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域上來說,嶺南文化大體分為廣東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塊,主要以屬於廣東文化的廣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為主體融匯貫通,但又各自具有獨立的風格、精神而區別於南方文化。在政治、哲學、學術、藝術、經濟、工藝和生活等方面全面發展,至晚清達到了高峰時期。到了近代,嶺南得風氣之先,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津梁,多種文化思潮交錯而織成絢麗多彩的畫面,成為中國政治、思想、文化革命和發展的先導。從洪秀全的金田起義、康梁變法、何子淵的教育革新再到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嶺南文化始終是中國近現代政治革命的重要代表和領導力量。這段時期,嶺南文化的精神實質是戰鬥、革命和革新精神。 廣東省評出粵菜、粵劇、廣東音樂、廣東鑊耳屋、黃埔軍校舊址、端硯、開平碉樓、廣交會、孫中山、六祖惠能等嶺南文化的十大名片。
嶺南文化十大名片介紹,嶺南文化十大名片,粵菜,粵劇,廣東音樂,廣東鑊耳屋,黃埔軍校舊址,端硯,開平碉樓,廣交會,孫中山,六祖惠能,“嶺南文化十大名片”提名名單,陳家祠,南越國遺址,南海I號,嶺南畫派,石灣陶藝,潮州功夫茶,客家圍龍屋,廣東涼茶,粵繡,康梁(康有為、梁啓超),
嶺南文化十大名片介紹
為進一步深入整理、挖掘、打造具有嶺南特點的文化名片,更好地開發利用廣東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大力提升廣東文化形象,推動嶺南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由廣東省宣傳部組織開展的“嶺南文化十大名片”評選活動,歷時10個多月,經過廣泛的網路投票、社會公示和多次專家論證,日前已評出“嶺南文化十大名片”名單及提名名單。
嶺南文化十大名片
粵菜
是嶺南文化圈的廣州菜、潮州菜和客家菜的總稱,為中國四大菜系中頗具特色的地方菜系,以特有的菜式和韻味,獨樹一幟。吃在廣東既體現了廣東人獨特的生活方式,又體現了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粵菜是廣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並已經發展成為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
粵劇
廣東地方戲曲主要劇種之一,是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有“南國紅豆”、嶺南文化瑰寶的美譽。2006年5月20日粵劇名列於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廣東音樂
廣東音樂應嶺南經濟開放、中西文化交流、民主革命新風,承中原、本土文化傳統,吸外地音樂文化之營養,納西方音樂之精華的嶺南音樂文化歷史積澱的結果,同時也把廣東人的強壯、硬朗和樂觀性格,在音樂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廣東鑊耳屋
鑊耳屋是嶺南傳統民居的代表,多用青磚、石柱、石板砌成,外牆壁均有花鳥圖案。因其山牆狀似鑊耳,故稱”鑊耳屋”。粵北客家等地稱為“雲牆”或者是“茶壺環”。鑊,是古時的一種大鍋,鑊耳屋,因此亦稱“鍋耳屋”。據說鑊耳狀的建築防火和通風性能良好:火災時,高聳的山牆可阻止火勢的蔓延和侵入;微風吹動時,山牆可擋風入巷道,進而通過門、窗流入屋內。鑊耳屋是嶺南傳統民居的典型代表,以廣府風格的民居建築為主要代表,因其在屋的兩邊牆上築起兩個像鑊耳一樣的擋風牆而得名。在明清時期的廣府民居中,一般是出過高官的村落,才有資格在屋頂豎起鑊耳封火山牆。鑊耳屋象徵著官帽兩耳,具“獨占鰲頭”之意,唯有功名的鄉紳方能採用,也是家境殷實的象徵。明清兩代,只要是發了財的村民,都會建造一所鑊耳屋以顯示其富有與氣派。
黃埔軍校舊址
黃埔軍校,正式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是1924年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軍校原址設於廣州市黃埔長洲島,故稱“黃埔軍校”。軍校採用軍事與政治並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針,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廣大黃埔師生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鬥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端硯
端硯,產自肇慶,肇慶古稱端州,故而稱端硯。居中國四大名硯之首,歷史悠久,石質優良,雕刻精美,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具有呵氣可研墨、發墨不損毫、冬天不結凍的特色。端硯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收藏價值和人文價值,揚名於唐,興於宋,精於明、清,振興於當代。2006年5月20日,端硯製作技藝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至此,有著一千三百多年歷史的文房重寶端硯,進入了史上最輝煌的發展時期。
開平碉樓
開平碉樓錯落分布在整個廣東省開平市境內,據統計,現存1883座,而在鼎盛時期有3000多座。它們以其獨一無二的特性開創了中國鄉土建築的一個類型——碉樓。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它是中國華工史、華僑史和當時的社會、自然狀況結合的產物,獨具特色。開平碉樓風格多樣,有典型的古希臘、古羅馬和伊斯蘭教等西方建築特點,融哥德式、洛可可式、巴洛克式等風格於一體,又帶上強烈的中國傳統建築特色,可謂中西合璧、土洋結合、隨心所欲、無拘無束,為開平帶來一種獨特的社會人文景觀。2007年8月,“開平碉樓與村落”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批准加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廣東省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廣交會
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又稱廣交會,創辦於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是中國目前歷史最久、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且分布國別地區最廣、成交效果最好、信譽最佳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商雲集廣州,互通商情,增進友誼,素有“中國第一展”之稱。廣州是中國海上絲路的始發地之一,是中國與世界連線的重要樞紐,廣交會是新中國開闢出的一條對外交往通道。廣東是商貿文化的一個代表,改革開放後,廣交會是我國走向世界的重要視窗,也是中國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舞台。它不僅僅是一個做生意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它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樑。
孫中山
孫中山是中山人,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首舉反君主專制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帝制”,1905年組織中國同盟會,發動武裝起義,領導了震驚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歷史上延續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專制統治,開創了中國民主革命風起雲湧的歷史新篇章,是中國現代化的先驅。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是世紀中國三大偉人之一。
六祖惠能
“嶺南文化十大名片”提名名單
陳家祠
陳家祠建於1894年,原稱“陳氏書院”,但實際上也是廣東七十二縣陳姓合族宗祠,是典型的南方宗祠式建築。陳家祠裡面的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壁畫和銅鐵鑄,更是巧奪天工,與雄偉的建築混成一體,不愧為嶺南民間工藝的經典之作,當年郭沫若賦詩盛讚“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1959年,廣東民間工藝館成立於陳家祠。1994年更名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整個陳家祠堪稱詩、畫、樂、文匯集之所,可以集中欣賞到廣東最著名的民間工藝精品。
南越國遺址
南越國遺址包括南越王墓、南越國宮署和南越國水關等遺址。這些文化遺址表明,當年南越國王趙佗對推動中原文化與本土文化結合,平水土,殖五穀,立制度,崇教化,美風俗,使民族文化在嶺南得以延續、提升,發揚光大,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南海I號
南海一號是一艘南宋時期的木質古沉船,沉沒於陽江市東平港以南約20海里處。1987年在廣東陽江海域發現。是目前國內發現的第一個沉船遺址,也是迄今發現的世界海上考古文物中,實體最大、年代最早、文物最多、內涵最豐富的宋代沉船,被譽為“海上敦煌”,是廣東海洋文化的一個標誌性文物。
嶺南畫派
嶺南畫派是在西方藝術思潮的衝擊下,近代中國藝術革新運動中逐步形成的。19世紀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衝破頑固守舊勢力的禁錮,積極創辦和推廣新式學堂,不僅培育了一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社會精英,而且還催生了“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嶺南畫派,給嶺南文化注入了勃勃生機,並為辛亥革命積蓄了巨大能量。所以,該畫派又是海上畫派之後崛起的最成體系、影響最大的一個畫派。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為畫派創始人。“兩高一陳”被後世稱為“嶺南三傑”。嶺南畫派繪畫思想有著重要的理論拓荒的意義。他們對中國傳統繪畫之弊端的批判,對外國繪畫的汲取;他們堅定的藝術革命的態度;他們關於繪畫功能、創作、風格流派論的創見,以及他們關於建立新國畫乃至領導世界藝壇的追求等,都是20世紀中國繪畫領域的十分寶貴的思想資源。
石灣陶藝
佛山石灣藝術陶瓷是中國傳統藝術的一朵奇葩,其獨特風格,歷來受社會的歡迎和珍愛,“石灣公仔”更是名揚中外。藝術陶瓷品種繁多,分為人物、動物、器皿、微塑及園林琉璃等。陶塑人物、動物栩栩如生,妙趣傳神,微塑以小見大,雅趣自然,器物千姿百態,異彩紛呈。石灣陶藝以古樸、傳神、典雅、渾厚的藝術效果和地方特色而享譽盛名,成為中國陶瓷文化的突出代表。
潮州功夫茶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早在唐代已經有工夫茶,後來中原移民把它帶到閩、潮一帶,逐漸形成一套獨特的茶道。品嘗工夫茶是一項極精緻的藝術享受,是中國茶文化在日常生活的生動寫照。以茶會友,品茶論道,修心養性,逍遙自得,乃工夫茶的至高境界。
客家圍龍屋
客家人聚居的地方,號稱“有村必有圍,無圍不成村”。圍龍屋始於唐宋,盛行於明清,是中國五大民居特色建築之一,其中尤以圍龍式圍屋、城堡式圍樓和四角樓最具地方特色。圍龍屋的設計特點是以南北子午線為中軸,東西兩邊對稱,前低後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後的“圍龍”組合成一個整體,裡面居住著幾十人,上百人,乃至幾百人。從前客家人在窮山惡水中求存,養成了一種團結、互助、堅忍、頑強、吃苦耐勞的性格,圍龍屋便是客家精神的典型象徵。
廣東涼茶
涼茶是嶺南人民根據本地的氣候、水土特性,在長期預防疾病與保健的過程中以中醫養生理論為指導,以中草藥為基礎,研製總結出的一類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的飲料總稱。涼茶涼而不寒,清熱而不傷脾胃,四季皆宜,無病時可防病,有病時能治病,秋冬防秋燥、春夏去暑濕。廣東涼茶是嶺南中醫藥文化的代表,其獨特深厚的文化內涵使其具有持久的擴張力,這是世界上任何飲料都無法比擬的優勢。
粵繡
粵繡包括以廣州市為中心和南海、順德、番禺等地的廣繡,以潮州市為主暨汕頭、潮安、澄海等地的潮繡,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粵繡創始於少數民族,明朝中後期形成特色。潮繡有強烈的地方文化色彩,構圖飽滿均衡,針法繁多,紋理清晰,金銀線鑲,托地墊高,色彩濃艷,裝飾性強,尤以富有浮雕效果的墊高繡法獨異於其它繡法,此外,以金碧、粗獷、雄渾的墊凸浮雕效果的釘金繡也尤為人所矚目,宜於廟堂會所裝飾和喜慶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