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礦物學與成礦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礦物學與成礦學重點實驗室主要目標是研究礦物學和成礦學的前沿科學問題;揭示成礦規律,預測礦產分布;探究礦物特性,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包括採用微區分析、礦物譜學、同位素、高溫高壓實驗與計算模擬等方法,研究礦物的“構-形-性-控-效”和成礦元素的“源-運-儲-保-變”,揭示板塊俯衝和地幔柱等地球動力學背景下的成礦機理和成礦規律,進行礦產預測,指導找礦;探索礦物資源在工業和社會發展中的套用,實現固體地球科學理論體系的創新和技術突破,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礦物學與成礦學重點實驗室
  • 主管部門:中國科學院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科研成就,人才培養,

研究方向

中國科學院礦物學與成礦學重點實驗室主要設定了三個研究方向,即:1、礦物結構與表界面作用;2、礦物成因與成礦作用和;3、礦產預測與礦物資源利用。

發展歷史

中國科學院礦物學與成礦學重點實驗室成立於2010年。是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整合成礦動力學實驗室、極端環境地質地球化學實驗室、礦產資源中心和所內部分從事元素地球化學、構造地質學的科研力量建立的具有鮮明礦物學和成礦學特色的綜合科研實驗室,在2014年和2019年兩次中科院評估中均位列同領域前列。

科研條件

中國科學院礦物學與成礦學重點實驗室擁有礦物學和礦床學相關研究的各類大型儀器21台(套),按功能可細分為5個分析平台,包括:1、礦物結構與形貌分析平台;2、高溫高壓實驗礦物學研究平台;3、包裹體實驗平台;4、元素/同位素分析平台;5、礦產深部勘查技術平台。已有的大型儀器包括:場發射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X 光電子能譜儀、掃描探針顯微鏡、雷射剝蝕等離子質譜儀、掃描電鏡、電子探針、微區雷射拉曼光譜儀、X-射線衍射儀、金剛石壓砧高溫高壓實驗裝置、Stratagem (EH-4)連續電導率剖面儀等,能為礦物學及成礦學研究提供較完備的實驗設施。

科研成就

中國科學院礦物學與成礦學重點實驗室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97項,包括2個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深地資源勘查開採”專項、1個國家973項目,以及多個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課題、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專項課題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契約總經費達3.8億元,顯示出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較強的競爭實力。2014-2018年,實驗室研究人員共發表論文674篇,其中SCI論文526篇,實驗室成員第一/通訊作者國際SCI論文329篇;出版專著8部;獲得授權專利20項,其中發明專利16項(2項已技術轉讓);軟體證書2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6項。

人才培養

中國科學院礦物學與成礦學重點實驗室有科研人員47位,包括研究員13位,副研究員22位。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萬人計畫入選者4人、中科院百人計畫入選者5人、973項目與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首席科學家各1人、國際礦物學與礦床學主流期刊主編各1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