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嶺村地處屯留縣西部,距河神廟鄉政府7公里,屬丘陵山區,轄7個自然村,864人,218戶,23名黨員。設一個黨支部,下設3個黨小組,村級組織健全。全村可用耕地約3000畝,以種植穀子、玉米、小麥及豆薯類為主。村內近幾年先後施建機井兩眼,蓄水池三處,用於人畜飲水和土地灌溉,人蓄安全飲水問題得到了部分解決,改造中低產田800餘畝,完成了村主街道水泥硬化建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姚家嶺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西省長治市屯留縣
- 人口:864
總體規劃,指導思想,奮鬥目標及思路,
總體規劃
指導思想
全村發展總的指導思想是:以十七大、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針,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貫徹科學發展觀,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以發展為主題,以市場為導向,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農村經濟向更高層次和更高水平發展的現實需要。以增強我村經濟實力和服務功能為目標,堅持因地制宜,發揮地域優勢的原則,不斷創新機制,強化管理,提高農業的市場化水平,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穩定,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奮鬥目標及思路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兩委班子成員和民眾的共同不懈努力,力爭通過5年努力,使我村經濟社會發展邁入健康運行軌道,並在5年之後,全村經濟不斷有新的增強,把農村雙層經營和基層組織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一)經濟發展規劃
1、轉變村民觀念,增強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緊迫感。發展本村集體經濟有利於加強本村基層組織和村民自我組織建設,有利於改善村委會、村支委和人民民眾之間的關係,有利於促進全村剩餘勞動力的就地轉移。只有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了,能夠為村民提供比較豐富農村公共物品,才能增強集體統一服務功能,充分發揮集體經濟組織在生產服務、管理、資產積累上的職能作用。
2、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目標,積極發展多種產業,大力發展“一村一品”。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條件適宜的村民組推廣以“姚家嶺小米”為主導,大棚蔬菜種植和養殖多種產業發展的經濟聯合體。實現土地流轉,用以大面積生產無公害綠色小米、蔬菜。採取“村民自籌、上級爭取”的方式,同時按照“村幹部帶頭,引進優質品種,組建經濟合作社”的模式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事業,形成規模化種植、養殖,提高市場競爭力。
3、對在外務工的村民,要最佳化勞動就業結構,大興勞務經濟。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和培訓,按照“減少農民,增長技術,致富農民”的原則,結合“創先爭優”活動的開展,實行評選優秀在外務工人員活動,按照優秀務工人員的傳幫帶模式,力爭達到“一人富裕,帶動一片”的效果。
(二)加大農村社會、公益事業發展。
1、村莊建設規劃
建設因地制宜,規劃以人為中心。通過對用地布局的調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達到科學合理的使用土地,創造舒適的居住環境,使村莊用地布局規劃有利於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條件,有利於經濟的健康發展。為加快我村的新農村建設步伐,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和村基礎設施建設,豐富村民的文娛活動和業餘生活,使村民更能真實感受到改革開放給我村帶來的巨大變化。村兩委克服困難,多方籌措資金,投資40萬元將屯絳乾渠兩岸改造並建一個占地3600m2的村級文化活動廣場。屯絳乾渠兩側及渠上供村民通行的小橋缺少防護設施,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支村兩委反覆思考,認真實地勘察,精心研究討論,決定沿乾渠修建文化活動廣場,這樣既可對乾渠設施進行加固加防,又節約耕地,更方便對乾渠兩岸進行管理。文化活動廣場東西長80米,南北橫跨45米,綠化面積達50%,安裝青石涼亭一個,青石牌樓一座,一個籃球場,兩個文化牆。文化廣場落成後,將逐漸實現“周周有活動,月月有表演,年年有精品”的文化格局,成為廣大村民接受文化薰陶、娛樂、休閒的好去處,達到了宣傳民眾、教育民眾並引導民眾科學健康向上生活方式的目的。新建房實行統一規劃,要注意提高民宅設計水平,提供多種房型供農民選用,務求新穎別致、美觀大方。做到規劃一步到位,建設分步實施。
2.道路規劃。竭力完成自然村與人行便道的硬化工程,同時尊重道路原有脈絡,滿足區域內通達性要求。
3.民眾飲水工程。我村中人畜飲水還存在不少需要解決的問題,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規劃,採用集體籌資,個人投工的方式繼續把各個自然村的飲水完全解決,為今後我村的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