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嵐影刺
- 外文名:Lanyingci
- 出處:紅色警戒3:日冕
- 部署設施:神機營
關鍵特性,背景故事,戰場摘要,嵐起影隨,無形刺殺,泅渡突襲,滲透破壞,遊戲特性,基本數據,特殊能力,
關鍵特性
甲乾-玖柒“嵐影”單兵作戰系統
模組化長程狙擊步槍(搭載彈道計算機)
電磁狙擊槍(整合輔助射擊瞄具)
輕型外骨骼(加裝單層陶瓷插板)
光學匿蹤系統
泅渡輔助設備
小型高密度超導電池組×4
多波段紅外偽裝套裝
數套特種作戰器材
背景故事
作為人類文明中最大規模的集體行為之一,戰爭的內容遠不止前線的鋼鐵與火焰——將成千上萬的人員、裝備、載具、食品、藥品、油料、彈藥經交通線源源不斷地運抵隨時變動的指定位置並建立相應的後勤保障系統需要消耗龐大的資源成本與管理成本,其中的關鍵信息則應嚴格保密以免被對方針對;然而正因如此,對這一過程進行刺探與破壞也便成為了在主戰場之外的另一種取勝手段。
潛入、偵察、殺死馱獸、破壞橋樑、縱火,如此諸多不勝枚舉,兵者詭道在這一方面同樣體現得淋漓盡致;而隨著戰爭具體形態的演變,這些古老的非常規作戰方式也與時俱進,在現代科技與軍事思想的指導下完成了進化:徒步滲透、遠程偵察、情報竊取,截斷交通線路、破壞重要設施、刺殺關鍵人物,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畢竟——“戰爭允許一切手段”。
大眾一般將這些任務歸類為特殊作戰或特種作戰;而隨著戰略戰術本身的進化,執行這些特殊作戰任務的單位也根據專業化需求逐漸定型,並在世界範圍內普及開來。公認的第一支現代特種部隊是在德意志地區內戰期間,由聯合王國組建的“第一空降特勤團”;再往前追溯的話,太平洋戰爭期間神州海軍陸戰隊的“兩棲特別哨探營”、歐戰時期凱撒國陸軍的“暴風突擊隊”均或多或少可稱之為特種部隊的原型。
按神州兵部的定義,在現代,特種部隊指的是經由專門選拔與組織訓練、採用非常規戰術執行任務的部隊,行動涵蓋範疇通常包括:突襲破壞、滲透偵察、情報竊取、斬首行動、心理戰、反間諜等等;理所當然地,神州戰爭序列中有他們的一席之地。
神州的特種部隊指揮架構包括陸軍特別行動司令部、海軍特別行動司令部、空軍特別行動司令部、天軍特別行動司令部,及三軍都督府直屬的聯合特別行動司令部。這些單位相互獨立,各自負責按對應軍種需求進行特化訓練的部分特種部隊的組織工作,並具備保障其作戰的能力;而直屬於三軍都督府的單位自然是其中精銳——聯合特別行動司令部下轄三支特戰大隊,以及戰情中隊、氣象中隊、醫療中隊、技戰中隊、特別航空中隊、特別快艇中隊等一系列保障單位,還負責其專屬特戰學院的訓練管理工作。
相比起會寧機院設計的、更側重正面作戰且需要考慮造價與維護成本的“龍炎”,滬蘇聯工本次構想的兩型外骨骼系統更具特色。除了正在開發階段的特種部隊專用型號,他們還計畫設計一種更加先進的高級重型外骨骼,或者說是“動力鎧”;不過這也只是預想而已,因為滬蘇聯工此時還要保證其它兵器項目的進行,無法在此基礎上同時實現兩型外骨骼系統的並行開發——科工領域上游的爆點通常意味著下游整個體系的活躍期,此前包括長續航外骨骼、電磁武器小型化等多個技術奇點的突破讓系統內的大部分集團單位都忙得不可開交。
不過,和相對獨立的會寧機院不同,規模龐大且綜合性更高的滬蘇聯工擁有完備的裝備研發體系,企業間的內部交流比之令研究院頭疼的各種官方聯絡自然要方便一些,工程人員也更熟悉自家企業其餘的子項目;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項目的研發速度。
談及裝備本身,由於其將成為特殊作戰單位的專用器材,這型預計裝配量相對較少的外骨骼可以在性能與成本上少做些取捨,也更有必要套用一些全新的技術;功能方面,除了不可或缺的高效泅渡能力以外,滬蘇聯工的專項研發團隊還計畫搭載一些特殊用途的設備以協助特種部隊執行任務。
特戰外骨骼所配套的武器系統也更加繁雜。由於特種部隊任務的多樣性,該型外骨骼系統擁有不錯的槍械兼容能力;而在其允許裝備的槍械清單上,除卻神州陸海空天四軍已列裝的各型槍械,最具標誌性的武器當屬格致工業第陸基地專門按特戰需求開發的“銃步狙電-玖柒”長程電磁狙擊步槍。考慮到配屬給龍炎系統的“銃步自電-玖肆”電磁半自動步槍其實有著相當不錯的彈道性能,設計者便在沿用部分主體結構的基礎上大幅增加導軌長度,以此加長彈丸的加速時間,從而使後坐力傳遞過程更加平穩,並且進行了額外的諸多改進;根據理論計算,此型槍械發射的特製長程彈丸初速將超過四倍聲速,且彈丸在飛行距離達到一千丈(3200 m)時的速度仍可超過聲速、並維持低於一角分(0.94 MOA)的射擊散布。
此型電磁狙擊步槍雖然技術指標非常亮眼,但在軍方的嚴酷測試中,其表現令人大失所望:位於熱帶與寒帶的武器測試場在可靠性測試後直接給出了不合格的評價,相對穩定的室內試驗中所測得的故障率也遠遠大於預期。時值裝備年檢期間,作為典型案例,印著巨大“駁回”紅戳的報告封面就這樣登上了內部刊物的頭版——客觀來看,這為該類裝備的後續研發進程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數個季度後的會議上對宣傳部門這種不顧後果的行為進行了批評,並禁止相關出版社在新裝備的預備試驗期接受或發布類似稿件。
總之,隨著這次“單兵裝備研發歷程中史無前例的失敗”,“銃步狙電-玖柒”的風評被徹底破壞了。即便格工第陸基地在此後對其進行了諸多的改進和調整,但“不堪用”的惡名早已根植於廣大官兵心中;他們往往帶著有色眼鏡看待這一裝備系列,改進型號出現的合理範圍內的偶發故障也會被以訛傳訛。這件事情的最終結果是,在實際訓練與作戰過程中,士兵們寧可選擇舊型的狙擊步槍,也不願使用這型重金研發的先進步槍。
糟糕的風評與傳言導致了更糟糕的後果,特種部隊的士兵們對於電磁狙擊步槍的不信任愈發強烈,甚至有逐步擴散到其他所有先進步兵武器上的趨勢;激進者們聲稱:“這些槍的故障率至少是從前自動步槍的四倍,真打起仗來,我們沒有四條命去賭它會不會掉鏈子,我們又不是有戰車掩護的機械化步兵,我們一旦出手,一丁點反悔的機會都沒有。”按他們的說法,若非實際使用手感尚可,他們甚至想將標準的電磁半自動步槍也一同拒之門外。
格工第陸基地的研發團隊主管非常理解這些特種部隊士兵們謹小慎微的心態,作為恢復這一型號槍械風評的最後嘗試,為了不留下遺憾,他決定親自前往部隊進行情況說明並聽取意見。在虛心接受了眾多批評與抱怨後,主管於部門大會上向廣大特戰官兵公開致歉,並立下軍令狀,一定以更加嚴格的品控措施與實地檢測方案,確保新型電磁槍械最終成品在極端條件下的運作可靠性。真誠的態度與合理的舉措勉強平息了士兵們的忿意與不滿,由此,“銃步狙電-玖柒”的命運得以挽回,在經過數年的改進與高標準的測試後才重新進入部佇列裝。
而在當時,隨著爭執落下帷幕,與之有關的新聞與訊息在隨後一併放出;此事在神州國內也掀起了一陣漣漪,網路上的許多好事者笑稱此型號為電動玩具槍,甚至將之與歐戰期間法蘭西共和國提供給伊甸尼亞遠征軍的.30口徑型紹沙M1885型輕機槍相提並論。
特別行動司令部在時長半月有餘的整個過程中對外保持了相當程度的沉默,但實際上,早在研發團隊主管結束“實地調研”踏上返程的當天,特戰司令部便向兵裝總府遞交了本次事件的相關報告;其中對事件進行了詳盡說明,陳述了引發問題的數個原因。除卻宣傳部門的問題外,報告中還指出,無論是研發部門還是作戰部門,都不可被當前軍事科研成果四處開花、新裝備紛紛立項的表象迷惑;尤其此前曾因歷史原因長期受限的陸軍研發團隊與科工集團,更應對此保持警惕。
“做兵工的,一定要腳踏實地,華而不實是最要不得的。遞交給試驗場進行原形驗收的產品是給這個型號定調的東西,怎么也不該是個半成品。”前來旁聽報告的試驗場負責人如是說,“集團的軍部司械們每次送檢都會帶來一大串技術指標,但負責查驗的軍官其實不太在乎這些理論數據;一件裝備,如果士兵們在上手後普遍對其不滿,那基本就只有淘汰一條路。”
電磁狙擊步槍的樣品交付進行測試的日期要稍早於外骨骼進行測試,因此滬蘇聯工在成品被發往試驗場前便得知了電磁狙擊步槍遭遇的窘境,以及兵裝總府 “在電磁武器可靠性問題徹底解決前繼續使用傳統狙擊步槍”的最終批覆;有了前車之鑑,滬蘇聯工立刻暫停了交付測試流程,開始對當前成果進行補強。技術員們先是提高了公司預定的外骨骼樣品可靠性標準,又對其進行了二次調整,甚至不惜降低其它方面的性能也要優先確保可靠性。畢竟,就如那份與總參批覆一同公布的報告所言,無論一種裝備再怎么先進,得不到士兵認可就意味著得不到訂單;如果這套外骨骼也在試驗場上被當成“半成品”,那滬蘇聯工再怎么忙活著往裡塞新型科技也都是白費勁。
特戰外骨骼的設計要點包括穩定、可靠、匿蹤、強適應、長待機與特戰輔助,得益於此前各項目組的“八仙過海”,對不必要項目的修剪並未動搖其根基。
該型外骨骼系統的尺寸、質量與外形設計相較於“龍炎”要更加靈活與輕便;傳動系統經過特殊設計,低噪電機搭配靜音減震構型消除了傳統外骨骼行動時必定伴隨的噪音。同時,考慮到特種部隊需要在缺乏持續補給的情況下長時間執行任務,該型外骨骼配有四組安全超導電池,可滿足在低烈度情況下連續工作168個小時的能源消耗;全系統經過高等級防水處理並配置輔助浮力儲備,以滿足較惡劣水文條件下的泅渡任務需求。
得益於這般“精益求精”的態度,外骨骼本身得以在軍方的測試中順利通過,“建議在下一階段研發中套用先進技術成果”。而恰在此時,滬蘇聯工化學材料研究院(滬蘇化材)在一項意義非凡的項目上取得了跨越式的進步,此項目的技術結晶即為“可見光波段偽裝系統”。
早在七十年代初期,滬蘇聯工便和法蘭西共和國的羅納普朗克集團公司(Rhône-Poulenc S.A.)達成了合作協定,該次合作旨在共同開發一種“能真正欺騙肉眼與光學設備”的“隱形”偽裝技術。在那之後,著名的巴黎綜合理工學院(École Polytechnique)也派出了一個研究團隊加入其中,他們的研究方向是研發一種負折射率的材料,並將之實用化。
有關負折射率材料的理論最早是在三十年代末期由一位蘇聯物理學家提出,但這個反常識的猜想在當時並未受到重視;直至二十餘年後,德意志聯邦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的一個研究團隊注意到了這個塵封已久的有趣想法,並將之付諸於實踐;該團隊得到的結果是一種能在微波波段徹底隱形的材料,並由此引發了不少部門與學者的關注。
儘管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的初步成功與實際軍事套用之間仍有相當大的距離,但這一成功仍吸引到了萊茵協約先進裝備研究與開發部門的注意;他們對該項目表現出極大興趣,為後續項目提供的相應投資也隨之跟進。
此項技術後來被稱之為“變換光學”(Transformational Optics),並轉交羅納-普朗克公司進行深入研發。對這項技術持觀望態度的神州方面起初並沒有正面反應,直至上文所述的七十年代才最終擬訂與法國方面進行合作開發。二十年的研究成果便是如今已經實用化的負折射率材料,以及對應的變換光學技術體系。其中的相關細節屬於保密內容,不過這些軍事合作項目展開的背景仍值得一提。
七十年代,出於“限制某非洲東部地區大國對周邊影響力”這一實際需求,神州與萊茵協約——尤其是法國政府——在軍事與外交上展開了較為密切的合作,而“變換光學”就是其中一個較為重要的合作項目。不過,這些合作項目能因國際形勢而興起,也就會因國際形勢而走向破產。時間進入九十年代後,因神州的先進工業技術在世界市場上給萊茵協約成員國帶來的持續加大的競爭壓力,神州與萊茵協約的合作也走向破裂;大部分未能完成的合作軍事技術項目遭遇取消,“變換光學”則是其中僅存的碩果之一。
在技術套用領域,萊茵協約方面嘗試將此類技術與全息技術、電子擬態技術相結合併套用到裝甲車輛上,而神州軍方對這樣的想法並不感興趣——九十年代初,出於對合作夥伴成果的好奇,神州陸軍曾購入了兩輛法國地面武器工業集團(GIAT)的AMX-60主戰坦克特殊型號,以及兩輛CCTO“幻影”坦克試生產型;這兩款坦克雖然作戰定位截然不同,但都實驗性的搭載了綜合偽裝系統。
對於其所搭載的、綜合了變換光學、全息投影、電子擬態三大技術的偽裝系統,崇尚積極防禦而非消極防禦的神州陸軍對之毫無興致——因為這種綜合偽裝系統只有在車輛靜止或幾乎靜止時才能發揮有效作用,且系統本身過於複雜,難以在惡劣環境下保持可靠。
當然,變換光學並不是當時僅有能在裝甲車輛上套用的類似偽裝技術。在神州東海之濱的鄰國昇陽帝國就已經小批量裝備了一種被命名為“迅雷”的高通過性兩棲運輸車輛。其所套用的偽裝方式是基於柔性顯示屏的“探測成像偽裝技術”——在載具一側探測入射影像,然後通過另一側覆蓋車表的柔性顯示屏將之顯示出來;通過這種方式,“迅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周邊環境,或是粗略模仿其他小型載具的外形。
“探測成像偽裝技術”的效果總體上差強人意,不過神州軍方仍然不認可其在本國軍隊中的實用性;他們認為套用此種偽裝技術只能“糊弄”一下敵軍的舊式偵查衛星與只有簡易光學偵察設備的無人機,而在新型高解析度衛星與使用合成孔徑雷達的無人機面前則聊勝於無。何況,立體景象轉為平面成像的基本原理致使該類偽裝會在觀察者視角變化時令其發覺景觀有所失真,中近距離不難觀察到這種端倪,這更加制約了此種偽裝技術的實際使用。
故而,在負折射率材料研發成功之後,神州軍方便對之給予了不小的關注與支持;只可惜局限於當時的材料加工工藝,其廢品率始終居高不下,因而採購成本也極為高昂,難以大規模普及。但這也已經是喜人的進展了,滬蘇聯工隨即將此材料在許多設備器材上進行套用實驗,已經投入初步測試的特種部隊外骨骼系統自然也在其中;滬蘇化材本次的成功則標誌著柔性負折射率材料的定量生產已經成為可能,搭配相應塗料、結構材料設計與視錯覺美工,有望在理論上實現項目最初期望的“人員隱形”功能。
實際測試中,套用了變換光學技術的特種部隊外骨骼在與特製內襯搭配使用後,具備在靜止與低速移動情況下的優秀“隱形”能力,只使用包括肉眼在內各類光學設備的觀察者即使在近距離也只能看到一團稀薄且模糊的人體輪廓,輪廓向周圍則漸變為實際背景景象,觀感上“猶如一團極薄的霧氣”。這種偽裝在更遠一些的距離上效果尤為明顯,人類的大腦會自然忽視這些“常見”現象,致使觀察者甚至無法察覺幾百步外裝備了此型外骨骼的士兵——即使這個士兵處於站姿而非臥姿也是如此。
當然,在現代戰爭中,各類常用先進偵測手段所涵蓋的電磁波長早已超越可見光的限制;因此,在隱身設計上,研發團隊也必須採取針對性的手段,例如嘗試將諸如紅外偽裝技術在內的其它偽裝技術一併整合其上。滬蘇聯工方面的努力成果便是一種適合泅渡並具備紅外偽裝的外骨骼“內襯”;雖也名曰內襯,但這一部分實際上是作為一種緊身外衣,由著裝者在進入外骨骼前預先貼身穿著的。
配備以上技術成果的最終成品在不久之後下發給各軍種所屬的特種部隊進行實地測評,並獲得認可。在那之後,接受了小幅度調整與修改的特種部隊外骨骼系統正式定型,並因其獨特的偽裝效果而被命名為“嵐影”,取“山巒之間的薄霧陰影”之意。由於外骨骼自帶的光學偽裝效果能在精銳士兵的使用下能夠達成意想不到的效果,士兵們往往把穿戴這種外骨骼的傢伙調侃為真正的刺客,該型外骨骼的使用者們也便有了“嵐影刺”這樣約定俗成的稱呼。
比之產量較大的“龍炎”和“鐵衛”,“嵐影”的生產標準更為嚴苛;其所需負折射率材料的生產成本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極為高昂,故而其在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九年的兩年中數次訂單總採購量也不超過兩千具。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戰爭兵器與技術手段的疊代,人體肌肉力量在戰鬥中的重要性愈發降低;畢竟,機體生理功能的高低差別越來越難以大幅度影響高技術裝備的戰力發揮。而在機動建設技術的協助下,作戰中對純粹徒步行動的需求越來越低;即使是神州軍隊中的步兵分隊,大多數情況下也是乘車作戰,對體能有著極高要求的長距離徒步行軍和戰場內大範圍徒步機動不再是作訓模擬的重點。故而,在軍事科學發展、社會思潮開放等多個因素的影響下,自五十年代起,便有愈來愈多的女性加入神州軍隊;從後勤保障單位到諸如無人機操作員的二線作戰單位,她們的身影愈發活躍於神州的軍隊之中。
時間來到世紀末,隨著外骨骼作戰系統的列裝,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力量與體能差距在軍事方面被徹底拉平了。在外骨骼系統大規模列裝後的數次演習和模擬對抗過程中,通過對裝備了外骨骼的數千名作戰單位進行統計,神州幕僚總府發現:對外骨骼部隊來說,技戰術水平已經取代體能,在作戰水平的眾多影響因素中占據決定性地位;於是在一九九八年,關於取消對一線作戰人員性別限制的通知正式下發。僅當年,即有超過數千名女性士兵與軍官加入一線作戰單位,其中不乏進入特種部隊服役的優秀戰士。
在其後不久爆發的戰爭中,神州特種部隊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在數次關鍵戰役里為主戰部隊提供了有力支援;而在那些倚靠著陸海空天多重支援手段的特種部隊門當中,身著先進外骨骼投入作戰的“嵐影刺”們,則是敵軍巡邏隊與縱深警戒部隊揮之不去的噩夢。
戰場摘要
嵐起影隨
嵐影刺們可以依靠外骨骼系統的偽裝能力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只有專門的偵測單位才能察覺他們的行動;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情況下他們會放緩腳步以確保偽裝效果最佳化。
無形刺殺
泅渡突襲
滲透破壞
在執行滲透任務時,嵐影刺們會攜帶神州國家偵查緝事司研發的特種器材組合包,可對制式或非制式敵軍建築物造成重大影響:譬如切斷敵軍前線基地的供電、駭入作戰指揮系統以竊取敵軍戰場情報、甚至挖出某些關鍵建築內隱藏的致命情報。
遊戲特性
基本數據
科技需求:十方乾坤(T2)
建造花費:850
建造時間:10秒
特殊能力
光學偽裝:啟動光學偽裝系統,進入隱形狀態,生效時移動速度下降且無法攻擊。
持續時間:20s
冷卻時間:60s
接近敵對斥候單位也會解除偽裝。
嵐影刺是兩棲單位,且可以進入敵對建築物造成各種負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