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岱房庵
- 外文名稱:Dai real um
- 類型:寺廟
- 屬於:庵
岱房庵奉迄三平祖師公,迄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據清朝乾隆南靖縣誌記載:“明宣德年間,因迎祖師像祈雨,過浮山總大坪社,遂止不去,鄉人築寺祈之。”岱房庵主祀的義中禪師,俗姓楊,叱號為廣濟禪師,俗稱三平祖師公。起祖籍高陵(今陝西高陵),因父仕閩,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生於福唐(今福建省福州市)。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岱房庵制定規劃,進行寺廟配套建設:鋪設了廟外石埕;修建了山門和壽金爐;添置了萬年寶鼎,雕刻十二生肖石像;新建四座廣濟亭,一座戲台,在迴廊牆壁豎立功德石碑;修建道路和建衛生公廁、停車場;增設膳廳等生活設施,並植樹綠化,美化環境。
多年來,岱房庵在籌集資金近180萬元進行寺廟基本建設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捐資助學、敬老濟困、鋪築道路等公益活動,據統計,共捐資185000元用於各項公益事業,如資助村國小添置課桌椅\鋪築學校道路,靖林公路等11條道路,支持村里安裝變壓器,資助老人協會活動經費,在社會上引起較大的反響。
岱房庵至今依然保持著原來廟貌和明清兩代閩南建築風格。廟內文物保持完好,文化內涵豐富,1998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提升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3月依法登記為民間信仰活動場所,納入正規化管理範圍。目前岱房庵正以嶄新的風貌,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香客、遊客前來朝聖,旅遊觀光。
岱房庵是聞名於漳泉一帶的古剎,這座古香古色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南靖縣靖城鎮大房村中央。這裡四周山峰疊嶂,山明水秀,田野蒼翠。庵的右前方那棵百年老樟樹,枝繁葉茂,像一把巨型的雨傘自然撐開,頗為奇美。
這座梁架為穿斗抬梁混合式的古剎,平面布局完整,占地規模宏大,建築風貌保存完好,是典型的閩南寺廟建築。古剎為二進燕尾脊懸山頂式建築,面闊三間,主殿進深三間;主體建築面積281平方米,占地面積為6750平方米。主體建築中部為天井,兩側設過水廊房相連。庵前為寬敞的廟埕,北側附屬建築為觀音亭、廂房。石樑結構的庵門,兩側是一對青石踞坐石獅,門兩邊石板上陰刻清乾隆年間柯元愷題的金鼎文篆字“福地為鄉來肇剎,闡門齋喜是崇林”。庵內保留的青石透雕香草龍紋圓窗、青石浮雕戲曲人物圖花板,雕刻線條活潑流暢。明間四根青龍石柱,浮雕蟠龍,栩栩如生;斗拱木獅、龍頭、花草等飾物惟妙惟肖,十分傳神。屋頂瓷花雕塑,裝飾精美;建築正脊兩端又高又翹的燕尾脊,顯得輕盈俏麗。現庵內尚存有清道光年間的銅、石香爐多個。
歷史上, 岱房庵進行了數次的修繕。乾隆十二年(1747年),重修岱房庵后座(正堂),現庵內留有捐款題匾和重修碑文;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重修下廳;清同治九年(1870年),賜進士刑部軍機掌教丹芝兩院謝謙亭等捐款重修銅鐘、佛室及庵內雜物;1944年,在主持邱慧光等倡議下重修岱房庵;1985年,遷居台灣的宗親及海外信徒捐資,對岱房庵進行大修。現岱房庵的建築基本保持清代風格。
據省文物專家鑑定,岱房庵供奉的祖師神像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了。庵內廟祝說:這尊祖師神像原供奉在平和縣三平寺二殿。據《南靖縣誌》記載:明宣德元年(1426年),南靖“赤地千里”,鄉人到平和縣三平寺迎祖師像祈雨,“過浮山總大坪社(今大房村)遂止不去,鄉人築寺祈之。”以後每有旱災,鄉人都用祖師像祈雨。清乾隆五十五年,漳州一帶大旱,眾人祈雨,祖師靈感顯應;民國三十六年,南靖上下一片赤地,人們再次抬出祖師像到各地祈雨。祈雨時,祖師像身著黃色服裝,頭戴柳支帽,由“水首”主持祈雨,人們高唱《祈雨歌》:“南無機投石鞏,派接靈山。九層岩上鬼神欣,百丈波心蛇虎伏。神工運寶,願力彌山。慈光直射九重天,惠日永臨三千界。毛公侍衛,檀信皈衣。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三坪開山,廣濟祖師。菩薩摩詞薩。”所到之處,人們擺上香案,準備炮燭、茶果敬拜。據說祖師靈驗,全縣各地先後普降甘雨。
走進岱房庵,如走進一個書法藝術寶庫。庵內金柱為素麵石柱,被歷史的塵煙和信士的香菸熏得有些烏黑,但銘刻其間的12對楹聯,楷、草、篆、隸、行等字型一應俱全。眾多楹聯題刻集中於一座文物建築中,可見其豐富的文化內涵。
庵內金柱上不僅有歷代名人、學士題寫的對聯,斗拱上還懸掛著清乾隆乙巳年的“道力宏深”和清乾隆甲申年的“慈雲法雨”、“甘雨崇恩”等匾額。這些匾額就是祖師顯靈降雨的真實記錄,無不詮釋了祖師“庇護”鄉人的歷史“功勳”。
富麗堂皇的岱房庵,作為漳泉一帶奉祀的宗教場所,為信徒提供了精神寄託和心靈慰藉。逢年過節,人們都要到這裡奉祀作為心中精神寄託的“祖師”。農曆正月做“大節”時,有500多信徒飾扮仙人,11月則有近2000多信徒扮仙,場面壯觀。這些“仙人”用紅盤端著“孩兒(木偶雕像)”來到岱房庵下廳,由兩個飾扮狀元夫人的人把“孩兒”接到庵內,向祖師公行禮後,端還給扮仙的人,再由扮仙的人把“孩兒”端到庵右邊的戲台上,然後家家戶戶備果品、糕點祭拜,還要燃放煙花爆竹。此時,爆竹聲震天動地,圍看熱鬧的熙熙攘攘;晚上則請戲班唱大戲,有時一唱就是四五個晚上,把祭拜活動推向高潮。做“大節”時,台灣許多宗親都專程前來參拜,場面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