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辦法

山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辦法

山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辦法1994年11月26日山西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2002年9月28日山西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修訂。

2022年5月27日,山西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介紹,新修訂的《山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辦法》(簡稱《實施辦法》)經山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7月1日起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山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辦法
  • 實施時間:2022年7月1日(修訂後施行起始時間)
  • 法律效力: 地方性法規
  • 制定機關: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時效性: 有效
  • 公布日期: 2002/9/28
  • 修訂通過時間:2022年5月27日
公告公布,正文內容,

公告公布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第一百一十三號)
《山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辦法》已由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於2022年5月27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山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辦法》公布,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22年5月27日

正文內容

  •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職工自願結合的工人階級民眾組織,是中國共產黨聯繫職工民眾的橋樑和紐帶。
工會代表職工的利益,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第三條 工會適應企業組織形式、職工隊伍結構、勞動關係、就業形態等方面的發展變化,依法維護勞動者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職工戶籍、就業期限、就業形式等理由,不得以解除勞動契約、降低工資、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等手段,阻撓和限制職工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
新就業形態中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係情形但是受企業勞動管理的勞動者,有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
第四條 工會必須遵守和維護憲法,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民眾性,依照工會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
第五條 工會通過平等協商和集體契約制度等,推動健全勞動關係協調機制,維護職工勞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工會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或者其他形式,組織職工參與本單位的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工會通過勞動法律監督制度,組織職工對用人單位執行勞動法律、法規情況進行民眾監督,推動勞動法律、法規施行。
工會建立聯繫廣泛、服務職工的工會工作體系,密切聯繫職工,聽取和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關心職工的生活,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協助政府和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促進就業,落實社會保障制度。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採取聯席會議等形式,向同級工會通報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和與工會有關的行政措施,研究解決工會反映的職工民眾的意見和要求。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當會同同級工會和企業方面代表,健全完善勞動關係三方協商機制,共同研究解決勞動政策和措施的制定、集體勞動爭議和職工突發事件的處理等勞動關係方面的重大問題。
鼓勵具備條件的鄉鎮、街道建立勞動關係三方協商機制。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成立涉及職工權益的社會性監督機構,應當聽取同級工會的意見,依法吸收同級工會參加。
直接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地方性法規的起草、修改或者執法檢查,應當聽取工會意見或者吸收工會參加。
第八條 工會應當動員和組織職工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積極參加經濟建設,開展民眾性的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勞動和技能競賽活動,努力完成生產任務和工作任務;教育引導職工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加強業餘文化技術學習,參加職業教育、技能培訓,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技術業務、科學文化和法律素質,建設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職工隊伍。
第九條 工會應當積極參加技能山西建設,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提高產業工人隊伍整體素質,構建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發揮產業工人骨幹作用,維護產業工人合法權益,保障產業工人主人翁地位,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產業工人隊伍。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納入改革總體部署和相關考核體系。
  • 第二章 組織建設
第十條 工會各級組織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上級工會組織領導下級工會組織。
工會組織的建立,必須報上一級工會批准。
各級總工會和產業工會,自成立之日起即具有社會團體法人資格。
基層工會具備法人條件的,應當申請辦理社會團體法人資格登記,工會主席為法定代表人。
第十一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隨意撤銷、合併工會,或者把工會及其工作機構歸屬其他部門。但是,基層工會所在的用人單位終止或者被撤銷的除外。
基層工會依法被撤銷的,應當報告上一級工會。取得法人資格的,應當自撤銷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原登記管理機關申請註銷登記;會員的會籍按照規定予以保留或者接轉。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支持職工依法組織建立工會。職工在用人單位開業或者設立之日起六個月內尚未參加或者組織建立工會,上級工會應當派員幫助、指導職工參加或者組織建立工會,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阻撓。
勞務派遣工可以在勞動派遣單位加入工會,也可以在用工單位加入工會。勞務派遣單位沒有建立工會的,勞務派遣工在用工單位加入工會。
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交通運輸、市場監管、行政審批、郵政、網信等部門對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辦理註冊登記、年度檢驗以及執法檢查時,應當督促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支持職工依法組織建立工會。
第十三條 企業職工人數較多的鄉鎮、街道,可以建立基層工會的聯合會。
村、社區可以建立基層工會。
同一行業或者性質相近的幾個行業,可以根據需要建立產業工會。產業工會委員會由下一級工會的主要負責人和適當比例的女職工、農民工、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等其他有關方面代表組成。
第十四條 施工企業應當支持用工人數二十五人以上、建設周期六個月以上的工程項目建立項目工會。項目工會與工程項目部同步建立,在上級工會領導和所在地工會指導下開展工作。
第十五條 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是工會的權力機構。工會委員會是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由民主選舉產生。
用人單位有會員二十五人以上的,成立的基層工會應當建立基層工會委員會;不足二十五人的,可以單獨建立基層工會委員會,也可以由兩個以上單位的會員聯合建立基層工會委員會,也可以選舉組織員一人,組織會員開展活動。
企業主要負責人、法定代表人、合伙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近親屬,不得作為本單位工會委員會成員的候選人。
第十六條 基層工會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或者五年。各級總工會委員會和產業工會委員會每屆任期五年。
工會委員會任期屆滿應當及時換屆。基層工會委員會有特殊情況的,經上一級工會批准,可以提前或者延期換屆,延期時間一般不超過六個月。
第十七條 基層工會委員會應當每年至少組織召開一次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審議和批准基層工會委員會、經費審查委員會的工作報告、經費收支預算決算情況報告,選舉、補選或者罷免基層工會委員會和經費審查委員會組成人員、會員代表,討論決定基層工會其他重大事項。
經基層工會委員會或者三分之一以上工會會員提議,可以臨時召開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
第十八條 工會主席、副主席應當經民主選舉產生。
工會主席、副主席任期未滿時,不得隨意調動其工作。因工作需要調動時,應當徵得本級工會委員會和上一級工會的同意。上一級工會一般應當在十個工作日內答覆,特殊情況最長不超過一個月,超過一個月未答覆的,視為同意。
基層工會主席出現空缺,應當在六個月內進行補選。
第十九條 企業職工人數二百人以上的,一般按照不低於職工總人數千分之三的比例配備工會專職工作人員,具體人數由工會與企業協商確定;不足二百人的,根據工作需要配備工會專職或者兼職工作人員。
企業職工人數二百人以上的鄉鎮、街道以及一百人以上的村、社區建立的基層工會,可以配備工會專職工作人員或者社會化工會工作者。
第二十條 女會員十人以上的工會應當建立女職工委員會,不足十人的設女職工委員。女職工委員會、女職工委員由同級工會委員會提名,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產生,也可以召開女職工大會或者女職工代表大會民主選舉產生。女職工委員會與工會委員會同時建立,屆期相同。
女職工委員會和女職工委員代表女職工利益、維護女職工合法權益。
第二十一條 各級總工會和產業工會專職工作人員社會保險單位繳納的部分,由同級財政按照規定比例負擔。
產業工會和工會聯合會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獎勵、補貼由其所依託的用人單位統一支付。社會保險和其他福利待遇等,享受本單位職工同等待遇。
第二十二條 基層工會的非專職委員占用生產或者工作時間從事工會工作,每月不超過三個工作日,當年內可以累計使用;從事工會工作時工資照發,其他待遇不受影響。
基層工會的非專職委員參加上級工會組織的業務培訓或者依法從事勞動法律監督、勞動爭議調解工作,不受前款規定的三個工作日的限制。
  • 第三章 權利和義務
第二十三條 各級總工會應當建立健全集體協商專職指導員制度,依法對企業與職工方開展集體協商進行指導和對集體契約的簽訂、履行進行監督。
第二十四條 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交通運輸、市場監管、郵政、網信等部門應當督促新就業形態企業建立企業方面代表,建立健全集體協商主體,促進集體協商,保障勞動者權益。
新就業形態行業工會組織職工代表主動提出集體協商要約的,企業及其合作方、企業方面代表應當回響。雙方應當就勞動契約或者書面協定簽訂、平台進入退出、訂單分配、計件單價、抽成比例、報酬構成以及支付、工作時間、獎勵與違約責任等涉及勞動者權益事項開展行業集體協商,訂立集體契約。
依法訂立的新就業形態集體契約對協商雙方具有約束力。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契約對當地本行業開展業務的新就業形態企業及其合作方、勞動者具有約束力。新就業形態企業及其合作方的區域制度規則和平台算法等應當遵守集體契約的約定。
第二十五條 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應當按照合法、有序、公開、公正的原則,建立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實行廠(事)務公開,尊重和保障職工依法享有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等民主權利,支持職工參與民主管理。公司制企業依法配備職工董事、職工監事。
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工會組織職工依法參與民主管理應當尊重和支持本單位依法行使經營管理權。
第二十六條 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以外的其他企業,開展生產、經營、管理中的下列事項,應當依法提請職工代表大會或者職工大會審議、通過或者決定:
(一)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方案;
(二)集體契約草案;
(三)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繳納比例;
(四)勞動模範推薦人選;
(五)職工董事或者職工監事人選;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二十七條 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以外的其他企業工會委員會應當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工作制度,組織選舉、提名職工代表和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候選人,做好職工代表大會或者職工大會籌備和組織工作。
第二十八條 工會應當監督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實行民主管理制度情況和職工代表大會決議執行情況、提案辦理情況、廠(事)務公開實行情況,受理職工代表的申訴和建議,對違反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廠(事)務公開制度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的行為有權要求糾正。
第二十九條 工會有權對有關工資、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職工福利、勞動安全衛生、女職工勞動保護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提出建議,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應當在收到建議之日起十五日內書面答覆工會。
第三十條 工會應當建立健全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機制,加強勞動安全衛生民眾安全監督員隊伍建設和安全監督網路建設,推行勞動安全衛生保護專項集體契約制度,依法組織職工對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的安全生產、職業病防治等勞動安全衛生保護工作進行民眾監督。
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發生傷亡事故和其他嚴重危害職工安全和健康的問題,工會應當及時向上一級工會報告,有權依法參加相關問題調查,向有關部門提出處理意見。
第三十一條 工會有權對新建、擴建企業和技術改造工程中勞動條件和安全衛生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情況進行監督。
企業或者主管部門應當通知有關工會參加勞動條件、安全衛生設施的設計審查和竣工驗收工作。經有關部門和工會共同審查、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施工、投產和使用。
第三十二條 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有下列侵犯職工勞動權益情形之一的,工會應當代表職工與其交涉,要求採取措施予以改正,各級總工會可以向其提出勞動法律監督意見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應當予以研究處理,並在十五日內書面答覆工會;拒不改正的,各級總工會可以向同級人民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提出勞動法律監督建議書:
(一)剋扣、拖欠職工工資,或者未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職工工資的;
(二)未提供勞動安全衛生設施、條件,或者勞動安全衛生設施、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的;
(三)隨意延長勞動時間或者未支付加班工資的;
(四)未依法為職工繳納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的;
(五)侵犯女職工或者未成年工特殊權益的;
(六)未依法簽訂勞動契約或者隨意解除勞動契約的;
(七)未按照規定支付解除勞動契約經濟補償金、賠償金的;
(八)其他嚴重侵犯職工勞動權益的。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當受理勞動法律監督建議書,在處理完畢之日起十五日內將結果書面通知工會。
第三十三條 職工二百人以上企業應當設立由職工代表和企業代表組成的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委員會主任由工會成員或者雙方推舉的人員擔任。辦事機構設在本單位工會委員會。
女職工十人以上的企業應當有女職工代表參加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
鄉鎮、街道工會和產業工會可以會同有關方面的代表建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有同級工會代表參加。
第三十四條 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給予職工處分時,應當事先徵求工會的意見;工會認為不適當的,有權要求重新研究處理,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應當及時研究,並將處理結果書面答覆工會。
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單方面解除勞動契約,所在單位沒有建立工會的,應當徵求所在地工會意見。
第三十五條 工會應當會同用人單位開展職工思想政治引領、職業教育和崗位培訓等工作,對用人單位職工教育經費進行監督。
鼓勵工會依法成立職工技術協作組織,開展民眾性的技術創新活動,推動技術進步。
第三十六條 工會應當推動健全完善勞動模範和先進生產(工作)者管理制度,維護勞動模範和先進生產(工作)者的合法權益。
第三十七條 工會應當開展困難救助、就業幫扶、子女上學救濟、節日慰問等活動,推動建立戶外勞動者服務驛站、貨車司機之家、女職工衛生室等臨時休息場所和設施,幫助職工解決停車、充電、飲水、如廁等工作和生活困難。
工會應當建設心理健康服務專業人才隊伍,推動建立職工心理健康諮詢示範基地、工作點等,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和心理諮詢,為職工提供心理疏導、心理援助等服務。
第三十八條 各級總工會應當建立健全工會法律援助工作機制,推進工會法律援助隊伍建設,加強與社會律師的合作,開設法律服務視窗,依法為所屬工會和職工提供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務。
工會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對職工提供的法律援助之外的法律服務,應當適當減免職工的法律服務費用。
  • 第四章 經費和財產
第三十九條 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應當按照本單位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二,按月向本單位工會撥繳工會經費。
財政撥款且已建立工會組織的機關、事業單位的工會經費,由財政部門列入年度財政預算,機關、事業單位按照規定向同級總工會足額撥繳。
第四十條 企業、社會組織自上級工會批准籌備建立工會的次月起,應當每月按照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二向上一級工會撥繳建會籌備金,用於工會籌建工作。
籌備金中屬於新建工會的留成部分,應當自批准工會成立的當月起二個月內,按照規定返還。
第四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同級總工會適當的經費補助。
第四十二條 工會經費的使用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注重績效、收支平衡的原則。
工會應當開設基本賬戶,按照經費有關規定上解和使用經費,並接受同級和上級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的審查和監督。
第四十三條 各級總工會、產業工會和具有社會團體法人資格的基層工會,可以依法開辦為職工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
工會所屬的為職工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其隸屬關係不得隨意改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平調、挪用其財產,不得干涉其合法的生產經營活動。
第四十四條 基層工會經費和使用工會經費購置的財產,不得作為所在單位的經費和財產予以凍結、查封、扣押或者作其他處理。
工會組織合併,經費資產歸合併後的工會所有;工會組織撤銷或者解散,經費資產由上級工會處置。
第四十五條 城鄉建設確需對工會所屬工人文化宮、俱樂部、工會幹部學校等場所設施進行遷建、改建、改變其功能或者用途等的,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有關單位應當徵求工會意見,並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執行。
  •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的行為,法律、行政法規已有法律責任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十七條 工會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同級工會或者上級工會責令改正,或者依法予以處分;情節嚴重的,依照《中國工會章程》予以罷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在推行平等協商和集體契約制度或者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中未依法履行職責的;
(二)對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行為依法應當監督而未履行監督職責的;
(三)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發生傷亡事故或者其他嚴重危害職工安全和健康的問題,未及時報告或者未依法調查的;
(四)截留、挪用、侵占或者貪污工會經費的;
(五)損害職工或者工會權益的其他情形。
  • 第六章 附則
第四十八條 本辦法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1997年7月30日山西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的《山西省外商投資企業工會條例》、1999年11月30日山西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的《山西省私營企業工會條例》同時廢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