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安徽省裝備製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通知
皖政〔2009〕81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安徽省裝備製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二○○九年七月二十九日
規劃
安徽省裝備製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裝備製造業是為
國民經濟各行業和
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產業。發展裝備製造業,有利於拉動內需,形成經濟成長點,促進其他行業技術進步。為實現我省“工業強省”的戰略目標,推進行業升級,必須改變我省“原”字頭為基礎的工業結構,加快發展裝備製造業。根據國家《
裝備製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在已經發布的安徽省八大支柱產業規劃基礎上,特編制《安徽省裝備製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規劃期為2009—2011年,遠期到2020年。
一、我省裝備製造業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一)產業現狀。
我省裝備製造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初步形成工程機械、電工電器、工具機工具、機械基礎件、石化通用機械、重型礦山機械、儀器儀表、農業機械、其他機械等10個行業,經濟總量位居全省工業行業第2位,是我省工業支柱產業之一。
2008年,全省規模以上裝備製造企業1992個;實現工業增加值390億元,比上年增長27%,增速居全國第15位、華東地區第5位、中部地區第3位;實現利潤77億元;實現出口交貨值94億元。煤礦機械、環保設備、船舶製造、工程機械、節能裝備、冶金裝備等六大產業基地實現工業增加值110億元,比上年增長30%,占全省裝備製造業的28%。
2008年,全省生產叉車4.03萬台、挖掘機11144台、工程起重機810台、電力變壓器2513萬千伏安、鍛壓工具機500台、小型拖拉機4.28萬台、柴油機25.9萬台、造船120萬載重噸。擁有合力叉車等7個上市公司。安徽叉車集團公司產值產量多年來居全國同行業第1位,合肥鍛壓集團公司產量居全國液壓機行業第1位,日立挖掘機有限公司產量居全國前3位,無為高溝電纜產業集群是全國特種電纜行業中最大的產業集群。
(二)面臨的形勢。
當前,影響我省裝備製造業加快發展的主要因素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和產品不多;產品過度“輕型化”,缺少重型及成套設備,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少;優勢規模企業少,帶動性不強;產業外向度低,出口產品交貨值率低(比全國平均水平低6個百分點);原來具有優勢的農業機械持續下滑,與農業機械發展快的省份差距越來越大,與我省農機使用大省不相稱。尤其是近期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市場萎縮,產銷下降,效益下滑,企業經營困難。
雖然存在上述不利因素,但從總體上看,我省裝備製造業擁有合力叉車、日立挖掘機、合肥鍛壓工具機、無為高溝電纜、蕪湖恆升機械、蚌埠晶菱等一批優勢產品和企業,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同時,國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為裝備製造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我省必須緊緊抓住國家新一輪裝備製造業調整和振興的機遇,堅定不移地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採取有效措施,促進裝備製造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
科學發展觀,依託省內外重點工程建設和九大產業調整和振興的重點項目,扶持壯大煤礦機械、環保設備、船舶、工程機械、節能裝備、冶金裝備等六大裝備製造基地,加快發展成套及重大裝備、工具機工具等六大重點行業,積極培育公共安全裝備等六大新興裝備製造產業,加快研究安全性、可靠性等六大產業共性技術,提升配套產品製造水平,夯實產業發展基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培育若干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造就一大批中小企業和產業集群,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裝備製造業體系。
(二)基本原則。
1. 自主開發與引進消化吸收相結合。大力推動裝備製造業高新技術化,支持企業自主開發新產品,鼓勵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引導企業逐步由依賴引進技術向自主創新轉變,推進技術產業化,提升企業市場綜合競爭力。
2. 承接轉移與東向發展相結合。選商擇資,承接轉移,注重東向發展。積極融入長三角,加快與上海、江蘇、浙江等地裝備製造業的合作,形成特色,最佳化結構,提升規模,在承接轉移中加快發展。
3. 重點突破與產業升級相結合。加快工程機械、電工電器、工具機及基礎件等重點行業的發展;圍繞煤礦機械、環保設備、船舶製造、工程機械、節能裝備、冶金裝備等六大基地建設,力爭在成套裝備產業化上有所突破。
4. 發展企業集團與扶持專業化標準化企業相結合。支持裝備製造骨幹企業通過兼併重組發展成為大型綜合性產業化企業集團,鼓勵主機生產企業由單機製造為主向系統集成為主轉變,引導零部件生產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形成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5. 發展區域經濟與產業集群相結合。以工業園區為平台,以招商引資為抓手,以非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發展特色產業園和專業鎮,建成一大批在國內市場有影響力的裝備製造業集群。
6. 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堅持全方位大開放,堅持引進外資與內資並重,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外向型經濟,鼓勵企業出口技術和在國外興辦企業,擴大產業外向度。
(三)調整和振興目標。
1. 總量較快增長。到2011年,實現工業增加值670億元,年均增長20%;出口交貨值250億元,年均增長28%。到2020年,實現工業增加值2100億元,實現出口交貨值800億元。
2. 技術水平明顯提高。堅持技術進步,加快產學研合作和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步伐,提高企業自主開發能力。到2011年,力爭全行業研發費用達到全行業銷售收入的2.5%;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5個,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0—50個;主要加工設備數控化率達35%—40%;3年共實施科技創新和技改項目900項,總投資700億元。
3. 產品結構最佳化升級。煤礦、建材、冶金等大型成套裝備成套率達20%;重點產品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出口產品交貨值占全行業產值的10%—15%;爭創世界名牌產品1—2個,中國名牌產品5—8個,省內名牌產品50—60個,新產品產值占全行業產值的25%以上。
4. 企業結構水平提升。通過興辦企業、選商擇資等方式,到2011年,規模以上裝備製造企業達3000個。依託骨幹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培育一批大型企業集團和工程公司,力爭形成科工貿一體化,其中成套裝備生產企業達15個。到2011年,銷售收入超100億元的企業2個,超50億元的企業2—3個,10億元以上的企業40—50個。
5. 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取得進步。到2011年,能耗、物耗、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污染排放全面達標;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20%,水耗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主要產品能耗、物耗和能源轉換效率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三、調整和振興重點
(一)扶持壯大六大裝備製造基地。力爭到2011年,六大裝備製造業基地實現銷售收入1300億元,占全省裝備製造業的50%。到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5800億元,占全省裝備製造業的70%。
1. 合肥工程機械製造基地。依託安徽叉車集團公司、日立建機(中國)公司、安徽江淮銀聯重型工程機械公司、安徽江淮專用汽車公司、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合肥市中寶機械製造公司、合肥長源液壓件公司、合肥振宇工程機械公司等骨幹企業,發展壯大工業搬運車輛、挖掘機械、混凝土機械、道路機械、起重機械、工程專業車輛等產品,大力研發動力換檔變速器設計製造、濕式制動驅動橋設計製造、柱塞型液壓馬達和液壓泵設計製造、迴轉支承設計製造等關鍵技術,加快發展發動機、液壓系統、傳動系統等關鍵零部件,培育一批“專精特新”配套企業。
到2011年,銷售收入達到650億元。到2020年,銷售收入達到2600億元。
2. 蕪湖節能裝備製造基地。以安徽海螺川崎節能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安徽金鼎鍋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鑫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蕪湖市金牛變壓器製造有限公司、蕪湖明遠電力設備製造公司等為代表的一批節能裝備製造骨幹企業為依託,重點發展水泥純低溫餘熱發電成套設備、冶金行業餘熱鍋爐、電站鍋爐、節能型變壓器等節能產品。
到2011年,銷售收入達到130億元。到2020年,銷售收入達到520億元,成為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和競爭優勢明顯的節能裝備製造業基地。
3. 蚌埠環保設備製造基地。依託安徽意義環保設備有限公司、艾尼科環保技術有限公司、安徽恆意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疏浚股份有限公司、蚌埠凱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蚌埠星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骨幹企業,大力發展布袋除塵器、電除塵器、煙氣脫硫裝置、污水處理裝置等。
到2011年,銷售收入超過40億元。到2020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成為國家重要的先進環保設備製造基地。
4. 淮南煤機裝備製造基地。依託淮南凱盛重工公司、比塞洛斯(淮南)機械公司、淮南舜立機械公司、淮南長壁煤礦機械公司、淮南新集石油化機公司等重點企業,聯合淮北市優勢企業,大力發展重型刮板輸送機、大功率採煤機、薄煤層採煤機、強力刨煤機、膠帶輸送機、跳汰機、臥式離心脫水機、帶式輸送機、重型掘進機、大型煤化工設備等。
到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65億元。到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
5. 蕪湖船舶製造基地。依託蕪湖新聯造船公司、江東船廠、國洋船業製造公司、新遠造船公司、皖南造船公司等優勢企業,重點發展滾裝船、貨櫃船、化學品船、散貨船、快艇等。
到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到2020年,努力建設成特色鮮明、配套體系完善、設計研發能力初顯的現代化功能性船舶製造基地,實現銷售收入達600億元。
6. 馬鞍山冶金裝備製造基地。依託安徽工業大學、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中冶集團、馬鋼設計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和馬鋼重機公司、中冶華天公司、安徽泰爾重工公司等冶金裝備製造業龍頭企業,重點發展軋制生產線成套設備、煉焦系統成套設備、高爐餘熱余壓發電成套設備等。
到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400億元。到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1600億元,力爭形成國家重要的科工貿一體化冶金裝備製造基地。
(二)加快發展六大重點行業。
1. 成套及重大裝備行業。圍繞提升我省裝備製造業整體水平,促進我省工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一批重大裝備研發製造。
煤炭採選裝備。以合肥煤炭設計院、淮南凱盛重工公司、比塞洛斯(淮南)機械公司、淮南長壁煤礦機械公司等企業為主,發展300KW以上特大型掘進機技術和產品,進一步開拓國內外市場;提升重型刮板輸送機、順槽帶式輸送機、液壓支架、液力偶合器等綜采主要設備的規格和檔次,積極發展特大功率電牽引採煤機組;以淮北機電裝備和淮北礦機為主,發展大型選煤和選礦成套設備,發展大型齒輥破碎強力分級機、重型脫介篩和離心脫水機、大型浮選機等關鍵設備,提高配套率和成套率。
水泥和玻璃裝備。以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和合肥中亞公司為龍頭,海螺集團公司、海螺川崎公司、淮南凱盛重工公司、銅陵藍天公司等企業為骨幹,發展日產5000—10000噸大型水泥成套設備;以海螺川崎節能設備公司為主發展水泥餘熱發電成套設備。積極開發大型立磨、大型變速箱、特大型斗式提升機、新型水泥窯等新產品,填補國內空白。以蚌埠玻璃設計研究院等企業為主,發展玻璃成套裝備。
大型煤化工和化肥成套裝備。以東華工程公司為龍頭,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安徽六方深冷公司、安瑞科(蚌埠)壓縮機公司等企業為骨幹,以我省煤化工產業基地建設為主要服務領域,研發製造百萬噸級甲醇、二甲醚、煤基烯烴以及煤焦化、煤氣化、煤液化等大型煤化工成套設備;重點開發大型煤氣化爐、大型聚合反應釜、大型甲醇合成塔、大型壓縮機等關鍵和成套設備。提高大化肥成套、關鍵設備和配套件的製造水平,促進我省石化專用設備和通用設備的發展。
有色礦用及冶金裝備。以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公司、銅都特種環保設備公司等企業為主,實施井下無軌採掘設備國產化項目,擴大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高氣壓環形潛孔鑽機、井下無軌鑽機、鑿岩台車、鏟運機、地下服務車以及特種陶瓷過濾器等產品的生產規模。以馬鋼重機公司等企業為主,開發生產具有較高水平的熱軋、冷軋生產線成套設備,發展大型冶金鑄鍛件和大型金屬冶煉、軋制設備。
環保治理成套裝備。以東華工程公司、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國楨環保公司、銅都閥門公司等企業為主,發展城市大型污水處理廠、工業污水處理站、城市垃圾處理廠等大型環保成套設備;以蚌埠意義環保設備公司、艾尼科環保技術(安徽)公司、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銅陵藍天公司、蕪湖金鼎公司、安徽盛運機械公司等企業為主,發展大氣污染治理關鍵設備和成套設備。
到2011年,成套及重大裝備實現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到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達到800億元。
2. 工程機械行業。安徽叉車集團公司重點發展大型貨櫃叉車和電動叉車,充分利用先進制造技術,提高電動叉車的比重,形成年產8萬台生產能力,繼續保持國內領軍地位;提高裝載機、壓路機、自動化倉儲成套設備技術水平和市場占有率;發展挖掘機、公路養護機械、非開挖工程機械設備等市場需求量大的新產品,以及配套動力、變速箱、油缸、液力變矩器、轉向橋、電控系統等關鍵零部件。日立建機(中國)有限公司到2011年形成年產2萬台挖掘機和5000台變速箱的能力。安徽柳工起重機公司積極開發50—160噸級大中噸位汽車起重機和全地面汽車起重機、55—400噸履帶起重機系列,形成年產3000台生產能力。
到2011年,全省工程機械行業形成年產各類叉車10萬台、挖掘機2萬台、裝載機1萬台、汽車起重機5000台的能力,實現銷售收入260億元。到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650億元。
3. 工具機及工具行業。保持合肥鍛壓工具機大型快速液壓機國內領先地位,以汽車行業為重點服務領域,開發粉末冶金系列液壓機和大型數控多連桿機械壓力機技術和產品,進一步開發大型數控機械壓力機等。
以蕪湖恆升公司、安徽鴻慶公司、蚌埠晶菱公司、池州家用工具機公司等企業為核心,重點發展各類立式和臥式加工中心、數控銑床、大型數控立式車床、大型數控鏜床和銑鏜床、高速五面及五軸聯動加工中心等產品。
以池州家用工具機公司、海安機械公司、安慶紅旗公司、蚌埠家用工具機公司等企業為主,發展家用工具機,保持產量居全國首位。
到2011年,全省工具機行業形成年產金屬切削工具機4—5萬台、大型數控快速液壓機1350台的能力,形成一批專業化能力強的工具機功能部件和刃具、量具企業,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達到130億元。到2020年,力爭實現銷售收入400億元。
4. 農業機械行業。以全柴集團公司、長江農業裝備公司、阜陽拖拉機廠、神牛機械公司、全椒手拖公司等企業為主,採取招商引資、合作生產等多種形式,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填補我省聯合收割機、大中型拖拉機、複合型耕作機的空白。
同時,大力發展環保節能型柴油機、節水排灌機械、栽種機械、茶葉機械、糧油深加工機械、秸桿綜合利用機械等,提升和改善單缸柴油機、小型拖拉機節能和使用性能,適應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生產需要。
到2011年,全省農業機械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到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
5. 電工電器行業。以合肥ABB公司、天威保變(合肥)變壓器公司和蕪湖金牛公司等企業為龍頭,大力發展特高壓和超高壓大容量變壓器、節能環保型變壓器和特種變壓器。
以無為電線電纜集群為核心,發揮優勢,重點開發特種電纜,進一步拉長產業鏈。
以皖南電機公司、六安江淮電機公司等企業為主,重點發展高效節能電機、稀土永磁電機等節能產品。
到2011年,全省電工電器行業力爭實現銷售收入1150億元。到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2800億元,建成國內變壓器和特種電纜兩大產業基地。
6. 儀器儀表行業。依託合肥儀表公司、蕪湖汽車儀表公司、天長儀表公司、江淮航空儀表公司等企業,重點發展工業自動化儀表及控制系統、光學儀器、汽車機車儀表、工程機械儀表、環境監測儀表、航空儀表等產品,力爭形成一批在國內外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特色產品和優勢企業。
到2011年,全省儀器儀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達到90億元。到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達到250億元。
(三)積極培育六大新興裝備製造產業。
1. 公共安全裝備。重點發展消防裝備,包括消防車、消防指揮車、救護車,建築防火、排煙設備,森林防火及撲滅設備等;發展警用器材和警用裝備,包括警用汽車、安全檢查產品及設備、巡警裝備;發展道路交通安全設備,包括交通綜合管理設備及信息系統、交通事故勘察鑑定設備、道路清障施救設備、車檢設備及停車場智慧型管理設備;發展安全生產和安全通信裝備等。
2. 光伏產業裝備。重點發展矽材料生產裝備;矽片加工裝備,如多晶矽鑄錠爐、單晶爐、切割機、線鋸等;太陽能電池生產裝備,如擴散爐、等離子刻蝕機、清洗/制絨機等。組織力量,開展技術攻關,研發全自動絲網印刷機、自動分揀機等裝備,替代進口。
3. 電子及通信裝備。推進信息技術與裝備產品的融合,重點發展積體電路設備,液晶顯示、新型電子元器件專用設備;數字檢測監控儀器儀表、高性能鉛酸蓄電池、LED光源、汽車電子等裝備;用於礦山、環保、電網等領域的智慧型控制設備,智慧型天線設備,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生產過程自動控制系統、產品設計開發系統等裝備。
4. 自動化生產線、機械手及機器人。以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為發展方向,重點發展汽車及零部件焊接、塗裝、裝配、測試等自動化生產線,研發生產焊接機械手、裝配機械手、包裝機械手、搬運機械手、鍛造機械手、冶金機械手等。積極創造條件,跟蹤國外發展技術,研發工業、物流、危險操作、救援用機器人以及家庭、益智娛樂、服務用機器人等。
5. 模具設備。以銅陵三佳公司、揚子模具公司、滁州宏達模具公司等企業和蕪湖模具工業園為主,重點發展汽車覆蓋件衝壓模具、家電塑膠模具、冰櫃真空成型和發泡模具、電子元器件精密加工和塑封模具、消失模鑄造模具、壓鑄件金屬模具、快速成型模具、電液錘鍛模具、大型塑膠型材擠出模具、橡膠模具等,扭轉部分模具依賴國外和省外的局面,實現模具行業跨越式發展。
6. 民用航空裝備。支持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建設合肥航空產業園,以安徽江淮航空制氧製冷設備公司、合肥皖安航空裝備公司等企業為主,形成年產空調器及方艙、航空儀表10萬台和航空地面設備100台套的能力;拓展蕪湖民用飛機維修市場,建設年產200萬套航空配件生產線;支持合肥開發製造支線飛機,從裝配入手,逐步實現產業化。
(四)研究六大產業共性技術。
1. 安全性和可靠性技術。重點研究大型複雜機電系統壽命與可靠性分析、設計與評定技術,全壽命周期綜合安全評估和安全保障技術,重大成套裝備工況檢測、故障診斷、事故模式分析與預警系統,典型產品、儀器儀表和基礎零部件等失效分析、可靠性分析和可靠性設計技術等。
2. 自動化檢測與控制技術。重點研究製造過程自動檢測技術、線上控制及智慧型化控制技術,無損檢測與評價技術,精密感測技術,測量有效性分析技術,能夠實行預測維護的故障診斷技術,電控儀控一體化、管控一體化技術,檢測技術、識別技術及信息融合技術等。
3. 精確成型及精密加工技術。重點研究近淨成形製造技術及其套用,高性能輕合金及難加工材料近淨成形製造新技術及其套用,雷射加工成形製造新技術及其套用,成型製造生產線用機械手和機器人,近淨成形生產自動線和柔性生產線技術,精確成形製造過程的質量控制技術。研究高效柔性精密加工製造技術,超精密、超高速切削加工製造技術,超高速進給單元製造技術,超高速加工用刀具磨具及材料,超精密、超高速加工測試技術,複合加工工具機及可重組加工製造系統等。
4. 數位化設計及製造技術。重點研究數位化、智慧型化設計與製造技術與系統,基於建模與仿真的數位化、智慧型化成形及加工製造技術與系統,成形製造及加工製造過程的多尺度、多學科和多功能數理建模理論與方法,複雜成型及加工製造過程的高精度、高效率的大規模仿真計算方法與技術,數位化、智慧型化管理技術與系統,數位化、智慧型化製造過程技術與集成平台等。
5. 節能環保技術。重點研究垃圾焚燒技術及裝備技術、好氧顆粒廢水處理工藝的設備成套化研究、污染源現場監測技術與設備開發;節能裝備技術,高效節能電機技術、水泥餘熱發電設備成套技術、高效餘熱鍋爐發電技術。
6. 智慧型化感測器技術。重點研究高精度矽壓力/差壓感測器的晶片結構設計及製造、晶片連結和封裝技術、感測器封裝技術、MEMS技術等,光纖感測器專用光纖、光纖器件、感測器光源、光探測器和光調製技術的研製開發等,科氏力質量流量感測器的設計技術、精確制管技術、真空處理及焊接與測試技術等。
與此同時,為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努力提升以下配套產品製造水平:一是提升大中型鑄鍛件製造水平。重點是大型核電設備鑄鍛件,石化、煤化工重型容器鍛件,冷熱連軋機鑄鍛件,大型船用曲軸、螺旋槳軸鍛件,重型工具機鑄件,重型工程機械鑄鍛件等。二是提升基礎部件製造水平。重點發展大中型精密軸承,高精度齒輪傳動裝置,高強度緊固件,高壓柱塞泵/電動機、液壓閥、液壓電子控制器、液力變速箱,氣動元件,軸承密封系統、橡塑密封件等。三是特種原材料實現重大突破。在大型變壓器用高磁感取向矽鋼,高壓、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用絕緣材料,軸承、齒輪、模具、量刃具、緊固件用特種鋼,工具機滾珠絲槓和直線導軌專用鋼材,高耐磨鋼,高強度複合密封材料等方面實現突破。
四、政策措施
(一)進一步加強領導和協調。加強對裝備製造業發展的領導,認真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我省裝備製造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積極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協調落實相關政策措施,研究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
(二)充分發揮增值稅轉型政策作用。充分發揮增值稅轉型政策對企業技術進步的促進作用,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加快裝備更新,推動企業技術進步。落實企業技術改造選購國產設備和符合國家支持重大裝備進口零部件稅收政策優惠。爭取更多的模具、鑄鍛件、數控工具機和農機等企業或產品進入國家扶持範圍,以享受專項稅收優惠。
(三)高起點實施大規模技術改造。將國家裝備製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實施作為我省裝備製造業調結構、上水平的一次重大機遇,圍繞重點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基地建設,繼續高強度、高起點實施企業技術改造。3年規劃實施技改項目900項,總投資超700億元。
(四)進一步推動省產裝備的銷售。凡省投資的重大工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優先採用省產裝備。省內企業申報投資項目,一律附購置省內設備清單。
(五)鼓勵訂購和使用首台(套)省產重大技術裝備。建立使用省產首台(套)裝備的風險補償機制,對訂購和使用首台(套)省產重大技術裝備的重點工程,將其列為技術進步示範工程予以支持,對用戶單位予以適當補助或加速折舊。鼓勵保險公司開展省產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業務。安排一批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專項工程,增強我省重大技術裝備成套能力。
(六)加快發展我省農業機械。抓住當前農業機械市場迅速發展的機遇,加大對我省農機產品的扶持,組織實施一批專項,重點發展我省空白、市場急需的聯合收割機、大中型拖拉機、複合型耕作機、秸桿綜合利用機械等產品,通過招商引資、技術引進等多種方式發展我省農機工業,力爭使我省農機產品的自給率達到30%以上。
(七)加強企業管理和人才隊伍建設。引導裝備製造企業加快改革步伐,最佳化產權結構,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企業管理,全面提高科學決策和生產、經營水平,增強防範市場風險能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引導和培養創新型研發設計人才、開拓型經營管理人才、高級技能人才等專業人才,強化職工培訓,提高職工隊伍素質,滿足企業可持續發展需要。
(八)加強指導交流和宣傳。定期召開全省裝備製造業推進大會,指導、交流、推進我省裝備製造業健康、快速、持續發展。省政府協調聯合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定期共同主辦中國中部(合肥)裝備製造業博覽會,宣傳我省裝備製造產品,促進我省裝備製造企業與國內外同行的交流與合作。
(九)積極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支持行業協會發揮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樑紐帶作用,建立市場供求、生產能力、技術經濟指標等方面的信息定期發布制度和行業預警制度,及時反映行業動向,提出政策建議,幫助企業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引導企業健康發展。
五、規劃實施
省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規劃》的工作分工,加強溝通協商,密切配合,儘快制訂和完善各項配套政策措施,確保實現裝備製造業調整和振興目標。要建立部門聯合發布信息制度,適時向社會發布產業調整和振興的有關信息。各有關部門要適時開展《規劃》的後評價工作,及時提出評價意見。
各市、縣要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結合當地實際抓緊制訂具體落實方案,確保取得實效,並及時將具體工作方案和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報送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附屬檔案:有關部門工作分工及進度安排表
附屬檔案
有關部門工作分工及進度安排表
序號
| 工作任務
| 牽頭單位
| 參加單位
| 實施 時間
|
1
| 實施重點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
| 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 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
| 2009年
|
2
| 制定鼓勵使用國產首台(套)裝備實施細則
| 省發展改革委
| 省財政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 2009年
|
3
| 支持裝備產品出口
| 省商務廳
| 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合肥海關、省國稅局、省質監局
| 2009年
|
4
| 實施裝備製造業關鍵技術攻關專項
| 省科技廳
| 省財政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國稅局、省地稅局
| 2009年
|
5
| 制定裝備製造業扶持政策
| 省財政廳
| 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國稅局、省地稅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
| 2009年
|
6
| 制定扶持農業機械發展的政策措施
| 省財政廳
| 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國稅局、省地稅局、省農委
| 2009年
|
7
| 推進企業兼併重組
| 省國資委
| 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人行合肥中心支行、省國稅局、省地稅局、省發展改革委
| 2009年
|
8
| 制定投資項目設備評估管理辦法
| 省發展改革委
| 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商務廳、合肥海關
| 2009年
|
9
| 補貼節能產品
| 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 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
| 2009年
|
10
| 建立產業信息披露制度
| 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
| 省商務廳、合肥海關、省統計局
| 200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