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鉉

崔鉉(生卒年不詳),字台碩,博州(今山東聊城)人,唐朝宰相,義成軍節度使崔元略之子。

崔鉉出身於博陵崔氏大房,進士及第,早年曾歷任荊南掌書記、左拾遺、知制誥、翰林學士承旨、戶部侍郎等職。

會昌三年(843年),崔鉉以中書侍郎之職拜相,因與李德裕不睦,被罷為陝虢觀察使。大中三年(849年),再次拜相,大中五年(851年),党項入寇,崔鉉為獨自執政,趁機擠走宰相白敏中,命其征討党項。不久,升任右僕射,封博陵縣公。

大中九年(855年),崔鉉罷相改任淮南節度使,兼檢校司徒,進爵魏國公,唐宣宗在崔鉉赴任時親自送行並賦詩一首表示對他執政七年成績的認可,鹹通年間,改任荊南節度使,並在就任後平定了龐勛起義。最後在任上去世。

基本介紹

  • 本名:崔鉉
  • 字號:字台碩
  • 出生地:博州
  • 出生時間:不詳
  • 去世時間:不詳
  • 主要作品:《詠架上鷹》
  • 官職:左僕射、同平章事
  • 爵位:博陵郡公→魏國公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擔任宰相,出居淮南,移鎮江陵,主要成就,軼事典故,前程萬里,炙手可熱,人物評價,個人作品,家庭成員,父親,兒子,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崔鉉早年考中進士,進入藩鎮幕府,歷任荊南掌書記、西蜀掌書記、左拾遺、司勛員外郎知制誥翰林學士(後加承旨)、戶部侍郎。他曾針對唐武宗喜好蹴踘角牴的行為,上表勸諫,得到武宗褒獎。

擔任宰相

會昌三年(843年),唐武宗任命崔鉉為宰相,授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又兼任戶部尚書。會昌五年(845年),崔鉉因與李德裕不和,被免去宰相之職,外放為陝虢觀察使
會昌六年(846年),唐宣宗繼位,任命崔鉉為檢校兵部尚書河中節度使、河中尹,封博陵縣開國子。大中三年(849年),崔鉉被召拜為御史大夫,不久再次拜相,擔任正議大夫、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大中五年(851年),党項入寇。崔鉉欲獨掌相權,便趁機排擠右僕射白敏中,建議派大臣前去鎮撫。唐宣宗遂將白敏中外放,讓他征討党項。不久,崔鉉升任金紫光祿大夫尚書左僕射門下侍郎、弘文館大學士,進封博陵縣開國公。

出居淮南

大中九年(855年),崔鉉被罷為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加檢校司徒,進封魏國公。唐宣宗親自在太液亭餞行,並賜詩一首,稱他“七載秉鈞調四序”,對他執政七年間的政績表示認可。
大中十二年(858年),宣州都將康全泰發動兵變,驅逐觀察使鄭薰。唐宣宗命崔鉉兼任宣歙觀察使,讓他征討叛軍。同年十月,崔鉉收復宣州,斬殺康全泰等人。宣宗加封他為檢校司空,但卻免去其兼任的觀察使之職。

移鎮江陵

鹹通元年(860年),崔鉉擔任山南東道節度使,後改任荊南節度使,出鎮江陵。
鹹通九年(868年),徐州戍將龐勛在桂林發動叛亂,率戍卒北返中原,沿途大肆劫掠。崔鉉召集兵馬,扼守江湘要害,想要盡擒叛軍。龐勛得知後,不敢進入荊南境內,只得改道江西淮右
崔鉉最終在江陵去世,但具體時間不詳。

主要成就

崔鉉在武宗、宣宗年間兩次拜相,曾命學士崔瑑、薛逢編撰《續會要》四十卷,續編德宗到宣宗年間的史事。後以使相出鎮淮南,又討平康全泰叛亂,收復被叛軍占據的宣州。龐勛之亂時,他擔任荊南節度使,派軍扼守江湘要害,使得叛軍不敢入境。

軼事典故

前程萬里

崔鉉幼年時曾隨父親崔元略去拜訪韓滉,很得韓滉的喜愛。崔元略道:“這孩子近來在詩道上進步很大。”韓滉便指著架上的鷹,讓韓滉賦詩歌詠。崔鉉接過紙筆,當即便作詩一首:“天邊心性架頭身,欲擬飛騰未有因。萬里碧霄終一去,不知誰是解絛人。”韓滉嘆道:“這孩子可以說是前程萬里啊!”後來,崔鉉果然進士及第,出將入相

炙手可熱

崔鉉擔任宰相時,任用親信鄭魯、楊紹復、段瑰、薛蒙等人參與議政,權盛一時。京師有諺語流傳:“鄭楊段薛,炙手可熱;欲得命通(指命運亨通),魯紹瑰蒙。”唐宣宗對此也有所耳聞,將這十六個字題在屏風上。鄭魯時任刑部侍郎,崔鉉想引薦為宰相,但宣宗卻將其外放為河南尹。後來,宣宗對崔鉉道:“鄭魯被外放了,朝中事情還是你說了算嗎?”崔鉉惶恐請罪。

人物評價

韓滉:此兒可謂前程萬里也。
李忱:崔鉉瑞玉凝姿,春林發秀,貞諒實德,謙虛葆光。沖用既臻於化源,達實每宏於理本,擅松桂後凋之色,勁節自高;含金石希代之音,正聲特異。

個人作品

全唐詩》收錄有崔鉉的詩作兩首:《詠架上鷹》、《進宣宗收復河湟詩》。

家庭成員

父親

崔元略,進士出身,歷任京兆尹戶部侍郎、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東都留守、義成軍節度使等職,追贈尚書左僕射

兒子

崔鉉有四子:崔沆、崔汀、崔潭、崔沂。崔沆曾在唐僖宗年間拜相,官至禮部侍郎、同平章事,黃巢之亂時遇害。崔沂則歷仕唐朝後梁後唐三朝,官至尚書左丞太子少保

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三·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列傳第八十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