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房村(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東石鎮下轄村)

大房村(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東石鎮下轄村)

大房村系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東石鎮下轄村,是晉江市東石鎮一個地下組織黨的發源地之一。位於晉江市東南部,東臨坑園村,西接埔頭、龜湖村,與潘徑山域為界(現為東塔公路為界),北與許西坑、大白山村接壤,距離晉江市區有23公里,距東石鎮區有4.5公里,村內有一山峰名叫庵山,海拔79米,地勢環境優美,系東石鎮轄區里第二高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房村
  • 外文名稱:Dafang Village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泉州晉江市東石鎮
  • 電話區號:0595
  • 郵政區碼:362271
  • 地理位置:晉江市東南部
  • 面積:2.8平方公里
  • 人口:4788人
  • 方言:閩南話泉州腔
  • 車牌代碼:閩C
地名含義,歷史沿革,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村落與居民,村容村貌,歷史人文,氣候與物產經濟,交通運輸,紀念地、風景點、名勝古蹟,域內設施、文化生活、企事業單位,

地名含義

相傳宋太平興國時,大房五李航海商在此建倉庫設立貯貨站,分上下二莊,上莊稱大房。

歷史沿革

大房村自宋代開基始祖以來,歷有九百八十多年。明、清屬十都,民國33年(公元1944年)屬東石鎮蓬山保。建國後,1956年屬東石蓬山鄉。1961年屬東石公社大房大隊。1984年改東石鎮大房村委會。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大房村系晉江市東石鎮一個地下組織黨的發源地之一。位於晉江市東南部,東臨坑園村,西接埔頭、龜湖村,與潘徑山域為界(現為東塔公路為界),北與許西坑、大白山村接壤,距離晉江市區有23公里,距東石鎮區有4.5公里,村內有一山峰名叫庵山,海拔79米,地勢環境優美,系東石鎮轄區里第二高地。

村落與居民

區域面積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360畝。轄有3個自然村,即下莊、呂厝、石兜自然村,有18個村民小組。全村人口4788人、共1221戶,旅居海外僑親有400多人,分布在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里亞、菲律賓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村容村貌

大房村黨支部從2000年至現在一直都被晉江市委、市政府、東石鎮黨委、政府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集體等榮譽單位,其中,2007年2月被晉江市委、市政府授予2004-2006年度為晉江市大房村文明村的稱號。2007年7月被晉江市委授予“五個好”先進村黨組織。曾連續被市計生協會評為一流村(居)計生協會,本村已在2006年被晉江市委、市政府列為“百村示範、村村整治”工程村。

歷史人文

全村俱姓許,系晉江蓬山許氏開基始祖。名人事跡有許文波從1942年--1948年任國民黨晉江黨部監察委。許昔樅(樹伯)參加地下共產黨,任德化勞教所長,解放前夕曾帶領“閩中游擊隊”潛入鯉城劫獲救出施能鶴(原廈門市市長)及其他九位同志(曾刊載福建日報)。泉州刺桐紅亦有記載著許昔樅事跡。

氣候與物產經濟

年平均氣溫19-22攝氏度,降雨量1000毫米,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村裡有四家成規模經營的種植大戶,成規模企業十三家,企業類別分布於五金、汽配、玩具、傘業、石板材、服裝織造等多種行業並存。全村企業總產值達到4.5億元,人均收入達到9000元左右。還有十家鋼材貿易,年貿易量達4億元。大房村沿著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引方向,努力建設寬裕型的小康社會、和諧社會,為進一步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作貢獻。

交通運輸

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大房村從過去的一個沒有一條公路交通不便的村,現已改變為四個自然村相互連線,村村通水泥路面,且每個自然村里都有水泥路連線貫通。整個大村依靠南接東塔公路口為交通大動脈。

紀念地、風景點、名勝古蹟

自然村石兜村有一盤龍宮(現為泉州市文物保護)盤龍宮(原名威儀宮)奉祀閻君。始建於明洪武三年(1370年)系元季道人吳裔川XX首倡X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沿海居民遷界,威儀宮頓成廢墟。共和1982年於原址石兜村,莊書筆等諸位會同九、十、十一、十二都諸位鄉仁耆及海外僑胞共同創導集資重建為單檐歇山頂三間二進深磚石結構。由於石壁渠道自西轉北,再轉東而朝南,似長龍盤淤而過,故取名盤龍宮。

域內設施、文化生活、企事業單位

域內有兩處健身活動場地,燈光籃球場兩處,設有一所蓬山國小。村里企業有:三宇織造有限公司、皇佳鐵花工藝有限公司、蓬興機械配件廠、錦輝玩具有限公司、享通織造有限公司、泰華水泥磚建材廠、佳興石業有限公司、興霞服裝織造有限公司、富裕達傘業有限公司、大地傘業有限公司、霞隆織造有限公司、萬泰五金鋼材壓延機械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