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發揮科技引領和支撐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實施意見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建設創新型省份為目標,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整合最佳化科技資源,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實現優勢領域的技術突破和關鍵領域的技術跨越,建立完善有關政策體系,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支撐重點產業振興,快速提升民生科技,推進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建設,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推動我省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發揮科技引領和支撐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實施意見
  • 發行時間:2009-8-10
  • 發行單位:山東省人民政府
  • 類型:意見
法規頒布,法規內容,

法規頒布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發揮科技引領和支撐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實施意見
工商經貿
魯政發〔2009〕95號
山東省人民政府
2009-8-10

法規內容

山東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八月十日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國發(2009)9號)精神,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推動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上水平、惠民生各項政策措施落實的重要支撐作用,促進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發揮科技支撐作用的總體思路和基本原則
(一)總體思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建設創新型省份為目標,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整合最佳化科技資源,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實現優勢領域的技術突破和關鍵領域的技術跨越,建立完善有關政策體系,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支撐重點產業振興,快速提升民生科技,推進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建設,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推動我省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圍繞國家和我省的重大決策部署,圍繞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找準科技發展的努力方向,把科學技術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貫穿到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改善民生的各個領域。
2.堅持自主創新,增強發展後勁。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推動自主創新,既要應對目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又要著眼於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省份貫徹於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解決經濟運行深層次矛盾,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3.堅持資源整合,集中力量辦大事。發揮政府巨觀導向作用,高效整合有關資源,集中力量,爭取早日在重大共性、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
4.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推動產學研緊密結合,增強科技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堅持人才為先,大膽引進優秀人才,特別是高端創新創業人才,善於吸收利用一切優秀科技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套用。
二、發揮科技支撐作用的主要措施
(一)圍繞擴大內需組織實施好重大科技專項。緊緊圍繞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搞好頂層設計和巨觀布局,以重點行業的關鍵技術和重大創新產品為突破口,支持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有發展潛力的重大項目,特別是已有較好基礎、對擴大內需能夠產生直接作用、可以儘快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產品的重點項目,以省市財政資金為紐帶,爭取國家資金支持,帶動企業投入,引導金融機構參與,實現相關產業的技術升級。3-5年內,形成一批過千億元的高新技術支柱產業,每個產業中形成數個過百億元的高新技術骨幹企業。
1.電子信息。圍繞振興電子信息產業,重點支持高端伺服器及計算機、大規模積體電路、半導體照明、新型電子儀器及元器件、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套用軟體、現代服務業相關產品等,發展壯大信息技術產業。
2.裝備製造。圍繞振興裝備製造業,重點支持先進制造、製造業信息化、工業自動化、成套裝備及產品、精密配件產品等,為打造山東製造業基地和傳統產業升級打下基礎。
3.新材料。重點支持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纖維、陶瓷纖維及製品等,大力培植優勢產業。支持聚氨酯材料、有機氟材料、有機矽材料等,形成優勢產品及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支持紡織等傳統纖維材料的生產,支撐紡織行業振興。
圍繞金屬的冶煉和加工,重點支持特種鋼及粉末冶金、鋁鎂等有色金屬及深加工,發展新型金屬材料及製品。
4.能源與交通。重點支持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興環保能源開發,建設新能源生產基地。
圍繞振興石化行業,重點支持新催化技術、新分離技術、納米技術、煤化工等,提高石化行業的產出和效率。
圍繞振興汽車行業,重點支持新型節能環保車輛、高速列車關鍵配套產品、汽車配套材料等,發展新型特種交通運輸車輛。
圍繞振興船舶行業,重點支持特種船舶、海洋工程裝備、船舶及海洋裝備配套產品等,提高我省船舶及海洋裝備製造產品的技術水平和市場核心競爭力。
5.農業新技術。重點支持小麥、玉米、棉花、花生、馬鈴薯、蔬菜、蘋果、特色果品、規模化畜禽、海珍品等十大優勢特色名優農產品標準化安全生產、質量控制檢測、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等,提高產出和收益。
支持農村信息化、農業機械裝備、農業資源評價與精準利用,推進農業生產的良種化、信息化、機械化、精準化、專業化建設。
6.新藥創製。圍繞創建國家綜合性新藥創新平台,重點支持山東省重大新藥創製平台建設,加強重大疾病防治、新藥創製和新型醫藥裝備等研製,發展壯大醫藥行業。
7.節能環保。重點支持造紙、紡織、石化、冶金、煤炭等行業的節能減排技術和產品,重點領域的環境保護技術和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生態山東。
8.科技興海。重點支持養殖與加工、海洋藥物與化工、海水綜合利用等,集成海洋科技優勢,強化成果的轉化和新興產業的培育,推動海洋經濟強省建設。
(二)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1.實現高新技術發展的目標。“十一五”期間,我省要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5%的目標。各級、各部門要明確責任,繼續做好高新術產業發展統計調度工作,抓好重大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的落實,加快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大力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高的市要在現有的基礎上,積極培育有特色的高新技術主導產業和產業集群,確保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占比低的市要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力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所占比重有較大提高。
2.加快創新型園區建設。要加快推進高新區“二次創業”,建設創新型園區,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實現以創新驅動的經濟發展方式。開展我省高新區建設創新型科技園區試點,從政策、資金、計畫等方面給予傾斜,爭取儘可能多地進入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建設試點。立足於園區特色和優勢產業,積極吸納和承接高端產業資源,大量培育創新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實現特色產業上中下游的配套銜接,建設特色產業基地和專業化的創新創業園。抓住國家要選擇一批有優勢、有特色、符合條件的省級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的機遇,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爭取在新一輪國家高新區擴容中搶得先機,力爭1-2家省級高新區躋身國家級高新區行列,帶動我省高新區建設再上新台階。
(三)加快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最佳化完善區域創新體系。
1.支持源頭創新平台建設。積極推動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山東信息通信研究院、黃河三角洲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魯南煤化工研究院等重大源頭創新平台建設。推動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和煙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建設,爭取中科院北京軟體所、中科院光電院、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微生物所等單位在我省設立分支機構,發揮好中科院山東綜合技術轉化中心的作用,積極爭取中科院在山東設立分院。加強重點實驗室共建培育基地建設,新建一批省級重點實驗室,努力打造大型公共開放基礎研究平台。
2.強化技術創新平台建設。充分發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技術創新平台的作用,支持有優勢、有條件的企業和科研單位創建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擴大其輻射帶動作用。按照我省技術和產業發展需要,搞好頂層設計,統籌規劃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省級工程實驗室、省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鼓勵支持公共技術創新平台建設,進一步提高其支撐和服務行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四)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1.推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積極推動我省各類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形成,組織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圍繞產業技術創新的關鍵、共性問題,開展技術合作,建立公共技術平台,培育產學研結合、特色鮮明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實現創新資源合理銜接和共享共用,為企業創新和產業持續創新提供有力支撐。
2.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開展省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力爭3-5年內,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自主品牌、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強的創新型企業。高度重視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力爭我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有大的突破。加強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建設,運用各類政策性引導計畫、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資金,扶持和壯大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小企業,使之成為我省高新技術產業鏈條中的重要環節,促進我省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發展。
(五)突出優勢,提高農村和海洋科技持續創新能力。
1.大力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全面推進農業良種化進程,重點提高農業種質創新能力,加強農業優異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護與創新利用研究,建立農業生物資源信息共享平台、全省農業品種育種協作網路和現代農業育種技術體系。加強農業機械化裝備研發,著力提升農業機械社會化服務水平,創新管理體制和服務機制,培育現代農業機械裝備企業。全面推進農業精準化管理,開展全省農業資源科學普查與分析,初步掌握我省土地、水文、氣候、氣象等主要特點和發展趨勢,建立我省農業資源信息系統,建設精準化生產關鍵技術、裝備與產品公共平台,圍繞測土配方施肥、生產過程精準化管理等農業精準化產業環節,推動全省精準化農業發展水平。率先實現農業專業化生產,完善農業標準化安全生產與質量控制檢測技術體系、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體系,建立現代物流技術體系、特色農業生產技術體系,通過專用品種選育、配套技術研究、產品標準制定、物流體系建設,初步形成10個產業集群,拉動產業鏈條和相關產業,實現科技拉動經濟發展、拉動農村需求的根本目標。
2.加快推進農業信息化進程。堅持政府推動和市場運作相結合,整合各類創新平台和信息資源,完善“多網合一”的信息高速通道,建立全省農業信息綜合技術平台,建立從生產、加工、儲運到銷售等環節的全方位專業化農村信息化服務系統,加強農業科技特派員、農村信息員隊伍建設,組成一支有專業技術知識的農業信息化隊伍,建立完善“公益+市場”的信息化服務機制。繼續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實施農村信息化,重點支持10個專業技術信息化服務平台及100個信息服務站,建立農村信息化示範基地40-50個,示範縣(市)50個,通過農業信息化提高農業專業化生產水平和品牌效益。
3.積極培育海洋新型產業。突出我省海洋科技人才、創新平台建設等方面的優勢和特色,完善海洋科技創新體系,構建以青島市為龍頭,以環渤海的濰坊、東營、濱州等市為西北翼,以黃海沿岸的煙臺、威海、日照等市為東南翼的山東半島海洋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布局。重點發展海洋儀器裝備國產化技術、現代特種船舶與高端產品配套技術、海洋天然產物與生物質能源技術等三大系列高新技術,建立海洋精細化工、海水綜合利用、海洋儀器裝備製造高技術產業集群和國產化基地,大力提升我省船舶設計製造和配套能力,積極推動我省海洋新興產業發展。
4.大力提高海洋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推動綜合性海洋科學考察船建造、國家深潛基地建設等重大科技工程。突破海洋食品質量安全控制與檢測技術,開發赤潮、滸苔爆發、風暴潮和海洋地質災害等災害的預警預報和控制技術,建立綜合性、立體型海洋環境監測技術體系,加強海洋生態環境與功能的研究、保護和恢復,逐步構建起以生態系統為基礎的海洋生態安全格局。著力突破現代化高效健康養殖技術、水產品精深加工技術、海水資源深度開發技術,提升海洋傳統支柱產業水平。建立海洋高技術產業化園區、海洋循環經濟示範區、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示範區、資源節約型開發利用示範區、海洋新興產業鏈延伸和產業聚集示範區。充分發揮海洋技術創新龍頭地位,大力推動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
(六)加強民生科技工作,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突破節能減排關鍵技術。加大對節能減排關鍵技術的支持力度,針對“五節一循環”(節能、節水、節材、節地、節礦和循環產業)的共性技術與關鍵技術組織攻關,以節約型科技企業、園區和城市示範,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科技支撐體系。圍繞廢水、廢氣、廢固棄物的減排,組織科技攻關,建立一批科技示範基地,為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科技支撐。
2.加強醫藥衛生領域的研發。充分利用我省良好的創新藥物研發基礎和技術儲備,認真對接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專項,加強重大醫藥創製,積極籌建“山東省重大新藥創製平台”,努力建設現代化、國際化、開放式的綜合性創新藥物技術研究大平台。加快疾病防治、公眾衛生、醫療器械國產化等技術研發和套用,結合基層鄉鎮衛生院和社區醫院建設,推廣一批適宜技術和設備,提高社區、鄉鎮醫療水平和質量。加強國家級中醫藥現代化基地建設,加快建設創新中藥研究開發體系、中藥生產體系、中藥市場服務體系和中藥質量標準體系等四大體系,打造現代中藥產業。
3.組織公共安全科技攻關。加強公共安全關鍵技術研究,在礦山安全信息公共服務平台、煤礦重大安全預警關鍵技術與快速救援系統、城市地震應急回響工程等方面實現技術突破,加快公共安全裝備現代化,開展保障生產安全、生物安全及社會安全等領域的重大應急裝備和防護產品的開發和生產。
三、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保障支撐措施的落實
(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繼續實施好省自主創新成果轉化重大專項、農業良種工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等專項計畫,適時調整財政資金投入結構,加強資源整合,大力支持產業振興、企業創新、民生科技、平台建設等重點領域,提高資金使用效率。2009-2010年,省級財政投入達到10億元以上,各市要結合實際增加科技投入,最佳化投入結構,市縣財政投入達到20億元以上,帶動社會科技投入500億元以上,用於各項科技支撐措施的實施。
(二)進一步推動科技與金融的有機結合。要深入研究利用金融資本發展科技的政策措施,充分落實國家支持科技發展的各項金融政策,挖掘金融機構的資金潛力,努力探索科技擔保、科技保險、風險投資等多種科技金融結合方式。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再擔保機構,經批准3年內免徵營業稅。設立省級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支持有條件的市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拓展高新技術企業對外合作、國內高新技術產品套用以及融資方面的保險險種,建立利用科技保險對使用自主研發首台(套)設備的風險補償機制。
(三)落實激勵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利用當前金融危機給企業形成的倒逼效應,加強政策引導,進一步制定落實《山東省科技創新企業技術開發費認定辦法》等促進企業創新的有關具體政策,明確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範圍和企業技術開發費的組成,落實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稅收激勵政策,讓企業了解政策,享受政策給企業帶來的優惠。科技、財政、稅務等部門要組成政策宣講團,進行政策宣講培訓,促進企業自覺地走上依靠自主創新求生存的良性發展軌道。
(四)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開發力度。堅持“保質增量、質量並舉”,推動全省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穩步增長,國外申請專利量有較大幅度提高。加速推進以山東半島城市群、高新技術產業帶為依託的東部智慧財產權密集區和以中西部九市為依託的西部智慧財產權活躍區建設,逐步形成沿海智慧財產權密集帶、沿線(膠濟、京滬鐵路線)智慧財產權隆起帶和沿河(黃河)智慧財產權新生帶。積極落實《山東省工業企業智慧財產權推進計畫》,培育優勢企業、培植智慧財產權試點。強化專利行政執法,嚴厲打擊假冒專利行為和涉及專利的詐欺行為。
(五)組織實施好百千萬科技合作創新工程。圍繞我省科技發展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強產學研合作創新,引進和動員科技人員服務企業,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新引進100個高校、科研單位來我省建設分支機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中心等創新平台,推動區域資源優勢、生產優勢、市場優勢與優勢科技資源的對接和整合,篩選、推動1000項成熟的技術成果儘快實現轉化,支持10000名科技人員深入到企業、農村、經濟建設第一線,幫助改善管理、開發產品、創新技術、解決困難。
(六)加強創新人才及創新團隊的培育和引進。認真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發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關於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08)33號),創造良好環境,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創新創業。用3-5年的時間,引進並重點支持200名能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帶動新興學科的海外高層次人才來我省創新創業,力爭有30名引進人才進入國家“千人計畫”、有2-3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基地進入國家級基地行列。努力提高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專家)中海外人才的比重,最佳化我省人才隊伍結構,在高新技術、高級管理、高創意人才及學科領軍人才的競爭中取得主動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