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醒獅》是陳輝權演唱的歌曲,由雙喜明、王平作詞,陳輝權作曲,收錄於《嶺南醒獅》專輯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嶺南醒獅
- 所屬專輯:嶺南醒獅
- 歌曲原唱:陳輝權
- 填詞:雙喜明、王平
- 譜曲:陳輝權
《嶺南醒獅》是陳輝權演唱的歌曲,由雙喜明、王平作詞,陳輝權作曲,收錄於《嶺南醒獅》專輯中。
醒獅不僅是嶺南文化的代表,更是一種中華民族精神的凝聚和追求,延續著這片土地上的文化血脈和民族精神。劇中,兩位舞獅少年面對愛恨情仇、家國大義不同人生執擇時的自我覺醒與蛻變,三元里人民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一幕幕盪氣迴腸史詩般的故事展現了中華民族覺醒反抗從而獲得尊嚴和力量的過程,站在現代回望歷史,緊扣...
中山林家醒獅由舞獅和斗獅組成,其核心技藝是斗獅,是南派醒獅技藝和文化保存相對完整的一個傳承體系,在中山市內的林氏家族有序流傳超過百年,經歷五代人,存續狀況良好。文化特徵 斗獅,俗稱武獅、打仔獅、霸王獅,是嶺南地域獨特的一種文化現象。晚清至民國年間,中山沙溪的豪吐、象角、上亨、下澤、厚山,...
《嶺南醒獅》是由雙喜明、王平作詞,陳輝權作曲並演唱的歌曲,發行於2019年7月25日。2020年12月30日,該曲獲得第12屆華語金曲獎“粵語十大華語金曲”獎。歌曲歌詞 嗆嘀咚嗆咚嗆嗆嗆嗆 嗆嗆嘀咚嗆咚嗆咚咚咚咚嗆 銳意開闢壯大武功 樂韻醒獅血脈貫通 像那寶鑽璀璨叫俗世認同 動作鏗鏘意念正中 邁向高峰永沒告終 自...
獅舞(廣東醒獅),是融武術、舞蹈、音樂等為一體的漢族民俗文化,為廣東省佛山市、遂溪縣、廣州市申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醒獅,屬於中國獅舞中的南獅。歷史上由唐代宮廷獅子舞脫胎而來,五代十國之後,隨著中原移民的南遷,舞獅文化傳入嶺南地區。明代時,醒獅在廣東出現,起源於南海縣。現廣泛流行 於廣東...
傳承已有近百年歷史的寶安松崗“七星醒獅”,2009年被列入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並有望申報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松崗歷史源遠流長,是嶺南文化名鎮之一。因松崗地處珠三角地帶,物產豐富、商賈雲集。當地民眾在節假日慶典上,用木布或紙紮成獅子,敲鑼打鼓,翩翩起舞,慶祝豐收,表達喜悅,於是舞獅便作為...
醒獅屬於中國獅舞中的南獅,是一種地道的廣東省傳統民間舞蹈,是廣東舞苑中的一寶。傳統民俗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敲鑼打鼓,舞獅助慶。歷史上由唐代宮廷獅子舞脫胎而來,五代十國之後,隨著中原移民的南遷,舞獅文化傳入嶺南地區。簡介 “中國醒獅之鄉”——...
廣州市荔灣區嶺南街醒獅協會是2016年10月27日登記成立的社會團體。註冊地址 廣州市荔灣區中山八路周門街1號202房。業務範圍 本會的業務範圍: (一)反映會員訴求,維護會員權益; (二)搭建交流平台,加強信息溝通; (三)開展業務培訓,提供良好服務,按規定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委託以及購買服務等事項,醒獅習藝...
玉律醒獅舞於2020年4月列入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人民政府公布的光明區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傳承人名錄。玉律醒獅舞屬於中國獅舞中的南獅,是廣東一種地道的民間舞蹈。舞獅由唐代宮廷獅子舞脫胎而來,五代十國之後,隨著中原移民南遷,傳入嶺南地區。醒獅被認為是驅邪避害的表演,每逢節慶或有重大活動,必有醒獅...
《醒獅:獅舞祥瑞》是2023年南方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采中原之精粹,納四海之新風,嶺南文化孕育了繁花似錦的各類非遺。2021年,策劃出版了“粵雅小叢書”第1輯,包括廣東剪紙、香雲紗、茅龍筆、廣彩等,並積極推動其“走出去”,2022年,“粵雅小叢書”在海外發行了英文版,收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今年...
嶺南斗獅是發生在廣東的一種文化現象。主要源於一個事情,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鑼鼓喧天,一隻只生猛獅子仔奔走跳躍,時不時惹來陣陣喝彩。原來,呢個系“醒獅青少年傳承班”結業演出。10名學員學習10日,都舞到有板有眼,贏得唔少掌聲。現場有人議論:“有啲獅子做得好似嘎,金色毛,舞獅嘅人都著埋毛褲...
為了歡慶這一勝利,以後每逢年節吉慶,便舞著獸頭慶賀,這一風俗後發展成為一套程式完整的嶺南醒獅舞。舊時廣東各地都有“獅子會”教練舞獅和拳術。逢年過節上街表演,挨家逐戶去賀年、采青。一台獅子舞,一般是3人表演,1人舞獅頭,1人耍獅尾,1人扮睡佛。在鑼鼓聲中,表演獅子出洞、高台飲水、歡天喜地、過...
明德醒獅隊是中國的傳統民間藝術,分為南獅和北獅兩大風派。藝術概況 在中國醒獅代表著吉祥、喜慶和美好祝願。千百年來,每逢重大節日(如春節、中秋節、廟會)或有大喜事(如婚禮、生日),人們都會舞動醒獅,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祝願和追求。醒獅民間藝術在莞邑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人們喜舞獅以示吉慶,深受民眾喜愛,...
《舞動南方:南派醒獅》堪稱廣東省優秀的文化品牌,具有較高的閱讀和收藏價值。該系列圖書的編寫出版,對保護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傳承和弘揚嶺南文化,提升廣東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的意義。目錄 獅舞揚威 中國舞獅,源遠流長 從宮廷走入民間 在傳說中追溯獅舞身世 南獅北獅,各有千秋 乾隆皇欽點瑞獅之名 驅邪迎祥舞南獅 ...
鶴山獅藝在節奏分明的鼓點中和醒獅惟妙惟俏的表演中,展現出中華民族強大的精神力量,彰顯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魅力,是新時代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也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有力抓手,具有社會價值與藝術價值。同時鶴山獅藝植根於獨特的地域文化,盛行中國海內外,在嶺南獅舞歷史上具一定的地位,對研究...
《第六隻醒獅》是由廣州趣丸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備案的當代都市微短劇。劇情簡介 《第六隻醒獅》由廣州趣丸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出品,取景地為梅州平遠的寶善居、大佛寺等,講述了嶺南醒獅民俗傳承人劉家才的成長曆程,實現自我蛻變的勵志故事,展現了人們對美好愛情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嚮往,從小我走向大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
黃連勝在沿襲傳統舞獅的基礎上形成獨具風格的醒獅舞,開宗立派,被奉為上合地區醒獅舞祖師爺。新中國成立前黃連勝返鄉傳藝,教村民習武舞獅,1973年,上川黃連勝醒獅團成立。如今黃連勝醒獅團已發展出上合、河東、河西、開屏、臣田、鹽田、蚝業、樂群等8支隊伍。上川黃連勝醒獅舞以武術為基礎、嶺南獅藝為主體、...
舞南獅,舞獅的一種。南獅亦稱“醒獅”、“嶺南醒獅”。獅頭與一塊帶獅毛的獅被相連,蓋在舞獅尾者的身上。舞動時,重在獅頭的表演。獅頭大而且色彩斑斕,眼睛能眨,耳朵能動,甚至連呼吸時的神態都栩栩如生。一般由單頭獅子表演,沒有引獅員。以廣東等地區最具代表性,分為佛山獅和鶴山獅兩大派。佛山獅以...
“南獅”又稱“醒獅”,興起於清代乾隆年間,距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是富有南方風格的一種獅形,是嶺南地區流行的一項有代表性的民間傳統手工技藝。獅頭的品種豐富多樣,有文獅、武獅、麒麟獅、鷹獅等多種款式,名目繁多、形態各樣。廣州、佛山為醒獅扎作的主要生產地。與其他地方的獅頭相比,廣州獅頭突出了額頭和...
《南獅夢》(英文名:Dream of Dancing Lion)是一部以南方醒獅為題材的微電影,由新銳導演曹志鵬於2013年在佛山南海實地取景拍攝,集武術、競技、文化、風俗、親情、勵志於一身的故事。《南獅夢》將嶺南醒獅文化首次以微電影形式推上國區域網路絡各大視頻門戶。受到國內觀眾熱捧的影響,影片播出不久,在海外多個國家引發...
2018年10月13日,在佛山陶文化·旅遊商品設計大賽中,《HEA醒獅文創系列》獲得特等獎、最佳人氣獎與最具商業潛力獎。2018年,10月龍獅文化 x 可口可樂收藏,推出跨界收藏巡迴展覽--佛山站。2019年1月,龍獅文創館開業,坐落於歷史文化氣息厚重的佛山嶺南天地。文創館收藏並展出300隻獅頭形態各異、各不相同。作為HEA...
李榮仔考取了省級、國家級教練裁判證後,對比賽要求的難度動作信手拈來,他十分注重把比賽競技的技巧注入到自己的醒獅團里。從此之後,他的醒獅團在廣東省的各種比賽中嶄露頭角。2004年11月參加廣西柳州舉辦兩廣獅王大賽獲集體金獎;2005年3月參加海南嶺南獅王爭霸賽摘得冠軍;同年5月參加黃飛鴻杯國際龍獅大賽獲優勝獎...
廣州市鴉崗龍獅體育會成立於2020年,由鴉崗南聯國術龍獅團和鴉崗青年龍獅團組成,隊員全是鴉崗本地的青少年,年齡小的只有15歲,大的不超過30歲以下。所獲榮譽 廣州市白雲區第八屆醒獅大賽少年組第一名、青年組第一名以及“至尊獅王”稱號、 2020年嶺南醒獅文化交流活動(黃飛鴻中聯站)獅霸獎、2020廣州龍獅文化“...
2022年7月5日,華南師範大學在“中國醒獅之鄉”遂溪舉行教學研究基地授牌儀式,許海龍出席並帶領騰藝醒獅團表演。2022年12月16日,作為大陸青年代表參加由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主辦的第九屆台灣青年嶺南行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探尋營活動。2023年9月,非遺傳承人許海龍受邀到西藏進行公益培訓 2023年11月,由廣州市文化...
其中,南獅流派中,嶺南獅舞發展蓬勃,其盛行的獅舞種類就有十多種。比較知名的如佛山醒獅、鶴山獅、東莞獅、梅州仔獅、大埔金獅、梅縣獅子、梅州席獅、潮汕虎獅、粵北青蛙獅、連州瑤族木獅舞、連山壯族木貓獅等。其中,醒獅舞保有南獅的基本風格,是南派獅舞的一個重要分支。醒獅又分為三星獅和七星獅兩種。三星獅的...
新春嶺南醒獅民俗文化節 新春嶺南醒獅民俗文化節於每年的初一至初六舉辦。2024年2月3日,2024年番禺寶墨園新春嶺南醒獅民俗文化節正式開啟。在荔景湖打造“龍騰獅躍賀新春”山水實景龍獅特技展演,以園林古建、高山流水、古韻石橋等風景為舞台背景,打造了面積約400平方米,長近30米的水上弧形超大舞台,包括雄獅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