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行動方案

《山東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行動方案》是2015年9月2日山東省發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行動方案
  • 實施地區:山東省
概括,行動方案,

概括

就業是民生之本,事關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大局。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就業創業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應對新挑戰、抓住新機遇、實現新發展,省政府確定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行動。現制定以下行動方案:

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行動,要以建設“創業齊魯·樂業山東”為統領,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下限,合理確定經濟成長速度和發展模式,科學把握巨觀調控的方向和力度,加強財稅、金融、產業、貿易等經濟政策與就業政策的配套銜接,將市場就業導向、經濟轉型升級需求和勞動者就業創業意願有機結合起來,充分整合利用各類資源,進一步最佳化就業結構和就業環境,全面提升就業管理服務水平,推動就業發展動力轉換、就業增長方式轉型和就業體制機制創新,以穩增長促就業,以鼓勵創業就業帶動經濟成長,實現就業增長與經濟成長趨勢相一致、就業結構與產業轉型升級要求相適應、就業質量與各類群體的就業創業意願相契合。
二、重點任務
(一)就業與全面深化改革互動融合。進一步明確勞動者、市場、政府在就業創業發展中的角色定位,破除影響制約就業創業的制度性、體制性障礙,以就業創業領域的改革創新,促進全面深化改革。
1.完善市場就業機制。尊重勞動者市場就業主體地位,破除影響就業的戶籍、社保、編制、職稱評審等制度性障礙,對“網際網路+”形成的新型就業形態,支持勞動者以非全日制就業、自由職業、居家就業、家庭幫工、網路創業、新社會組織就業等形式,順利實現就業。培育壯大人力資源市場主體,解決就業創業服務社會化發育不足問題。扶持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運用以獎代補等手段,培育各類人力資源服務集聚園區,大力發展多層次、多元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用3年時間培育1-2家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行業領軍企業。加強人力資源市場法治建設,營造市場就業的法治環境。加快政府舉辦的勞動力市場、人才市場整合,按照統一領導、統一制度、統一管理、統一服務標準、統一信息系統的要求,建成覆蓋城鄉、功能齊全、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體系。(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法制辦參加)
2.實施陽光就業工程。建立政府購買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制度,按照精準發力、績效管理的原則,根據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指導目錄,引入專業機構、諮詢機構、行業協會等社會力量提供就業創業服務產品;建立公共就業創業工作第三方評價制度,引入第三方社會機構,參與就業績效考核、創業示範平台評估認定、職業技能培訓績效考評和就業創業工作民眾滿意度調查等,接受社會監督;建立公共就業人才服務責任清單制度,明確服務標準,精簡辦事流程,承諾辦結時限,提高服務效能;建立公共就業創業信息公開發布制度,公開發布用人單位需求信息、國有企業公開招聘信息、公益性崗位信息、職業(工種)工資指導價位等,保障勞動者平等獲取就業創業信息權利。(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國資委參加)
3.營造綠色就業環境。健全完善零門檻、零負擔的商事制度,培育寬鬆便捷、國內領先的營商生態,落實城鄉統籌、普惠共享的就業創業服務制度,營造國內一流的就業創業環境。打破省內地域、部門限制,促進勞動者在就業創業地與當地居民同等享受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務。(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地稅局、省工商局、省物價局、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省國稅局參加)
(二)就業與產業轉型升級互動融合。推動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轉變,將人口紅利轉化為人才紅利,以最佳化就業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1.實施產業升級技能支撐計畫。圍繞三次產業轉型升級,整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加強就業培訓提高就業與創業能力五年規劃”、教育部門“素質技能培訓計畫”、住房城鄉建設部門“住房城鄉建設行業農民工再溫暖工程”、農業(扶貧)部門“雨露計畫”、商務部門“家政服務工程”、工會組織“工友系列培訓”、共青團組織“青年系列培訓”、婦聯組織“婦女系列培訓”、殘聯組織“殘疾人系列培訓”等培訓項目,建立項目統籌、標準統一、管理規範、覆蓋城鄉的大培訓機制,全面實行“企業訂單、勞動者選單、培訓機構列單、政府買單”的“四單式”培訓模式,探索現代學徒制培訓模式,分產業、分行業、分門類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轉崗培訓,每年培訓各類技能人才50萬人。(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教育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廳、省商務廳、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省殘聯參加)
2.實施農民職業化培養工程。將農民職業化培訓納入“加強就業培訓提高就業與創業能力五年規劃”培訓範圍,研究制定職業農民認定標準,開展農機修理工、農作物植保員、水生物養殖工、栽培工等新型職業農民的職業培訓及考核鑑定,頒發相應等級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設定符合職業農民特點的專業職稱,打通申報評審渠道。每年培訓10萬名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本土新型職業農民,引導10萬名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轉變為新型職業農民。(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業廳負責)
3.實施服務業中高端崗位增長計畫。把服務業作為新增就業的主陣地,最佳化服務業發展環境,落實發展服務業各項扶持政策,引導更多勞動者在服務業就業創業,提高服務業吸納就業的能力。重點服務於金融、房地產、物流、現代家政、文化、養老、醫療衛生、教育培訓、旅遊等服務行業發展,著力開發科技含量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智力密集型、技術密集型中高端崗位,促進更多的高校畢業生、專業技術人員就業,力爭在服務業中高端崗位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年均增長10%。(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廳、省衛生計生委、省金融辦參加。共同牽頭單位按照行政序列排列,下同)
(三)就業與企業發展互動融合。適應勞動力供求新變化,著力破解招工難與就業難矛盾,引導企業吸納就業,將人力資源優勢轉化成企業發展優勢。
1.建設山東省企業用工監測服務平台。2016年年底前,建成加工製造業用工監測、服務業用工監測、小微企業用工監測、勞務派遣類企業用工監測、“藍黃”兩區和“一圈一帶”區域用工監測等平台,採取企業直報和網路監測相結合方式,分產業、分行業、分區域對重點企業用工情況實施動態監測,摸清企業人力資源結構現狀和發展需求,並結合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形成全省統一的企業用工和勞動者求職對接平台。(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統計局、省中小企業局、國家統計局山東調查總隊參加)
2.實施重點企業人力資源支撐計畫。緊密結合經濟發展戰略,把主營業務收入超過30億元或納稅額超過2000萬元或出口額超過3000萬美元的傳統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建擬建項目投資超過10億元的企業、世界500強或中國500強投資企業等作為重點對象,既為企業提供用工指導、員工招聘、人才引進、技能培訓、檔案代理等基本服務,又提供遠程見工、獵頭招聘、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等拓展服務,給企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加大行銷、設計、融資等方面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培育和推廣我省自主品牌,進一步提高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國資委負責)
3.實施“網際網路+”就業增長計畫。大力支持“網際網路+”就業創業,加強網際網路套用培訓,不斷提高網際網路普及套用水平,促進更多企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形成新的產業模式和新的就業形態,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對“網際網路+”形成的協同製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務、高效物流、電子商務、便捷交通、綠色生態、人工智慧等中小微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和就業困難人員的,按規定給予一定期限的社會保險補貼;符合條件的,給予定額培訓補貼。力爭在新產業模式中就業人數年均增長5%。(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牽頭,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業廳、省商務廳、省國資委、省統計局、省金融辦、省中小企業局參加)
4.實施企業穩崗計畫。把推進改革和轉型升級的速度、強度與保持就業局勢穩定有機結合起來,落實減負政策,將失業保險費率由3%調至1.5%,支持企業發展;落實穩崗政策,對化解產能過剩、淘汰落後產能、節能減排、主輔分離、兼併重組5類困難企業及其他企業,採取有效措施不裁員、少裁員、穩定就業崗位的,由失業保險基金按規定給予穩定崗位補貼;落實安置政策,將淘汰落後產能獎勵資金、依據兼併重組政策規定支付給企業的土地補償費首先用於職工安置,妥善做好職工分流安置和再就業工作,避免發生規模性、區域性、行業性集中失業風險。(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國土資源廳、省國資委負責)
(四)就業與新型城鎮化互動融合。圍繞人的城鎮化這一核心,在推動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擴大就業容量,實現統籌城鄉就業和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
1.深入推進“農民工3項行動計畫”。統籌推進“農民工3項行動計畫”與“新型城鎮化6項行動實施方案”,建立績效評估體系,認真落實各部門工作目標責任,做到嚴格督查、嚴格問責;建立統計分析報告制度,對各項工作進展情況進行定期匯總分析,對任務措施落實情況進行定期通報;建立專項督導機制,定期開展督查活動。(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參加)
2.啟動實施“小城鎮樂業工程”。把“百鎮建設示範行動”與農村新型社區建設、農業富餘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創業緊密結合起來,制定鼓勵二三產業項目、企業向小城鎮轉移政策,特別是鼓勵支持發展農產品加工、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農村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項目,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完善落實戶籍改革配套政策,徹底放開小城鎮落戶限制,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加快產業和人口向小城鎮聚集。到2020年,人口規模達到3000人以上、非農就業比重超過70%的農村新型社區達到2000個左右;及時摸清“城中村”居民、被征地農民就業創業和職業培訓需求,開展送崗位、送技能活動,確保有培訓意願的人員至少接受一次職業培訓。(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國土資源廳、省農業廳參加)
3.加快建設“山東半小時公共就業服務圈”。以打造充分就業型社區、創業創新型社區、智慧就業型社區、標準服務型社區“四型社區”為基礎,以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標準化、專業化、信息化為手段,建設以2公里為半徑、半小時為時限的“山東半小時公共就業服務圈”,為城鄉居民提供豐富、便捷、高效、精準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實現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的全省全覆蓋。到2017年,全省城鄉社區基本達到“半小時公共就業服務”標準。(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民政廳參加)
(五)就業與創業創新互動融合。著力推進創業齊魯建設,從創業能力、創業平台、創業示範、創業服務、創業文化入手,全面最佳化創業創新環境,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1.實施創業創新能力提升計畫。在高等院校深入開展創業創新教育進課堂、創業培訓實訓進校園活動,建設一批創業訓練營、創業苗圃、創業見習基地等創業創新實踐平台,提高大學生的創業創新意識和創業創新能力。全面推進創業大學建設,到2015年年底,各設區的市至少建立1所創業大學。自2016年起,創業培訓任務全部由創業大學承擔,培訓後創業活動參與率不低於90%,創業成功率不低於20%。(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財政廳參加)
2.實施創業平台建設計畫。以建設鏈條化、專業化、集成化、市場化的孵化體系為目標,以省級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和創業示範園區為龍頭,運用市場化手段,大力推進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新型孵化平台建設,促進產業資源、創業資本、高端人才等創業創新要素和各類服務向創業平台集聚,實現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孵化與投資相結合,形成一批有效滿足大眾創業創新需求、具有較強專業化服務能力的新型創業服務平台,提供高質量的創業增值服務。到2017年,在全省建成30個高水平專業公共技術創新和服務平台;到2018年,建設160家左右省級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和創業示範園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文化廳參加)
3.實施創業示範引領計畫。加強創業型城市、創業型街道(鄉、鎮)創建工作,到2018年,創建10個國家級、30個省級創業型城市(縣、區),100個省級創業型街道(鄉、鎮);開展“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創建工作,力爭到2020年我省1-2個城市入圍國家示範城市;培養培育一批領軍型創業人才、團隊和企業,每年重點扶持100家左右具備領軍潛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大學生新創企業,選樹“十大大學生創業之星”“十大返鄉創業農民工”“十大最具發展潛力的小微創業企業”“十大天使投資基金”,發揮引導示範作用。(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工商局、省中小企業局、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省工商聯、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參加)
4.實施創業服務助推計畫。依託各級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各類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區,為創業者提供從項目推介到成功創業的全過程、“一條龍”服務,為小微企業提供培訓、融資、人才等專業化服務。建立以企業家為主體,包括技術、財務、法律、金融等各方面專業人才的創業導師隊伍和“網上輔導+導師指導”的創業輔導體系,為創業者提供更有針對性、更精細化的創業指導服務;探索“創業導師+專業孵化+天使投資”新型創業服務模式,搭建創業項目和融資對接平台,為創業者提供立體化創業服務。(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司法廳、省財政廳、省地稅局、省工商局、省金融辦、省中小企業局、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省工商聯、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省國稅局參加)
5.實施創業文化培育計畫。定期舉辦山東省創業大賽、中國泰山創業論壇、創業創新項目推介和成果展示活動,廣泛開展創業創新年、創業宣傳月、創業文化節等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鼓勵各級、各高等院校舉辦各類創業賽事和創業研討活動,宣傳成功創業典型,普及創業創新知識,推介成功創業案例,倡導敢為人先、敢冒風險、寬容失敗的新風尚,培育具有山東特色的創業文化。(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文化廳、省地稅局、省工商局、省政府研究室、省中小企業局、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省工商聯、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省國稅局參加)
(六)就業與人才培養互動融合。將就業和人才強省戰略緊密結合起來,建立以就業為導向、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新機制、新格局、新模式。
1.建立以就業創業為導向的高等院校招生—培養—就業一體化人才培養新機制。2015年起,省內高等院校全面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制度,省級層面根據各專業就業質量狀況大數據,實施高校畢業生分專業人才培養狀況報告制度和山東省重點產業、區域發展人才需求報告制度,完善學科專業預警、退出管理辦法,探索建立就業創業導向的學科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類型結構調整新機制,促進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創業就業需求緊密對接。支持特色、優勢專業發展,逐步限制、取消落後和過剩專業,形成專業設定“負面清單”。(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參加)
2.構建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標的“大職教”格局。鼓勵按專業長線貫通培養套用型本科畢業生,完善職業教育與本科院校“3+4”“3+2”對口貫通分段培養模式,深入推進職業院校、技工學校“雙證互通”“模式互鑒”,促進高職教育與技師教育合作培養。對接產業發展需求,加快推進技工院校省級示範專業群建設,實現技工院校轉型發展。進一步改革完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深化提升“金藍領”培訓項目,完善高技能人才多元評價體系,廣泛開展崗位練兵、技術比武和職業技能競賽,著力培養適應產業發展需求、技藝精湛、素質過硬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力。(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負責)
3.打造以人崗有效對接為目的的校企、校地合作人才培養新模式。推廣“引校進企”“引企進校”等做法,完善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等現代學徒制度,拓寬校企、校地合作領域,延伸合作鏈條,促進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依託重點區域發展戰略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同步規劃現代職業教育支撐體系。在重大項目建設過程中,支持同步尋求對應產業鏈的人才培養合作院校,促進職業教育鏈和產業鏈有機融合。(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參加)
(七)就業與信息化互動融合。構建以省級平台為基礎的一體化就業信息化格局,做到平台統一、數據融合、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實現全方位、智慧型化就業管理服務,提升公共就業服務的效率、層級和滿意度。
1.建立非農就業統計調查體系。建立山東省非農產業就業人員統計調查體系,開展非農就業人口統計調查試點,進一步摸清全省非農就業人口基本情況,準確掌握全省勞動力的規模、結構,形成就業大數據,通過整合、管理和挖掘,為巨觀調控、制定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和就業管理服務提供可靠數據支撐。(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統計局牽頭,省公安廳、省財政廳、國家統計局山東調查總隊參加)
2.實施“智慧就業”工程。建設省級集中的人力資源基本信息庫,加強實名制信息數據採集,真正實現同人同省同庫。建設“山東公共招聘網”,建立企業用工需求信息庫和求職人員信息庫,實現各類就業信息統一發布,供求信息網上對接。開發山東省就業創業服務微信平台和就業創業服務移動應用程式(APP)等,開展主動精準推送業務,實現“一對一”個性化、訂製化就業創業服務。開發山東省就業創業電子地圖,將各級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機構和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區以及用人單位精確定位,格線管理,動態展示就業創業信息。大力推廣社區就業創業服務智慧型化,用2年時間在所有社區實現無人值守自助式就業創業服務。(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參加)
3.構建一體化就業創業信息服務平台。按照統一建設、省級集中、業務協同、資源共享的原則,搭建全省集中統一公共就業信息平台,實現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財政、稅務、民政、公安、工商等部門數據的相互聯通、協同共享。搭建全省集中統一的就業、失業信息動態監測平台,構建就業形勢分析和預測體系,為工作決策提供數據支持。(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工商局、省地稅局、省國稅局參加)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長效機制。省就業和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定期對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行動方案情況進行督促、指導。各市、省直有關部門要根據就業優先戰略行動方案,研究制訂相應的工作方案和具體措施,於9月底前報省就業和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各有關部門參加)
(二)部門協同聯動,形成整體合力。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齊抓共管、通力合作。要結合本部門職能特點,圍繞營造良好就業創業氛圍、完善扶持政策、加快平台建設、拓寬融資渠道、健全服務體系等方面,積極開展工作,迅速形成廣泛參與、共同推進就業優先戰略行動的工作格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各有關部門參加)
(三)明確責任目標,加強跟蹤評估。建立科學的評估指標體系,採用第三方評估形式,以各項工作措施的細化、落實和推進為重點,對就業優先戰略行動方案實施情況進行跟蹤監督和評估總結。(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各有關部門參加)
(四)大力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氛圍。加大就業優先戰略行動的宣傳引導,利用平面媒體、電視廣播媒體、網際網路等各種載體,宣傳推廣就業優先戰略行動的經驗和做法。加強經驗交流,通過調研和案例推廣、召開座談會和現場會等方式,相互學習和借鑑,推進就業優先戰略行動深入開展。(省委宣傳部牽頭,各有關部門參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