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民政府文研究史館

山西省人民政府文研究史館

山西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承擔兩部分工作職能,現在屬辦公廳內設處室,主任(館長)高配副廳級,館長、副館長、館員由省長聘任。

省政府文史研究館是黨和政府為團結和安排老年知識分子而設立的、具有統戰性和榮譽性的文史研究機構。它的宗旨是"敬老崇文",受聘者都是耆年碩學之士、社會名流和專家學者。他們均為有文史專長、有書畫特長、有聲望的老年知識分子和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學識淵博,有一定貢獻的專家、學者。他們的研究領域涉及文學、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書畫、音樂、武術、出版等,充分體現了"文、老、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
機構簡介,主要職責,歷任館長,第一任館長:崔斗辰,第二任館長 :衛逢祺(兼),第三任館長 :王定南,第四任館長:華而實,第五任館長:冉金剛,第六任館長:胡安平,工作情況,

機構簡介

山西省文史研究館成立於1953年1月16日,是建國初期,在毛澤東、周恩來等第一代中央領導人的倡導和關懷下,為了安排部分有文史專長、有名望的老年知識分子而設定的機構,是人民政府領導下具有統戰性、榮譽性的文史研究事業單位。
中央人民政府自1951年7月在政務院領導下成立了文史館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部分省轄市也根據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的有關決定相繼成立了文史館。山西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成立以來,先後共聘任館員179人。

主要職責

文史研究館要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弘揚敬老崇文的優良傳統,在存史資政、文化建設、統戰聯誼方面發揮獨特作用。
文史研究館的主要任務是,組織館員開展文史研究和藝術創作,傳承、弘揚和創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圍繞文化建設的重要問題,深入研究、建言獻策;開展統戰聯誼活動;開展對外文化交流。
文史研究館館員要本著從容淡定、因人而異、量力而行、各展所長的原則,履行職責,發揮作用。
其職責可概括為:文史研究、文化交流、藝術創作、民主監督、統戰聯誼。

歷任館長

第一任館長:崔斗辰

(1893——1960)名盈科,以字行,山西聞喜人。9歲喪父,同母過著貧苦的日子,從小刻苦讀書,成績優異,由國小到中學都獲得免費生待遇。1914年山西省第二中學畢業後,在運城一帶任教,並從事歷史文學研究。因同嘉康傑、張吉臣參加反帝、反封建、反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為民族革命和民主政治而奮鬥,被閻錫山密令監視迫害,遂投靠解縣薛篤弼的薛家私塾當教師。1926年擔任聞喜縣東鎮高小校長,引導青年嚮往光明,倍受尊敬。1927年參加共產黨人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的北伐軍。1931年回到家鄉,被閻錫山特務捕到太原入獄,幸經好友學生各方營救獲釋。1932年在馮玉祥支持下,同張雪霞在汾陽峪道河設立平民學校,供貧民子弟免費讀書。1934年創辦運城“菁華中學”,任校長,掩護黨的地下組織活動。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參加犧盟會決死三縱隊,曾任浮山縣長。1937年冬至1938年春,在山西民族革命大學任教。1939年“晉西事變”後,先去延安,又到晉冀魯豫邊區,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教育廳副廳長。解放戰爭期間,任太岳行署教育處長。解放後,任山西省文教廳副廳長,山西省文史研究館館長。1952年任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親身調查發現了中外聞名的元代永樂宮壁畫、平遙北漢鎮國寺古建與明代雙林寺塑象;修繕了五台佛光寺唐建東大殿、五台山茅蓬寺古建築,
踏遍全省,調查了解有歷史藝術價值的文物古蹟;並在《文物參考資料》上發表了文章。當時國內文物工作剛剛開始,由於他大力領導,先走了一步,帶動了全國文物界,一時聲譽鵲起,獲得文物界的好評。
1952年冬大雪後,他親身陪同班禪額爾德尼赴五台山,在攀登險惡的山路中,墜馬身殘,但仍帶病忘我工作,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1956年秋,半身癱瘓,口不能言,腿不能行,但仍堅持以筆代口,指揮工作。1960年元月27日病逝,終年68歲。崔斗辰早年論文多載《北京大學國學周刊》、《廣州中山大學語言研究所周刊》、《北方快覽》,此後著有《山西河東一帶歌謠集》、《西北遊記》。解放後主編《山西文物介紹》。

第二任館長 :衛逢祺(兼)


原名衛裕昌,1912年出生於山西聞喜縣一個中農家庭。1931年由聞喜縣立中學畢業,任聞喜縣立第五高小教師。1934年參加“反帝大同盟”。1935年被叛徒出賣,受反動政府追捕,流亡西安。1936年11月轉太原,參加犧牲救國同盟會,在民訓團七隊學習,參加了中華抗日民族解放先鋒隊。193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犧盟會陵川縣特派員。1938年4月率陵川縣游擊隊改編為上黨犧盟游擊支隊,任支隊長。6月改編為決死一縱隊游擊第三團,任政治部主任。1938年11月,先後調任長子、屯留縣長。1942年,再調任長子縣長。1943年調太岳行署任秘書。1945年日本投降後,調任夏縣縣長。1947年調聞喜任縣長。1948年回太岳行署任秘書長。1949年9月成立山西省人民政府後,任省政府秘書長,1953年調任華北行政委員會辦公廳副主任,半年後再調回山西省政府任秘書長。1962年兼任省文史館館長,至1966年“文革”文史館解散。1963年當選為山西省副省長兼省政府秘書長。文化革命中,被軍管三年,1977年任省城建局副局長,1978年調太原市任革委會副主任。1979年再次當選為山西省副省長兼省政府秘書長。1984年離休。離休後繼續擔任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副主任,對外友協會長、名譽會長,並當選為山西省老年人體育協會主席,為社會主義四化建設繼續奉獻。

第三任館長 :王定南


(1910——1990)河南內鄉人。1929年4月參加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秋轉為中國共產黨。1929年秋在北京大學讀書時,任北大團支部書記、北大學生會黨團書記、北大民眾夜校校長。1930年任北平反帝大同盟黨團書記、北平平民教育聯合會黨團書記。同年9月,代表北平反帝大同盟到上海參加中華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準備會議,後任北平市蘇維埃準備委員會宣傳部長。1931年,受北方局委派到吉鴻昌領導的察綏民眾抗日同盟軍協助工作,並在北平參加了反對王明錯誤路線的鬥爭,在北平市黨代會上被選為出席河北省黨代會的代表,補選為北平市委委員,負責黨的宣傳和互濟會工作。1932年參加河北省委黨刊《北方紅旗》的印刷、校對、發行工作。1934年,在北平特委工作。1935年初,黨的北方局派他到河南許昌做恢復河南省委的工作,建立河南省工作委員會並擔任書記。在此期間,他曾參加天津文化界救國會議,發動各界人士參加抗日救國活動。1937年在北平特委工作,深入到孫殿英部做爭取工作。1938年任北平特委書記,為發展民眾的愛國運動,他負責組建了北方救國會。由於他主持的北平特委在白區開展抗日統一戰線工作,尤其是作社會上層人士和國際人士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毛主席在給中央分局的電報中對北平特委的工作給子了表揚。
王定南同志1942年6月在晉察冀分局社會部平西聯絡站領導下負責北平統戰和情報工作時,因叛徒出賣,被北平日本憲兵隊逮捕,受盡敵人折磨。出獄後,他積極投入抗日活動,團結進步人士做瓦解偽軍的工作,併到河南省郟縣、寶豐等地收集國民黨軍隊潰兵和地方武裝,組織抗日隊伍。
1945年5月,他深入到國民黨高樹勛部,做爭取高樹勛起義工作,1945午10月,高樹勛率部在邯鄲起義後,改編為民主建國軍。鄧小平同志宣布黨中央、毛主席電示嘉獎。王定南同志擔任該軍總政治部主任。
全國解放後,王定南同志在華北行政委員會民政局、中央內務部任秘書、專員、主任等職,後因實事求是反映大躍進農村中的問題,被認為“右傾”,1961年調山西任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室副主任、山西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文革”遭到迫害,被關押7年。1977年恢復工作後,曾任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省文史研究館館長、山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副主任、省政協四屆、五屆委員會副主席、黨組成員,五屆、六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他較長時間主持省文史館工作,為團結黨外人士,搶救整理山西史料,主持《地名知識》並創辦《文史研究》等刊物,做了大量具體工作。1990年9月27日,王定南同志在太原逝世,享年80歲。

第四任館長:華而實


原名潘耀麟,原籍山東濟寧,1932年生於北京。1949年至1952年就讀於北京輔仁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東方語文系。曾任。曾任北京市文教局《教師月報》編輯、北京師院附中教師。期間,脫產入中央電影局創作講習班學習。1957年以電影劇本《鄭成功》獲中央文化部、中國作協“全國優秀電影劇本創作獎”,受聘為北影特約編劇。後任山西省京劇團編劇、中國電視家協會山西分會主席、山西省文史研究館館長(1991年6月);系山西省政協四屆委員,五、六、七屆常委,八屆全國政協委員;被評為國家一級編劇、省優秀專家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省特級勞動模範。
他以歷史題材影視劇作品名世,發表、出版、演出、拍攝的劇本有30餘部。其中獲獎作品《鄭成功》
知音》《大敵當前》《紅娘子》《評梅女士》《鮮卑驕子》及為時所重的《秋水長天》《落花時節》《賽金花》《綠波音》《智收姜維》等百餘萬言作品匯集成冊,分別由國家級出版社出版了《悲歡五重唱》、《剛柔四重唱》《華而實劇作集》三部自選集本。
華而實除堅持文學創作外,同時致力於晉商文化及山西票號研究,已發表學術論文《海內最富》,以尋求可供當代及後代借鑑的歷史經驗和教訓。

第五任館長:冉金剛

冉金剛,1954年7月出生,男,漢族,河北蠡縣人,大學學歷,政協第十屆山西省委員會委員。1984至1995年先後任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副處、正處級秘書;1996年任省政府參事室(文史館)主任(館長);2010年任省政府辦公廳巡視員。

第六任館長:胡安平

胡安平,1962年11月出生,山西交城人,中央黨校在職法學研究生,1982年7月太原師專政治系畢業參加工作,1984年12月入黨,歷任婁煩縣委宣傳部幹部、婁煩團縣委副書記(主持工作)、太原市委政研室科員、太原市土地局辦公室主任、省政府辦公廳辦公室、文秘處主任科員、省政府辦公廳機關紀委書記、省政府辦公廳秘書五處處長、秘書六處處長、人事處處長,2011年7月任省政府參事室主任(館長)。

工作情況

省政府文史研究館在各位館員的積極努力下,成績斐然,撰寫了不少史料價值較高的著作和文章,如:《山西人民爭礦運動》《辛亥革命史》《傅青主事跡》《山西四百年災荒實錄》等;撰寫了“三親”文史資料,編輯出版了《山西文史資料》1—12輯。改革開放後,編印了《山西辛亥革命資料選編》《高君宇生平、年譜、文集》;整理修改了《閻錫山統治山西史實》等史料;編寫了《汾晉遺珠》筆記;完成了由中央館統一組織的《中國地域文化通覽·山西卷》,近幾年出版的還有《文史擷萃》《山西省人民政府文史館員書法作品集》《盡善盡美晉太行詩書畫作品集》《三晉傳統文化廉政集萃》,館員文集館員們除文史研究、著書立說外,還經常參加有關學術論壇。相對來說,書畫館員的活動更多,也更豐富多彩,外出採風寫生,舉辦或參加各種書畫展覽、藝術交流等等。
回顧半個世紀的歷程,山西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經歷了建國初期的興旺,中期的停頓和改革開放時期的恢復發展,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在團結有"德、才、望"的文化名人;在編志、著書、文史研究和書畫創作;在開展統戰聯誼和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在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等方面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山西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