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贊法師(歷史人物)

巨贊法師(歷史人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巨贊法師(1908~1984),江蘇江陰縣要塞鎮貫莊村人。俗姓潘,名楚桐,字琴朴。民國二十年(1931)於杭州靈隱寺出家,法名傳戒,字定慧,後改名巨贊。曾主編獅子吼月刊,出版佛學書刊,創辦佛教學院等,並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學院副院長等職。1984年示寂於北京,世壽七十七。

巨贊法師,是二十世紀後葉,中國有名的佛教領袖之一,同時也是佛教的有名學者。一九四二年,巨贊法師應邀到桂平西山龍華寺任住持,一面弘傳佛教,一面仍從事抗日活動。一九四四年,日軍大舉進攻,連陷長沙、衡陽、柳州,潯貴亦岌岌可危,他不得不離開桂平,避往北流,任教於戰時遷校北流的“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授課之餘從事著述。《新佛教概論》一書,即撰著於此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楚桐
  • 別名:法名傳戒、巨贊,字琴朴、定慧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江陰縣要塞鎮貫莊村
  • 出生日期:1908年
  • 逝世日期:1984年4月7日
  • 職業:佛學家
  • 畢業院校:上海大夏大學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創辦武林佛學院
  • 代表作品:《新佛教概論》
書籍簡介,人物介紹,受戒學法,佛教領袖,參加抗戰救亡行列,主編獅子吼月刊,弘法利生,人物貢獻,好學,重視佛教界人才的培養,創辦武林佛學院,生平著述,

書籍簡介

△ 主編:朱哲/副主編:李千 馬小琳△ 2008年5月出版
《巨贊法師全集》《巨贊法師全集》
△ ISBN:978-7-5097-0132-4/B.0005

人物介紹

巨贊法師(1908~1984),俗姓潘,名楚桐,字琴朴,江蘇江陰縣要塞鎮貫莊村人。著名佛學家。民國16年(1927)江陰縣立師範畢業,就讀於上海大夏大學,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29年返鄉,任金童國小校長。秘密參加共產黨,領導國小教員開展罷教鬥爭,被國民黨當局緝捕。1931年春潛往杭州靈隱寺出家,經中國佛教協會主席太虛法師親筆授書,從靈隱寺方丈卻非法師披剃,取法名傳戒,字定彗,後改名巨贊。抗戰爆發後,奔走於福建、香港、廣東、湖南等地,組織佛教徒參加抗日救國活動。1938年應邀去湖南南嶽華嚴研究社講學,經田漢介紹結識葉劍英。在葉的鼓勵下,1939年秋,於聖化寺成立“南嶽佛道教救難協會”,任協會宣傳股長。6月10日,為首組成佛教青年服務團奔赴長沙,在街頭廣泛開展抗日宣傳活動,受到八路軍駐湘辦事處代表徐特立接見。1940年秋轉移到桂林月牙山寺。任廣西佛教協會秘書長,1942年到桂平西山,任龍華寺主持。1944年,在內遷廣西的無錫國學專科學校執教。抗戰勝利後回杭州靈隱寺,任浙江省及杭州市佛教協會秘書。1948年,創辦武林佛學院並任院長。多次應邀赴台灣、澳門、香港講學。1949年4月巨贊從香港抵達北京,為改革佛教上書毛澤東及各民主黨派。9月巨贊作為佛教屆代表,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會議。10月1日,參加開國大典。1950年春,他積極籌辦大雄麻袋廠,組織僧尼生產。6月擔任《現代佛學》月刊主編。1952年參加籌建中國佛教協會,1953年後一直擔任副會長,曾兼任中國佛學院副院長。1983年在政協第六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被選為常務委員。1984年4月7日於北京圓寂。

受戒學法

佛教領袖

他俗家姓潘,名楚桐,字琴朴,江蘇省江陰縣人,一九〇八年(清光緒三十四年)出生。巨贊幼讀私塾,及長就讀江陰師範學校,一九二七年畢業,同年到上海考入上海大夏大學。他在校時就參加了“愛國活動”,與激進人士相往還。他大學沒有畢業就退了學,返回江陰後,在地方上擔任國小校長,主要是從事地方上的民運活動。一九三〇年,他以領導中國小教師罷課遊行,遭到治安機關的通緝,逃亡到杭州,匿居在西湖的靈隱寺。
巨贊法師巨贊法師
靈隱寺的住持是慧明老和尚,未幾慧明老和尚退居,由卻非法師繼主法席。巨贊在靈隱寺中接觸佛教,閱讀經典,萌生出家之念。乃於一九三一年,依卻非和尚剃度出家,法名傳戒,字定慧,巨贊一名是後來改的。於南京寶華山具足戒,時年二十四歲。圓戒後回靈隱寺,進一步深入經藏,研究法相唯識、天台教觀,華嚴義理,以至於禪學、三論等大乘經典,勤學苦修,在佛學和修持方面都奠下深厚的基礎。一九三三年,巨贊應重慶北碚的“漢藏教理院”之聘,到漢院任教。他在教理院只教了一學期,辭職離川赴南京,進入南京的支那內學院,依宜黃大師歐陽漸研究深造。他在內學院期間,刻苦向學,閱讀佛經數千卷,寫下了上百萬言的讀書筆記。

參加抗戰救亡行列

一九三七年,八年抗日戰爭開始,支那內學西遷四川。巨贊離開內學院,展轉經由廈門、香港、到了廣東。他曾在南華寺親近過虛雲老和尚,未幾由廣東轉赴湖南衡陽的南嶽。南嶽寺廟林立,是佛教勝地。他先在“南嶽佛學講習所”任教,他以此為掩護,參加抗戰救亡行列,從事基層民運工作。後來由田漢的介紹,和共產黨人士恢復交往,在共產黨高級領導人的支持下,在南嶽成立“佛教抗戰協會”、“佛教青年服務團”、“南嶽佛道教救難協會”等機構,從事組織民眾的活動。由於活動過於積極,又受到治安機關的注意,使他的安全受到威脅。一九四〇年,他應廣西佛教會理事長道安法師之邀,到廣西桂林,以此離開南嶽。
巨贊法師巨贊法師

主編獅子吼月刊

巨贊法師抵達桂林,出任廣西佛教會秘書長,並主編獅子吼月刊。在獅刊創刊號上,刊有歐陽竟無大師、太虛大師、暮伽法師等名家的文稿。而他自己則以巨贊、萬均、編者等名,發表了《新佛教運動的回顧與前瞻》,《略論空有之諍》,及《中論探玄記》等五篇文章。以後各期,每期都有他數篇文章。實以寫稿的法師不多,稿源不繼,他不得不努力撰寫,以充實版面。在主編獅刊的同時,他還擔任著月牙山寺的住持,以寺院作掩護,作為左翼文化人活動的場所。

弘法利生

抗戰勝利後,巨贊法師經廣州返回杭州,駐錫他出家的祖庭靈隱寺,並出任浙江省佛教會、及杭州市佛教會秘書。翌年他為介紹靈隱寺概況,撰寫了一本《靈隱小志》的小冊子。一九四八年,他繼會覺法師之後,出任杭州的武林佛教學院院長。年底,受到戰事影響,佛學院停辦,他也應香港信眾之請,到港講經,駐錫香港蓮社。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巨贊接受當局的邀請,到北京出席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此後,他連續當選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及第六屆的常務委員。
一九五〇年,他在北京開辦大雄麻袋廠,組織僧尼參加勞動生產。一九五三年,巨贊與陳銘樞趙朴初呂澄周叔迦等居士學者,發起組織中國佛教協會,擔任籌備處副主任。中國佛教協會成立,圓瑛法師當選會長,喜饒嘉錯當選第一副會長,趙朴初當選第二副會長兼秘書長,巨贊與周叔迦居士當選副秘書長。一九五七年,巨贊法師當選佛協副會長,並從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中有關佛教部分的編審工作。並主持佛教協會出版的《法音雜誌》。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他也受到衝激,被捕系獄。在一九八〇年再版的《靈隱小志》上,書後附印有他所增加的《還齋吟草》,有詩三十餘首。其中有一首《一九七五年出獄後書感》:“不婚不宦情如洗,獨往獨來無所求,收拾乾坤歸眼底,一肩擔卻古今愁。”同集中另有一首《昭雪謝沈公瑞先》。詩曰:“灕江清澈底,巨象衛關津,一任封姨妒,終逢萬木春。壯懷耀藝苑,辣手洗囂塵,饑溺同人己,昭蘇及眇身。”
一九八四年,巨贊老法師病逝於北京,世壽七十七歲,僧臘、戒臘各五十二。

人物貢獻

好學

巨贊法師敏而好學,博聞強記。他洞達世學,博通三藏,對先秦諸子,宋明理學,以至於科學哲學,莫不涉獵,通達英、日、德、俄諸國文字,晚年猶孜孜不倦學習法文。他志向高遠,愛國憂民之心至切,捨身為法,不憚辛勞,生逢亂世,以致一生曲折多變。老法師生平著述頗多,主要的論文有《評熊十力所著書》、《佛教的回顧與前瞻》、《龍樹提婆與無著世親》、《道安法師傳》、《鳩摩羅什法師》、《法顯玄奘兩大師》、《天台與嘉祥》、《禪宗的思想與風範》、《華嚴宗的傳承及其他》、《般若思想在中國漢族地區的發展》、《關於玄奘法師的會宗論》等。散佚的撰著及論文已無可考。

重視佛教界人才的培養

巨贊法師一直重視佛教界人才的培養。早在1933年在重慶漢藏教理院學習期間,他就擔任了部分教課的工作。1936年,他在廈門南普陀寺閩南佛學院任教,1938年在湖南溈山佛學社任教。此後不久,南嶽福嚴寺創立華嚴研究社,聘請巨贊法師擔任教師。後來因為日本侵華戰爭的加劇,局勢發生變化,才使教學不得已停頓下來。

創辦武林佛學院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巨贊法師回到闊別已久的杭州靈隱寺。他出任浙江省佛教會和杭州佛教會的秘書長。翌年,他創辦武林佛學院,擔任院長,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重新致力佛教的教育事業。他教學注重開放式和啟發式教育,要求學生不僅要勤於讀佛書,而且應讀文史哲等學科的書,認為只有深入了解“世間法”,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出世間的佛法。他還要求學生關心國家大事,經常閱讀報紙新聞。新中國成立後,他曾參與籌備、成立中國佛學院的工作。中國佛學院成立後,曾任副院長,並親自授課。文革後,他十分關心中國佛學院的工作,曾表示,應按照“生產化”和“學術化”的目標,設定課程,制定教學計畫。他曾提出,佛學院的學生應當具備四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一)工、農、商、學、醫學等各行業的知識和職業技能;
(二)寺廟管理和接待業務的知識;
(三)文史哲等基礎知識;
(四)較高的佛學水平。
巨贊法師在佛學研究方面,具有深厚的學術造詣,是一位優秀的學者。他生前發表了大量的佛學論文,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由朱哲居士編集了三大冊《巨贊法師文集》。

生平著述

主要的論文有《評熊十力所著書》、《佛教的回顧與前瞻》、《龍樹提婆與無著世親》、《道安法師傳》、《鳩摩羅什法師》、《法顯玄奘兩大師》、《天台與嘉祥》、《禪宗的思想與風範》、《華嚴宗的傳承及其它》、《般若思想在中國漢族地區的發展》、《關於玄奘法師的會宗論》等。散佚的撰著及論文已無可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