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尋詩三十二章記》是明代譚元春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退尋詩三十二章記
- 作者:譚元春
- 創作年代:明代
- 出處:《譚友夏合集》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退尋詩三十二章記
秋尋之三年,予懷九峰,率兩舍弟往住焉,自春達秋,殆山中人也。已而退家湖上,復為湖上人。始追搜之,始審可之,而後乃今有詩。凡山之妙,不在游而在住,游則客,住則主人,主人則安焉,作《入九峰詩》。春秋過眼,悵然歸與,作《別詩》。非雷雨窈冥必登山,作《上山詩》。既上低回不能下,作《下山詩》。游九峰者,攀平林,度泉橋,禮香剎,信宿山房,以為好事未暇登峰從某至某,予則否矣,作《遍行九峰詩》。有學公塔,學公者,開山祖也,念其精神不出山外,作《禮塔詩》。學公法力堅永,為浴佛誦經諸教,至今不廢,作《浴佛詩》。此外獨二三僧房木魚耳,作《勸僧工課詩》。九峰之勝,其一在松,其一在茶,其一在筍,筍不數園,家有二小童善尋筍,作《食筍詩》。茶葉卷者上,舒者下,有三采;作《頭茶二茶三茶詩》。雨前者真不在岕下矣,作《雨前催僧詩》。隨造隨嘗之,不以僧,不以童子,予與舍弟烹啜焉,作《造茶嘗茶詩》。予對松久,私謂松之神,栗然宜寺,松之響,縷然宜枕,松之煙,憤然宜晨,松之狀,矯然宜樓,松之影,澹然宜月,獨未察盛雪時,想當宜耳,故作《樓宿聽松詩》,作《晨起看松詩》,作《月下看松詩》,作《遍上僧樓看松詩》,說愛敬也。見樵子入山則勸止之,止之不得,然後嘆息,作《松柴詩》。其殘枝頹唐焉在地,或由風或由老,或由鳥雀,或由斤斧,由斤斧者蓋不忍言矣,拾者何罪,作《拾松枝婦人詩》。性好閒行,遇可留處,乃招弟友與俱,在橋作《坐泉橋詩》。在池作《坐池上詩》。在石作《攜卷選石詩》。在廊作《納涼於廊詩》。廊東西通,雨中不蓋不屐,又作《長廊詩》。在殿作《開殿反鎖詩》。在田作《寺田詩》。因而遠想焉,則出谷矣,作《出谷詩》。余先,舍弟元聲元禮從,孟子從,或劉子從,或柳子從。若諸子先,予從亦如焉。聞一客來則欣然迎之,作《客至詩》。有招予者,予亦往,作飲山中人家詩。其詩題或次或不次,凡五言絕句三十一章為集。是集也,山谷之開閉,蟲鳥之哀樂,僧農之雙偶,雨晴之升降,鐘罄之潤燥,予雖終身不忘而也,而況其始離乎。此盧山諸道人游石門時,所謂退而尋之也。往而尋之者淺,退而尋之者深,昔者秋尋,又何也?
作者簡介
譚元春(1586~1637),字友夏,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明天啟七年(1627)舉鄉試第一。與鐘惺同為競陵派創始人。反對復古,主張抒發性靈,但對公安派的文風不滿,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因此作品流於冷澀僻奧。有《岳歸堂新詩》《岳歸堂已刻詩選》《鵠灣文草》,後人編為《譚友夏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