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神廟鄉

河神廟鄉

河神廟鄉,在縣境中部,距縣城15公里,東與麟絳鎮為鄰,西與張店鎮搭界,南接豐宜鎮,北和吾元鎮接壤。處在東經112°44′,北緯36°18′。

河神廟鄉位於中國山西省長治市,水利條件好,生產的小米,色澤金黃晶亮,煮粥入口噴香而享譽省內外。故名 “珍珠黃”。該米曾為明清兩代朝廷貢品,在黨的十二屆代表大會上進入人民大會堂餐桌,其營養價值較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河神廟鄉
  • 外文名稱:River Temple Township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下轄地區:河神廟村、圪套村等
  • 政府駐地:河神廟村
  • 電話區號:0355
  • 郵政區碼:046100
  • 面積:83.85平方公里
  • 人口:17645人(2017年) 
  • 方言:屯留話
  • 氣候條件:夏季溫暖濕潤,冬季寒冷乾燥。
  • 著名景點:屯降八一水庫
  • 車牌代碼:晉D
基礎設施,歷史沿革,地方特產,旅遊業,養殖業,綠色產業,環境資源,河神廟鄉各村簡介,西故縣村簡介,苗岳村簡介,圪套村簡介,中城村簡介,地址,

基礎設施

在河神廟店上村西,有一座本縣民工和中國人民解放軍9375部隊、0215部隊,於1958年元月16日合作建築而成,故名“屯絳八一水庫”。水面面積2.6平方公里,水深99米,壩長658米,壩高28米,庫容量4500萬立方米。最大流量7.16立方米,流域面積407平方公里,有效灌溉面積7.5萬畝。國道309由東向西橫穿該鄉5公里。

歷史沿革

河神廟,古建築光濟橋下築有河神廟字跡,以此得名河神廟,解放初,屬豐宜四區管;1949年後屬河神廟四區駐地;1953年後屬豐宜四區管;1958年後隸屬屯留衛星公社,公社駐地河神廟村;1984年後屬河神廟鄉,鄉機關駐河神廟村。
全鄉轄河神廟、圪套、苗岳、西曲、西故縣、劉家莊、辛莊、棗莊、王墓嶺、莊溝、任家莊、西坡、范家溝、棗致、陡溝、店上、柏盛、西溝、馬家、司家溝、梨樹莊、仝家莊、寬溝、東陽、西陽、龍王溝、姚家嶺、棘後、廟兒溝、閣寺、中城等31個行政村,含126個自然村。

地方特產

該鄉水利條件好,生產的小米,色澤金黃晶亮,煮粥入口噴香而享譽省內外。故名 “珍珠黃”。該米曾為明清兩代朝廷貢品,在黨的十二屆代表大會上進入人民大會堂餐桌,其營養價值較高,據有關部門測定,每500克含有維生素a1600個國際單位,而且維生素b和蛋白質約法13%左右,含量較高,是大米的2倍,100克小米含脂肪3.5克,鈣29毫克,磷240毫克,淀汾72克,用該米熬粥,粥上面浮著一層細膩的粘稠物叫“米油”,是產婦和病人較理想的食品,有健脾、健胃、滋補腎氣,補虛損,清虛熱的作用,餵嬰兒“米油”可以調理腸胃,空腹喝“米油”具有強精壯陽的作用。主導產業為玉米制種。
該鄉有學校31所,在校生人,衛生院1 所,文化活動場所2所,文化古蹟2 所。“屯絳八一水庫”是我縣著名的旅遊勝地。被譽為“高峽平湖”。

旅遊業

開展農業觀光旅遊,充分發揮屯絳水庫的水資源優勢,多渠道籌措引進資金,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
將屯絳水庫的開發與建設農業生態示範區相結合,發展觀光、旅遊和循環農業。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保持原有的生態環境,在水庫規劃建設水上垂釣娛樂項目、水上種養殖項目和屯絳濕地開發工作,
在店上、司家溝、柏盛、棘後4個村,發展30戶農戶山莊便民飯店,形成集餐飲、住宿、旅遊、購物、娛樂為一體的鄉村生態旅遊格局
河神廟鄉的小雜糧、珍珠黃小米、綠色蔬菜等農村土特產品,既做好水庫開發,又激活旅遊產業,以形成自己獨特的綠色品牌。

養殖業

河神廟鄉已重點建設西故縣萬隻圈養羊基地和棗臻村萬頭豬養殖基地兩個項目,西陽千頭豬養殖、中城萬隻雞養殖已初步建成,具備放養水平,並重點抓好100戶百頭豬羊養殖示範戶,全部進行技術指導,跟蹤服務,保證村民的養殖效率。

綠色產業

河神廟鄉是全縣綠色農產品基地。
一是充分發揮309沿線地平水淺、交通便利、水資源豐富的優勢,重點進行綠色蔬菜種植,以苗岳、中城、西故縣、西曲四個村發展大田綠色蔬菜2000畝;
二是充分發揮丘陵區土地資源豐富、日光照射充裕的優勢,以西曲、王墓嶺、廟兒溝等村新種植優質核桃苗1200畝,逐步建設優質核桃基地。以西故縣、中城、棗臻村土質豐厚的優勢,大力發展豐產林建設,2010年已建1000畝豐產林區。
三是認真抓好中低產田改造,河神廟鄉積極同農業綜合開發辦聯繫,引進資金、技術、項目,對全鄉6個村的中低產田進行農業開發改造,2010年已投入800萬元,對田、林、路、渠進行統一規劃,新打機井24眼、建提水站2座,新增大型配套農機6台,使全鄉的節水灌溉面積達到5400畝,為全鄉培育優質產業、實現農民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環境資源

河神廟鄉2010年有4816戶,17600人,黨員670名。國土面積83.85平方公里,耕地4.36萬畝。海拔1163.4米。全鄉交通便利,309國道橫貫東西穿河神廟鄉5公里。轄區內絳河流域面積407平方公里,在河神廟鄉店上村西有屯絳水庫一座
河神廟鄉氣候適中,土壤肥沃,易於耕作。常年季風盛行,四季分明,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夏秋兩季,東南亞季風盛行,屬暖氣團北移。降水量集中於6月—9月份,形成多雨季。冬春兩季盛行西北風,形成雨稀少的乾旱氣節。年平均氣溫10.3°,1月份最冷,平均溫度為零下4.9°。年平均降水量547.7毫米,無霜期約180天,平均日照時數2548.5小時。

河神廟鄉各村簡介

西故縣村簡介

西故縣位於屯留縣城以西10公里處,村西距河神廟鄉政府4公里。
東鄰:閣寺村。
西鄰:陡溝村。
南臨:劉家莊村。
北鄰:中城村
全村總面積3平方公里,農戶385戶,人口1486口,耕地面積2648畝,非耕地2130畝,有5個自然莊。
交通便利:309國道自東向西全線貫通,柏油路北通中城村,南通劉家莊村。
水利條件優越:南有屯降乾渠,自西向東自然貫通全線,30%的土地自然灌溉,北有降河也是自西向東自然貫通。
土地肥沃:70%的土地地勢平坦,適應各種農作物生長。
村風民俗:民風淳樸,熱情大方,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尊老愛幼蔚然成風。
2006年9月17日,新選領導班子產生,張庭水被當選為村主任,王強為副主任,委員:仝金明、宋建玲、楊先則、肖仁龍。新班子組建後,以張庭水為首的村委一班人,經多次研究,討論最後決定首先為村民辦三件好事。
一、 順民意,修復紅色祖師廟。
二、 整修街道,治理髒、亂、差,落實美化、白化、亮化。
三、 修建辦公樓,村民住宅樓,解決村支兩委辦公室,開闢黨員活動中心及老年活動中心,活躍村民文化生活,加快經濟發展步伐。
工作任務制定以後,張庭水同志就不分晝夜,創嚴寒、托關係、找資金,尋找施工單位,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在2007年5月28日,紅色祖師廟修復工程開工,時隔不久其他兩項工程也也陸續動工。
經過數月的艱苦奮戰,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村支兩委同心協力,特別是原老支部書記仝全佳、主任張培先不顧年老體弱,日夜操勞,全力以赴,協助張庭水同志。
1、九月底首項任務完成,一條嶄新靚麗的新街道展現在面前,街道實現了三化(美化、白化、亮化),栽風景柏500株,綠化草地1500平方米,安裝路燈30盞,增設果皮箱20個,並建一所公共廁所,既方便了村民與過往行人又增補了無公共廁所空白。
2、農曆十月二十五日紅色祖師廟全面完工。一座青磚、紅牆完全木質結構,仿古復原的四合院古廟重現在原址上,古廟前還建了一座花園式休閒廣場。十月二十五日,在紅色祖師廟舉行了盛大的開光儀式,並邀請了長子縣上黨梆子劇團前來助興。全體村民歡天喜地,奔走相告,市、縣、鄉相關領導和四方八鄰的民眾也前來祝賀,當時的場面非常熱鬧,真是鑼鼓喧天,歌聲飛揚、鞭炮齊鳴、香火旺盛。
3、建設中的辦公樓,村民住宅樓正在緊張的施工中,預計明年6月底全部竣工,到時兩座嶄新靚麗的大樓將展現在村中央,這不僅解決了辦公及村民住房的困難,又為西故縣村增加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為實現和諧新農村、農村城市化奠定了基礎。
在黨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村支兩委認真學習十七大精神,制定出2008年的總體發展規劃。
下一步工作計畫與奮鬥目標。
加大力度,招商引資,上精品項目,儘快使村民富起來。
一、由長治鑫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在原焦化廠建一座高標準,上規模的散圈養肉羊基地,計畫養羊20000隻、養兔100萬隻,養殖基地項目建成後年純利潤300餘萬元。消耗玉米秸稈2000畝,提供優質有機肥500噸以上,為綠色大棚蔬菜、沼氣提供原料。並可安置閒余勞力100多名。
二、新建一所寄宿制學校,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由於原學校的設施差、場地小,制約學校的發展,影響教學質量,經與教育部門研究,上級劃撥資金,爭取上級政府領導資助,計畫由村提供土地30墓,總投資300萬元,建一所高標、高質量、設施配套齊全的寄宿制學校,滿足本村子弟及鄰村孩子的求學欲望,為建設和諧社會培養有知識的人才。
三、引資百萬,改變水利條件。
計畫在西嶺、壓一興建兩座高灌,可灌溉農田600餘畝,在中廣、西平、東腦打機井12眼,可澆農田1000餘畝,為各種作物生長提供水力資源,確實擺脫靠天吃飯的原始耕作狀況。
四、投資100萬元,建一個綠色蔬菜基地。
依託養殖場的優質肥料和各種水利條件,引進先進技術,計畫在西平建一個無公害的綠色農產品基地,可提供優質綠色蔬菜,創利100萬元。
五、引資200萬元,修通兩條路。
要想富,先修路。為改變村民出行難,上地難現狀,計畫投資100萬元,硬化兩條總長5公里的水泥路,(1、由古廟南繞當村,西溝通往西令;2、有中城路通街上至壓一頭)確保村民出行,上地的道路暢通,為提高村民的經濟收入提供良好有利條件。

苗岳村簡介

苗岳村地處屯留縣河神廟鄉東部,309國道穿村而過,屬丘陵山區。全村261戶,總計1031口人。總耕地面積2600畝。全村以農作物種植和畜牧養殖為主導產業,青椒種植成為本村特色產業,外出務工和運輸業齊頭並進共同成為增收渠道。
2007年,苗岳村被確定為“新農村建設市級整治村”。按照我縣新農村建設“一個重點,八個推進”的農村總體工作思路,本村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開展各項工作,順利完成了“五圖一書”編制工作,進行了總體設計與規劃。累計投資12萬元栽植20餘種樹木60000餘株,全村綠化面積達到1.5萬餘平方米。投資10萬元新建集休閒、娛樂、教育為一體的小遊園一個,安裝了各種健身器材。投資10萬元對全村所有房屋進行高標準白化;投資2萬元修建高標準垃圾池10個,配備環保果皮箱8個;投資30萬元硬化主街巷3400米,投資8萬元安裝了20盞路燈,硬化亮化取得了雙豐收。目前,全村使用沼氣的農戶達到60餘戶,占全村30%以上。
同時,苗岳村為提高農民收入,積極幫扶村民搞好養殖業和種植業。目前全村有百頭以上豬場兩個,50頭以上豬場12個,千隻以上雞場一個;青椒種植40餘戶總計60多畝。積極引進資金和技術,使弈神酒廠不斷壯大,和新農村建設並進,極大地解決了本村的剩餘勞動力。
苗岳村將利用被市級整治村建設的契機,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確定的“四三二一”治縣方略,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抓住機遇,銳意進取,正在為小康、秀美、和諧新農村而努力奮鬥。

圪套村簡介

圪套村地處屯留縣河神廟鄉,309國道穿村而過,屬丘陵山區。全村246戶總計928口人,勞力364人。總耕地面積1050畝,人均耕地1畝。全村以農作物種植和畜牧養殖為主導產業,以外出務工為增收渠道。
2007年,圪套村被確定為“生態文明建設村”。該村結合本村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開展生態建設,在原有地形和格局的基礎上,進行了總體設計規劃和特色性改造。累計投資10萬元栽植20餘種樹木20000餘株,全村綠化面積達到1萬餘平方米。投資30萬元新建濱河公園一個,安裝了各種健身器材。投資10萬元對全村所有房屋進行高標準白化;投資30萬元硬化主街巷3400米,投資15萬元安裝了20盞路燈,硬化亮化取得了雙豐收。目前,全村使用沼氣的農戶達到50餘戶,占全村25%以上。不少家庭還掌握了秸桿荒草生氣技術。
圪套村將利用被列入文明生態村建設的契機,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確定的“四三二一”治縣方略,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抓住機遇,銳意進取,正在為建設一流生態文明村而努力奮鬥。

中城村簡介

中城村地處屯留縣河神廟鄉東北部,距309國道1.5公里,屬丘陵山區。全村201戶,總計776口人。總耕地面積2800畝。全村以農作物種植和畜牧養殖為主導產業,青椒種植成為本村特色產業,以外出務工為增收渠道。全年人均純收入可達4000元。
2007年,中城村被確定為“新農村建設重點村”,本村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開展新農村建設,在原有地形和歌劇的基礎上,進行了總體設計與規劃。累計投資1萬元栽植20餘種樹木65000餘株,全村綠化面積達到1.6萬餘平方米。投資30萬元新建集休閒、娛樂、教育為一體的小遊園一個,安裝了各種健身器材。投資10萬元對全村所有房屋進行高標準白化;投資30萬元對所有房屋進行高標準白化;投資52萬元硬化主街巷3800米,實現了戶戶通水泥路,安裝了照明設備;投資50萬元是全村接通了自來水,測地解決了人畜吃水問題。
目前全村擁有規模養殖戶十餘家,有百頭以上的豬場,40頭的牛場,全村使用沼氣地農戶達到50餘戶,占全村25%以上。不少家庭還掌握了秸稈荒草生氣技術。投資1000多萬的綜合養殖小區已開工建設,並且集中建大沼氣站,供全村沼氣。為了增加農民收入。中城村建利用被列入2008年全縣中低產田改造的契機,大力發展水利設施,決心將全村千餘畝降河灘發展成觀光農業示範點,為農民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中城村新農村建設的生動實踐說明,只要抓住機遇銳意進取,貧困落後的農村也會有嶄新的明天。

地址

長治市屯留縣三零九國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