的1.01-1....
卵粒經過6-7天,胚胎在神經褶或神經溝期即穿出卵帶,並以口盤吸附在膠質帶壁上,其全長約2.7毫米;第9-11天時出現外鰓,再經4-10天后消失;第22天后肢芽開始出現,第37天趾開始分化,到前肢伸出時約需60天,再經過4天即完成變態。從產卵至變成幼蟾,共需64天左右(在常溫下)。亞種分化 中華蟾蜍指名...
頭寬大,口闊,吻端圓,吻棱顯著;舌分叉;口內無犁骨齒,上下頜亦無齒;皮膚粗糙,全身布滿大小不等的圓形瘰疣,頭頂部兩側有一對大而發達的耳後腺。雄性背面多呈橄欖黃色,有不規則的花斑,疣粒上有紅點,雌性背面呈淺綠色,花斑醬色,疣粒上也有紅點;頭後背正中常有淺綠色脊線,上頜緣及四肢有深棕色紋;兩性腹面均為...
中國林蛙(學名:Rana chensinensis):雌蛙體長71-90毫米,雄蛙較小;頭較扁平,頭長寬相等或略寬;吻端鈍圓,略突出於 下頜,吻棱較明顯;鼻孔位於吻眼之間,鼻間距大於眼間距而與上眼瞼寬。背側褶在鼓膜上方呈曲折狀;後肢長為體長的185%左右,後肢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超過眼或鼻孔;外側3趾間幾乎近2/3...
無尾目可分為原始的始蛙亞目和和進步的新蛙亞目,或進一步將始蛙亞目劃分為始蛙亞目、負子蟾亞目和鋤足蟾亞目。對於科的劃分也有很多不同意見。是現代兩棲綱中較為特化、種類最多的一個目,現有31科左右,303屬,3500多種。中國已知7科(含8個亞科),分隸45屬(含9亞屬),305種(含16亞種)左右。始蛙亞目...
尾側扁,尾長略短於頭體長,尾高與頭高几相等;尾背、腹鰭褶較平直,尾末端鈍圓。皮膚較光滑,背面滿布細小痣粒及細溝紋;耳後腺發達;枕部有不清晰之“V”形隆起,其後有弱的脊棱。腹面光滑,頸褶明顯。生活時背面及體側黑色帶有蠟樣光澤,大多數個體背面無斑紋,極個別的有隱約可見之深淺相聞的斑紋。
關於大菱鮃的種下分類曾有一定爭議,部分觀點認為其種下可分為兩個亞種,分別為黑海菱鮃(Scophthalmus maxima maeotica)和大菱鮃指名亞種(Scophthalmus maxima maxima)。另部分觀點認為黑海菱鮃和大菱鮃屬於菱鮃屬的兩個不同的種,並將黑海菱鮃命名為“Scophthalmus maeotica”。本詞條依生物物種名錄(COL)觀點...
背褶在顳部呈折狀,即在鼓膜上方斜向外側,與顳褶上端相連,隨即折向中線,然後再向後延伸達胯部。沿淺色脊紋兩側,有略呈縱行排列、長短不一的疣粒。雄蛙皮膚較雌蛙光滑,兩眼前角之間常有1凸起小白點,口角後部有1微帶紅色的灰白色長形頜腺,延伸至前肢基部。腹側、腹後部及股後腹面有許多扁平疣,腹面其餘...
背中央縱行腺質脊棱始於頭側左右脊棱末端的卷鉤(耳後腺)水平連線上,終止於尾基部。腹側有一列疣粒,其大小略大於身體其他部位的疣粒,從前肢腋部到胯部,組成縱行,但不明顯。一列小疣從口角後方沿著頭側脊棱到吻端。頸褶不明顯,咽喉部有大小几乎一致的光滑疣粒。體側、體背面和尾部均有不同大小、分布...
腹部顯著退化,褶貼在頭胸部的腹面,俗稱“蟹臍”。蟹臍打開後可見中線有一縱行凸起,內有腸道貫通,肛門開口於末端。頭胸特徵 三疣梭子蟹的頭胸部背面蓋著圓方形的骨質背甲,故稱頭胸甲,又稱蟹斗。頭胸甲的背面有3個明顯的疣狀凸起。頭胸甲呈茶綠色,腹面呈灰白色,這是三疣梭子蟹為適應海底環境進行自我保護調節...
劉承釗等(1961)將四川峨眉山的標本歸於日本林蛙指名亞種,並進行描述,但在文中指出:峨眉山標本和江蘇省蘇州之標本在體形大小和色斑上有顯著差異。Liu(1950:286)和Maeda et Matsui(1990:47)先後提出日本林蛙的模式標本產地僅限於日本,在中國的居群與日本的居群不同。葉昌媛等(1993)將峨眉山的林蛙從日本...
顆褶從眼後繞過鼓膜上方至腋,雄性尤為明顯。牙齒很小,僅在抓握時有用。皮膚通常光滑,無背側褶,吻部寬圓。前腿短而結實,後腿長。前腳趾沒有蹼,但後腳趾在手指之間有蹼,第四趾甚長,蹼不能完全達趾端。體色由於地區的不同,往往變化很大。背部變化從綠色至棕色均有,但多為綠色。通常雜有棕色斑點,有...
吻端圓,吻棱不明顯,鼻孔略近吻端;眼大,口角位於眼后角下方;上唇褶極發達,下唇褶弱,為上唇褶所遮蓋;上、下頜有細齒;犁骨齒列兩小團,呈“/\”形,每側有小齒4~6枚,多者可達7枚,位於內鼻孔之間或其後緣,左右間距寬約為1/2~1個齒列;舌大,長橢圓形,兩側緣游離。體側有12條肋溝,少數...
截止到2024年,根據《全球生物物種名錄(COL)》收錄的分類標準,蛞蝓科共分為13屬108種6亞種。近種區別 蛞蝓的種類較多,中國分布較普遍的有黃蛞蝓、雙線嗜粘液蛞蝓、野蛞蝓等,其主要區別如下:主要價值 蛞蝓是一種在中國廣泛分布且成本不高的生物,但其實它是一種珍貴的藥用資源。自古以來,它在中醫書籍如《神農...
基地功能:專業從事長白山亞種林蛙的種源保護選育、繁育銷售、原生態養殖技術研究及示範推廣,宣傳保護種源資源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用實際行動加強對長白山亞種林蛙種源的保護繁育,努力實現科學開發,永續利用。科研成果:原生態條件下科學控制因素的介入、提高成活率、商品率及單位面積林地載蛙量,原生態條件下林蛙天敵、...
峰斑林蛙(學名:Rana chevronta)是蛙科、林蛙屬的兩棲動物,中國特有種。體較寬短,吻端鈍圓,吻棱明顯,鼓膜明顯,犁骨齒列短。前肢較粗壯,後肢長,內蹠長橢圓形,外蹠小而圓。背麵皮膚較光滑。體背上散布有許多細痣粒;背側褶較寬厚,由眼後直達胯部,在顳部上方不彎曲;顳槽不顯;口角後的頜腺小。...
亞種分化 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防治方法 當地獵人和居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