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沽湖(四川省鹽源縣與雲南省寧蒗縣界湖)

瀘沽湖(四川省鹽源縣與雲南省寧蒗縣界湖)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瀘沽湖,位於四川鹽源縣雲南寧蒗縣交界處,為川滇共轄,湖東為鹽源縣瀘沽湖鎮(原左所區),湖西為寧蒗縣永寧鄉。湖泊略呈北西一東南走向,湖泊面積50.1平方公里,湖水庫容量為22.52億立方米。

瀘沽湖屬高原斷層溶蝕陷落湖泊,屬長江上游幹流金沙江支流雅礱江支流理塘河水系。是雲南省海拔最高的湖泊,是中國第三大深水湖泊。瀘沽湖周邊主要居住著摩梭人彝族普米族,沿岸居住有蒙古族7種民族,約1.3萬人。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奇特的民族風情,使這裡成為著名的旅遊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瀘沽湖
  • 外文名:Lugu lake
  • 別名:左所海,古名勒得海、魯枯湖
  • 所屬水系長江支流雅礱江支流理塘河的支流
  • 湖泊類型:高原斷層溶蝕陷落湖泊
  • 地理位置四川鹽源縣和雲南寧蒗縣交界處
  • 湖面海拔:2685米
  • 湖泊最長:9.5公里
  • 湖泊最寬:7.5公里
  • 最大水深:105.3米
  • 平均水深:40.3米
  • 水面面積:50.1平方公里
  • 湖水庫容量:22.52億立方米
  • 湖岸線長:44公里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景點美圖,名稱由來,位置境域,地質地貌,地質構造,地貌特點,水文特徵,水系構成,上游水系,下游水系,社會經濟,建制沿革,旅遊開發,漁業生產,流域概況,氣候特徵,生物資源,民族文化,生態保護,

名稱由來

瀘沽湖,古名勒得海、魯枯湖,納西族摩梭語“瀘”為山溝,“沽”為里,意即山溝里的湖。又因西岸鹽源縣元、明、清三代設左所土司千戶所,解放後設左所自治區,又名左所海,俗稱亮海,瀘沽湖,俗稱左所海。

位置境域

瀘沽湖地理位置示意圖瀘沽湖地理位置示意圖
瀘沽湖,因西岸鹽源縣元、明、清三代設左所土司千戶所,解放後設左所自治區,又名左所海,俗稱亮海,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與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之間,是高原斷層溶蝕陷落湖泊,為四川、雲南兩省共有,但四川的湖岸線比雲南的湖岸線長,約占2/3,湖東為鹽源縣瀘沽湖鎮(原左所區),湖西為寧蒗縣永寧區,區域地理坐標介於北緯27°36′55′′-27°47′2′′,東經100°43′36′′-100°54′20′′之間,中心坐標為東經100°45′~100°51′,北緯27°41′~27°45′。
瀘沽湖全景瀘沽湖全景
瀘沽湖是中國第三深的淡水湖,湖泊略呈北西一東南走向,南北長9.5公里,東西寬5.2公里,湖岸線長約44公里,四川部分20公里。湖泊面積50.1平方公里,其中四川部分31.2平方公里。湖泊集水面積247.6平方公里,四川部分140.6平方公里。瀘沽湖最大水深105.3米,水深超過50米的湖區約占全湖面積的一半,平均水深為40.3米,湖水庫容量為22.52億立方米,湖水最大透明度達12米,湖面海拔2685米。
瀘沽湖在行政區劃上,隸屬四川省鹽源縣雲南省寧蒗縣共同管轄,其中四川省鹽源縣管轄東部的29.6平方公里(含沼澤濕地5.8平方公里),雲南省寧蒗縣管轄西部的27.0平方公里。瀘沽湖中有5個全島,4個半島,一個長島,14個湖灣,湖中散布5個全島、3個半島、1個海堤連島,一般高出水面15至30公尺,湖周群山環抱,格姆女神山高踞湖畔,後龍山楔入湖心,構成形如馬蹄的瀘沽湖。

地質地貌

地質構造

瀘沽湖地區在大地構造上屬於橫斷山塊斷帶和康滇台北斜交界地帶,形成時期較新,為第四紀中期新構造運動和外力溶蝕作用而形成。瀘沽湖是一個高原斷層溶蝕陷落湖泊,由一個西北東南向的斷層和兩個東西向的斷層共 同構成。瀘沽湖流域屬巴顏喀拉地槽區,金沙江褶皺系,湖區古生代及中生代地層發育,第四紀地層僅見湖邊之砂礫層,無典型的湖相沉澱,湖周斷崖三角面及U型冰川谷地型到處可見,湖盆系由斷陷及冰川作用形成,由於受構造運動的影響,湖盆四周群山環抱,湖岸多半島、岬灣。
瀘沽湖在橫斷山脈地區屬於相對低洼的盆地,在地質構造上屬斷層結構,是由地殼運動而形成的高原溶蝕斷陷湖盆,這種構造同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北面的賽里木湖類似。整個湖盆質地為岩石,內壁非常陡峭,但四川一側因在地質史上有大量山脈泥沙沖積入湖,其內壁陡峭程度較雲南一側輕一些,雲南這側的山脈幾乎是直插湖底。瀘沽湖屬溶蝕地質,沿岸多岩溶發育。

地貌特點


瀘沽湖在地貌區劃上屬橫斷山系切割山地峽谷區,橫斷山北段高山峽谷亞區和 滇東盆地山原區,滇西北中山山源亞區交界地帶。瀘沽湖湖岸多彎曲,形成 深淵的小港灣,湖中有大小島嶼七個,都是石灰岩殘丘。沿湖有四個較大的半島伸入湖中,其中由東至西伸到湖中的長島長達四公里,面積六平方公里,把湖面阻隔成馬蹄形。東部湖底有長形深槽,北部和長島兩側的湖坡陡峻。湖北面有獅子山高3754.7米,東北面有肖家火山高3737米,西南為海拔3400米高的狗鑽洞山地,最高點為湖西南面氂牛坪附近的主峰高4200米,形成相對高差1500米的壯觀景象,瀘沽湖如明鏡鑲嵌於高源群山之中。周圍群山主要岩石為志留系下統石灰岩和頁岩,分布於獅子山一帶,湖西岸分布著三迭系下統泥岩、砂岩夾少量泥灰岩,南岸及西南岸由二迭繫上統砂頁岩、矽質岩、凝灰角礫岩、凝灰岩、砂頁岩夾少量灰岩組成。
瀘沽湖地區地形地貌瀘沽湖地區地形地貌
瀘沽湖島嶼景觀分布瀘沽湖島嶼景觀分布
湖邊山地
格姆女神山,海拔3754.7米,是瀘沽湖四周最高的山峰。在摩梭神話傳說中,此山是格姆女神的化身。轉山節期間,摩梭人都要上女神山祭祀女神。
格姆神山格姆神山
後龍山,是楔入瀘沽湖心的一個長島,長達4公里。後龍是摩梭神話傳說中的男山神,他與格姆女神是一至至愛情侶。他倆化為山島,白天隔海想望,晚上“走婚”共度良宵。
鳥覺山,屬後龍山脈,林中隱藏著摩梭人“轉山”的古道。古道翻越後龍山脊,可經博凹湖灣,到洛窪摩梭部落村寨。
里格島里格島
島嶼
黑瓦吾島、里務比島里格島,在寧蒗一側,位於湖心,距離湖岸落水村2500米,是南來北往的候鳥、野鴨的棲息之處,是昔日永寧土司阿雲山總管的水上行宮,美國學者洛克曾旅居於此。
媳娃娥島,又稱“土司島”、“奈絡普”,納西語稱“恆瓦古”。離湖岸2000多米,位於西北半湖的中央。
博凹島,末代左所土司在上面修建了一所別宮,來用安置來自雅安的漢族夫人肖淑明。
黑瓦俄島,位於湖心,距離湖岸落水村2500米,島是南來北往的候鳥、野鴨的棲息之處。
安娜俄島,坐落於達祖湖灣。
湖灣
達祖湖灣,居女神山下,環繞安娜俄島,湖灣有一個納西村。
鳥覺湖灣,灣中的一片石灘,鋪積著無數色澤金黃石片。
窪垮湖灣,地域開闊,對面是女神山,有十里沙岸。經過湖灣的沿湖公路通往雲南麗江,窪垮湖灣有十里沙岸。
草海
草海,占地15000畝,在瀘沽湖東面翠。37種水生植物,42種珍禽異鳥,11種魚、蝦、貝、螺、蛙。
瀘沽湖水出口大草海瀘沽湖水出口大草海
草海草海

水文特徵

瀘沽湖是一個外流淡水湖泊,屬金沙江水系,集水面積與湖泊面積的比值(即湖泊補給係數)僅為3.82,這在中國其他地區的湖泊中尚屬罕見。
瀘沽湖出湖流量汛期達3-5立方米/秒。10月份以後排流量甚小,每年1-5月湖水基本沒有外泄。該湖是一個產流條件較好、湖水補給比較充沛,而水量損耗又相對較小的一個半封閉湖泊。瀘沽湖是一個高源深水湖泊。最大水深93.5米,水深超過50米的湖區約占全湖面積的一半,平均水深為40.3米,居中國深水湖的第三位,僅次於天池和撫仙湖。湖水庫容量為22.52億立方米,超過滇池次於洱海。湖水最大透明度為12米,PH值在7.7-8.6之間,礦化度0.54毫克/升,淡水總硬度5.5,屬軟水。湖水水質達國家地面水I類標準。
滬沽湖表層水溫受外界氣候因素影響較大,7月和10月水溫變化明顯,其變化範圍為17.1-22.0℃。但在深水層(40米以下),全年基本保持恆定,均維持在9.5-10℃,沒有結冰期。在全年中,瀘沽湖北部表層水溫均比南部低。在春、夏、秋季,瀘沽湖南北部水體存在熱力分層現象,且以夏、秋季尤為明顯,水體溫度在垂直斷面上分為3層:變溫層、溫躍層、均溫層。4月北部水體在25米水層處出現溫躍層; 南部水體在21米水層處出現溫躍層。7月,南北水體的溫躍層均出現在10米水層處。10月下旬,南北水體的溫躍層均出現在20米水層處。

水系構成

上游水系

瀘沽湖入湖河流共18條(雲南部分11條,四川部分7條),其中常流河共9條(雲南部分5條,四川 部分4條),分別為大漁壩河、烏馬河、幽谷河、王家灣河、蒗放河、凹垮河、蒙垮河、大嘴河、八大隊河。 流入湖的山泉主要有三家村附近山溪、小魚壩山溪、洛水行政村附近大魚壩山溪等。瀘沽湖,流入湖的山泉主要有三家村附近山溪、小魚壩山溪、洛水行政村附近大魚壩山溪等。除上 述泉水外,湖水主要靠雨水補給。瀘沽湖流域的降水量略高於該湖流域的外圍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000毫米。其中全年降水量的89%集中在6~10五個月。由於瀘沽湖的集水面積不大,故入湖河道都十分短小,較大的有由東岸匯入的山垮河和南岸匯入的三家村河。臨時性的溝溪匯水和區間坡面漫流是湖水補給的一種主要形式。
湖水補給除雨量和四川泉水外,主要在於瀘沽湖自身的地下水。瀘源崖就是瀘沽湖地下水的出水口所在地。

下游水系

瀘沽湖地理位置及水系關係瀘沽湖地理位置及水系關係
瀘沽湖湖水的出口在東岸,每年6~10月份,湖水經東側的大草海注入前所河,再注入蓋祖河(下游稱永寧河),再注入臥龍河(又名臥落河、鹽源河),入流理塘河,最後排入長江上游幹流段金沙江的支流雅礱江
瀘沽湖(四川省鹽源縣與雲南省寧蒗縣界湖)
瀘沽湖為海陸水循環,屬長江上游的金沙江水系,路徑是:降水(地表和地下徑流)→瀘沽湖→湖水出口(位於湖泊東南面的草海)→蓋祖河→臥龍河→雅礱江金沙江長江東海太平洋)。瀘沽湖的豐水期集中在每年的6至10月,只有豐水期湖水才會由地表河道將水排出湖外,其他時間排水河道流量很小甚至無流量。除地表江河出水外,瀘沽湖的溶蝕斷層構造,也會導致湖水從湖盆內壁的溶洞向外流出。
臥龍河,又名臥落河、鹽源河,為理塘河的最大支流,發源於鹽源縣衛城鎮東後龍山,由東向西穿過鹽源盆地,折北流至木里縣麥地,入塘河,河長167公里,流域面積8482平方公里,約占理塘河流域面積的44%,落差1632米,幹流水能理論蘊藏量39萬千瓦,可能開發容量30萬千瓦,流域內多山,河道呈半圓形彎曲,支流發育,主要支流有前所河、寧蒗河等。
理塘河,一名無量河,又有勒曲、木里河之稱。該河發源於理塘縣沙魯里山系夏塞雪山埡口( 海拔5838米) ,自西北向東南流經小、大毛埡壩,過理塘縣以後河道作“S”型彎曲,經濯桑至木拉西轉向東南流進入高山峽谷,經木里縣又急轉東南,右岸有臥龍河匯入,河道忽又急轉東北,在窪里以南幾成相反方向注入雅礱江。理塘河在理塘縣境內河段稱勒曲;在木里縣境內河段又稱木里河、小金河。在理塘縣濯桑( 雄壩) 及木里縣呷姑設有水文站。理塘河河長516公里,落差3050米,流域面積19114平方公里,河口流量約268米/秒,水能蘊藏量222.2萬千瓦。可能開發容量64.5萬千瓦。該河中、上段地處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遼闊坦蕩的高原,河道迂迴曲折,切割甚淺,沼澤發育,湖泊成群,水草茂盛;下段屬橫斷山區,河流下切漸深,坡陡流急。

社會經濟

建制沿革

瀘沽湖西半湖流經屬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瀘沽湖鎮,有文字記載以來,元、明、清三代中央王朝在瀘沽湖設立左所土司千戶所(瀘沽湖俗稱左所海得名由來),建立土司制度,土司公署駐多舍,1951年建左所自治區,區公所仍駐多舍,轄6個鄉。其中瀘沽湖東岸地區為沿海鄉,鄉政府駐地於1964年自多舍遷古拉。1992年沿海鄉改為瀘沽湖鎮,鎮政府又遷回多舍。
瀘沽湖湖區東部屬雲南省寧蒗縣,寧蒗縣於1950年1月和平解放,1956年9月20日成立寧蒗彝族自治縣。全縣轄14個鄉1個鎮,86個村委會,7個社區,1103個村民小組,51個居民小組。縣境內居住著彝、漢、摩梭人、普米、傈僳、納西、壯、白、藏、苗、傣、回等十二個民族。2009年底,總人口為258298人,其中農業人口231819,非農業人口26479,少數民族人口211998(占全縣人口%82)。瀘沽湖居永寧鄉

旅遊開發

1988年8月,瀘沽湖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確定為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3年,四川省將瀘沽湖旅遊景區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據統計,以2017年為例,麗江方向購票進入景區遊客人數為105萬人,僅門票收入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005億元;四川方面接待遊客115萬餘人次,旅遊收入12.88億元人民幣。同時,當地大力推進產業扶貧,每年從門票收入中提取200萬元,設立“瀘沽湖摩梭文化保護基金”,支持摩梭大家庭和摩梭人傳業創業。舞隊有幾十名摩梭青年男女隊員,白天工作,晚上跳舞,每月跳舞收入有幾千元。

漁業生產

瀘沽湖水圈屬半封閉生態環境,動物種類多樣。瀘沽湖保護區魚類組成為3目4科12種,4種是瀘沽湖的原生種:厚唇裂腹魚寧蒗裂腹魚、瀘沽湖裂腹魚、泥鰍,特有種3種:厚唇裂腹魚寧蒗裂腹魚小口裂腹魚,其他8種為次生的鯉魚草魚麥穗魚銀魚鯽魚等。
瀘沽湖流域自然環境適宜,水量充沛、水質極好、發展漁業有一定的有利條件。瀘沽湖魚類區系的特點具有種類貧乏,個體較小,生長稍慢的特點。正是這些特點,決定了湖泊漁產的低下性能,基本上瀘沽湖年魚產量都在百噸左右。21世紀初,為了保護湖區生態環境,已實施封湖禁漁。

流域概況

氣候特徵

瀘沽湖流域地處西南季風氣候區域,受大氣環流的影響,屬低緯高原季風氣候區,具有暖溫帶山地季風氣候的特點。光照充足,冬暖夏涼,降水適中,由於湖水的調節功能,年溫差較小。境內地形複雜,群山連綿起伏,呈現出明顯的立體氣候特點,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遞減。區內乾濕季分明,6月至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5月為旱季,1月至2月有少量雨雪,旱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11%,雨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89%。多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年相對濕度70%。。常年平均氣溫12.8℃,一月平均氣溫6.3℃,七月平均氣溫19.1℃,極端最高氣溫30.0℃,極端最低氣溫一8℃。區域內光能資源豐富,全年日照時數為2260小時,日照率57%,全年有近十個月的時間藍天如洗,麗日高照,風和氣爽。

生物資源

植物
據歷史資料記載和2010年的調查,瀘沽湖流域有種子植物784種,隸屬378屬,114科。其中有11個亞種,34個變種,4個變型。
①水生植物:瀘沽湖的水生植物種類和數量之豐富在全國高源湖泊中是少見的。據統計,水生維管束植物豐富,計有42種,其中,蕨類植物3種,雙子葉植物14種,單子葉植物25種。按照生活型分,挺水植物12種,浮葉和漂浮植物10種,沉水植20種。
②陸生植物:陸生種子植物有記載的有104科,近650種。其中裸子植物有5科18種;被子植物99科近630種。由於自然條件優厚,人為影響相對較小,從湖濱向四周山地到最高點海拔3870米的地帶,都分布有森林。其中雲南松麗江雲杉、黃背高山櫟數量最多,所占面積也最大;其次為紅樺蒼山冷杉大果紅杉華山松山楊;另外分布有較小面積的原生小果垂枝柏。灌叢層中以杜鵑、矮刺櫟、榛子等為多,此外有茂密的箭竹,林下草類有龍膽馬先蒿、玄參花、蝶形花等。
瀘沽湖流域地帶性植被是雲、冷杉林以及少量殘留的高山櫟類林。流域內地形複雜,小生境變化較大,各垂直帶間鑲嵌現象突出,垂直帶譜不明顯。基帶植被類型是硬葉常綠闊葉林和暖溫性針葉林(雲南松林); 華山松與雲南鐵杉林處於暖溫性針葉林到寒溫性針葉林的過渡帶。 寒溫性針葉林是流域內第二大植被類型,同時是海拔最高的分布類型。 高山櫟類林以森林或灌叢形式鑲嵌於各帶中的陽坡或岩石裸露較多的地段。
瀘沽湖大型水生植物沿湖岸帶呈環帶狀分布,面積約為824.47公頃,占湖泊總面積的14.7%,若去除草海部分,大型水生植物分布面積約為263.26公頃,占湖泊總面積的4.7%。從三大類植物群落類型來看,沉水植物分布面積占96.1%,浮葉和漂浮植物分布面積占2.7%,挺水植物分布面積占1.2%。
動物
流域內主要禽類有:紅嘴鷗野鴨黑頸鶴天鵝鸕鶿斑頭雁鴛鴦岩鴿畫眉等;獸類有:青羊獼猴赤鹿林麝穿山甲紅腹松鼠、灰腹松鼠、等;兩棲動物有:水獺虎紋蛙棘腹蛙等。

民族文化

瀘沽湖摩梭人服飾特點瀘沽湖摩梭人服飾特點
瀘沽湖畔居住著眾多民族,以蒙古族為主(註:不是“摩梭族”,中國56個民族中沒有“摩梭族”。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民委等部門在第一次民族識別中,將雲南瀘沽湖畔的摩梭人識別為納西族,而四川瀘沽湖畔的摩梭人則為蒙古族),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語摩梭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與鹽源縣的其他地區的蒙古族語言相通,但是沒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為達巴文化,信奉藏傳佛教。摩梭人是中國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會,實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走婚的男女雙方分別叫“阿注”、“阿夏”,故稱“阿夏婚”。
瀘沽湖沿岸居住有蒙古族和彝、漢、納西、藏、普米、白、壯等7種民族,約1.3萬人,其中蒙古族約6000人(四川瀘沽湖沿岸摩梭人5000餘人,雲南四川差不多各3000)。風景區以其典型的高原湖泊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形成了特色突出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
瀘沽湖摩梭人建築特點瀘沽湖摩梭人建築特點
瀘沽湖民房大多為方木垛成的井幹式木楞子房,以木板當瓦,每塊長約1米,寬0.17至0.26米不等。內部結構為適應其母系原則而組成家庭特點,有火塘所在的正室,為全家的中心。旁有老人及未成年孩子住的地方;另一幢二層樓房為“客房”,上為青壯年婦女與他們的“阿注”的居室,保留著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一些特點。
瀘沽湖摩梭人仍保留著母權制家庭形式,被稱之為“神秘的女兒國”,母系家庭中母親主宰一切,女性在家庭中有著崇高的地位摩梭人幾乎全民信教,除了信奉自己的原始宗教“達巴教”外,還信仰喇嘛教

生態保護

1986年,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瀘沽湖省級自然保護區;1999年,四川省涼山州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瀘沽湖州級自然保護區。以瀘沽湖及其周邊山地第一層山脊範圍的區域劃為自然保護區域,其中雲南瀘沽湖濕地保護區面積8133.0公頃,屬省級自然保護區。四川瀘沽湖濕地自然保護區保護管理瀘沽湖東部區域及其周邊山地,保護面積16867.0公頃,屬州級自然保護區。其中:核心區9402.5公頃,緩衝區1746.5公頃,實驗區5718.0公頃,分別占55.7%、10.4%、33.9%。四川瀘沽湖濕地保護距鹽源縣城118公里,離西昌262公里,與雲南省寧蒗縣縣城相距92公里。
有效保護瀘沽湖生態平衡,向漁民宣傳了瀘沽湖的封湖禁漁工作。2018年,湖區開展“川滇兩省2018年瀘沽湖封湖禁漁聯合執法行動”聯合執法,共沒收依然放在湖中的地籠17副、粘網12副、廢棄漁網3副、廢棄地籠6副,放生活魚20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