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筒

巨筒(英語:rotunda;拉丁語:rotundus)是一種有具有寬廣筒狀外壁的建築物,有的還帶圓頂(英語:dome)。語源出自拉丁語rotundus,詞義特徵為圓、彎,現已經進入英語世界。作為歐洲中世紀建築遺蹟,一般具有與城堡類似的防衛作用;作為現代建築則指寬闊的圓形大廳,用於滿足集會需要。

廣義的巨筒也包括了類似的亞洲建築,如北京天壇祈年殿、福建土樓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巨筒
  • 外文名:rotunda
圓頂,天壇,福建土樓,

圓頂

圓頂,是一種常見建築結構,外型類似一個空心球體的上半部。圓頂的橫切面並不一定是完整圓球型,亦可以呈橢圓形。用各種材質製造的圓頂在建築學中有悠久的歷史,可以回溯到史前時期。
古代近東的建築物和墳墓中,已經可以找到疊澀拱的身影。這是一種在兩根支撐柱上以磚石層層收進,直到中線合攏的半圓頂的,和圓頂已經相似。而大規模的製造真正圓頂的技術則出現在羅馬建築革命中。羅馬人利用圓頂來增加神廟和其他建築物,如萬神廟的內部空間。這個傳統在羅馬成為天主教中心後仍然有增無減,從拜占庭的宗教或世俗建築中可以看得出來。公元六世紀,隨著採用了革命性新技術三角穹頂的聖索菲亞大教堂(位於伊斯坦堡)的出現,可以說圓頂建築達到了一個高潮。而隨著穆斯林對薩珊王朝拜占庭帝國的軍事勝利,圓頂建築也開始成為穆斯林建築的特色之一。
俄羅斯的教堂建築中,東正教從拜占庭式建築中汲取了圓頂技術後,則出現了使用多個圓頂的獨特傳統。俄羅斯建築的圓頂常常鍍金或採用明亮的色彩,並呈蔥頭形狀,稱為蔥頭圓頂,和方形攢尖頂一樣是俄羅斯宗教建築的特色。
文藝復興時期西歐再次發現了圓頂建築,圓頂建築在18世紀早期的巴洛克時期到達了第二個高峰。不少19世紀的大型公共建築都採用了圓頂設計,以示對羅馬元老院的追思。民居則少用圓頂,圓頂只見於巴洛克世紀最豪華的宮殿和房屋。
許多穹頂(特別是文藝復興時期及巴洛克時期的建築穹頂)上,會再加一個小穹頂。這是中世紀時期的創造,不僅有利採光和通風,也為穹頂的裝飾增添了變化。

天壇

北京天壇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是明清兩朝帝王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場所。是現存中國古代規模最大、倫理等級最高的祭祀建築群。1961年,天壇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8年,“北京皇家祭壇—天壇”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福建土樓

福建土樓通常是指閩西南獨有約利用不加工的生土築承重生土牆壁所構成的群居和防衛合一的大型樓房,俗稱“生土樓”。總數約三千餘座,主要分布地區包括龍巖市永定縣漳州市南靖縣詔安縣平和縣華安縣。福建土樓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夯土民居形式,產生於宋、元,成熟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福建土樓依山就勢,就地取材,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共御外敵的防禦的要求,被稱為中國傳統民居的瑰寶。截至2013年為止,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和南靖景區分別接待遊客313萬人次和172萬人次。
在1970年代之前,流行“客家土樓”一詞,隨後調查研究,發現土樓並非客家人獨有,漳州和泉州地區也有閩南人居住在土樓。而把閩南土樓稱為客家土樓是不夠全面的,因此學界轉用“福建土樓”一詞概括閩南土樓和客家土樓。國家文物局立福建土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有關單位也是以福建土樓一詞申報世遺的。不過最著名的土樓如振成樓、承啟樓、田螺坑土樓群的住戶是客家人。
2008年7月福建土樓四十六處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包括永定初溪土樓群洪坑土樓群高北土樓群,南靖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華安縣大地土樓群,以及衍香樓、振福樓、懷遠樓、和貴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