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頭扎作的技藝是隨著舞獅傳統應運而生的。舞獅是我國的一種歷史久遠,且具有民族傳統風格的民間活動。千百年,象徵著平安、歡樂、吉祥的舞獅活動一直為人們所喜愛。老百姓以舞獅的方式表達歡樂的心情,以及追求幸福生活,祈望吉祥平安的美好心愿。獅子有南獅、北獅之分。與北獅相比,南獅造型誇張浪漫,威武雄壯,形神兼備。“南獅”又稱“醒獅”,興起於清代乾隆年間,距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是富有南方風格的一種獅形,是嶺南地區流行的一項有代表性的民間傳統手工技藝。
獅頭的品種豐富多樣,有文獅、武獅、麒麟獅、鷹獅等多種款式,名目繁多、形態各樣。廣州、佛山為醒獅扎作的主要生產地。與其他地方的獅頭相比,廣州獅頭突出了額頭和雙頰的飽滿度,使其顯得更有霸氣。廣州獅頭的形狀特點為額高而窄,眼大而能轉動,口闊帶笑,背寬鼻塌、面頰飽滿,牙齒能隱能露。獅頭主要由用竹篾和紗紙紮制而成,塗上各種的顏色。舞動時,獅耳、獅眼和獅口皆能活動,栩栩如生。形象取材於歷史人物,一般以黃、紅、黑色為主。黃色代表劉備、紅色代表關公、黑色代表張飛。獅頭強調造型和色彩,用鮮艷、對比強烈的顏色製造誇張、變形的效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獅頭
- 類型:民間傳統手工技藝
- 流行地區:嶺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