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岳歸堂已刻詩選
- 作者:譚元春
- 創作年代:明代
- 類別:詩文別集
版本信息
作品目錄
- 1.卷一
- 2.卷二
- 3.卷三
- 4.卷四
- 5.卷五
- 6.卷六
- 7.卷七
- 8.卷八
- 9.卷九
《岳歸堂已刻詩選》是明·譚元春編著的一部詩文別集。版本信息本書為張澤刻譚友夏合集。1作品目錄1.卷一2.卷二3.卷三4.卷四5.卷五6.卷六7.卷七8.卷八9.卷九1...
譚友夏是明末著名的文人,死後留有許多文章詩詞。他生前即已刊刻了一部詩集,名為《岳歸堂集》,以後又陸續集結了一些,如《岳歸堂新詩》,《鵠灣文草》、《岳歸堂已刻詩選》等。後來他的崇拜者張澤將這些內容合刻在一起,命名為《譚友夏合集》,廣行於世。譚元春是中國古代的著名作家和文學理論家,明末文學...
別集名。明譚元春(字友夏)作。二十三卷。明張澤編,明徐汧、張澤評。凡《岳歸堂新詩》五卷,《鵠灣文草》九卷,《岳歸堂已刻詩選》九卷。有明崇禎六年張澤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據以影印。別本十卷,為較早的本子,亦刻於崇禎間。民國間貝葉山房出版排印本,收入《中國文學珍本叢書》。1998...
作者簡介 譚元春(1586~1637),字友夏,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明天啟七年(1627)舉鄉試第一。與鐘惺同為競陵派創始人。反對復古,主張抒發性靈,但對公安派的文風不滿,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因此作品流於冷澀僻奧。有《岳歸堂新詩》《岳歸堂已刻詩選》《鵠灣文草》,後人編為《譚友夏合集》。
筏成。作者簡介 譚元春(1586~1637),字友夏,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明天啟七年(1627)舉鄉試第一。與鐘惺同為競陵派創始人。反對復古,主張抒發性靈,但對公安派的文風不滿,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因此作品流於冷澀僻奧。有《岳歸堂新詩》《岳歸堂已刻詩選》《鵠灣文草》,後人編為《譚友夏合集》。
作者簡介 譚元春(1586~1637),字友夏,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明天啟七年(1627)舉鄉試第一。與鐘惺同為競陵派創始人。反對復古,主張抒發性靈,但對公安派的文風不滿,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因此作品流於冷澀僻奧。有《岳歸堂新詩》《岳歸堂已刻詩選》《鵠灣文草》,後人編為《譚友夏合集》。
作者簡介 譚元春(1586~1637),字友夏,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明天啟七年(1627)舉鄉試第一。與鐘惺同為競陵派創始人。反對復古,主張抒發性靈,但對公安派的文風不滿,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因此作品流於冷澀僻奧。有《岳歸堂新詩》《岳歸堂已刻詩選》《鵠灣文草》,後人編為《譚友夏合集》。
又何也?作者簡介 譚元春(1586~1637),字友夏,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明天啟七年(1627)舉鄉試第一。與鐘惺同為競陵派創始人。反對復古,主張抒發性靈,但對公安派的文風不滿,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因此作品流於冷澀僻奧。有《岳歸堂新詩》《岳歸堂已刻詩選》《鵠灣文草》,後人編為《譚友夏合集》。
作者簡介 譚元春(1586~1637),字友夏,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明天啟七年(1627)舉鄉試第一。與鐘惺同為競陵派創始人。反對復古,主張抒發性靈,但對公安派的文風不滿,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因此作品流於冷澀僻奧。有《岳歸堂新詩》《岳歸堂已刻詩選》《鵠灣文草》,後人編為《譚友夏合集》。
以為婦人也!作者簡介 譚元春(1586~1637),字友夏,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明天啟七年(1627)舉鄉試第一。與鐘惺同為競陵派創始人。反對復古,主張抒發性靈,但對公安派的文風不滿,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因此作品流於冷澀僻奧。有《岳歸堂新詩》《岳歸堂已刻詩選》《鵠灣文草》,後人編為《譚友夏合集》。
長蘅何擇哉?作者簡介 譚元春(1586~1637),字友夏,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明天啟七年(1627)舉鄉試第一。與鐘惺同為競陵派創始人。反對復古,主張抒發性靈,但對公安派的文風不滿,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因此作品流於冷澀僻奧。有《岳歸堂新詩》《岳歸堂已刻詩選》《鵠灣文草》,後人編為《譚友夏合集》。
豈誣哉?作者簡介 譚元春(1586~1637),字友夏,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明天啟七年(1627)舉鄉試第一。與鐘惺同為競陵派創始人。反對復古,主張抒發性靈,但對公安派的文風不滿,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因此作品流於冷澀僻奧。有《岳歸堂新詩》《岳歸堂已刻詩選》《鵠灣文草》,後人編為《譚友夏合集》。
譚友夏是明末著名的文人,死後留有許多文章詩詞。他生前即已刊刻了一部詩集,名為《岳歸堂集》,以後又陸續集結了一些,如《岳歸堂新詩》,《鵠灣文草》、《岳歸堂已刻詩選》等。後來他的崇拜者張澤將這些內容合刻在一起,命名為《譚友夏合集》。廣行於世。作品目錄 目 錄 前 言 寄太史羅公萸江啟 奏記...
如何如何?作者簡介 譚元春(1586~1637),字友夏,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明天啟七年(1627)舉鄉試第一。與鐘惺同為競陵派創始人。反對復古,主張抒發性靈,但對公安派的文風不滿,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因此作品流於冷澀僻奧。有《岳歸堂新詩》《岳歸堂已刻詩選》《鵠灣文草》,後人編為《譚友夏合集》。
往質之。作者簡介 譚元春(1586~1637),字友夏,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明天啟七年(1627)舉鄉試第一。與鐘惺同為競陵派創始人。反對復古,主張抒發性靈,但對公安派的文風不滿,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因此作品流於冷澀僻奧。有《岳歸堂新詩》《岳歸堂已刻詩選》《鵠灣文草》,後人編為《譚友夏合集》。
作者簡介 譚元春(1586~1637),字友夏,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明天啟七年(1627)舉鄉試第一。與鐘惺同為競陵派創始人。反對復古,主張抒發性靈,但對公安派的文風不滿,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因此作品流於冷澀僻奧。有《岳歸堂新詩》《岳歸堂已刻詩選》《鵠灣文草》,後人編為《譚友夏合集》。
”作者簡介 譚元春(1586~1637),字友夏,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明天啟七年(1627)舉鄉試第一。與鐘惺同為競陵派創始人。反對復古,主張抒發性靈,但對公安派的文風不滿,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因此作品流於冷澀僻奧。有《岳歸堂新詩》《岳歸堂已刻詩選》《鵠灣文草》,後人編為《譚友夏合集》。
。”作者簡介 譚元春(1586~1637),字友夏,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明天啟七年(1627)舉鄉試第一。與鐘惺同為競陵派創始人。反對復古,主張抒發性靈,但對公安派的文風不滿,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因此作品流於冷澀僻奧。有《岳歸堂新詩》《岳歸堂已刻詩選》《鵠灣文草》,後人編為《譚友夏合集》。
)作者簡介 譚元春(1586一1637),字友夏,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明天啟七年(1627)舉鄉試第一。與鐘惺同為競陵派創始人。反對復古,主張抒發性靈,但對公安派的文風不滿,提倡豳深孤峭的風格,因此作品流於冷澀僻奧。有《岳歸堂新詩》《岳歸堂已刻詩選》《鵠灣文草》,後人編為《譚友夏合集》。
作者簡介 譚元春(1586~1637),字友夏,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明天啟七年(1627)舉鄉試第一。與鐘惺同為競陵派創始人。反對復古,主張抒發性靈,但對公安派的文風不滿,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因此作品流於冷澀僻奧。有《岳歸堂新詩》《岳歸堂已刻詩選》《鵠灣文草》,後人編為《譚友夏合集》。
作者簡介 譚元春(1586~1637),字友夏,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明天啟七年(1627)舉鄉試第一。與鐘惺同為競陵派創始人。反對復古,主張抒發性靈,但對公安派的文風不滿,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因此作品流於冷澀僻奧。有《岳歸堂新詩》《岳歸堂已刻詩選》《鵠灣文草》,後人編為《譚友夏合集》。
作者簡介 譚元春(1586~1637),字友夏,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明天啟七年(1627)舉鄉試第一。與鐘惺同為競陵派創始人。反對復古,主張抒發性靈,但對公安派的文風不滿,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因此作品流於冷澀僻奧。有《岳歸堂新詩》《岳歸堂已刻詩選》《鵠灣文草》,後人編為《譚友夏合集》。
作者簡介 譚元春(1586~1637),字友夏,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明天啟七年(1627)舉鄉試第一。與鐘惺同為競陵派創始人。反對復古,主張抒發性靈,但對公安派的文風不滿,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因此作品流於冷澀僻奧。有《岳歸堂新詩》《岳歸堂已刻詩選》《鵠灣文草》,後人編為《譚友夏合集》。
《詩歸》·五十一卷(內府藏本)明锺惺、譚元春同編。惺有《詩經圖史合考》,元春有《岳歸堂詩集》,均已著錄。是書凡古詩十五卷,唐詩三十六卷。大旨以纖詭幽涉為宗,點逗一二新雋字句,矜為元妙。又力排選詩惜群之說,於連篇之詩隨意割裂,古來詩法於是盡亡。至於古詩字句,多隨意竄改。顧炎武《日知錄...
詩選 句 莫學飢鷹飽便飛。句 對掌紫樞參大政,同扶赫日上中天。楞嚴經偈 覺海性澄圖,圖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 相想澄國土,知覺乃眾生。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聖性無不通...
李因篤一生安貧樂道,勤於研讀,執教著文,畢生不倦,學識淵博,著述宏富。其主要著作有:《詩說》《春秋說》《議小經》《漢詩音注》5卷,《漢詩評》5卷,《古今韻考》《受祺堂詩集》35卷,《受祺堂文集》4卷,《受祺堂文集續刻》4卷,手抄本《山漢論》1卷等。李因篤在音韻學研究上,一生與顧炎武攜手...
與人共同主編了《唐詩精華》、《中國野史集成》等專書,出版有《元遺山年譜彙纂》、《詩詞散論》、《杜牧詩選》、《三國志選》、《讀史存稿》、《杜牧傳》、《杜牧年譜》、《三國志選注》(主編)、《冰繭庵叢稿》、《靈溪詞說》(合著)、《三國志導讀》(主編)、《冰繭庵序跋輯存》、《冰繭庵剩稿》、...
“讀書倦了畫雲山,落墨燈前不令閒,淡淡濃濃多是趣,小舟添在水灣灣。”1999年他出了一本《柏閩詩選》,收的是平日閒吟的一部分,包括論畫、記游及起居400餘首。“寫史要實,論理要明”1942年2月,王伯敏入上海美專西洋畫系深造。在這所學校里他開始了美術史論研究,經過幾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成了...
並著有《澄懷園詩選》《載賡集》《澄懷園文存》等詩文。張廷玉作為第一代軍機大臣,對清代國家有決定性影響的政治機構定立了規制,這一規制從某種意義上改變了清代固有的權力體系,起到巨大而又深遠的影響。張廷玉作為三朝老臣,成為後世讚嘆敬佩的“軍機能臣”。人物生平 初入仕途 在清代安徽桐城張氏家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