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參考
字形結構
[ 筆順編號 ]:252324111212534251
[ 筆順讀寫 ]:豎折豎撇豎捺橫橫橫豎橫豎折撇捺豎折橫
音韻參考
[ 國 語 ]:suǐ,guī
基本字義
巂 guī
基本字義
巂 xī
基本字義
2. 姓。
巂 juàn
基本字義
蜀人稱“巂”小考
詳細字義
1. “
越巂”( Yuèxī)縣名,在中國四川省。今作“越西”
2. 中國西南部的一個古族名 [Xi nationality
典故
中國古代蜀地之人維和自稱“巂”?歷代注家眾說紛壇,迄無定論。
徐中舒先生對此雖有論述①,惜語焉不詳。今務儕不揣簡陋,抒一管見,以就教於同道及
大方之家。
按,依“巂”字考定之,字從山,如象燕之冠毛也,從佳,象其首聲;從冏,象其枝尾。故知“巂”本為何體象形字,非
形聲字也。清
朱駿聲《
說文通訓定聲》:“巂,燕,鳦,拒象形”。其說至確也。
清
段玉裁“
巂周,燕也……”。段氏《說文解字注》云:“各本周,上無巂,此
淺人不得其
句讀,刪復舉之字也’。《雅爾·釋鳥》:‘巂周,
燕燕,鳦’。
孫炎,
郭舍人(璞)皆雲一物之名”。故知段氏依《
爾雅》改《
說文》也。
按:鳦,燕。《詩,邶風》:“燕燕:‘燕燕于飛’,《
毛傳》:‘燕燕,鳦也’”。
再看看早於《說文》的古代典籍對“巂”的詮釋吧!
《呂氏春秋·本味篇》云:“肉之美者,巂燕之翠”。由此可知,燕又名巂,一名周燕,故又可合稱之為“巂燕”也。
又看看《說文》以後的文獻對此的詮釋。
《說文義證》:“《
夏小正》於二月云:‘燕及睇’。燕,鳦也。於九月云:‘玄鳥者,燕也’。俱單稱燕燕,至《爾雅》當別有讀。蓋《爾雅》‘
巂周,燕燕、鳦’。上燕字當連周字為句”。《
說文句讀》:“《
太平御覽》引孫炎云:‘巂者,周曰燕,越曰巂,猶雅者,楚曰鳥,秦曰雅也’”。
又舊《辭源》釋“巂”為鳥名:“《
玉篇》子巂,(圭鳥)也,即子規”。按子(圭鳥)即子規
郭璞《
爾雅注》:“子規鳥,出蜀中”。舊《辭源續篇》“子(圭鳥)”;“子雉為鳥名,通作子規”。路佃《埤雅·釋鳥》:“
杜鵑——名子規”。《玉篇》:“子雉,子鴂鳥,亦作子巂”。新修訂《辭源·子巂》:“鳥名,即子規”。
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巂”又為杜鵑、
鶗鴂、
杜主、
杜魄、
催歸、鵜鴃、姊歸、鷤(圭鳥)等名稱,真可謂舉不勝舉。但是以上文獻中沒有點出它又叫
杜宇,以下的典故道出了它的出處。
記載上古
蜀人歷史的古籍首推西漢
揚雄的《蜀王記本》,其中有云:“後有一男子名杜宇,從天墜,止
朱提。有一女子名利,從江源共中出,為杜宇妻。乃自立為
蜀王,號曰
望帝,治
汶山夏,邑曰郫,化名往往復出。”
“望帝積百餘歲。荊有一人名
鱉靈,其屍亡去,荊人求之不得。鱉靈屍隨江水上至郫,遂活,與望帝相見。望帝以鱉靈為相。時玉山出水,若堯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鱉靈決玉(壘)山,民得安處。鱉靈治水去後,望帝與其妻通,慚愧,自以為德薄不如鱉靈,乃委國受之而去,如堯之
禪讓。鱉靈即位,號曰明帝。”
上文說道:“望帝去時,子(圭鳥)-(巂通歸)鳴,故蜀國人悲於(圭鳥)鳴而思帝。望帝
杜宇也”。另外,《雅爾·釋鳥》“
巂周”云:“巂,蜀
望帝化為子巂,今謂之子規是也”。
按:《雅爾·釋鳥》既雲巂周即燕也,據此則單稱“巂”,也可指燕,也可指子規;至於“巂周”則專指燕。此謂
子鵑或曰巂周,亦可。
從以上文獻中我們得知:這是一個十分離奇而又古怪的神話傳說。那么,蜀中之人為什麼一定要追懷以為“
荒湎”之君呢?其中必有一段隱情未曾披露出來。
在古代傳說之中,杜宇死後,其魂魄化為
杜鵑。在四川到處都可以聽到他化為杜鵑的原因,正如《
四川通志》云:“望帝自逃之後,欲復位不得,死化為杜鵑。每
春月間,晝夜悲鳴。蜀人聞之曰:‘我望帝魂也’”。該書又云:“杜鵑,《華陽風俗錄》:大如鵲而烏羽:聲哀而吻有血;春至則鳴,本草杜鵑,小如鷂,呼鳴不已。熟人件鵑而思
杜宇,故名”。
我國古代詩文之中吟詠杜鵑者不少,但多疑其有冤。
左思《
蜀都賦》:“鳥生
望帝之魂”。杜甫:“兩邊合山木,終日子規啼”。“古時杜宇稱望帝,魂作杜鵑何微細。”
胡曾:“杜宇曾蜀帝王,化禽飛去舊城荒。年年來叫桃花月,似向東風訴國亡。”
杜牧:“杜宇竟何冤,年年叫
蜀門。”
羅隱:“一種有冤猶可報,不如
銜石疊滄溟”。
羅鄴:“蜀魂千年尚怨誰,聲聲啼血滿花枝。滿山
明月東風夜,正是愁人不寐時。”
劉禹錫:“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
屈原《
離騷》:“恐鵜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
武元衡:“望鄉台上秦人去,學射山中
杜魄哀。”李白:“又
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李義府:“
望帝春心托杜鵑。”
白居易:“其間旦幕聞何物,
杜鵑啼血猿哀鳴。”張維斗:“
亂墜天花選佛場,沙欏借得大峨香,黯黯
鵑魂繞夜月,
猩紅點點灑山岡……”唐司空曙《
杜鵑行》:“古時
杜宇稱
望帝,魂作杜鵑何微細。跳枝竄葉樹木中,搶翔
瞥捩雌隨雄。毛衣慘黑自憔悴,眾鳥安肯相尊崇。
隳形不敢棲華屋,短翮唯願巢
深叢。穿皮啄朽觜欲禿,苦飢始得食一蟲。誰言養雛不自哺,此語亦足為愚蒙。聲音
咽噦若有謂,號啼略與嬰兒同。口乾垂血轉迫促,似欲抗訴於蒼穹。蜀人聞之皆起立,至今相效傳遺風。乃知變化不可窮,豈知昔日居深宮,嬪妃左右如花紅。”唐察京《子規詩》:“千年冤魂化為食物,永逐悲風叫遠林。愁血滴花春艷死,月明飄浪冷光沉。凝成紫塞風前淚,驚破紅樓夢裡心。腸斷楚詞歸不得,
劍門迢遞蜀
江深。”。
王維:“別後同
明月,君應
聽子規。”這些都是抒亡國之恨,夭國之恥的詩文。哪裡有一星半點“禪讓”的影子?這是開明部族與
杜宇部族激烈鬥爭的
真實寫照。
傳說杜宇曾在四川郫縣治水化農,遺址至今猶存。據清同治《郫縣誌》記載:“杜鵑城在今縣北郊,即杜鵑城也”。
他在
郫縣間,教民耕稼。雖死後,猶念蜀人父老。魂魄化為杜鵑,啼血催春。其聲哀切,通宵達旦,聞者無不悽然。蜀人感念其恩德,遂將
郫邑譽之為“
杜鵑城”。並立廟以奉祀。每至孟春,在此舉行歌詠大會,用以追思
杜宇化蜀之遺澤。正如清廖大亨《佛現鳥賦》云:“杜宇化蜀,靈鷲開山”②。
蜀人郭沫若在《
杜鵑》中一往深情地說道:“杜鵑,敝同鄉的魂,在文學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鳥都比不上。我們一提起杜鵑,心頭眼底好像有說不盡的詩意。它本身不用說,已經是
望帝的化身了,有時又被認為是薄命的佳人,憂國的志士,聲是滿腹鄉思,血是遍山躑躅,可憐,哀惋,至誠……在國民的心目中成了愛的象徵,這愛的象徵感染了國民的感情。
而且,這種感情超越了“國民的範圍”,東方諸國大抵都受到它的感染。例如日本,杜鵑在文學上所占的地位,並不輸於本國。……
著名詩人田間一九五六年應
沙汀先生邀請曾到郫縣訪問,回到成都後不無感慨地說道:“這次我從
杜鵑城回來,我深深地記著
望帝變
杜鵑的民間傳說。杜鵑啼血,就是為了喚醒居功自傲遺棄人民的
叢帝。李白到了安徽——我的家鄉,寫過一首《
宣城見杜鵑花》的詩,這詩是動人的。‘蜀國曾聞子規啼,宣城還見
杜鵑花。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
春月憶三巴’。傳說子規鳥就是杜鵑,它叫得悽厲,‘一叫一迴腸一斷’其實這是詩人李白懷念人民的心潮。我擬寫一首《望帝的夢》故事詩”……
由此看來,以杜鵑為題材的詩文,歷數千年而不衰,久久地與中華悠久的傳統文化相始終!
所以,古代蜀地之人盡皆自譽為“巂”,我看原因正是如此。
注釋:
① 見《四川大學學報叢刊》第五輯《<交州外域記>蜀王子安陽王史跡箋證》。
② 清嘉慶《四川通志·藝文志》。
③ 一九四六年《簡明新編國文讀本》。
④ 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七日《晚霞報》白峽《我自田間來》。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戌集中】【隹字部】巂 ·康熙筆畫:
18 ·部外筆畫:10
《唐韻》戸圭切《集韻》《韻會》懸圭切,𠀤音攜。《說文》周燕也。從隹從屮,象其冠也。冏聲。《通雅》爾雅本文,巂周,燕燕乙。陸璣云:巂周,子規也。燕燕則乙。說文失爾雅之句讀,誤以周燕釋巂。《玉篇》卽布穀。《集韻》或作𪈥。
又《禮·曲禮》立視五巂。《注》巂,猶規也。謂輪轉之度。巂,或為橤。《釋文》巂,惠圭反,車輪轉一周為巂。一周,一丈九尺八寸也。
又《公羊傳·僖二十六年》公追齊師至巂。《釋文》巂,戸圭反。○按左傳作酅。
又《集韻》均窺切,音規。《爾雅·釋鳥》巂周。《釋文》巂音規。《集韻》本作𨾚。或作鳺。
又《廣韻》《韻會》息委切《集韻》選委切,𠀤音髓。郡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注》元鼎六年開。應劭曰:故邛都國有巂水,言越此水,以章休盛也。師古曰:巂音先蘂反。《集韻》或作嶲。
又《集韻》粗兗切,音吮。地名。《公羊傳·至嶲釋文》又似兗反。《集韻》或作𨟎。
說文解字
【卷四】【隹部】巂
周燕也。從隹,屮象其冠也。㕯聲。一曰蜀王望帝,婬其相妻,慙亡去,為子巂鳥。故蜀人聞子巂鳴,皆起雲“望帝”。戶圭切
說文解字注
(巂)巂周、逗。燕也。各本周上無巂。此淺人不得其句讀。刪復舉之字也。釋鳥。巂周、燕燕、?。孫炎、舍人皆雲。一物三名。郭景純、陸德明誤讀說文。滅去一曰二字。乃以子巂釋巂周矣。巂周、子巂異物而同字。文選七命。鷰髀猩脣。李雲。呂氏春秋曰。肉之美者巂燕之髀。此燕名巂周之證。今本味篇不同。從隹、山象其冠也。冠猶首也。㕯聲。戸圭切。十六部。按㕯聲在十五部。合韻也。曲禮。立視五巂。借為規字。漢之越巂卽此字。音髓。或以作嶲別之。誤。一曰巳下別一義。蜀王望帝婬其相妻。慙亡去。為子巂鳥。故蜀人聞子巂鳴。皆起曰是望帝也。依爾雅音義訂。子巂亦曰子規。卽杜鵑也。人化為鳥固或然之事。而常璩曰。有王曰杜宇。號曰望帝。其相開明。決玉壘山以除水害。遂禪位於開明。升西山隱焉。時適二月。子鵑鳥鳴。故蜀人悲子鵑鳥鳴也。說略同楊雄蜀王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