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漿作用成礦與找礦重點實驗室

自然資源部岩漿作用成礦與找礦重點實驗室,前身是1999年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長安大學聯合建立的小岩體成大礦重點實驗室。2012年被原國土資源部列入部重點實驗室建設計畫,該實驗室是我國地質礦產領域唯一的成礦與找礦的重點實驗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岩漿作用成礦與找礦重點實驗室
  • 成立時間:1999年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

礦產資源勘查評價(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礦產普查與勘探)

發展歷史

自然資源部岩漿作用成礦與找礦重點實驗室立足於我國岩漿作用廣泛分布區,瞄準岩漿作用成礦理論與國家找礦突破戰略實際,以侵入岩漿作用成礦與找礦、火山岩漿作用成礦與找礦為研究特色,圍繞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迫切需求,將地球深部構造與岩漿作用成礦與找礦相結合,通過多學科的交叉與融合,主要研究重大岩漿事件與成礦、與岩漿作用有關重要典型礦床的成礦條件、成礦機制、成礦標誌及找礦模式。重點解決岩漿作用成礦與找礦過程中存在的主要科學問題和找礦方法,深化鎂鐵-超鎂鐵質岩漿作用與銅鎳礦床成礦機制,探索、發展、完善岩漿作用成礦(小岩體成大礦)理論體系,建立構造-岩漿作用與成礦動力學模型,並提出岩漿作用成礦與找礦技術方法組合,科技支撐和引領國家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科研條件

 自然資源部岩漿作用成礦與找礦重點實驗室擁有自然資源部岩漿作用成礦與找礦科技創新團隊,有鎂鐵-超鎂鐵質侵入岩成礦與找礦研究室、中酸性侵入岩成礦與找礦研究室、與海相火山岩有關的塊狀硫化物成礦與找礦研究室和隱伏岩體深部找礦方法研究室,有ICP-MS電漿質譜、ICP-AES全譜直讀電漿光譜、拉曼、X衍射、電子探針等試驗室,有34名固定研究人員和20名流動研究人員,實驗室固定研究人員以中青年骨幹為主,平均年齡35歲,包括研究員及教授10人,副研5人,中級1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占80%以上。是一支年齡與知識結構合理、學術思想活躍、富有開拓精神與創新能力、善於團結協作能打硬仗的隊伍。實驗室儀器設備總體具有國內先進水平,這些儀器設備與豐富的軟體和雄厚的技術力量,共同組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為實驗室的開放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條件。

科研成就

近十餘年來,實驗室承擔國家、省部級科研、礦產調查評價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課題120餘項,解決了許多找礦實際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多項研究成果先後獲國家、省上及原國土資源部獎,培養了博士、碩士30餘名,實驗室出版專著10餘部,國內外發表論文182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