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留區

屯留區

屯留區,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西側,介於東經112°28′~113°03′,北緯36°13′~36°30′之間。地勢為西北高而東南低。西部多山、地廣人稀;東部平坦,居民稠密。南北寬25公里,東西長60公里,全區總面積為1142平方公里。屯留區屬黃土高原大陸性溫暖帶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季風強盛,冬長夏短的特點。截至2018年,屯留區轄7個鎮、4個鄉、3個開發區和1個工業園區,區政府駐麟絳鎮。

屯留區歷史悠久,自西漢置縣至今已2300餘年,於2018年11月撤縣設區,是長治市四個市轄區之一。屯留區自古有“古韓要地”“三晉通衢”之稱,長太、長邯、長臨高速以及208、309兩條國道貫穿全境。屯留區有“后羿射日”“張良得兵書”等歷史傳說和“屯留道情”、“瞪眼傢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18年,屯留區地區生產總值128億元,比2017年增長7.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73億元,增長0.2%,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26%;第二產業增加值91.93億元,增長7.7%,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1.82%;第三產業增加值29.34億元,增長8.6%,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2.92%。三次產業比例由2017年的6.24:70.44:23.32調整為5.26:71.82:22.9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6824元,增長7.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屯留區
  • 外文名稱:Tunliu District
  • 別名:純留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中國 山西省 長治市
  • 下轄地區:7個鎮、4個鄉、3個開發區和1個工業園區 
  • 政府駐地麟絳鎮
  • 電話區號:0355
  • 郵政區碼:046100
  • 地理位置上黨盆地西側
  • 面積:1142平方公里
  • 人口:27.30萬(2017年)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廣泉寺、蓬萊宮
  • 車牌代碼:晉D
  • 行政區劃代碼:140405 
  • 地區生產總值:128億元(2018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水資源,礦物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風景名勝,綜述,廣泉寺,蓬萊宮,寶峰寺,亞獄廟,白龍廟,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屯留屯留
《輿圖志》記述:屯留代屬冀州。
時代為黎候領地。
《左傳》宣公十六年(前593年)和襄公十八年(前555年)春,分別有“晉人滅赤狄潞子國,留吁歸晉,改稱純留。”,“晉人執孫蒯於純留"的記述,說明西周末期及春秋時期屯留為潞子國領地,稱為留吁,歸晉後又改稱純留。
《史記·趙世家》記述:“(趙)肅侯元年(前349年)奪晉君端氏,徙處(晉君)屯留。"說明戰國時期才稱為屯留。
西漢時,置屯留、余吾兩縣,都屬上黨郡。
東漢,余吾併入屯留。
三國時,都沿襲東漢的建制。
北魏景明元年(500年)分置屯留、寄氏兩縣,皆屬上黨郡。不久,寄氏又併入屯留。
北齊,取消屯留建制,將屯留併入長子
隋朝開皇十六年(596年),恢復屯留建制,仍屬上黨郡。
唐朝五代,沿襲隋代建制,改屬潞州府。
宋朝,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屬河東路(故平陽府,今臨汾)隆德府(潞安府)。
元朝至元三年(1266年)屯留併入襄垣,後於襄垣分治,皆屬潞州府。
明朝嘉靖八年(1529年)至清,屯留都屬潞安府
中華民國初年,屯留屬冀寧道,後屬長治專員公署。抗日戰爭時期屬太岳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2月劃分屯留、漳西兩縣。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月改劃分屯留、襄漳(漳西、襄西兩縣合併為襄漳縣)兩縣。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全縣解放,恢復屯留建制,屬長治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屯留屬晉東南專署。
1958年,與長子縣合併為屯長縣,屬晉東南地區。
1961年,屯長縣撤銷,重置屯留縣,仍屬晉東南地區。
1985年5月,實行市管縣,撤銷晉東南地區,屯留歸屬長治市。
2018年6月19日,經國務院同意撤銷屯留縣,設立長治市屯留區,以原屯留縣的行政區域為屯留區的行政區域,屯留區人民政府駐麟絳鎮東大街51號。
2018年11月23日,長治市屯留區正式掛牌成立。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屯留區自建縣以來到民國時期(抗日戰爭前),屯留疆域基本未變。
長治市政區圖長治市政區圖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初,日軍侵占了縣城及東半縣較大的村鎮,屯留版圖遂支離破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政府,為了便於抗擊日軍侵略,在城東寺底一帶設立了路東抗日辦事處,縣城之南設立了路南辦事處,為縣抗日臨時機構。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1月至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月,將濁漳河兩側,即屯留的北半縣、潞城的少數村莊、襄垣靠屯留的部分村鎮,劃為漳南、漳西兩縣,上屬太岳北專署(中共太岳北抗日地區委員會——簡稱岳北地委)領導。這個時期的疆域劃分有兩個特點:一是臨時;二是適應抗日的需要,所以區分界限不太分明。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月到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原屯留縣版圖,加之潞城、襄垣、長子的部分村鎮,分為襄漳、屯留兩個縣。即將漳西、漳南兩縣合併為襄漳縣。其縣界為:東至潞城縣的石窟、安居;西到屯留縣的上蓮、老爺山、東坡;南到長子縣的東王坡、河村、大關,以嵐河為界;北到襄垣縣的土塔、廄亭、夏店、常隆。全縣設5個行政區。屯留縣的縣界是:東至城關一帶;西以良馬、小官道為界;南沿豐宜、西流寨;北和襄漳縣為鄰。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屯留縣解放,原襄漳縣廢,由襄垣劃出的部分村鎮,仍歸襄垣管轄,恢復屯留縣稱,縣政府正式搬入城內。屯留縣界為:東至王莊(即王莊煤礦)、東故縣(長治鋼鐵廠)、呈寺;西到林莊、良馬、小官道;南至高頭寺(駝坊)、豐宜、華寨、小寨;北到王家渠、嶺村。全縣下設5個行政區,共轄82個行政村,具體分布是:1區駐城關,轄20個村;2區駐老軍莊,轄14個村;3區駐西村,轄22個村;4區駐河神廟,轄11個村;5區駐豐宜(後遷駐張店),轄15個村。這時屯留屬太岳1專區管轄。。
新中國成立後,屯留縣隸屬於山西省晉東南行政專員公署管轄,全縣設定仍為5個行政區,共轄265個行政村。1區政府駐東李高,轄48個村;2區駐上村,轄59個村;3區駐西村,轄68個村;4區駐河神廟,轄56個村;5區駐張店,轄34個村。全縣有8個集鎮,即:城關、余吾、張店、河神廟、吾元、良馬、豐宜、常村。縣界四鄰是東至喬家莊、良才、東故縣(長鋼)、王莊(王莊煤礦)、葛莊家,與襄垣縣、潞城縣、長治市為鄰;西到良馬、小官道、林莊、大洪溝、雕巢嶺,和安澤縣、沁源縣毗鄰;南到豐宜、西流寨、小寨、黑家口,緊挨長子縣;北至嶺村、老爺山、磨盤垴、王家渠,與襄垣縣接壤。
1953年到1955年,改設區鄉建制,全縣仍設5個行政區,劃分95個鄉。1區仍駐東李高,轄14個鄉;2區由原來的上村遷駐老軍莊,轄18個鄉;3區由西村改為余吾鎮,轄26個鄉;4區由河神廟遷移至豐宜,轄19個鄉;5區在張店不變,轄18個鄉;全縣8個集鎮除將常村改為路村外,其餘7個鎮未變。全縣疆域,除將東故縣等村劃為長鋼工礦區歸長治市管轄外,其它照舊。
1956年到1957年,取消區級政府,改設鄉鎮制,全縣劃分為29個鄉政府,383個行政村:城關鄉轄19個村;西賈鄉轄12個村;李高鄉轄15個村;嗚水鄉轄7個村;史村鄉轄11個村;中華鄉轄10個村;上村鄉轄14個村;常村鄉轄6個村;路村鄉轄11個村;許村鄉轄9個村;魏村鄉轄16個村;西故縣鄉轄18個村;崔郭鄉轄13個村;余吾鄉轄18個村;西村鄉轄21個村;上蓮鄉轄19個村;東坡鄉轄17個村;吾元鄉轄17個村;河神廟鄉轄22個村;豐宜鄉轄15個村;丈八廟鄉轄12個村;雁落坪鄉轄10個村;吳寨鄉轄11個村;張店鄉轄13個村;中村鄉轄12個村;七泉鄉轄11個村;西上村鄉轄7個村;邊寨鄉轄7個村;良馬鄉轄10個村。全縣分設7個集鎮:城關、余吾、吾元、路村、張店、河神廟、東李高。
1958年5月1日,屯留和長子合併,改名為屯長縣,縣委、縣政府機關設在屯留城。
1958年10月1日屯長縣併入長治市,改名叫屯留聯社、長子聯社。隨之鄉、村也改變為人民公社、管理區。當時屯留聯社有7個公社、310個管理區,即屯留(城)衛星公社轄42個管理區;路村星火公社轄38個管理區;北張店上游公社轄36個管理區;余吾豐收公社轄39個管理區;吾元烽火公社轄24個管理區;鮑店紅專公社轄101個管理區;李高公社轄30個管理區。
1959年9月i日,屯留、長子由長治市劃出,復稱屯長縣,縣委、縣政府駐地仍在屯留城內。全縣為19個公社、576個管理區,其中屯留部分為9個公社、272個管理區。
1961年5月1日屯長分縣恢復原來縣名。屯留共轄18個公社、283個大隊、1489個生產小隊。屯留(城關)公社轄28個大隊;河神廟公社轄29個大隊;丈八廟公社轄10個大隊;張店公社轄9個大隊;中村公社轄10個大隊;八泉公社轄12個大隊;良馬公社轄5個大隊;西流寨公社轄8個大隊;豐宜公社轄14個大隊;西賈公社轄16個大隊;李高公社轄16個大隊;駝坊公社轄10個大隊;上村公社轄21個大隊;路村公社轄26個大隊;上蓮公社轄10個大隊;余吾公社轄29個大隊;西村公社轄10個大隊;吾元公社轄20個大隊。
1962年增設了東坡、東窪2個公社。大隊和生產小隊數未變。仍隸屬於晉東南行政專員公署。
1966年“文革’’初期,貢村、顧車、東古、崔蒙、寺底、峪里等7個大隊由長治市復歸屯留縣,增設了北崗公社,全縣共21個公社、292個大隊。
1971年北崗公社的貢村又劃歸長治市;屯留的良馬公社劃歸安澤縣;沁縣西南靠近屯留的楊安公社和南泉公社的西溝、里莊、洞長溝、庶紀、下安莊5個大隊劃歸屯留。
1972年楊安公社和南泉公社的西溝等5個大隊又復歸沁縣。
1973年全縣劃為20個公社,282個大隊、1367個生產小隊。至此屯留縣政區劃分基本定格.人民公社制一直延續到1984年。只是在1983年,為了避免地名的重複,更改了部分社、隊名稱,即:原東窪公社更名為西窪公社;原中村公社更名為宜林公社;原駝坊公社更名為高頭寺公社,同時有14個大隊也更換了名稱。
1984年廢止了人民公社制,恢復了鄉(鎮)村政權。全縣劃分為20個鄉(鎮),其中有5個鎮,294個村民委員會、1389個自然村。
1985年實行市管縣體制,屯留縣改由長治市轄。全縣下轄5鎮、15個鄉、294個行政村,1275個自然村。5鎮所轄行政村:城關鎮28個、余吾鎮33個、吾元鎮11個、張店鎮9個、豐宜鎮14個;15個鄉所轄行政村:李高16個、路村14個、八泉7個、上村20個、西村11個、上蓮14個、東坡8個、北崗10個、西窪10個、宜林lo個、河神廟31個、高頭寺11個、西流寨8個、西賈16個、丈八廟11個。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屯留區轄7個鎮、4個鄉,另轄3個開發區和1個工業園區,區政府駐麟絳鎮。
上蓮開發區
西流寨開發區
康莊工業園區
屯留經濟技術開發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屯留區位於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西側,東臨長治市,南連長子縣,西據安澤縣、北依襄垣縣,地處並、潞、澤、汾四州之通衢。區境處在東經112°28′~113°03′,北緯36°13′~36°30′之間。地勢為西北高而東南低。西部多山、地廣人稀;東部平坦,居民稠密。南北寬25公里,東西長60公里,總面積為1142平方公里。
屯留區

地形地貌

屯留區呈長方形,南北寬25公里,東西長60公里,總面積1142平方公里(1713000畝)。整個地形西高東低,由西向東逐漸傾斜,自然形成山區、丘陵、平川三個不同類形區域。海拔最高(摩坷嶺)1575米,最低(東史村下濕地處)900米,高差675米,全區平均海拔高度945米。
全區地貌可分山區、丘陵、平川三種類型:
山區:主要分布在區境西部地帶,面積約459平方公里(合6.88萬畝),占全區總面積的40.3%,辟山環嶺,溝谷交錯,梁垣緊連,坡陡溝深。土壤主要以山地褐土為主,土壤肥力趨於中等,植被條件較好。山區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人均土地面積大,有發展林、牧業的優越條件。
丘陵:分布在區境中部地帶,面積約271平方公里(合4.06萬畝),占全區總面積的23.7%,地形破碎,溝壑坡梁,黃土蓋頂,土地零散。土壤主要以褐土性土為主,自然土壤和耕地各占50%左右,一般自上而下,分布規律為紅土質褐土性土,紅黃土質褐土性土,黃土質褐土性土,溝淤褐土性土等,植被條件較好,有利於發展農、林、牧業的生產。
平川:分布在區境東部地帶,面積約412平方公里(合6.18萬畝),占全區總面積的36%,距離城市和工礦區較近,土地連片,土壤肥沃,灌溉條件好,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是糧食和經濟作物的主要生產基地。
屯留區土地,按其用途,經營特點,利用方式,覆蓋特徵等因素,可分為農耕地、園地、林地、牧地、居民點、工礦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暫難利用地等10個類型。由於自然條件的差異,各地土地的分布表現明顯的地域性,農耕地主要分布於平川、盆地周圍的丘陵;林地、牧地分布於西半縣山區及靠山區的丘陵;未利甩地、暫難利用地的分布集中於山區。

氣候

屯留區屬黃土高原大陸性溫暖帶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季風強盛,冬長夏短。春季風多,氣候乾燥;夏季炎熱,雨量集中,熱量水量不均;秋季涼爽,地方性風強,光照好,雨量多於春季,濕差大;冬季寒冷寡照,雨雪稀少等特點。
日照:屯留區全年日照時數由東向西減少,年平均日照時數一般在2504.1小時左右,最多年日照時數2745.7小時,最少年日照時數2291.3小時,日照百分率在57%左右。在一年中5、6月最多達618.3小時,2月份最少,只有176.7小時。
濕度:屯留區年平均相對濕度63%,最大在7、8月份,最小在4、5月份,極端最小濕度可達0%;年平均絕對濕度在9.2毫巴左右,在一年中7、8月份最大,12、1月份最小,一般隨溫度的增高而增大,反之亦然。年最大絕對濕度33.1毫巴出現在8月,最小絕對濕度0.1毫巴,出現在2月份。
蒸發:屯留區境內蒸發量在1710.9毫米左右,年最多蒸發量2001.1毫米,年最少蒸發量1408.8毫米由東向西增大。一年中,5、6月最大,1月最小。年蒸發量遠遠大於年降水量。
雲量:屯留區年平均總雲量在5.0左右,夏季雲量較多,春秋次之,冬季最少。一年中晴天日數約占98天左右,陰天日數亦在98天左右。秋冬多晴天,夏季多陰天。

水文

屯留區境內有三條較大河流,即:絳河嵐河谷河,位屬海河流域,漳河水系,濁漳南源支流,流經17個鄉鎮,河長110公里,20多條小溪遍布全區山區丘陵地帶,泉水較多。
絳河:水量大,發源於盤秀山、瓮城山,由西向東,橫貫全區,經宜林、八泉、張店、丈八廟、河神廟流經平川城關、李高、上村匯入漳澤水庫。全長81.2公里,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河床均寬10米左右,為常年泥沙河,年徑流量平均每秒0.5立方米。
嵐河:發源於盤秀山南麓,經西流寨、豐宜入長子縣匯合於漳河。年徑流量每秒0.2立方米,河長20公里,河床均寬7米。
谷河:發源於瓮城山東南側,經吾元、東坡流入襄垣縣後灣水庫。河長14公里,河床均寬7米,為常年沙石河。
三河兩岸土地肥沃,有較為優越的自流灌溉,同時還有季節性小河百餘條,網布西半區丘陵山區。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屯留區境內山區面積大,地形複雜,氣候土壤適合於各種植物的生長、繁育,野生植物資源較為豐富。按照植物分布特點,構成屯留植被的植物約有80餘科600餘種,按建群植物生活型和群落外貌,可分為針葉林植被、闊葉林植被、灌草叢植被、草甸植被。按科、種分有楊柳科、豆科、薔薇科、松科、柏科、菊科、禾本科等。按用途分有食用、藥用、工業用、觀賞植物等。
其中,食用類植物有:黃花菜、松峨、木耳蘑菇山桃等;藥用類植物有:黃芩生地防風蒼耳、五靈指等等100餘種,主要分布於山區;工業用類植物有:國槐洋槐等;觀賞類植物有:繡線菊珍珠梅黃刺梅、紅刺梅、紅景天等。

動物資源

屯留區境內野生動物資源,按全國動物地理區劃,屬於古北界,華北地區,黃土高原亞區,以北方型動物為主。
其中,獸類有:野兔狐狸青羊豹貓黃鼬等,偶爾也有豹子出沒;禽類有:石雞雉雞等;兩棲類有:蟾蜍青蛙等;爬行類有:烏龜螃蟹晰蜴等;水生動物有:鰱魚鯽魚鯉魚草魚等;主要昆蟲有:七星瓢蟲、赤眼金小蜂蜜蜂土蜂等;危害農作物及林木的嚙齒類有:黑線鼠小家鼠、黑家黃鼠山豬等。

水資源

屯留區共有水資源總量2.05億立方米。主要分為地表水、地下水、提外水3種,可供開發利用的1.1億立方米,現已開發利用5344萬立方米,占資源總量的26.6%,水資源發展潛力很大。水資源人均占有量979立方米,每畝耕地平均354立方米,高於全省,低於全國,屬於富水區。
屯留區境內地表水徑流量為1.18億立方米,從漳澤水庫可提取外水0.16億立方米,總計地表水1.34億立方米,現可蓄水利用0.66675億立方米。全區有中小型水庫25座,塘壩25座,蓄水5646萬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庫有屯絳水庫總庫容量4500萬立方米,機電灌站可提庫塘水2622萬立方米,小型水利河道引水283.5立方米,地表水的利用近0.6億立方米。
屯留區境內地下水總貯量為0.728億立方米。地下水主要受地質構造和沉積物組合的影響,由於屯留區地形複雜,地下水資源比較豐富。西半區山區丘陵主要是基岩裂隙地下水,多形成小泉淺水,分布廣泛,可供山區人畜飲水和農業小型用水;東半區平川盆地主要是鬆散岩類地下水,分布廣,地平水淺,水量豐富。據調查地下水可開發利用0.4億立方米,占地下水總量55%,現已開發利用0.09855億立方米,占地下水總量1.3%,其中:機電井提取地下水863萬立方米,城區及農村生活提取地下水122.5萬立方米。
地下水屬於淡水,只有盆地個別地區屬於微鹼水,鹼度在1克/升以下。1986年防疫站、城關醫院在西賈、城關、李高、豐宜、八泉等30多個點抽樣化驗,均屬水質良好,附質都在7~8之間,人畜飲水農田灌溉均無負作用。

礦物資源

屯留區境內礦產資源已發現有煤炭硫鐵礦菱鐵礦、鉛土岩、鈦礦泥炭粘土泉水等。其中以煤炭為主要礦產,蘊藏量豐富,煤質較好。
煤炭:屯留區地處沁水煤田中部東側。經地質勘探分為潞安礦區官莊井田、常村勘探區及屯留勘探區。截止1987年底,3個井田與勘探區探明儲量4154141千噸。
官莊井田:位於潞安礦區西部,包括西賈、城關、西窪、路村、余吾等鄉(鎮),北端跨入襄垣縣常隆鄉,南北長15.5公里,東西寬7公里,面積108.5平方公里。
常村勘探區:位於區境東部,包括路村鄉、上村鄉、北崗鄉全部或一部分,南北長17公里,東西寬4.4公里,面積約65.6平方公里。
屯留勘探區:位於區境東,南與二崗山北斷層交界,北與文王山南斷層分開,東至漳澤水庫西岸,西達東經112°48’45",南北長24公里,東西寬14公里,面積336平方公里。
硫鐵礦和菱鐵礦:在區境東部進行煤炭勘探時,在鑽孔中發現了硫鐵礦和菱鐵礦。礦層厚數10厘米,最厚達2.65米,硫鐵礦與菱鐵礦呈結核狀或透鏡體狀產於鉛土岩中。
鉛土礦(岩):鑽孔岩芯中發現鉛土礦(岩)層。礦石呈灰白色、灰色、產於石炭繫上統本溪組中下部,為塊狀或鮞狀結構,常含硫鐵礦和菱鐵礦結核。礦層厚1~9,98米。
鈦礦(點):分布於西流寨鄉四家窪村。鈦礦產於三迭系中統二馬營組黃綠色厚層中一細粒長石石英砂岩中。呈黑色磁鐵礦條帶密集。出露長12~15米,厚3~5厘米。
泥炭和粘土:區境東部平川及河流分布區,時有泥炭灰和粘土產出。但由於未進行過專門的地質調查工作,資源狀況有待查清。泥炭和粘土分別可作肥料與磚瓦、水泥配料等用。

人口

截至2018年末,屯留區總人口為273729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人。性別比(女=100)為106.11。城鎮化率42.9%,比上年增加1.24個百分點。全年全區出生人口2474人,人口出生率為9.05‰,死亡率為6.2‰,自然增長率為2.85‰。

經濟

綜述

2018年,屯留區地區生產總值1280059萬元,比2017年增長7.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7325萬元,增長0.2%,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26%;第二產業增加值919305萬元,增長7.7%,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1.82%;第三產業增加值293429萬元,增長8.6%,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2.92%。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業、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8631萬元,增長2.1%;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22341萬元,增長3.1%;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5628萬元,增長3.5%。三次產業比例由2017年的6.24:70.44:23.32調整為5.26:71.82:22.9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6824元,增長7.1%。
屯留屯留
2018年,屯留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41173萬元,增長18.3%。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完成276873萬元,增長14.8%;非國有投資完成264300萬元,增長22.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完成5996萬元,增長5.2%;第二產業投資完成350291萬元,增長42%;第三產業投資完成184886萬元,下降9.9%。
2018年,屯留區在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0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9個,房地產項目20個,全年全區在建固定資產計畫總投資279.4億元,本年完成投資54.1億元。
2018年,屯留區級財政總收入完成321895萬元,增長17.87%;地方財政收入127260萬元,增長16.63%。其中,國稅部門完成43228萬元,下降2.35%;地稅部門完成72794萬元,增長39.44%;財政部門完成11238萬元,下降11.07%。
2018年,屯留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09元,比上年增長9.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24元,比上年增長7.1%。

第一產業

2018年,屯留區農作物播種面積34317.8公頃。全年糧食種植面積32401.1公頃,其中,夏糧(小麥)種植面積623.7公頃,減少0.83%,秋糧31777.4公頃,減少1.05%;玉米種植面積30845.2公頃,減少0.36%。全年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052.6公頃,其中,蔬菜種植面積1916.7公頃,增長14.73%。
2018年,屯留區糧食產量236441.2噸,減產9.67%。其中,夏糧3679.5噸,減產4.42%;秋糧232761.7噸,減產9.75%;玉米產量229352噸,減產9.28%。全年蔬菜總產量91140.4噸,增產9.1%。
2018年,屯留區生豬存欄47242頭,出欄94099頭;牛存欄4308頭,出欄4268頭;羊存欄98744隻,出欄99156隻;家禽存欄93萬隻,出欄90萬隻。
2018年,屯留區肉類總產量11182.73噸,其中,豬牛羊肉9831.71噸。全年禽蛋產量10943噸。
2018年,屯留區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22940噸,農用塑膠薄膜使用量131.01噸,農村用電量8082.33萬千瓦時,農用柴油使用量3840.64噸,農藥使用量90.46噸。
2018年,屯留區農林牧漁總產值127168.4萬元,下降0.28%。其中,農業總產值82173.6萬元,下降3.29%;林業產值3268.2萬元,下降3.9%;牧業產值33521.6萬元,增長7.52%;漁業產值605萬元,增長1.8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7600萬元,增長2.01%。

第二產業

截至2018年末,屯留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00974萬元,增長8.49%。其中,輕工業增加值26592萬元,增長22.07%;重工業增加值774382萬元,增長9.61%。工業產品銷售率94.97%,下降4.74%。
2018年,屯留區全社會原煤產量1166.19萬噸,下降2.92%;洗精煤469.17萬噸,增長7.49%;焦炭180.46萬噸,下降20.42%。
2018年,屯留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627061萬元,增長8.38%;實現利稅287285萬元,下降3.34%;實現利潤134741萬元,下降17.92%。
2018年,屯留區建築業實現總產值263688萬元,比上年增長0.14%。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營業利潤4670.2萬元,增長15.7%。
2018年,屯留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量209.78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6.66%;原煤全年累計消費量為844.95萬噸,同比增長16.19%;洗精煤全年累計消費量為246.73噸,同比下降19.8%。

第三產業

2018年,屯留區完成郵電業務總量(不變價)1047.61萬元,郵政業務收入1462.06萬元;郵政單程長度170公里,農村投遞線路單程長度1200公里。
2018年,屯留區接待入境旅遊者人數399人,接待國內旅遊者人數493.27萬人次,分別增長1%和19%;旅遊外匯收入22.44萬美元,下降14%。國內旅遊收入47.96億元,增長20%;旅遊總收入47.98億元,增長19%。
2018年,屯留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6851.5萬元,增長11.1%。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81645.5萬元,增長10.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05206萬元,增長11.3%。
2018年,屯留區批發零售業完成商品銷售額356112.5萬元,增長7.9%;住宿餐飲業完成營業額18908.9萬元,增長8.1%。
截至2018年末,屯留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980792萬元,比年初增加80885萬元。其中,住戶存款828231萬元,比年初增加88310萬元;非金融企業存款83773萬元,比年初增加12518萬元。各項貸款餘額496797萬元,比年初增加78979萬元。其中,住戶貸款199554萬元,比年初增加39798萬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297242萬元,比年初增加39181萬元。

交通運輸

截至2018年末,屯留區公路通車裡程990.399公里,其中,國省幹線公路189.50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3.605公里、國道公路93.248公里、省道公路32.652公里),農村公路800.894公里(其中:縣道110.104公里、鄉道318.068公里、村道372.722公里)。
屯留區境內有太長、長邯、長晉和即將開工建設的長臨高速以及208、309國道貫穿東西南北。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屯留區各級各類學校共209所。其中,完全中學1所,高級中學一所,職業中學1所,普通國中8所(其中民辦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民辦),教師進修學校1所,國小102所(其中教學點68所),獨立設定幼稚園93所(其中民辦幼稚園49所、企辦幼稚園1所)。全區在校學生41640人(其中在園幼兒9364人),教職工(含幼稚園)3410人,其中專任教師2771人,教師進修學校27人,電教館26人,教育科技局89人。
2018年高考二本及以上達線人數704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屯留區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公共圖書館藏書量90160冊,農村書屋實現293個行政村全覆蓋。全區廣播電視台1座。年末全區接收數位訊號用戶達到55000戶。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末,屯留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87個。其中,綜合醫院6個、中醫醫院1個、中西醫結合醫院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個、門診部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院17個、村衛生所338個、診所21個。全區病床位1070張。衛生技術人員1071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406人,註冊護士431人。

體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屯留區成立鄉鎮體育工作站14個,各類體育協會34個(含俱樂部),基層健身輔導站294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730人。全年共參加市級以上活動比賽16次,獲得各類獎項36個。其中,國家級5個,省級6個,市級25個。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末,屯留區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濟人數1158人,全年累計發放城區低保資金700.8萬元;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6753人,累計發放農村低保資金2186.5萬元。年末全區共有敬老院3所,床位206張,入住95人,光榮院1所,床位40張,入住4人。
截至2018年末,屯留區參加基本醫療保險239694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7385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22309人。

風景名勝

綜述

屯留區境內風景名勝眾多,其中主要有廣泉寺蓬萊宮寶峰寺、亞獄廟、白龍廟等。

廣泉寺

廣泉寺:古名廣川寺,位於屯留區漁澤鎮寺底村北,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唐末後梁貞明二年(916年)。據傳,宋太祖乾德六年(968年),有一名高僧見寺院中有一清泉從八角池中清流而出得名,寺中有一石窟保存完好,此窟鑿於天然岩石上,坐東朝西,南北寬2.60米、東西長2.95米、高2.60米、進深1.75米,占地面積7.67平方米。窟內共有大小佛像379尊,最大的高0.38米,最小的為0.13米,此窟屬北魏登國元年(386年)所鑿。門兩側有金剛立像,正壁雕雙佛,南北壁對稱雕有主尊與雙脅侍菩薩,周邊滿雕化佛。石窟外西側有石爐2件,石蓮座1件。
廣泉寺廣泉寺

蓬萊宮

蓬萊宮:位於屯留區路村鄉石室村東,坐北朝南,一進院布局,南北長45米,東西寬26米,占地面積1170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正殿脊檁有清鹹豐九年(1859年)重修題記,現存戲台為清代遺構,其餘建築皆為明代遺構。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戲台(山門)、獻廳、正殿;兩側有東、西妝樓,東、西廂房,東、西配殿。廟記憶體碑4通。正殿建於高1.05米砂石台基之上,面闊三間,進深五椽,六檁式構架,單檐懸山頂,灰板瓦屋面,裝修板門、直欞窗;山牆殘存清代壁畫4平方米,梁架彩繪金龍。山門由上下二部分組成,下為山門過道,明間設板門為入廟通道;上為倒座戲台。
蓬萊宮蓬萊宮

寶峰寺

寶峰寺:位於屯留縣城東北10公里路村鄉姬村。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坐北朝南,東西寬20.8米、南北長46米,占地面積957平方米。相傳姬姓宰相為孝母,仿故宮養心殿而建,後為避禍改為寺,成為方圓百里的主要寺院,清末香火鼎盛。明成化五年(1469年)重修,該寺結構嚴謹、布局得當、古樸典雅,屬縣境發現最早,保存較為完整的木結構建築,為研究早期古建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寺內水陸殿中保存有較為完整的壁畫每個畫面都表現一個典故。
寶峰寺寶峰寺

亞獄廟

亞獄廟:也稱府君廟,位於漁澤鎮寺底村村中,該廟始建於唐朝,距今已有1300餘年歷史,廟院坐北向南,占地1600平方米,為上下兩院,上院正殿是真金裝裹的“府君爺”,東南殿上層是“藥王爺”,下層為儲金庫;西南殿上層是“雨王爺”,下層為儲糧庫;正殿前是東西廊房,上層為“小君樓”,下院正南是面朝北的15米高戲樓,戲樓前是東西長廊,其上層為木質結構有欄桿的“大君樓”,戲樓東南角和西南角有鐘鼓2樓,全院總計房屋73間。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及晉冀豫區委黨校曾駐紮於此廟,朱德、彭德懷、左權等中央領導親臨授課,為抗日前線及地方培養了大批幹部,是長治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白龍廟

白龍廟:位於屯留縣城東北二十五里常村鎮(今常西村),據《屯留縣誌》記載,白龍廟創建於元泰定元年(1324年)。據明弘治《潞州志》記載,“白龍神廟,在縣城東北二十五里常村。宋宣宗五年賜額‘義濟侯’”,元代至元十一年(1247年)重修。清同治庚年(1870年)邑人申聯甲科舉人,敕授修職猗氏縣儒學教諭。寫有“白龍池記”。白龍廟現存有方形盤龍石柱兩根,據專家考證為南北朝之前的石刻建築風格,據此判斷此廟可能建於南北朝時期或者以前。
白龍廟白龍廟

榮譽稱號

屯留區曾先後榮獲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省級衛生縣城、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農機示範縣、綠色名縣、全省產糧大縣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