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南部及鄰區中新生代岩漿作用與成礦

中國東南部及鄰區中新生代岩漿作用與成礦

《中國東南部及鄰區中新生代岩漿作用與成礦》是2013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毛建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東南部及鄰區中新生代岩漿作用與成礦
  • 作者:毛建仁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3月
  • 頁數:526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030370297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東南部及鄰區中新生代岩漿作用與成礦》從大陸動力學、殼幔相互作用和洋陸過程以及與短暫擠壓相伴隨的伸展構造觀點,研究了中國東南部及鄰區(重點是日本和韓國)中新生代岩漿活動與成礦,系統總結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馬拉雅期花崗岩火山岩的時空分布、地球化學特徵、岩漿起源與岩石成因。全書共分8章34節,按照以成岩成礦時代為主線的統一思路,闡述了中國東南部(包括台灣島)、日本和韓國花崗岩火山岩地質地球化學特徵與規律性的新認識(第2至第7章);特別是將印支期花崗岩分為越南海南島帶、華南內陸帶武夷山脈帶、浙閩沿海台灣帶和蘇魯韓國帶進行了系統總結和剖析,將東南沿海與日本白堊紀古近紀花崗岩火山岩帶進行了系統對比。在綜合研究和整合地質事實基礎上,提出了有關華南中生代岩漿活動的多板塊匯聚和深部物質上涌的四階段動力學演化新模式(第8章)。 《中國東南部及鄰區中新生代岩漿作用與成礦》可供相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地勘部門的地質調查研究人員和研究生閱讀與參考。
《中國東南部及鄰區中新生代岩漿作用與成礦》可供相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地勘部門的地質調查研究人員和研究生閱讀與參考。

圖書目錄

出版說明
前言
第1章 中國東南部和鄰區的地質背景
1.1 中國東南部和日本一台灣島弧帶在東亞構造中的位置
1.1.1 中國東南部和東海地區地質構造
1.1.2 台灣地區地質構造
1.1.3 日本島弧區地質構造
1.2 區域斷裂構造
1.2.1 概況
1.2.2 區域斷裂主要特徵
1.2.3 日本的主要區域斷裂
1.3 中國東南部及鄰區中新生代岩漿活動區的基底特徵
1.3.1 中國東南部前侏羅紀雙層基底構造
1.3.2 中國東南部中生代岩漿活動區基底的分區性特徵
1.3.3 台灣地層區
1.3.4 日本中新生代岩漿活動區的基底特徵
1.3.5 韓國中新生代岩漿活動區的基底特徵
第2章 中國東南部中生代侵入岩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
2.1 概述
2.1.1 印支期花崗質岩漿活動
2.1.2 燕山早期岩漿活動
2.2 印支期花崗岩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以桂坑岩體為例
2.2.1 桂坑岩體的地質學、岩石學和年代學特徵
2.2.2 桂坑岩體的地球化學特徵
2.2.3 桂坑岩體的成因討論
2.2.4 與華南和蘇魯一韓國印支期花崗岩體的區域對比
2.2.5 構造意義
2.3 燕山早期早階段岩漿岩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
2.3.1 地質背景
2.3.2 燕山早期早階段岩漿活動時空分布特徵
2.3.3 燕山早期早階段岩漿活動的岩石學和岩相學特徵
2.3.4 燕山早期早階段岩漿岩的地球化學特徵
2.3.5 岩石成因及動力學背景
2.4 燕山早期晚階段侵入岩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
2.4.1 侵入岩的地質學和岩石學特徵
2.4.2 侵入岩的同位素年代學和冷卻速率
2.4.3 侵入岩的地球化學特徵
2.4.4 岩漿分異作用及其含礦性分析
2.4.5 岩漿源區和構造環境
2.5 燕山晚期晚階段火山—侵入岩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
2.5.1 鎂鐵質岩石的地質特徵和侵位時間
2.5.2 礦物學和地球化學特徵
2.5.3 鎂鐵質岩石和片麻岩成因以及造山階段的構造演化
第3章 中國東南部中新生代火山岩地質地球化學特徵
3.1 中生代火山岩地質特徵
3.1.1 火山活動旋迴特徵和年代學格架
3.1.2 浙江中生代火山活動旋迴特徵
3.2 中生代火山岩的地球化學特徵
3.2.1 第Ⅰ火山活動旋迴(早侏羅世,200~175MaB.P)
3.2.2 第Ⅱ火山活動旋迴(中一晚侏羅世,162~150MaB.P)
3.2.3 第Ⅲ火山活動旋迴(早白堊世早期,143~117MaB.P)
3.2.4 第Ⅳ火山活動旋迴(早白堊世晚期,117~85MaB.P)
3.2.5 Sr— Nd同位素特徵
3.3 中新生代玄武質岩石的地質特徵
3.3.1 中新生代玄武質岩石的時空分布特徵
3.3.2 中新生代玄武質岩石的岩石學特徵
3.4 中新生代玄武質岩石的地球化學和源區特徵
3.4.1 中新生代玄武質岩石的地球化學特徵
3.4.2 中新生代玄武質岩石的源區特徵及構造環境
3.4.3 台灣地區玄武質岩石的地球化學特徵及源區特徵
第4章 日本中新生代侵入岩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
4.1 概述
4.2 印支期—燕山早期侵入岩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
4.2.1 地質概況和岩石學特徵
4.2.2 同位素地質年代學
4.2.3 地球化學特徵
4.2.4 討論
4.3 燕山晚期早階段侵入岩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
4.3.1 東北日本北上地區
4.3.2 西南日本九州地區
4.4 燕山晚期晚階段侵入岩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
4.4.1 西南日本內帶侵入岩的區域性特徵
4.4.2 西南日本領家帶代表性岩體
4.5 喜馬拉雅期花崗岩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
4.5.1 花崗岩的地質學和岩石學特徵
4.5.2 地球化學特徵
4.5.3 岩石成因
第5章 日本中新生代火山岩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
5.1 日本中生代火山地質概述
5.1.1 西南日本燕山晚期火山旋迴和時空分布
5.1.2 日本燕山晚期火山旋迴劃分對比
5.2 日本燕山晚期早階段火山岩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
5.2.1 東北日本北上地區火山岩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
5.2.2 西南日本中國地區火山岩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
5.3 日本燕山晚期晚階段火山岩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
5.3.1 岩相學特徵和年代學
5.3.2 地球化學特徵
5.4 日本新生代火山岩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
5.4.1 地質背景和新生代火山岩時空分布
5.4.2 西南日本新生代火山岩岩石學和地球化學特徵
5.4.3 東北日本新生代火山岩岩石學和地球化學特徵
5.5 新生代火山岩源區特徵和構造環境—
5.5.1 西南日本火山岩源區特徵和構造環境
5.5.2 東北日本火山岩源區特徵及構造環境
第6章 韓國中新生代岩漿岩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
6.1 韓國中新生代岩漿岩的時空分布特徵
6.1.1 中新生代侵入岩的時空分布
6.1.2 中新生代火山岩的時空分布
6.2 印支期侵入岩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
6.2.1 地質概況、年代學和岩石學特徵
6.2.2 地球化學特徵
6.2.3 岩漿源區和構造環境
6.3 燕山早期侵入岩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
6.3.1 地質概況
6.3.2 岩石學特徵
6.3.3 地球化學特徵
6.3.4 岩漿源區和構造環境
6.4 燕山晚期侵入岩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
6.4.1 地質概況、地質年代學和岩石學特徵
6.4.2 地球化學特徵
6.4.3 岩石成因和形成的構造環境
6.5 中新生代火山岩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
6.5.1 白堊紀—古近紀火山活動
6.5.2 新近紀火山活動
第7章 中國東南部和日本中新生代岩漿—成礦作用及典型礦床
7.1 中國東南部和日本中新生代成礦作用的地質背景
7.1.1 中國東南部中新生代礦床基本特徵
7.1.2 日本金屬礦床的時空分布特徵
7.2 中國東南部中新生代典型礦床的地質特徵
7.2.1 銀山銅鉛鋅金銀多金屬礦床
7.2.2 西華山鎢礦
7.2.3 冷水坑銀鉛鋅礦床
7.2.4 紫金山銅金礦田
7.2.5 奇美銅礦
7.2.6 金瓜石金銅礦床
7.3 日本中新生代典型礦床的地質特徵
7.3.1 小坂黑礦型銅多金屬礦田
7.3.2 日立別子型銅鐵多金屬礦床
7.3.3 菱刈岩漿熱液型金礦床
7.3.4 釜石接觸交代型礦床
7.3.5 秩父矽卡岩型礦床
7.4 中國東南部和日本中新生代岩漿成礦作用的對比
第8章 中國東南部中新生代岩漿活動與板塊構造動力學演化
8.1 中國東南部中新生代岩漿活動的基本地質事實
8.1.1 中新生代岩漿活動的多期性和遷移性
8.1.2 中國東南部及周邊地區印支期花崗岩
8.1.3 華南有侏羅紀古太平洋板塊俯衝嗎?
8.2 中國東南部中生代岩漿活動的動力學特徵—周邊地區對比研究的啟示
8.2.1 印支期多板塊匯聚的地質事實
8.2.2 中國東南沿海與日本白堊紀—古近紀火山—侵入岩帶韌性變形和成岩方式的啟示
8.2.3 動力變形期及其後的地殼伸展作用
8.3 中國東南部中生代岩漿活動與板塊構造動力學演化模式
8.3.1 晚中生代岩漿活動沉寂期及其動力學原因
8.3.2 中國東南部中生代岩漿活動的四階段動力學演化模式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