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裝備製造業調整振興規劃(2009—2011年)

2009年4月24日,山東省人民政府以魯政發〔2009〕49號印發《山東省裝備製造業調整振興規劃(2009—2011年)》。該《規劃》分現狀及面臨的形勢;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及目標;發展重點;政策措施4部分。

政策措施是:強化行銷手段,開拓市場空間;加強協調指導,推進企業聯合重組;加快發展現代製造服務業;完善技術創新體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拓寬融資渠道,做好資金供應保障;加強國際合作,開拓國際市場;加強財稅政策扶持,引導資金投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裝備製造業調整振興規劃(2009—2011年)
  • 印發機關山東省人民政府
  • 文號:魯政發〔2009〕49號
  • 印發時間:2009年4月24日
通知,規劃,

通知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山東省裝備製造業調整振興規劃的通知
魯政發〔2009〕49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現將《山東省裝備製造業調整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裝備製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是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障,也是我省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省裝備製造業的發展造成衝擊。制定實施《規劃》,對於貫徹落實國家《裝備製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各地、各部門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積極作為,科學務實,切實按照《規劃》要求,積極推進企業技術進步,加快企業聯合重組,幫助企業開拓市場,最佳化企業發展環境,確保我省裝備製造業調整振興規劃目標如期實現。
各地要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抓緊制定具體落實方案,切實抓好組織實施。省政府有關部門要根據《規劃》明確的分工和工作要求,儘快制定和完善各項配套政策措施,做好對《規劃》實施的指導和支持。
《規劃》還篩選確定了一批配套的在建和擬建重點項目,由省經貿委另行印發,請各地、各部門和有關企業一併抓好落實。
山東省人民政府
2009年4月24日

規劃

山東省裝備製造業調整振興規劃(2009—2011年)
裝備製造業是為國民經濟發展以及國家安全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也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基礎性產業。發展裝備製造業,對於促進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增強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省裝備製造業發展進入關鍵時期,國際金融危機既帶來嚴峻挑戰,也為結構調整帶來了重要機遇。為應對當前形勢,推動我省裝備製造業實現由大到強新跨越,制定本規劃。
一、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一)現狀。
1.經濟總量快速增長,支撐拉動作用明顯。我省裝備製造業連續多年保持快速發展,形成門類比較齊全、有一定規模和技術水平的產業體系,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省GDP增長速度,高於全國機械裝備製造業年均增速。目前,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6803家,總資產4157億元,從業人員(含汽車)145萬人。2008年,完成工業增加值2300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600億元,利稅816億元,完成出口交貨值(含汽車)960億元。
2.在全國同行業處於優勢地位。經濟總量占全國同行業的13%,主營業務收入、工業增加值、利潤均居全國同行業第二位。電工電器成為帶動行業發展的優勢產業,農機行業躍居全國第一位,農用運輸車產量占全國總產量80%以上,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機動植保機械、工程機械、石油機械等產能及市場占有率均居全國首位,金切工具機居全國第二位。
3.企業裝備水平顯著提高。重點骨幹企業新增設備投資50%以上用於引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各類重要加工及檢測設備。一批重點項目相繼建成投產,重點骨幹企業50%的技術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其中25%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行業發展後勁顯著增強,工藝裝備水平實現質的飛躍。
4.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重點骨幹企業新產品產值比重達到30%,機械工業新產品產值對機械工業總產值的貢獻度接近20%。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34家,行業技術研發中心5家。省級製造業信息化示範企業達到68家,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製造(CAM)技術在全省機械行業骨幹企業得到普及。
5.企業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全行業現有37箇中國名牌產品,408個山東名牌產品,9箇中國馳名商標,242個山東省著名商標。98家企業被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機械工業企業管理協會認定為管理規範化企業,36家企業被認定為管理進步示範企業。時風集團、濟南二工具機、五徵集團等企業榮獲管理現代化企業稱號。
6.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缺少大型、重型成套設備和為輕工、化工、紡織等行業服務的專用設備。高新技術產品比重較小,缺少國際競爭力強的名牌產品。能夠支撐和帶動行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的大企業較少,缺乏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帶動性強的大型企業集團。技術創新水平不高,主要產品技術50%依靠引進,原創性技術及產品數量少。重大技術裝備自主研發與製造能力不足,企業平均技術開發費投入僅占主營業務收入的1.5%。技術力量比較薄弱,工程技術人員比重偏低,專業技術人員占從業人員比重僅為11.93%。缺乏高層次學科帶頭人,全省171個“泰山學者”崗位中,裝備製造業僅占16個。
(二)面臨的形勢。
1.金融危機影響較大。原材料設備、常規能源設備、中小型工具機等製造業的上游產業受到嚴重衝擊,市場需求急劇萎縮,一些競爭力差的企業陷入困境。
2.結構調整勢在必行。在倒逼機制助推下,結構調整、淘汰落後步伐加快。有實力的企業將抓住機遇,利用國家和省有關政策,積極承接國外裝備製造業轉移,走出去整合重組國外相關企業和研發機構,競爭力弱的企業將退出市場。
3.政策支持力度增大。國家出台裝備製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在項目審批、項目建設、資金保障、稅收、人才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發展環境空前最佳化。
二、指導思想、方針原則及目標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中央及省關於裝備製造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以市場為導向,調整振興為主線,技術進步為動力,結構最佳化升級、發展方式轉變、重大裝備自主化為目標,突出壯大支柱產業,做精做強骨幹企業,培育扶持知名品牌,培植一批產業基地,提升行業的競爭力,促進裝備製造業平穩較快發展,為製造業強省建設作出新貢獻。
(二)方針原則。
1.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相結合。跟蹤產業運行態勢,果斷採取措施,保增長,調結構,促發展。推動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合理利用資源,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2.堅持裝備自主化與重點建設工程相結合。加強政策支持和市場引導,充分利用實施重點建設工程和調整振興重點產業形成的市場需求,加快推進裝備自主化,保障工程需要,帶動產業發展。
3.堅持自主開發與引進消化吸收相結合。加強產學研聯合,研發一批共性、關鍵性技術設備,擁有一批自主智慧財產權。支持企業自主開發新產品,鼓勵開展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引導企業逐步由依賴引進技術向自主創新轉變,大力推進技術產業化。
4.堅持發展整機與提高基礎配套水平相結合。努力實現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帶動基礎配套產品發展。提高基礎件技術水平,開發特種原材料,扭轉基礎配套產品主要依賴進口的局面。
5.堅持發展企業集團與扶持專業化企業相結合。支持裝備製造骨幹企業通過兼併重組發展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鼓勵主機生產企業由單機製造為主向系統集成為主轉變,引導專業化零部件生產企業向“專、精、特”方向發展,形成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6.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和資本轉移,鼓勵企業加強與跨國企業戰略合作,引進資本、技術、品牌和管理,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支持我省成熟技術、過剩產能向境外轉移,推動裝備製造業結構最佳化升級。
7.堅持技術改造與產業升級相結合。充分利用高新技術和信息技術改造提升裝備製造業,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推廣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產品,促進行業產業升級。
8.堅持依託重大工程與實施裝備自主化相結合。以近3年內開工建設的交通、能源、原材料等重點領域重大工程所需產品為對象,開展裝備自主化。以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帶動大型鑄造件、關鍵基礎零部件、元件和材料上檔次、增品種。
(三)目標。到2011年,全省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500億元,年均增長15%;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000億元,年均增長20%。新建2-3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8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80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重點骨幹企業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50%以上大中型企業基本實現信息化。完成出口創匯180億美元,年均增長20%,占全國比重達到15%左右,成為重要的出口基地。培育形成1戶主營業務收入1000億元、3戶100-300億元、10戶50-100億元、100戶10億元以上的裝備製造業企業。培育內燃機、大型數控鍛壓設備、大馬力推土機、大馬力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高壓大容量變壓器、大型發電機組、高壓超高壓電纜、超高壓循環流化床鍋爐、時速300公里以上動車組等10大民族品牌。建設濰坊內燃機、濰坊農業裝備、濟南數控工具機、濟南發電設備、青島紡織機械、青島物流器械、高唐農業裝備、濟寧工程機械、滕州中小工具機和日照農業裝備等10個基地。全面提高重大裝備技術水平,滿足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和重點產業調整振興需要;基礎件製造水平得到提高,通用零部件基本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關鍵自動化測控部件填補國內空白。
三、發展重點
(一)工具機工具行業。
1.發展7大類產品。重點發展數控車床,包括全功能數控臥式車床、大型數控立式車床等;車削複合加工中心,包括車銑、鑽銑、銑磨等複合加工中心等;臥式、立式加工中心,包括數控化、精密化、高速化、工序複合化的專用工具機;柔性製造生產線,包括大型、重型壓力機生產線、數控專機生產線等;重型數控工具機,包括鏜銑加工中心等;數控工具機功能部件,包括數控轉台、智慧型伺服刀架、滾珠絲槓、高速精密電主軸、磨具磨料等;車用高負荷活塞鑄造自動化成套裝備等。
2.壯大11家大型企業集團。支持濟南二工具機集團公司等企業,重點發展大型、重型數控鍛壓設備和大型、重型數控龍門鏜銑床、數控精密多工位大型壓力機、上下料機器人及自動化衝壓生產線,進一步擴大規模,加快改制重組步伐,提高競爭力。支持濟南一工具機集團公司等企業,重點發展全功能數控車床及加工中心,發揮技術和裝備優勢,加快改制重組步伐,加速做強做大。支持德州普利森集團等企業,重點發展深孔鑽鏜床、中大型數控車床和加工中心,加快新產品開發,引進高級人才,提高產品開發和管理水平,擴大經濟規模。支持魯南工具機集團等企業,重點發展中小數控車床和加工中心,加快新產品開發力度,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加快新廠區建設,擴大出口。支持威海華東數控公司等企業,重點發展加工中心和數控系統,發揮區位優勢,加快與國外合資合作,開發高精度、全功能的大型數控工具機。支持濱州盟威製造集團等企業,發揮研發優勢,重點發展車用高負荷活塞鑄造、加工自動化成套裝備,加快發展高自動化、高精度的全自動鑄造機和加工工具機,進一步擴大規模,增加出口。支持濟南法因數控公司等企業,重點發展鋼構數控加工專用工具機,發揮技術優勢,儘快形成規模效益。支持濟南捷邁數控公司等企業,重點發展薄板沖剪數控工具機,發揮鑄鍛所技術優勢,加快新產品開發,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經濟效益。支持煙臺環球集團等企業,重點發展數控工具機功能部件。支持山東威達重工集團等企業,重點發展銑鏜類數控工具機及加工中心。支持威海齊全木工集團等企業,重點發展數控、數顯木工工具機,進一步提高技術含量,增加功能,擴大出口。
3.培育4個特色產業集群。分別為:濟南數控工具機及數控鍛壓設備產業集群,棗莊滕州中小數控工具機及加工中心產業集群,威海加工中心和數控木工工具機產業集群,煙臺數控工具機功能部件產業集群。
(二)工程建築機械行業。
1.加快發展10大類產品。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保持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發展。引導企業向節能、高效、可靠和環保型發展,廣泛套用機、電、液一體化等高新技術,向大型化和小型化發展,提高配套動力技術先進性。重點發展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起重機、壓路機、推耙機、平地機和建築塔機、水泥攪拌車、高樓泥漿泵等產品。
2.重點培育18家大型企業集團。支持山推股份公司等企業,加快發展推土機系列產品,進一步增加品種,擴大出口,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加大研發力度,保持世界先進、國內領先水平。支持小松山推等企業,建設挖掘機系列產業基地,鞏固在全國領先的技術及市場優勢。支持山東工程機械集團、臨工集團、福田雷沃重工、泰安工程、德州工程等企業,建設裝載機生產基地。支持山推、常林集團、青島科泰重工、青島科瑞特機電集團等企業,加快路面機械系列產品研發,重點發展壓路機、推耙機、平地機等。支持山東起重機、青島起重機、濟南豐匯、福田雷沃重工等企業,加快大型起重機建設。支持方圓集團、鴻達集團、濟南建工、中通汽車工業集團和華夏集團等企業,加快發展建築塔機、水泥攪拌車、高樓水泥泵等產品。
(三)農業機械行業。
1.加快發展8大類產品。適應現代化農業發展及市場需求,重點發展大中型拖拉機及耕作機械、設施農業機械、大型聯合收穫機械、糧油及農副產品深精加工機械、保鮮貯藏設備、植保機械、田園收割機、園林機械等市場需要的裝備,擴大出口,提高國內外市場占有率,鞏固全國領先的整體優勢。
2.重點培育11家大型企業集團。支持山東時風集團、五徵集團等企業,建設低速汽車基地,占全國的市場份額達到85%以上。支持福田雷沃重工、時風集團、山拖農機裝備公司等企業,形成大中型拖拉機及變型產品、大中型耕作機械的生產基地。支持福田雷沃重工、潤源、大豐、巨明、金億公司等企業,形成稻麥、玉米聯合收穫機械生產基地,同時加快飼料及其他收穫機具的開發研製。支持常林集團等企業,繼續保持小型拖拉機(含手扶)產能優勢。支持山東華盛中天公司等企業,發展棉花、糧食、油料等作物保護機械,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擴大產品出口。支持煙臺冰輪集團等企業,發展農副產品保鮮儲藏設備,食品連續速凍裝置、食品真空凍乾設備,果蔬預冷成套裝置、冷風乾燥設備等。進一步提高玉米澱粉加工、澱粉製糖設備、油脂浸出和高級烹調油精煉設備的加工精度,開發性能先進的奶製品加工設備。
(四)紡織機械行業。
1.加快發展4大類產品。堅持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提高研發設計、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製造和系統集成的整體水平,建立較完備的紡織裝備製造業體系。重點發展專用織造成套設備、非織造成套設備、產業用紡織品後整理設備、高速高精耐磨紡織機械配套件等產品。
2.重點培育4家大型企業集團。以宏大集團、星火集團、東佳集團、天一集團等企業為龍頭,加快推進青島紡織機械專用設備基地建設,依託骨幹企業整合資源,提升傳統紡織整機的技術裝備水平。加快機電一體化紡織裝備的技術升級,研發套用新型紡織技術和機械設備,提升紡織機械技術裝備水平。推進產業用紡織品機械開發和產業化,加大節能減排和資源再利用設備的研發力度。加快高效、連續、短流程等節能減排染整設備和線上能源、資源回收再利用系統的研發和產業化。加大紡織機械專用基礎件、配套件的研發和產業化力度,以專用基礎件、配套件可靠性為切入點,重點發展適應高速高精耐磨紡織機械配套件的設計與製造技術,提高產品可靠性,提升紡織機械整體競爭力。鼓勵和支持中小紡機企業積極為大企業配套,開發特色紡機零部件產品,完善紡機製造產業鏈,形成優勢互補和集聚效應。
(五)電工電器行業。
1.加快發展3大類產品。重點發展以鍋爐、汽輪機、發電設備為主的電站成套設備,以變壓器、高壓開關、電纜為主的輸變電設備,各類電機產品。
2.重點培育21家大型企業集團。發電設備,支持齊魯發電設備廠、青島捷能集團等企業,按照國家產業政策,進一步鞏固中小容量發電機組及成套設備的技術優勢,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積極推進大功率發電機組的研發,提高100-200MW空內冷汽輪發電機性能,開發300MW大型空內冷汽輪發電機,發展大容量汽輪機和工業拖動式氣輪機。鍋爐,支持濟南鍋爐集團等企業,重點發展150MW-300MW以上高溫高壓及超高壓循環流化床鍋爐、煤粉爐以及燃燒垃圾、摻燒廢棄物或可燃氣體的餘熱鍋爐、處理造紙廢液的鹼回收鍋爐、完全燃燒生物質的循環流化床鍋爐。輸變電設備,重點支持山東達馳、濟南變壓器、青島漢纜、魯能泰山電力、萬達集團、東辰集團、青島中能、特變電工集團、陽穀電纜、泰開電氣集團、東方鐵塔、武曉鐵塔、鄒平齊星鐵塔等企業,積極採用微電子技術,向電器設備無油、防火、組合、集成、智慧型化方向發展,增加高可靠性、低噪聲、節能型、免維護型產品;重點發展高壓、超高壓成套設備和智慧型電器,包括變壓器、交聯電纜、互感器、斷路器、開關、組合電器及鐵塔等。支持濟南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山東長星機械集團和通裕集團等企業,加大研發力度,擴大風力發電設備產能,占領單機1MW、5MW的國內市場。支持中南集團、山東中凱風電設備、恩德能源等企業,重點發展風電塔筒、葉片等一批風電零部件。電機,加快產品最佳化升級,重點開發新型、高效、節能、特殊用途的產品;牽引電機圍繞鐵路系統提速和重載的要求,開發提速牽引電機和船用重載電機,並研發城市軌道交通用牽引電機;汽車電機緊跟汽車發展,增加品種,滿足配套要求;中小及微特電機,重點研發無刷電機、步進電機等產品,滿足各行業配套需要,並進一步擴大出口。
(六)內燃機行業。
1.發展4大類產品。跟蹤市場新變化,加快發展能為各類汽車、工程機械、船舶、農機配套的柴油機、汽油機、燃氣機系列及配套產品。
2.壯大14家大型企業集團。支持濰柴動力等企業,加快發展重型汽車、工程機械用高速柴油機和船用、發電機組用中速機,加快國Ⅲ排放標準的10-12升大功率內燃機形成批量生產能力,並向國Ⅳ排放標準過渡,建成產品功率齊全、配套範圍廣泛、品種多元化、技術與國際全面接軌的世界級通用動力製造基地,打造民族自主和國際動力的雙品牌。支持煙臺東嶽通用動力總成公司,擴大1.4-1.6升轎車用汽油機產能,提高科技含量,增強競爭能力。支持威亞汽車發動機,加快推進汽車研發中心建設,開發生產α、θ、γ等各類汽油發動機。支持濟柴等企業,加大研發力度,繼續保持大功率陸用柴油機在國內的領先優勢,擴大船用發動機生產規模,培育氣體發動機主導品牌,加快天然氣壓縮機組及液力傳動等相關產品的研發。支持勝利動力機械公司,發揮國內最大燃氣發動機及發電機組製造企業優勢,加強研發,擴大產能,繼續保持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支持淄博柴油機,加強國際合作,加快消化吸收引進技術,重點開發大功率船用柴油機、燃氣及柴油發電機組、背壓式工業汽輪機。支持萊動內燃機,加快國Ⅲ/國Ⅳ高速柴油機技術創新項目建設,儘快形成為輕型汽車、大中馬力拖拉機、工程機、收割機的規模配套能力。支持濱州盟威集團、文登天潤、榮成連桿、聊城鑫亞、山東康達、龍口油泵、淄博華成集團等企業,加快發展活塞、曲軸、油泵油嘴等內燃機配件產品。
(七)輕工機械行業。依託產業優勢,重點發展造紙機械、塑膠機械、食品與包裝機械,提高光電機一體化水平,推進生產過程自動化。支持山東二輕機、恆星造紙機電設備廠等企業,發展寬幅高速紙機及配套設備。支持濟寧輕機,發展以速生材為原料的化學漿、化學機械漿成套設備。支持汶瑞機械等企業,重點發展造紙黑液處理設備。支持華冠集團等企業,重點發展大型工程塑膠、農用寬幅薄膜、廢舊塑膠回收再生成型設備。以三金集團為依託,加快發展多滴行列式制瓶機組及自動檢驗、包裝生產線、大型液體包裝線、多品種灌裝機等專用設備,大力開發深加工機械。支持威海印刷機、青島瑞普電氣等企業,加快發展膠印機系列產品。支持青島泰發集團等企業,加快青島物流器械產業化基地建設。
(八)化工機械行業。依託青島高校軟控、雙星機械、山東豪邁、東營金泰等公司,發展輪胎成套製造設備;支持高原石油裝備公司、山東墨龍、孚瑞特石油裝備公司、九環機械集團、昌盛機械、明珠石油裝備公司等企業,發展石油開採勘探、鑽井、採油、集輸等系列產品以及海洋鑽井設備。
(九)大型、重型成套裝備。加快發展濟南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南車集團四方車輛廠的時速300公里以上高速列車、新型捷運車輛、重載貨車和中車集團濟南車輛有限公司的鐵路運裝罐車及零部件項目等。組織重點企業研發600MW以上大型發電、輸變電成套設備;強化大型醫療器械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集成創新。支持山東礦機集團、景津壓濾機集團等企業,加快大型煤炭井下綜合採掘、提升和洗選設備以及大型露天礦設備的研製開發力度,實現大型綜采、提升和洗選設備國產化。支持山東華興機械集團等企業,擴大大型石材加工設備規模,加快鋸石污水處理設備研發和產業化生產。加快發展大型水泥成套設備、大型造紙成套設備、石油鑽采輸油成套設備、盾構隧道掘進機等。加快研發,加強聯合,爭取3年取得重大突破。
(十)基礎部件及其他重點機械。依託現有優勢,加快發展氣動元件、液壓件、密封件、標準件、大型精密軸承、密封耐熱防腐高壓閥門、核電閥門、水泵、風機、高檔模具、大型鑄鍛件、高精度齒輪傳動裝置、高強度緊固件等基礎部件;加快發展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及儀器儀表、中高檔感測器等;重點發展高效、高性能、精密複雜刀具,高速列車轉向架、輪對用特種鋼等。最佳化提升貨櫃、礦山機械、試驗檢測設備、工業製冷成套設備、大型電站脫硫設備和環保設備等。支持山東核電設備製造有限公司等企業,加快核電裝備國產化,重點發展AP1000核電站安全殼壓力容器、結構模組、設備模組及相關產品製造。支持煙臺台海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重點發展AP1000核電站主管道及核級鍛件產品,爭取在未來3至4年核心電國產化程度從50%提高到70%以上。
在加快發展上述重點行業和產品的同時,嚴格按照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的要求,堅決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工藝、設備和產品。加快高新技術的套用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運用首台首套的鼓勵支持政策,加速產品更新換代。
四、政策措施
(一)強化行銷手段,開拓市場空間。依託重點建設項目,開展重大裝備省內自主化工作。對今後3年內開工建設的交通、能源、原材料等重點領域重大工程,以及列入國家重點產業振興規劃的項目,鼓勵項目業主單位優先採購省內生產的設備。利用當前國家推進農業現代化、強農惠農的有利時機,大力推廣使用省內生產的農業機械。
(二)加強協調指導,推進企業聯合重組。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鼓勵裝備製造業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研發機構之間通過上市、兼併、聯合、重組等形式,組成戰略聯盟,實現優勢互補,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和企業集團,提高規模效益和整體競爭力。支持以戰略聯盟的形式實施國家和全省的重大項目。推進企業聯合兼併重組,形成優勢產業和產品結構,避免結構雷同,防止重複建設。對國家倡導的企業兼併重組,可給予一定政策支持或資金補助。
(三)加快發展現代製造服務業。圍繞產業轉型升級,支持裝備製造骨幹企業在工程承包、系統集成、設備租賃、提供解決方案、再製造等方面開展增值服務,逐步實現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延伸擴展研發、設計、信息化服務等業務,為其他企業提供社會化服務。
(四)完善技術創新體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支持企業建立技術中心,形成有利於自主創新的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開發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主導產品和核心技術,培育核心競爭力。鼓勵實力較強的技術中心實行區域性開放,建立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技術創新體系,推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高和區域經濟結構調整。支持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及國際合作、參股國外先進的研發、製造企業等方式,掌握核心技術。支持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發揮山東省機械裝備業省級行業技術中心、山東大學、山東理工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技術優勢,加強裝備製造業共性關鍵技術攻關開發,提高重大技術裝備和高技術裝備的設計、製造和系統成套水平。加快人才培養,重視繼續教育和培訓,培育一批適應產業提升和發展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造就具備開發創新能力的人才隊伍;努力營造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增強吸引人才優勢;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積極落實國家有關技術入股、持股、提高薪酬等政策措施,吸引國內外高水平專業人才。對重大技術裝備研製、開發、使用和推廣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
(五)拓寬融資渠道,做好資金供應保障。各級、各部門要在技術創新、技術改造方面對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和引進消化項目給予重點支持。各金融機構要進一步擴大信貸規模,創新金融服務產品,積極為符合條件的企業生產經營和項目建設提供貸款。外匯管理部門要充分滿足裝備製造企業從事國際貿易的用匯需求,為省內企業設立海外研發機構、併購國外研究開發機構或企業提供便利條件。
(六)加強國際合作,開拓國際市場。實施國際化戰略,利用好國家優惠政策,拓寬發展空間。進一步加大合資、合作和招商引資力度,有選擇地利用好外資,通過與國外大公司的合資合作,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建立新的運行機制,推動行業發展;積極支持和鼓勵有經濟實力、有技術和品牌優勢的企業併購國外研發機構、國外企業或到國外建廠、承攬工程,輸出技術和產品,擴大國際貿易;擴大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和成套設備的出口,大力開拓國際市場。
(七)加強財稅政策扶持,引導資金投向。一是認真落實財稅優惠政策。加大政策宣傳、貫徹落實力度,積極引導企業充分用足用好財稅優惠政策,強化對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切實把優惠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各級財稅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研究制定財稅配套政策和稅收管理措施,促進行業調整振興。二是整合財政專項資金,大力支持企業技術進步,著力推動企業產品結構最佳化升級;大力支持企業自主創新,著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大力支持節能減排、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著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三是對國家確定的重點支持項目,各級政府要創新資金籌集方式,調整資金支出結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配套資金支持。四是切實落實國家新稅法規定的增值稅轉型稅收政策。
附屬檔案:有關部門工作分工及進度安排表(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